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本書建立在一個最普通的信念之上:優秀教學不能被降格為技術,優秀教學源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善。下面是關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這學期,學校開展共讀一本好書的活動。讀完《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絲毫感覺不到“閱讀”的累,而如同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讓我鼓起教學的勇氣,心懷希望的去教學。在本書中,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

  作者帕爾默先生不灌輸深奧的理論,而是用一個個真實教學案例與你產生共鳴。本書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日常教學中能夠用到、從而能在教室裡生存下去的點子、竅門、技能,幫助真正的教師顯露其本能。 教學是需要勇氣的,雖然也教了十幾年的書,但每當想到自己站在那三尺的講臺上,當上百雙眼睛齊刷刷的望向你的時候,就唯恐自己平下里稀鬆平常的小小錯誤就這麼被放大了十倍百倍。於是,就必須更加的謹言慎行,信口胡謅肯定是不允許的,要邏輯嚴謹要言辭順暢措辭得當,可能大概也許估計這類詞的出現頻率應幾乎為零。

  教師的內心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書中這段話給我印象很深。帕爾默引導我們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幫助我們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認識。教育是帶領孩子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才能學會用更真實的方式來看世界,學會在這個世界中生存。 陶行知先生說: “ 教師與學生的臉是相對的,感情不能對立。 ” 只有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快樂、健康地成長。新課程改革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 “ 一切為了學生 ” ,這將是我們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我們教學中的唯一原則。因此在教學中應樹立新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關係。要 用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就是不斷寬容他人,關注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傾聽和發現他們真的心聲, 鼓勵學生能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地回答。要備課前先備他們,能深入學生,瞭解他們;在教學中有創造性地改變學生比較單一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立、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要保持心靈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他的學生面前,讓知識變得綠意盎然,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第一次拿起這本書,很自然地大概翻閱一遍,第一反應是,這內容對於我這個剛大學畢業的新老師有點“深奧”了。書的封面設計簡單純粹,特別是副標題——《漫步教師心靈》,“漫步”兩個字,著實吸引了我。後來去了解一下。帕克 ·J ·帕爾默,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博士。美國高等教育協會高階理事、Fetzer 研究所高階顧問。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和教師。本書的副標題英文名稱是Exploring The Landscape Of Teacher's Life,直譯就是探索一個教師生命中的內部風景,吳國珍等翻譯為漫步教師心靈。我有些明白了,顧名思義,本書主要是探索教師的內心生活。

  於是我又瀏覽了目錄,第一章 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 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 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 認知於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 學習於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 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帕克?帕爾默在序裡的最後一段話是:我們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需要一起努力,來幫助人們認識到,教和學識人類所有追求中最崇高、最迫切需要的!世界的未來依賴於這樣的教師和學習者——他們願意向我們周圍的世界和我們的內心世界敞開心扉,想著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寶貴潛能,向著日常生活的潛在價值,向著我們多災多難的世界所固有的美好未來,敞開心扉。這一段話,我才是他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和期望吧。

  帕爾默在導言裡提出教師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實現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統一和諧。他說:“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於關於自我我知識。當我不瞭解自我時,我就不瞭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我只會在我經受不了檢驗的生命的陰影中,透過重重的墨鏡看學生——而且當我不能夠清楚地瞭解學生時,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還不瞭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義上,遙遠地、視其為疏離於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樣看待學科,就像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他說:“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麼,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生的事。直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鍵,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帕爾默談恐懼文化,真是深入骨髓。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活,突然覺得恐懼無處不在:老師的恐懼、學生的恐懼,很我時候教育之所以不能順利推進,原因皆在於我們對恐懼的逃避。其實恐懼也可心是健康的,如果我們懂得怎樣去破解恐懼,許多恐懼就能幫助我們生存,甚至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這種真正能夠使得人們對真正的學習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的恐懼是一種健康的恐懼,這種恐懼能提高教育,而且我們必須找到激勵它的方法。但是我們首先必須對付那種使得我們自我封閉、無動於衷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割斷我們跟人密切聯絡的能力,會破壞我們教與學的能力。”

  在“教學於共同體中”和“學習於共同體中”這兩章中,帕爾預設為教學並不等同於技巧,優質教學的後盾是共同體或聯絡性原理。要讓學生參與到真正的共同體中,課堂不就以老師為中心也不就以學生為中心,而就以主體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關注於一件偉大事物,主體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以主體為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為特徵的:在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於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為他們所說和所做的負責。”

  “一定要把課程設計成這樣:讓學生全神貫注於互動中而非填鴨,克服總想把資訊灌給學生的傾向,讓他們直接面對主體、彼此和自己;一定給學生閱讀一些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但要留出學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間,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這個優點,我一定熟讀所教領域的文獻;我一定要創設一些讓他們去探究未知的領域的練習,以及證明他們已經學會了多少內容的作業;我一定要建立一個容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表,同時也有時間掌握計劃中必須學會的事實。”

  “世界上沒有優質教學的公式,而且專家的指導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要在實踐中成長,我們有兩個去處:一個是達成優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從同事那裡我們可以更多地瞭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教育是最複雜的人的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陽光,教師也迫切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學的勇氣》恰好是引領教師進行心靈之旅的導航圖,幫助教師找回“失落的心靈”的導師。我會努力像帕爾默所期望的那樣,真正地向世界、向生活、向同伴、向學生敞開心扉,做一名享受教育幸福的“心靈之師”!


教師語言藝術讀後感範文錦集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相關知識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精選
關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範文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範文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後感範文
教師的幸福資本讀後感精選
論教育讀後感精選
我的教育理想讀後感精選
我的教育理想讀後感精選
愛的教育故事讀後感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