農村成功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成熟不是不流淚,而是含淚奔跑;成熟並非不恐懼,而是儘管恐懼,仍有所行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76歲農村老婦創業種茶

  3月23日,76歲程世蓮老人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開闢茶園,她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衡山鎮牛角衝村的一處荒山坡上,76歲的程世蓮老人常常起早貪晚,彎著腰身,和請來的村民們一起開荒勞作。兩年前還是滿目荒蕪的山坡,如今已經茶樹滿園,披上綠裝。

  程世蓮老人當過基層婦乾和民辦教師,1993年,她退養回鄉務農,在平靜的歲月裡,老人卻命途多舛,屢受挫折坎坷。1986年,程世蓮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丟下程世蓮和兒子相依為命。兒子娶妻生子後,雖然一家人日子過的清苦,也充滿了天倫之樂。天有不測風雲,2011年,程世蓮49歲的兒子患骨髓癌,為給兒子看病,程世蓮欠下20多萬元債務,還是沒能挽救兒子的生命。

  2014年,唯一的兒子病逝離她而去,這一年陳世蓮已是74歲。在遭遇了中年喪夫,老年喪子之痛後,命運再次將老人逼向絕境,2015年,兒媳吳華清又查出患乳腺癌,程世蓮又借債2萬多元為兒媳手術。面對鉅額債務和兒媳後續的治療費用,堅強、樂觀的程世蓮毅然決定創業增收還債,為兒媳撐起一片藍天。

  2013年,她承包山地培植茶苗,由於沒有經驗,眼睜睜地看著地裡的茶苗一棵棵地枯萎。程世蓮是名老黨員,在她心裡,信義如天,為了早日還清債務,她不顧年事已高,到幾十公里外的茶苗良種基地學習技術,總結失敗的教訓。

  2014年,她又擴大種植規模,苦心人,天不負,當年種植的萬株茶苗喜獲成功。2015年,她培植的3萬餘株茶苗被周邊鄉村的茶農搶購一空。取得成功的程世蓮看到了希望。今年,她又承包了4畝多山地,建立茶苗培育基地,培植茶苗,栽種茶樹。在程世蓮的帶動下,200多戶周邊村民紛紛前往程世蓮家訂購茶苗,在自家房前屋後的山地上開闢茶園,增收致富。

  為了讓兒媳早日康復,程世蓮老人買來食譜,變著花樣給兒媳做營養餐,看著年邁的婆婆沒日沒夜地操勞,吳華清一度產生輕生的念頭,讓老人得以解脫。程世蓮得知兒媳的心思後,心痛地勸導兒媳,有困難咱們不怕,現在醫療技術能讓你的病好起來,有你俺們才有一個家,有希望,我們就要堅持。每天,程世蓮老人一邊照料兒媳治療康復,一邊打理自己的茶苗培植基地,本村的不少留守“大媽”們也前來基地打工,程世蓮按每小時8元給付工錢。一年下來,除去成本,程世蓮可收入2萬餘元。

  目前,兒媳吳華清經過5次化療後,病情穩定。她說,自己病好以後,要和婆婆一起把茶苗培育基地做大,打出品牌,早日還清債務,了卻婆婆的心願。

  在程世蓮老人心裡,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丈夫、兒子走了,兒媳就是自己心頭上的肉,不能撇下不管。老人說,自己身體硬朗,還能撐個幾年,年近八旬創業,也算是瀟灑走一回!看到年邁的婆婆每天辛勤操勞,病中的吳華清無能為力。

  兒媳吳華清將婆婆緊緊地摟住,丈夫去世後,婆婆成了她生命裡的靠山。

  2:“養土雞的妞”

  2013年,楊定勇和王芬夫婦毅然辭去了杭州的工作,回到安徽廣德老家養起了土雞。這兩位由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又回到了家鄉,開啟了網際網路賣雞蛋的創業之路。從300只漸漸發展到如今的幾千只,“養土雞的妞”也漸漸在廣德乃至更遠的地方打出了名聲。他們的土雞和土雞蛋也賣到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從零開始辭職養雞

  王芬之前從事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而楊定勇則是做軟體開發,兩人的年薪加起來差不多20萬元。本可在杭州過得不錯,但是創業的想法不經意間萌發了。王芬發現每次從老家回來帶的土特產,周圍的朋友都很喜歡,覺得既健康又安全。楊定勇在電商工作,對網際網路這方面瞭解的比較多,對於農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於是兩人決定回老家創業。

  “我們每天都很忙,沒有時間陪女兒。回老家創業,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女兒,為她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在外工作,與父母聚少離多,回家創業的話也可以多陪陪他們了。”王芬的初衷是這樣的,然而家人卻不理解他們的這種行為。

  王芬表示:“父母經常會說,早知道你們這樣,還不如不讓你們讀書。”但是王芬和丈夫則是堅定信念,開始了養土雞的事業。沒有家人的幫忙,他們夫妻二人就任勞任怨地幹著。養雞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真正做起來才知道其中的艱辛。

  “因為我們沒有經驗,只能一點點學起。買專業的有關養雞的書籍,在網上查詢別人的經驗介紹,或者直接去其他的養雞場考察學習。”王芬說道,“幸運的是,最開始養了300只雞,除了被車軋死一隻外,其他全部存活。”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創業的信心。

  楊定勇細心、謹慎、可靠,是養雞場的掌舵人。他主要負責品質把關、網站平臺的搭建和養雞技術的研究等工作。王芬則發揮自己的所學及專長,負責對外的溝通以及產品的銷售。隨著他們的事業漸漸有氣色,在加上心疼自己的兒女,父母也開始幫他們分擔一些工作。比如說,種小雞吃的青菜、南瓜,給小雞餵食,一些比較簡單的雞舍的修繕工作等。

  困難重重各個擊破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養殖土雞對於王芬和楊定勇他們來說著實不易。

  雞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一樣的成長環境,並且要注意防疫、保溫等各種問題。“在防疫方面,我們會按時給小雞打疫苗。同時做好科學防範工作,定期消毒,保證雞舍的環境衛生。本身土雞的抵抗力就比較強,所以未曾因為雞瘟、病毒感染而受到什麼影響。”這一點,王芬覺得做得比較好。

  然而有一次因為保溫的事差點發生火災。“2014年春天,天氣還很冷,所以小雞要做好保暖措施。於是決定用地暖,結果不知道是因為保溫板質量差還是線路的問題,雞舍起火了,小雞們在裡面叫著。幸好我當時就在那,發現後及時用旁邊的一桶水將火給撲滅了。”鑑於這次事故,後來王芬夫婦在雞舍安全方面是慎之又慎,儘量地考慮周全。還特意去周邊其他的養雞場請教,那些人覺得這對年輕人很有魄力,都很樂意傳授經驗。

  遇到的困難很多,其中有一件事讓王芬印象十分深刻。“2014年4月,也是春天。那時候小雞需要更多的活動空間。當時,這些雞舍關在村裡比較小的雞舍裡。小雞們躁動不安,啄自己身上的毛。這樣下去小雞就會生病。於是我們決定“轉群”。因為白天抓不到,便趁著晚上將這些雞轉移到離村子很遠的山上雞舍。我們不睡覺花了三個多晚上,終於把小雞全部轉移。那天下著雨,又沒有其他人幫忙,也缺少必要的工具,就我們兩夫妻在崎嶇的山路山,用紙箱裝著小雞不斷的運送著。中間還要經過一個非常陡的山坡,那幾個晚上真是辛苦。”說起這件事,王芬依然覺得驚險萬分。

  現在養殖不是難題了,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那便是渠道和銷售。王芬表示“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我們不怕,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各個擊破。”

  創業之路艱難跋涉

  為了養殖土雞,他們前期投入了全部的積蓄近四十萬元。王芬一再表示,雖然農業的前景不錯,但是沒有智慧、勇氣和財力也是不行的。如今,靠著他們的努力,家庭養殖場已有幾千只雞,收益基本能夠維持。畢竟屬於創業的初期,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

  “因為規模比較小,有時候很難滿足一些大的訂單需求。但是擴充規模,人力成本則會加大,且很難找到人。所以現在主要是我們和家人在做這些事。”王芬表示,“希望通過土雞這個口碑產品慢慢發展一些其他的農產品。自己的電商平臺已經搭建好,通過這個平臺展示產品並售賣,逐漸將工作的重心由單純的生產產品向提供服務轉移,希望能找到可靠的渠道商,保證產品的質量,讓消費者提供受惠。”

  王芬很看重產品的質量,堅持賣出去的每一枚蛋,每一隻雞,都是自己小孩願意吃的。廣德有的養雞場,會把產蛋高峰期的蛋放在凍庫儲存,等到產蛋低峰期來賣。但是王芬堅決不做這樣的事,她覺得要對的起消費者。同時,她也很反感為了迎合消費心理在產品中新增色素。

  她很感激政府在他們創業期間給予的支援。他們成功申請到了8萬元的“巾幗創業貸款”,這對於資金不足的他們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創業之路漫漫,還需艱難跋涉。“雖然現在每天都很累,但那只是在身體上,在心裡我們覺得很有奔頭。當然也會有壓力,當初他們是村裡僅有的兩個大學生,不做出成績來,有負家人的期望。”正是在壓力和動力的雙重激勵下,王芬和楊定勇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未來,他們會做得更好。

  3:3名大學生村官創業 年營業額超1000萬

  從頭摸索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

  創業基地就在錢倉村村頭,那位承包人遺棄的30畝大棚。

  周強說,他花了一個月做市場調研,最終決定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基地出來的菜,首先要到地頭的農藥殘留檢測處自測,然後送到集散中心做第三方檢測,每次檢測都出具報告,相當於給蔬菜標了“身份”。

  雖然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村官,但真要做農業,3個合夥人都沒有經驗,一切從頭開始摸索。

  在大棚裡育秧,需要地暖,但鋪地暖容易乾燥,就要經常澆水。周強剛開始直接從外面水溝裡挑水澆,結果熱乎乎的秧苗遇上冷水,死了一大片。後來請教了街道農技站工作人員,水挑來後在大棚裡放一段時間,等水溫和地溫接近了再澆。

  孫雪清是其中一名女大學生村官。“記得有一年天寒地凍,我去鄰村討教大棚種植經驗,騎著電動車來回20多公里的路,半路還下起了雨,一天忙下來,當晚就發了40℃的高燒。在村醫務室打吊瓶時,還忙著洽談送貨。當時就是有股信念,吃點苦沒什麼,一定要幹成了。”

  平價超市+企事業單位配送,直銷模式提高利潤

  提高利潤,周強的計劃就是直銷,將農產品直接從田頭上到餐桌。在街道上看到,公司開的農產品平價超市生意很紅火。周強說,這裡白蘿蔔每斤一塊三,而市場價一塊六;西蘭花三塊八,而市場價五塊四。而且都是當天的新鮮菜,一天有6000多元營業額。

  在江北農副產品中心,公司還設立了集散中心。現在公司已有50多家企事業單位配送客戶,每天營業額近4萬元。

  為了更好地帶動農民致富,村官們將所有的大棚分包給會員農戶,統一品種佈局、技術指導、農資供應、包裝銷售。村裡的老付就跟著這群大學生村官種菜,“你別說,這群學生娃還真有點本事,還是跟過去一樣種菜,但菜價翻了好幾倍。這兩年,我家裡買了兩輛車和一套房子。”

  除了種菜,村官們還打造了200畝葵花園,吸引城裡市民前來旅遊參觀。孫雪清說,去年“十一”前後,10天來了45萬人參觀,把基地和附近村民的農產品都買空了。

  據介紹,公司下一步將借鑑京東到家的3P戰略,打造南京幫生鮮O2O社群商務模式,在南京市範圍內開辦50家社群生鮮超市,線上交易,線下2小時送貨上門。同時,把基地打造成休閒農業觀光中心,向遊客直銷農產品。

  
的人還:

1.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3個

2.農村創業成功的故事

3.農村創業成功故事3個

4.中國農村創業故事

5.創業故事大全

農村創業成功的小故事
誇獎孩子的話
相關知識
農村成功創業故事
返鄉農村成功創業故事
大學生返鄉農村成功創業故事
回到農村成功創業故事
在農村成功創業的事蹟
返鄉農民成功創業故事
農村人成功創業故事
農村成功創業致富故事
農村成功創業事蹟
農村成功創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