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黃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藥。論補氣良藥,黃芪當屬第一。那麼黃芪怎麼吃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黃芪的吃法

  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同瓊珍靈芝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蔘均屬補氣良藥,人蔘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黃芪是名貴藥材,俗語是藥三分毒,所以名貴藥材也有副作用,中醫提醒我們小心黃芪的副作用。黃芪有止汗的功效,無汗者不宜服用黃芪,對於熱毒熾盛者來說也不易服用黃芪。病患在服用黃芪時要根據專家規定的量服用,不可加大藥量,以免出現不良現象。

  腎病屬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溼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延緩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中氣不足的人,身體比較虛弱,一動就出汗,肺活量比較小甚至內臟下垂,最適宜用黃芪進補。黃芪又稱小人蔘,它的作用與人蔘相似,都是補氣的。但人蔘是大補元氣,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輕易使用。而黃芪是補中氣,相對溫和,效果卻不遜色,而且比人蔘固表的作用更強,所以成為最常用的補氣藥。

  中醫講黃芪性溫,味甘,入脾、肺二經,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氣的功效是最強的。脾肺之氣增強,就是增強人體的運化功能,因此黃芪可以強健三焦、補益五臟,可以解脾溼、升肺氣、強心、益腎氣、補肝虛。

  黃芪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壓,老年日常養生吃黃芪,可以防治中風和高血壓。年輕人日常保健吃黃芪,可以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黃芪還有利尿消腫和託毒生肌的作用,不僅適合腎炎、水腫病人做食療,對於虛胖的人,還有減肥的作用。

  面板長瘡或有潰瘍的人,吃黃芪能使膿毒排出,促進傷口癒合。

  黃芪有如此強大的功效,所以中醫治療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以及對於大病初癒的調養、促進手術後傷口癒合,都會用到黃芪。

  黃芪的藥用搭配

  1、《本草經集註》:“惡龜甲。”

  2、《藥對》:“惡龜甲、白鮮皮。”

  3、《醫學入門·本草》:“蒼黑氣盛者禁用,表實邪旺者亦不可用,陰虛者亦宜少用。”“畏防風。”

  4、《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5、《藥品化義》:“若氣有餘,表邪旺,腠理實,三焦火動,宜斷戒之。至於中風手足不遂,痰壅氣閉,始終皆不加。”

  6、《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

  7、《本草彙纂》:“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玫瑰花的功效有哪些
黃芪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相關知識
黃芪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黃芪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黃花魚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陳皮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燕麥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羅漢果的食用方法與功效介紹
新鮮鐵皮石斛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枇杷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西紅柿的食用方法與功效
核桃的食用方法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