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有什麼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魏徵,唐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與史學家,以直言進諫著稱,輔佐李世民建立貞觀之治,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魏徵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魏徵的故事

  魏徵只要是自己覺得的可行的想法,就一定是冒死去說,從不在背後去討論,這是他非常值得人尊敬的一點。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找來長孫無忌問話,說每次魏徵給他提意見的時候,只要哪次沒有接受,魏徵便是不答應不罷休,非要李世民去答應他,問長孫無忌這是什麼原因。當時魏徵也在一邊,然而還沒等長孫無忌回答,魏徵就開始說如果皇帝做事不對,我肯定要說真話,如果皇帝不願意聽我的話,豈不是違背了我當初要說真話的誓言了嗎?當時唐太宗說可以私下說,這個時候魏徵又跳出來說如果私下說,那就是私下一套,就是欺騙人了,欺騙人的事情我不做,這是小人行為。魏徵就這麼露骨的表達著他自己的觀點,著實讓人佩服。

  魏徵主張取信於民,他認為不能朝令夕改,在政事上,他覺得兵不在多而在精,不能為了戰況就私下去招募那種年齡很小的人,他覺得這是對不起老百姓。唐太宗雖然覺得言辭刻薄,但是心中還是高興,於是便採納了他的想法,同時也表揚了魏徵。

  魏徵與李世民之間的關係

  素來以直言進諫,耿直不阿的形象示人的魏徵有很多稱號。他不畏權貴,犯言直諫,板著一張臉直面正義,太宗親切稱他為“羊鼻公”;他鞠躬盡瘁,體恤民情,和唐太宗李世民一起開闢了“貞觀之治”之盛世,世人敬稱他為“一代名相”。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優秀皇帝,心胸廣大,治國有方,開創了貞觀之治。魏徵是當時唐太宗最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別人的想法,只堅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意見時,他也是很大膽的把自己心裡所想說出來,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兩個人的這種關係可以說是千古一見。

  魏徵曾直言不諱的告訴李世民,要以身作則,要兼聽則明,要居安思危,仁義為本。為此魏徵不惜多次惹怒龍顏。

  人若是用銅作為鏡子,可以看得到自己衣服穿得是否整齊大方;把歷史當做一個鏡子,可以看到國家的興衰;要是把人當鏡子的話,那麼就可以發現自己哪裡做的對,哪裡又是錯的。後來,魏徵這個人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就覺得他沒有了魏徵,沒有了一面好鏡子,這是李世民對這個不怕死非要實話實說的忠臣魏徵所給的最好的評價,也是最完美的人生評價。

  如果把唐太宗比作成刀,那麼魏徵就是鑄刀者;如果把魏徵說成是鏡子,那麼唐太宗就是那個在鏡子面前的人。

  唐太宗與魏徵,一個是有著容納一切忠言的寬容肚量,一個是不怕死照樣實話實說的忠臣,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其他朝代都難看到這一幕,稱得上是一段美話。國家有此良臣,何愁不能發展?人生有此知己,何怕孤單寂寞?

  魏徵的生平故事

  魏徵生於公元580年,卒於公元643年。因敢於直言,才智出眾,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被譽為一代名相。

  魏徵著有多部名篇,如《隋書》序、《梁書》、《奇書》、《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一篇是《諫太宗十思疏》,在這份奏摺中,魏徵勸唐太宗李世民居安思危,開明通達,終於使李世民成為了一代明君。

  政治上,魏徵也是出類拔萃,提出了“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力勸李世民實行有利於國民百姓的政策,如休養生息、教化百姓。還提出來“明德慎罰,惟刑之恤”,意思就是不能靠嚴刑峻法讓天下太平。

  玄武門之變前,魏徵全心全意輔助太子,曾讓太子提防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詰問魏徵為什麼要離間他們兄弟,其實是想讓魏徵承認錯誤祈求寬恕。但是魏徵死硬到底,一副寧死不屈的架勢。李世民才發現魏徵剛直不阿、忠心耿耿,覺得魏徵是個人才,並重用他。魏徵感激李世民不殺之恩,開始全心全意輔佐李世民,並且敢於直言。

  後來魏徵病逝,李世民非常傷心,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魏徵死了,我就少了一面鏡子。”並說:“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意思就是說,魏徵能夠讓他明白自己許多的不足。

 

魏徵有什麼故事
柳公權書法字帖賞析的_柳公權的故事
相關知識
魏徵有什麼故事
魏徵有什麼故事
豬叫石是什麼東西有什麼故事
伊索寓言還有什麼故事
恩格斯有什麼故事
胡塞爾有什麼故事
阿奎那有什麼故事
趙飛燕有什麼故事
冉閔有什麼故事
周敦頤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