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李嘉誠不僅事業有成,大力支援內地公益事業,在教子成才上也有獨到的見解。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李嘉誠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李嘉誠教育孩子的故事

  天下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都一樣,但是愛的方式不一樣。李嘉誠有兩個兒子,作為亞洲大富豪,他也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將來能夠成功。可要成功,僅有正直、善良是不夠的,還要學會正確的處世哲學。為此李嘉誠常常教育他的兩個兒子,要想成功,在所有基礎條件齊備時,就必須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佔別人的便宜。

  為了讓兒子們真正明白這些道理,李澤鉅和李澤楷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坐在專門設定的小椅子上列席董事會。

  一次,李嘉誠主持董事會,討論公司應拿多少股份的問題。他說:“我們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張拿9%。”

  董事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論不休。這時,李澤鉅站起來說:“爸爸,我反對您的意見。我認為應拿11%的股份,錢當然是賺得越多越好啊。”弟弟李澤楷也急忙說:“對,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董事們都忍俊不禁地笑了。李嘉誠說:“孩子,經商之道深著呢,不是1+1那麼簡單。你想拿11%,反而發不了財。你只拿9%,財富才能滾滾而來。”

  事實證明,李嘉誠的決策是正確的。公司雖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興隆,財源滾滾。

  李嘉誠認為,企業家每時每刻都在與人打交道,注意人們怎麼想、怎麼做,以及做什麼,都是日常工作的必修課。他告訴孩子們:“管理要學西方,但在為人處世上,則要學東方。不斷修身養性,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勤勞、忍耐的品格經營人生。”

  李澤鉅15歲,李澤楷13歲時,李嘉誠決定送他們出國留學。

  到美國的第一夜,李家兄弟就被接踵而至的困難弄得手足無措。以前大小事情都有父母商量和依賴,現在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解決,小哥倆無所適從。更糟糕的是語言不通,他們舉步維艱,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獨自面對生活。

  小哥倆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他們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做飯。小哥倆從沒下過廚房,為了解決一日三餐,他們開始跟電視上的一個烹飪節目學習燒菜做飯,不到一個月,就學會了幾道菜的做法。

  照料好自己的生活後,小哥倆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尋找打工機會,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輛單車。熟悉他們的朋友不免詫異:“你們的父親是亞洲大富豪,你們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小哥倆相視一笑,聳聳肩:“那又怎樣?”

  李澤鉅和李澤楷都以優異成績從斯坦福大學畢業。他們想進入父親的公司施展才華,李嘉誠卻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兄弟倆愣住了,說:“爸爸,別開玩笑了,您有那麼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們的工作?”李嘉誠斬釘截鐵地說:“別說我只有兩個兒子,就是有20個兒子,我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們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有資格到我的公司來任職。”

  兄弟倆只好離開香港,來到加拿大白手起家,從零做起。磕磕絆絆之後,他們終於有所成就。李澤鉅成功經營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李澤楷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夥人。

  兩個兒子在獨立處理加拿大世界博覽會舊址的龐大發展規劃,以及策劃收購美國哥頓公司“垃圾債券”等一系列大動作中,都表現出驚人的膽識和靈敏的商業頭腦。李嘉誠自豪地說:“即使將來我不在了,他們憑個人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養家餬口,撐起家業了。”

  如今,兄弟倆已是舉足輕重的商界大腕。李澤鉅加入父親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輝煌的未來,李澤楷則以90億身價成為世人矚目的商界明星。

  作為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成功的;作為父親,李嘉誠更加成功。

  李嘉誠教子智慧啟悟

  要讓孩子吃點苦遭點磨難,這是為了磨礪他們的意志,陶冶他們的情操,豐富他們的閱歷。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孩子。這是給孩子的最大的財富,是人世間最好最完美的財富。一旦孩子擁有了這一份珍貴財富,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以及事業就後繼有人,而且將來可以放心地把龐大的財產託付給孩子,家族的榮耀和企業的輝煌也可以繼續下去。

  相比之下,我們有的父母目光短淺。哪怕自己僅僅只是十幾萬元的小富,也會大把鈔票塞給子女,任他們隨心所欲地享樂,結果可想而知,不會成器。不要姑息孩子,那樣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縱容子女是要付出代價的。縱有錢財萬貫也不要讓孩子活在我們的羽翼下。

  父親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

  一、聯語教子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兒子馮洪國出國學習時,臨行前,馮玉祥把兒子叫到書房,親手寫下了一幅對聯,贈子作為座右銘: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並耐心地對兒子解釋說:“此聯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二、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孩子,你快要上學了,應該有個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並給他解釋說:“所謂,‘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腦筋想問題;二要用雙手創世界;三要腳實地幹些事情。”

  三、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的車伕”,或者憑手藝吃飯的工人,比做貪官汙吏強得多。所以他明確要求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自勞自力。這種樸實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四、“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是文化革命的闖將。因他擅寫雜文,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有人就認為他一臉正氣,為人嚴肅,缺少人情味。其實,魯迅既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寬厚的丈夫,慈愛的父親。且看他1932年一首題為《答客俏》的詩: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這首詩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愛子作比喻,說明英雄豪傑也應懂得憐家愛子,從而生動地表達了魯迅熱愛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魯迅與許廣平在上海喜結良緣。1929年9月,生下一個兒子,此時魯迅已年近半百。夫婦倆人喜孜孜地為孩子起名,起了一個又一個,最後才決定叫“海嬰”。

  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呢?魯迅說:“因為是在上海生的,是個嬰兒。這名字讀起來頗悅耳,字也通俗,卻絕不會雷同。譯成別國文字也簡便,而且古時候的男人也有用嬰字的。如果他大起來不高興這名字,隨便改過也可以。橫豎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這個暫時用用也還好。”

  魯迅對海嬰傾注了全部的父愛。每天深夜12時至凌晨2時,他一定要輕輕上樓,察看海嬰的睡眠情況。如果小傢伙把棉被蹬飛了,就細心替他蓋好。孩子睡足之後,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間裡來回走動,哼著催眠曲,用輕柔動聽的兒歌,把海嬰送進夢鄉。海嬰病了,魯迅更是徹夜守護。正如許廣平所說的:“他是盡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擔那可能範圍裡的為父之責的。”

  海嬰漸漸長大了,魯迅就有選擇地帶他去看電影。凡是益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風光類的影片,魯迅常常帶他去觀看。一次,吃晚飯時,海嬰聽說飲譽世界的“海京伯”馬戲團到上海演出,高興得手舞足蹈。但魯迅考慮到馬戲團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前,怕海嬰受到驚嚇,終於沒有帶他去看。海嬰為此嚎啕大哭了一場。父親知道海嬰很難過,第二天便耐心地對他說明了原因,答應別找機會,白天陪他去看。魯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後同廣平攜海嬰去海京伯獸苑。” 這件事給海嬰印象很深,以後每提及此事,海嬰就動情地說:“父親對我如此真心的愛,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父親。”

猜你喜歡:

1.李嘉誠怎麼教育孩子

2.成功企業家勵志故事

3.名人勵志成才的正能量故事

4.李嘉誠勵志故事讀後感

5.名人李嘉誠的成功故事

6.當代成功人士勵志故事

奮發向上的童話故事
超市安保述職報告優秀經典範文閱讀
相關知識
李嘉誠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外國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師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陶行知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可以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現代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現代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