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人們為什麼要吃餃子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你知道立冬吃餃子原因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立冬吃餃子原因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立冬吃餃子原因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
由此,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一來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再來,咱不是還有句老話,叫做“吃啥補啥”嗎,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立冬吃餃子寓意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國祖先對此是多麼的重視啊!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立冬餃子推薦
1、胡蘿蔔羊肉餃
推薦胡蘿蔔羊肉餃,其主要是有著改善胃病,治脾胃虛冷是很有幫助的。胡蘿蔔性溫,可調補中焦和腸胃等。而羊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虛,胃寒的患者。冬至吃餃子,這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2、洋蔥牛肉餃
手腳冰冷,與腸胃也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一些女孩子,手腳冰涼。洋蔥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潤腸、利尿、發汗。牛肉性溫,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奮。如果出現手腳冰涼、腸胃不好等,這個餃子也是不錯的。
3、白蘿蔔豬肉黑木耳餃
黑木耳性平,可補氣血、益腎、通便,現代研究發現能降低膽固醇和血黏度。白蘿蔔順氣健脾、消食化痰。豬肉性平,補虛增氣力。與胡蘿蔔羊肉餃或者洋蔥牛肉餃相比,這款餃子有著健胃消食化痰等功效。
浙江立冬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