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的論文電子檔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5日

  節奏是世界萬物運轉和生命運動的表現形式,同時節奏也存在於各種藝術門類之中,成為傳遞資訊、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下文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能幫到大家,歡迎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電影節奏

  節奏之於電影就好比色彩之於繪畫、韻律之於音樂、石塊之於雕塑,是電影製作的靈魂,由此可見,節奏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在電影美學的發展中關於電影節奏的看法歷來眾說紛紜,本文主要從電影節奏的分類及其重要作用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

  1.電影節奏的概念

  電影被稱為活動的畫面,可以說沒有運動就沒有電影,否則電影就和靜止的繪畫無異了,所以說節奏是運動的產物。我國古代《禮樂記》上說:“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這同英語中“rhythm”意譯為“律動”、節奏”的概念是一致的。因此,在電影藝術中,節奏和運動及動作的關係是根本的。而電影節奏就是電影創作者們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以鏡頭內部和外部綜合運動的藝術形式為基礎的具有一定規律的運動形式。

  2.電影節奏的分類及其作用

  電影的節奏主要分為鏡頭內部節奏、鏡頭外部節奏以及敘述性節奏三類。當然,這三個方面不是截然分開、彼此對立的,這三個方面的節奏形式都按照導演的構思,水乳交融,有機地統一在一部完整的影片裡。

  2.1鏡頭內部的節奏

  電影是視聽結合的藝術,每部電影都有個看不見的內部節奏,電影內部節奏指由結構、內容鋪設和情節的推進而形成的故事整體節奏。

  2.1.1 鏡頭節奏

  鏡頭節奏又主要表現在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節奏、攝像機運動節奏兩個方面。

  鏡頭內部主體運動節奏,主要是指鏡頭所攝的主體活動的影像畫面的節奏,如演員的表演。當演員在排程的統一安排下,沿著固定的軌跡運動時,他的每次邁步,每個動作,每個眼神都能產生或快或慢的節奏美,這種節奏既是演員自身的節奏感的外在流露,也是電影整體節奏的組成部分。

  除演員的表演外,電影中鏡頭節奏還存在於運動物體之間、運動物體與靜態物體之間。因此,主體運動節奏的和諧與否,除了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還和陪體、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把握好演員的表演,把握好鏡頭內部主體的運動節奏,對於整部電影來說至關重要。

  《羅拉快跑》中,羅拉是鏡頭內部的主體,她在整部電影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跑。她的不停跑動,形成了鏡頭內部主體運動節奏。為愛情奔跑的羅拉和街上的行人,和水泥堆砌的城市、鋼筋叢林的高架橋,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整個畫面張弛有度,富有感染力。從而加強了影片在整體上的緊張節奏感。

  我國電影《緊急迫降》為了表現緊張與刺激也是大量運用運動鏡頭,多種鏡頭運動方式的運用使整個影片充滿緊張、快速、急促的節奏感。同樣是表現節奏感的運動鏡頭,《失孤》中大量移動鏡頭的緩慢運動使影片感情渲染更加豐富,劉德華海上尋親的那次被人重傷,渾身是傷的他從海里默默地往岸邊拉他的摩托車,一個個運動鏡頭的交替剪接使人更加動容、震撼,緩慢的運動鏡頭使得影片的敘事節奏也隨之舒緩動人。《肖申克的救贖》中在表現犯人動情地講述回憶時也是運用了這種緩慢運動的運動鏡頭的敘事方式,使得這一片段尤為感人。可以說,攝像機的運動對影片節奏的表現與把握有很大的影響。

  2.1.2 聲音節奏

  相對於電影影像而言,聲音的節奏更容易被捕捉和感知,也更易讓觀眾產生共鳴。電影中的音樂和音響,一定是為主題服務的。離開主題本身,聲音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雖然在電影中,所有的音樂和音響段落都會因鏡頭段落的組接,被分割或重組,剪輯已經成為連線電影的聲音和畫面的紐帶。但是任何電影的配樂都離不開“主題”這個內在的靈魂。

  不同電影主題需要不同的音樂來表現不同的節奏感。《羅拉快跑》的配樂以急速、明快的打擊樂和古曲為主來表現羅拉狂奔的緊張感與節奏感;《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相擁時的主題曲就是恬靜、浪漫、溫柔、細膩的感覺,渲染了影片氛圍的同時,詮釋了主題、表現了影片節奏;《七宗罪》的開場配以快速、低沉、恐怖的音效也是為了更好的表現影片主題與節奏;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則多配以輕快、俏皮的音樂來與主題、節奏相呼應。

  2.2鏡頭外部的節奏

  鏡頭外部的節奏又叫蒙太奇節奏,就是鏡頭剪接所形成的節奏。從格里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中的大膽實踐起,電影由此開創了蒙太奇時代。前蘇聯理論家庫裡肖夫、普多夫金、愛森斯坦等理論家更是一次次用實踐證明了蒙太奇無與倫比的魅力,如果說“庫裡肖夫效應”還難以代表蒙太奇的神奇敘事功能,普多夫金在他的影片《母親》中,將工人遊行隊伍與春天地上冰雪融化的鏡頭組接在一起,不僅具有深刻的寓意,而且造成了抑揚頓挫的蒙太奇節奏,加強了影片的情緒感染力。愛森斯坦在《戰艦波將金號》這部著名影片中,更是通過精心構思的蒙太奇語言,創造出像“敖德薩階梯”那樣洶湧澎湃、激動人心的強烈的節奏美。

  蒙太奇的節奏美是十分豐富的,特別是格里菲斯影片中著名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平行發展的雙方或多方,動作不斷加快,鏡頭逐步縮短,但實際上卻是延續交待事情的結果,這種緊張氣氛的有力渲染,不但給當時的觀眾以從未有過的電影節奏的感受,而且對以後美國的西部片節奏有極大的影響。

  蒙太奇就是通過不同景別、不同長短鏡頭的組接,遠景、全景、近景、特寫鏡頭的交錯使用,從而產生新穎、奇特的視覺效果和電影節奏感。《黃土地》中大量全景的使用奠定了影片舒緩的節奏氣氛;《七宗罪》中大量特寫鏡頭的採用,營造了緊張、刺激的視覺衝擊與觀影感受從而產生急促、緊張的節奏感;而《偷自行車的人》中,導演用很長的鏡頭客觀地交待市場上的流民、乞丐、小販等各自的生活情景,這真實的時代節奏很能使當時的觀眾產生現實感、認同感。

  2.3敘述性節奏

  敘述性節奏是伴隨畫面敘事內容的不斷髮展和延伸來揭示並深化主題、渲染氣氛.、創造藝術境界的一種有力手段。一部影片的情節,總要有合理、巧妙的佈局,總要波讕起伏、動靜結合,有襯托、有呼應,才能更加生動、感人,才能造成理想的“感動調子”。

  影片《小城之春》所體現出來的詩化意境和充滿民族氣息的思想內容就像一個漣漪,一聲迴響,久久迴盪。導演費穆超過他所屬時代的電影意識讓觀眾看到了一部摒棄了好萊塢電影慣用的戲劇結構,淡化了情節,創造了獨特的電影節奏,在舒緩、哀傷的節奏中娓娓道來。但也不是說影片的節奏是一成不變的,劇中矛盾衝突的高潮發生在戴秀生日宴後,戴禮言為成全妻子與友人的愛情選擇自殺,在友人和妻子內心深處引起空前震撼,兩人最終斬斷情絲。

  可以說,任何一部電影都有其獨特的敘述性節奏,導演需要合理地把握、巧妙地運用節奏上的強烈變化來刻畫和渲染劇中人物感情,才能牽制、震撼觀眾的內心,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當然,敘述性節奏不是單獨存在的,它還必須依靠蒙太奇節奏、鏡頭內部節奏的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戲劇高潮,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

  篇2

  淺析“傳統文化電影”的價值傳承及未來之路

  從20世紀初開始,“傳統文化電影”雖然作品不多,但是風格各異,其中既有著英雄們為國犧牲的慘烈壯舉,還有處處充滿正能量、引人發笑的電影以及帶有農村特色的藝術作品。電影工作者們在努力突破,創造新品。

  一、新世紀“傳統文化電影”的創新及價值

  在1990年之前,“經典電影”大多數都是根據已有的劇本經過翻譯後編寫成的。通常來說,改動幅度並不是太大。不過,自21世紀開始,各種別出心裁的電影逐漸興起,且均凌駕於原有的劇本之上,由此導演們對原有劇本的改動也越來越多。

  電影《生死擂》和原著《解擂》相比,前者著重於角色的情感變化描寫。這其中,主角對國家、兄弟以及自己的妻兒等的感情更是令觀影者記憶猶新,且成為整部影片的看點。影片的最後,藉助主角的一系列情感變化,便順利地將劇情推入了擂臺賽的高潮,使觀眾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電影《山鄉情悠悠》和原劇《柳暗花明》相對比,人物描寫同樣也尤為突出:首先,《山鄉情悠悠》刪去了原著的開篇與結尾,刪掉了女二號;其次,原著更加偏向男性描寫,而改編後的電影則是著重於女性的情感變化。《六尺巷》則是最近一段時間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部作品,儘管內容和名字與原著一樣,且它們的主旨都是描寫爭奪房子的所有權,不過無論是對人物的刻畫,還是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都建立在了原著所想表達的內容之上。只不過原著《六尺巷》的主要內容是兩大家族因政治原因所進行的“地盤爭奪戰”;而電影的主要內容卻是兩家因科舉落第而做出的一系列爭風吃醋的行為。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的主旨都是在提醒人們以禮為先。

  在20世紀末期,共有16部為人熟知的黃梅戲,但是這些黃梅戲中只有一部的拍攝靈感來源於安徽。由此推斷出,編劇們並沒有在中國歷史和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不過自2000年之後的題材卻大多取自安徽,並由點及面地將中國歷史展現在世人面前。

  電影《山鄉情悠悠》取材於一個貧困山區的農村,同時將一幅山村畫展現在觀影者面前:“山巒如聚,波濤如怒,綠水青山。”這裡有著高低不一的石板橋、少有人至的深山老林、高大偉岸的青山……於青山綠水間挖掘出鄉情的淳樸。

  作為黃梅戲的故鄉,安徽承受著世界人民的嚮往。但是在黃梅戲中,卻很少出現能夠刻畫出安徽人民形象的作品。2000年過後,隨著電影的盛行,安徽文化逐漸被人們所發現,也漸漸造就了一個個經典電影形象。電影《生死擂》就著重對蘇月英、趙大江、鄭京生三位主角進行了刻畫。其中,蘇月英是一名賢惠、儒雅的淑女,在丈夫趙大江戰鬥失敗後,蘇月英挺身而出,為夫而戰,並取代了原來的擂主。她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但在丈夫趙大江面前卻成為一個柔弱的小女子,並且她的言談舉止也頗符合中國古代俠客的形象。趙大江是一個剛強豪爽的人,對待事物不喜歡拐彎抹角,所以當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和仇敵對擂的時候,很直接地就誤認為自己的妻子與鄭京生“破鏡重圓”。不過在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妻子想方設法緩解自己與仇敵間的關係的時候,他立即深感愧疚,並且當機立斷地放下架子向妻子道歉。趙大江是一個粗中有細、有時迷糊卻能夠亡羊補牢的人物。另一位主角鄭京生是一個感情十分細膩的人,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從不會放棄,在知道自己成為罪人後便立刻去了少林寺了卻塵世。

  電影《山鄉情悠悠》的女主角是一個懂得忍讓的農田知識分子,一名堅持不懈的女青年,男主人公在意外事故中失去雙眼,不過他仍然希望回家繼續對未完成的課題進行研究,但父母卻執意要他們回去工作,最後他只能在一處破敗的屋子裡繼續研究,經過一次次的失敗後,最後終於成功。女主角是一個條件很好的知識女性,同樣在城中有著不菲的收入,但是當男主角失去雙眼後,女主角毅然決然地拋棄了一切跟隨男主角回鄉,她從來沒有對誰抱怨過一句,任勞任怨,充分體現出安徽人民的自強不息、重情重義的性格特點。

  電影《六尺巷》中,最使觀影者難以忘懷的是姚香蘭、知縣兩個主角。姚香蘭是一個溫柔大方的賢惠女人,而知縣卻是一個隱藏在愚笨外形後的聰明人。姚香蘭在與人吵架後,被婆婆誤解,忍受著別人的指責並主動大方地去向人賠禮道歉,展現出書香門第的氣量。男主角在一開始希望和平解決,為此他也曾低三下四過,但當他得知張英被“炒魷魚”之後馬上變臉要嚴肅審理,但他最初的目的也只是想擺脫掉張英這頂大山公正地審案,所以,從知縣這個人物身上充分體現出了桐城人民機智幽默的個性特徵。

  二、“傳統文化電影”發展的不足

  人們在看黃梅戲的時候,雖然能夠感受到黃梅戲文化的成長,但是這些電影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人物衝突是一部電影的關鍵所在,觀影者認為,一部電影中的人物矛盾愈激化,電影的好看度也隨之增長,同時表達的含義也隨之深刻。現在的黃梅戲電影,在劇情內容方面是不如經典電影的,儘管有些電影顯得有著很大的潛力,但是卻沒有觀影者所喜愛的巨集大場面,例如人們熱衷的戰爭場面。大部分黃梅戲在電影高潮的時候十分無力,無法使觀影者感受到跌宕起伏的劇情。又如,在電影《山鄉情悠悠》中,整部電影的高潮部分當屬女主角錯把男主角當成父親,通過自己表明心跡最終取得了父親的理解,但是僅僅用語言來展現出的高潮無法使觀影者滿足。再如,在電影《六尺巷》中,僅僅用幾張紙解決了整部電影中令人頭疼的矛盾,觀影者對矛盾本來是充滿好奇的,但是結局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有部分觀眾認為,若可以通過努力來解決矛盾,在最關鍵的時刻讓書信出現,那麼好看度會相對提高。

  通常,一部電影內容的平淡無奇會造成很多結果:首先,故事無聊,觀影者無法抓住整部影片的主線內容;其次是無法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最後是無法佔據經典潮流。人,不經過磨鍊,怎會有多餘的情感去向別人表達?觀影者怎能感受到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劇情?在內容的要求上,現代黃梅戲電影並沒有在經典黃梅戲電影上做出突破,依舊停留在從前的才子風流、忠邪之爭上,和現代觀眾的審美特點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值得一說的是,黃梅戲電影的編劇逐漸對某一定格鏡頭的拍攝和描繪產生興趣,並拍攝出不少這樣的鏡頭。在電影《生死擂》中,鄭京生在迴歸的路上,觀眾看到的是:在遠處,鄭京生淡然坐在竹筏之上順流而下,寒葉飄落,在江中倒映出山的影子。這幾個片段,給予觀影者一種悵然若失的心緒,並描繪出一幅花開花落花暗香的畫面。鄭京生的“粉墨登場”,塑造出一個空靈的環境,使得觀影者從畫面中觸碰這一傲視一切的才子。

  不過,就所有電影而論,能夠做到把握鏡頭的遠近長短,並將其充分融入電影中的導演編劇是很少的,更多的導演喜歡著手於內容,但他們忽視了一些細節,使得整部電影大大減少了應有的“活力”。相對電影來講,現在的年輕人更加反感戲劇,他們大多認為戲劇的音樂過於難聽,但專家們認為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前面沒有任何背景、鋪墊以及內容,直接上場演出;其次,戲劇的舞臺僅有一處,無法給予觀眾異彩紛呈的視覺衝擊;最後,對於整部戲劇的整理少得可憐,尤其是青少年觀眾所反感的音樂。

  觀眾對一種藝術作品價值取向,首先要看這部作品的品質和其他人的評價,其次要看這部作品的所屬型別以及可發展度。儘管現代黃梅戲電影與經典電影相對照,做出了相當可觀的改動,而且獲得了人們的認可,但是,能夠流傳成經典的現代黃梅戲電影還沒有被創作出來,人們所瞭解的還是那些經典的黃梅戲和前期的黃梅戲電影,現代的作品品質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除了這些,2000年後的黃梅戲電影,在特徵上保留了經典電影的清純簡樸,換句話說,被保留的都是黃梅戲的樂曲。在電影的領域,對電影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調整與確定,能夠統領黃梅戲電影的大師級導演還沒有出現。

  三、“傳統文化電影”的未來之路

  作為傳統文化電影,“傳統”元素在現代的發展過於迅速,能夠給予人們的文娛形式也越來越多。因此,能夠吸引觀眾的因素就在於這部作品的“特性”和“未知領域”的大小。一部作品想要抓住觀眾的眼球,務必在一開始就抓住觀影者的好奇心,使其在影片開始對整部影片的背景、內容以及發展產生濃厚的興趣。創作者必須在電影的情節、配樂、鏡頭的操控等方面做出細心的調整,這樣,觀眾才會寧願拋棄一切並“毫不勉強”地帶著興致去看一部影片,也只有這樣,觀影者得到的感覺才會是煥然一新的,便自然不會感覺自己是在浪費時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內涵後,心情也會被劇情牽絆,對作品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

  當導演把自己當成了觀影者,不停地找出自己的毛病,挑自己的錯誤,就能發現,過於枯燥乏味的故事是無法滿足觀眾需求的,必須有能夠抓住大眾好奇心的因素: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一波三折的情節、耳目一新的音樂、出神入化的演出……同時,也包括觀影者在最開始就被牢牢吸引、不能自拔,到最後忘掉煩惱、忘掉時間地融入戲劇之中……不過做到這些是很難的,這需要創作者積累經驗和持之以恆的努力。

  經典電影的發展歷程提醒人們,眾多藝術形式的發展離不開初始概念的提出,例如,美國的理想主義電影、蘇聯的蒙太奇電影等。就現在的情況而言,黃梅戲這種藝術形式在銀幕上出現的次數並不少,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在電視上。當然,在電影方面上的體現要少於電視節目,而且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針對一個作品的評述。一些老一代藝術家和學者覺得,從今以後要針對黃梅戲的發展和影片的概念進行開發,就務必要向其他型別的電影學習,如果能夠延續他者的優點,便可助力於黃梅戲的發展。

  榮獲多種獎項的影片《悲慘世界》,其創作靈感來自於同名的經典名著。電影一開始的鏡頭就給觀影者留下了一個非常大的遐想空間: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積著烏雲,在海平面的另一端,一艘輪船“冉冉升起”,在驚濤駭浪中進入港口,這時畫面一轉,一些帶著手鍊腳銬的犯人緩緩走下船,輪船附近,執法者在嚴厲地監視著這些犯人。

  影片對幾個長短不一的鏡頭進行描寫的同時也向觀影者展示了這部影片的特色:巨集偉雄壯、“毛骨悚然”,在之後鉤心鬥角的戰鬥中也將這種特色充分地體現出來。緊接著,情節開始發展:警察釋放一部分犯人,犯人很激動,但是警察卻提醒犯人們,別忘了今天的恥辱。這一段短暫的前戲,不論是在畫面上還是配樂上,觀影者可以體驗到一種嚴肅的氛圍,並對犯人們接下來的遭遇抱有很大的期望。與此對比,黃梅戲應該做出一系列的調整,並對發展前途做出合理規劃。從概念的提出,到後臺工作人員的工作,都要對這些內容做出改革和創新。同時,還可以利用目前流行的藝術形式,儘量揚長避短,將黃梅戲電影發揚光大,使其成為一門新的國粹。

  四、結 語

  當今時代,電影逐步向著流水線作業形式發展,“傳統文化”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類型,同時也代表著我國的文化,從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講就應該一邊發展一邊繼承和學習。作為現代活躍度較高的一種電影形式,黃梅戲電影和“傳統文化電影”的結合,可以徹底地打破中國電影質量差和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斷層的僵局。

 
猜你喜歡
 
1.關於電影的畢業論文參考

電影的論文範文
關於電影的碩士論文發表
相關知識
關於電影的論文電子檔
淺談英雄電影的論文
電影的論文範文
電影的論文免費
電影的論文範文大全
電影的論文徵稿
電影的論文
電影的論文優秀範本
電影的論文範文徵集
電影的論文範文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