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使命黑板報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相關資料1
相關資料拓展:讀後感《工作就是責任》
讀了《工作就是責任》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涉及的語言通俗易懂,卻闡明瞭深刻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著極強的說服力,闡明瞭有無責任決定事物的成敗。每當拿到新書的時候,總是習慣隨便翻看幾頁,這次也不例外,翻看中發現這本書不乏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讓我對“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是納粹德國集中營裡的一位倖存者說的話,“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最後一種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我很喜歡這段話,態度可以決定一切。當一名大學教授因為頭天晚上醉酒而錯過了上午約定好的上課時間時,他的態度就已經決定了他將失去好的工作機會的結果。一名教師卸下了工作中的責任他便失去了他的學生,責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書的第二章中寫到了換位思考,擔當責任。這段話我讀了兩遍,讀後有些感動,有點血熱。當困難來了的時候,不是“各掃門前雪”而是要更多的為別人著想。很多時候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這事我並不瞭解,主要都是他負責,你找我也解決不了問題,還得找他。”“我領導什麼活都不幹,什麼事都推給我,工資拿的還比我多,我要是他也能幹得好,有嘛的。”“別提我那老闆了,不提一肚子氣,一提兩肚子氣,我幹得比誰都好,掙得比誰都少,別看這樣還是對我不滿意。”可當大家這樣去想這樣去做的時候可曾替他人想過?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當你抱怨老闆的時候,你關心過老闆嗎?當你抱怨公司的時候,你對公司負責了嗎?當你責怨上司的時候,你有沒有替他考慮過?當你責怪都是同事出的錯的時候,你又分擔了多少責任?這些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能為本,德為先”簡單的幾個字卻讓我讀出了很多道理,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這是我們做事的基本;而在這之前應該讓自己做一個德行好的人。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承擔責任會使你比別人更突出,比別人更值得信賴。做好自己的事情,更主動的幫助別人做好事情,做任何事情力求完美,所有這些都是富有責任心的表現。我欣賞並信賴這樣的人,我們應該也同樣希望被別人欣賞和信賴。
有責任的人會怪誰?誰都不會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內。當別人未能做到的事情擺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會是怎樣呢?人們總是不能給予自己負責任的機會。當困難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繞道而行會是很多人的首選,有些人認為這樣做很聰明,可以躲避很多麻煩和困難,但他們卻忘記了自己同樣失去了負責任的機會,就意味著我們失去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是做“鴕鳥”還是“獵豹”?生動的比喻劃分出了人們對責任的不同看法,鴕鳥喜歡將頭埋在身體下邊躲過外界的攻擊;獵豹遇到敵人的時候卻喜歡正面相迎。這慢慢的也就變成了他們的生活習性,變成了他們對待生活的不同心理表現。職業人的責任就是敢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當問題來臨的時候不願當躲避困難的“鴕鳥”而是喜歡當獵物來到時的“獵豹”。我們要堅信,問題到來的時候,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流人才的核心素質是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總能主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找藉口規避責任。
我們為工作而負責任,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我們為工作而負責任,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我們為工作而負責任,就是為企業分擔憂慮,給領導減輕壓力,給上司以支援,給同事以幫助;我們為工作而負責任,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我們的職責。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努力工作,忠誠於企業,在捍衛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責任心,增強了自己的榮譽感,同時也會受到他人的尊敬。怎樣體現責任感,怎樣才叫負責任?就是遇到問題要向前跨一步,遇到困難要向上頂一頂,遇到事情要多做一做,責任就是無處不在,並且我們一定要相信方法總會比問題多。
相關資料2
相關資料拓展:作文《論文學的責任》
這個荒謬的年代裡,似乎沒有什麼可恥的事情。身邊的文學著作越來越多,所謂的文學大師越來越狂,鉛字紙張越來越貴。可閃光的文字卻越來越少,文章的內容越來越空洞,文中的思想越來越腐朽。面對身邊充斥的文字垃圾,我們也只有觸目驚心。
到底什麼才是文學?文學本身又有著怎樣的責任?
無疑,文學是一種從時間尺度上評價及記錄先進思想的一種手段。它依靠個人感覺與經驗來展現一種時間與空間的結合體,並對其中人的狀態、命運進行認知、思考、判斷與描述,並在其範圍內尋求一種美的極至。而文學本身,理應對其涉及到的廣大民眾及後世讀者負責。它的責任,便是作者要憑藉心靈的感悟與想像向讀者展現一個有意義的框架。
然而現時卻出現了這樣一個尷尬境地,所謂的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不過是在大眾庸俗品味下對文學作出裁決而產生的暢銷書的羅列。這也就使得在空間上取得特權的作品在時間上越發短命。於是,書屋內的輝煌情景竟成了一種笑柄。繁榮不過是荒蕪的另一種體現。
這個年代,燈紅酒綠的年代,隨波逐流的年代。韓寒、郭敬明大行其道,《史記》《世說》卻無人問津;女性對可愛淘如數家珍,卻不知道嵇康、尼采這樣神祗的存在;庸碌的我們忙於應付高考作文模式,習慣了千篇一律,完全被動,卻忘卻了文學最初的模樣,本身的責任。文學本應是最具創造力且最具個性化的個體,然而,當文學淪落為金錢名譽的附屬,那責任又從何談起呢?
我們懷念說出“寫作是孤獨的”的海明威,懷念瓦爾登湖畔沉思的梭羅,懷念獄中呻吟卻永不言棄的司馬遷,懷念心懷天下餓死孤舟的杜甫,懷念勇於改錯的巴金,懷念一生潦倒的卡夫卡,懷念“生活在別處”的昆德拉,懷念語言細膩色調陰暗的杜拉斯……文學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給人啟迪,發人深思;而這本來就是文學應負的責任。可身在發達社會的我們,竟沒有前人看得清楚,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呢?
面對這倉皇的一切,陶淵明隱退了,魯迅沉默了。或許只因為他們清楚手中這杆纖弱的筆承載了多重的責任,有著怎樣石破天驚的力量,才寧願生在那個***卻有著人的覺醒的年代。
而悲哀的我們卻只能卑微地活在虛偽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責任與我同行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