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經濟理論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迴圈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迴圈利用為核心的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迴圈經濟與環境審計互動機制研究

  一、迴圈經濟下環境審計的目標與特徵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國環境審計工作不斷取得進步,迴圈經濟視角下的環境審計工作更應明確目標,使之深入到社會領域和科技發展的各個領域,與績效審計、管理審計、質量審計和社會審計相關聯。

  一環境審計的目標體系

  環境審計的本質目標在於保護受託環境與管理責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其具體目標要依據本質目標的要求,結合國情和區域經濟、自然生態特徵,對環境會計報告進行檢查與審計,並對環境管理系統的有效性與充分性進行評價,同時,還要對環境管理活動績效進行研判,以保證被審計單位在提高環境管理效益的過程中,使現行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標準等得到貫徹執行,並以此為契機,揭示在經濟活動中違反政策、法規和標準的行為。環境審計的專案目標指的是依照其具體目標,對審計專案進行進一步的設計,使具體目標更加細化,管理層認定的內涵更加豐富。

  二環境審計目標的特徵分析

  1.毋庸置疑,環境審計目標是作為一個開放、有機、多層次的系統存在的。在較高層次上,環境審計目標不但要解釋環境審計的本質內容,還要保證其能夠與各類、各時期的環境審計相適應;在較低層次上,環境審計目標的設定要能夠反映出不同型別環境審計的要求,並保證其能夠隨著環境審計型別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呈現出動態調整趨勢。從這個角度講,基於迴圈經濟的環境審計就應該構建一個與層次直接相關的動態性的目標體系。2.在可預見的將來,環境審計都將具有實際運用性,都會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發展起到指導和引導作用。因此,環境審計目標的制定尤其是較高層次環境審計目標的制定不但要對環境審計中的環境政策審計和環境資金審計予以重點考慮,還要對環境績效審計加以關注。在制定環境審計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審計目標是否適用於當前的環境審計型別,還要考慮目標是否適用於將來經濟環境的變化,以滿足審計目標變化的訴求。

  三迴圈經濟下環境審計的本質要求

  在迴圈經濟模式下,以管理層受託為基礎的環境保護與管理責任具有了新內涵,除了要求管理層嚴格遵守減量化、再利用、再迴圈等原則外,還要在微觀層面上進一步節約降耗,最大限度地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以實現減量化。同時,要對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廢棄物加以綜合利用,並使之延伸到廢舊物資回收與再利用的環節;按照資源條件與產業進行佈局,充分延長與拓寬生產環節,以實現產業間的共生與耦合。而在巨集觀層面上,要充分調整產業結構與產業佈局,把迴圈經濟理念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各環節滲透,以此構建與完善迴圈經濟體系。這樣一來,環境審計就必須體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尤其在面對人口數量增加、環境汙染加劇以及生態蛻變之不可逆形勢,審計人員更應該及時更新觀念,本著提高人類福祉的意願,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加以客觀研判和評價,促進迴圈經濟的發展和環境質量的提升。

  四迴圈經濟下環境審計的目標分析

  隨著環境質量問題的不斷湧現,加之審計工作範圍的不斷擴充套件,環境審計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並呈現出了不同特徵,單純的環境績效審計與專案審計已經很難概括這一事實,其具體專案與審計範圍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比如:對廢棄物審計的目標並不在於廢棄物的產生過程或產生環節,而是要直接表述為如何加以處置,使之符合迴圈經濟的發展要求。在審計過程中,要考慮廢棄物的“可塑性”,即能否將其最小化、再迴圈或者最終消除,只有這樣,才能使經濟環境與廢棄物之間完成交換,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然,環境審計還要考慮在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存在和使用的能源的規模,要對能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細緻和長期的核查,以發現何種資源被浪費,何種能源被迴圈使用,何種動力來自於迴圈經濟,何種能源具有潛在的節約性等。

  二、新時期環境審計與迴圈經濟共同發展機制的構建

  經驗表明,環境審計具有顯著的影響力與較強的敏感性,從審計計劃實施一直到審計報告完成,都要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通過收集嚴密的證據,最終為完善環境審計機制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以此實現環境管理的效益審計目標。在新時期,無論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生態環境的維持和進步,都需要全社會為此傾注更多的關注,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進步提供更多充足的動力。而為了實現這一點,本文認為,需要構建迴圈經濟與環境審計的互動機制,通過完善環境審計的程式、深化環境審計的內容、明確規範環境審計的方法,加強審計監控,構建環境審計指標體系,拓寬環境審計的途徑。

  一明確規範環境審計方法,加強審計監控

  長期以來,我國環境保護資金中有相當比例來源於國家投入,國家在公益性環境建設方面投入巨大。而為了保證國家在環保專案的資金投入更加可靠和高效,需要依照環境審計報告使用者所關注的重點與專案管理的內容、特點等對審計方法進行設計和選擇,以體現環境保護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使環境保護資金能夠真正地落實到位,達到應有的使用效果。比如:環境審計要藉助對審計企業開出的環境報告,對環境汙染的嚴重程度進行審查,對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損失進行評估,如果審查企業未能體現經濟節約與對能源的高效率使用,低效運用受託環境資源,就要公佈其環境審計結果,構建其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關係,促進經濟社會的高效執行。

  二構建環境審計指標體系,拓寬環境審計的途徑

  大量環境審計實踐表明,環境設計評價體系的創新和完善能夠決定環境審計的進步方向。因此,在迴圈經濟視角下實施環境審計需要考慮審計工作的合規性、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三個方面,並以此為基礎,構建環境審計指標體系,拓寬環境審計途徑。為此,在開展環境審計時,要明確可以量化的指標,提高操作便利性;在環境績效審計方面,要考慮其不確定性的影響,給予更多關注,降低操作難度。此外,在環境績效審計環節中,要對被審單位或專案的環境管理活動進行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審查,全面評估環境管理的現狀與潛力,以提出能夠改善環境管理和提高環境管理績效的建議和意見,完善審計活動,提高審計績效。

  三完善環境審計的程式,確定審計物件的環境狀況

  為了構建迴圈經濟與環境審計之間的互動機制,促進環境審計事業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完善環境審計的程式,確定審計物件的環境狀況。為此,需要明確審計專案中的環境因素,對環境產生或可能產生的重大影響加以研判;依據相關法規和規範,對環境管理行為予以評價,以此規範環境審計程式。此外,還要對審計物件的環境問題加以調查,並及時反饋資訊,以此掌握審計物件的環境管理執行條件,在收集到相關證據之後,確定環境問題和產生影響的嚴重程度。當然,在環境審計的基本程式中,還要進一步提高環境審計的資訊披露質量,讓社會公眾和審計組織能夠全面獲知企業消耗資源的數量和規模、影響環境的合法性和環境保護資訊的真實性等。

  四深化環境審計內容

  在完成了環境初步審計後,要進一步蒐集相關審計證據,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審計前後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完成對環境審計程式的測試與檢驗。這樣一來,初步審計結果將得到確認,審計結果也相對可靠和有效。此時,應進一步深化環境審計內容,對資源消耗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對那些影響環境計量方法和標準的選擇進行綜合分析,同時,要對環境資本、環境資產、環境成本和費用以及環境效益計量的準確性與完備性進行全面稽核,以保證環境披露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比如:在實際操作中,要對與環境相關的資訊予以強制性披露,對環境汙染恢復和修復的處理成本要嚴格稽核,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環境標準。

  三、結束語

  環境審計勢必以迴圈經濟為背景,在合規審計和財務審計的基礎上,優化環境審計過程和效果,使迴圈經濟也能夠參與其中,通過轉變經濟管理理念完成審計體制的創新,使之最終成為體制創新的先行力量。

  範文二:迴圈經濟內涵及有關理論問題探討

  1中國迴圈經濟內涵容

  1.1定位問題

  迴圈經濟理念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縱觀世界以及中國的發展全域性,迴圈經濟的提出,主要是為了緩解生態系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嚴重矛盾,最後能夠徹底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因為現階段,資源環境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已經產生了很大的阻礙,而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對我國的生態環境也產生了致命的破壞,基於此,我國的迴圈經濟應該是二維定位,換言之,就是生態環境以及經濟增長。有些學者在對中國迴圈經濟進行定位時,認為應該進行三維定位,這實際上只是二維定位的一種延伸,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添加了社會進步。筆者認為延伸之後的理念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三維定位包含自二維之中,簡單的定位容易使人理解,同時也能夠反映出現今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質矛盾。

  1.2外延問題

  因為上述定位的問題,使得中國迴圈經濟理念的最明顯的外延就是“經濟”,而“迴圈”是其最明顯的特徵。這裡所指的“經濟”,不僅僅單純的包含經濟活動,更重要的是經濟發展模式。站在經濟學角度來說,經濟活動,主要包含了兩項內容,一是社會生產,二是社會再生產活動,具體的劃分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生產、交換、流通以及消費等環節。這實際上就是中國迴圈經濟的外延。按照給國外的社會經濟發展經驗,我國的迴圈經濟外延應該注重生產、消費,如果站在產業劃分來考慮這個問題,無論是交換,還是流通都可以看作是消費領域的範疇,同時也可以看作是生產領域範疇。

  1.3表徵問題

  所謂的迴圈經濟主要是使用低資源獲得高經濟產出,而且在這一過程只有少量的汙染,這與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差別非常大。但是這並不能作為迴圈經濟與傳統經濟之間的最大的差別,因為有很多方式可以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如果要闡釋迴圈經濟的內涵,其必須要有獨特的表徵。

  1.4根本性特徵

  傳統的經濟學強調的是線性物質流動方式,其顯著的特徵是資源、產品、廢物,但是迴圈經濟卻有很大的不同,其是迴圈模式,即資源、產品、再利用等。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物質閉路迴圈方式”的說法。閉路迴圈是相對的,分系統的大小而論,開放是絕對的。例如,整個地球物理大迴圈是閉路的,但企業、行業、甚至一個國家和區域都不可能實現物質閉路迴圈,是開放的。這就是日本現在開始研究物質國際大迴圈體系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有些物質如溶劑和塗料是無法進入迴圈利用過程的。另外,從技術經濟可行性來看,現階段不可能完全將所有的廢物進行成本有效地再利用,甚至也不具備這樣的技術,總會有廢物要最終排向生態系統,這就需要“無害化”處置技術。

  2中國迴圈經濟有關理論問題

  我國尚處以重化工為特徵的工業化中期階段。從整個發展過程看,壓縮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使我國在較低發展階段,遇到了發達國家未曾遇到的複合型生態環境問題。儘管我國為解決這一問題持續努力了30多年,但生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直接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環境保護戰略思想一直與時俱進,正在由末端治理向源頭和過程控制轉變,由單一措施向綜合措施轉變,由單純的環境保護向環境與經濟相融合和協調發展轉變,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環境與經濟雙贏發展方面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進展,積累了好的戰略政策和實踐經驗。因此,在我國環境保護戰略思想發生重大轉變的過程中,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借鑑相關國際經驗,我國環保屆率先倡導發展迴圈經濟,力圖尋求新的發展方式,從根本上解決複合型環境問題。所以,我國有關迴圈經濟的實踐探索必然從企業清潔生產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起步,走了一條與德日等國迴圈經濟起源於消費領域廢棄物問題的不同道路。第二,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遇到了空前的資源和環境瓶頸約束的大背景下,迴圈經濟肩負著解決資源環境瓶頸問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歷史重任。以上兩個動因和背景決定了我國的迴圈經濟必然從一開始就是涉及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範圍廣、層次高、內涵豐富的實踐活動。當然,從所追求的目標和發達國家在生產領域的技術經濟與生態效率的先進性看,我國與發達國家迴圈經濟的內涵並不是本質上的差異,只是實踐的側重點和時間序列不同而已,而且,從德日迴圈經濟發展的趨勢看,有較明顯的趨同性。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迴圈經濟的出現就有一定的自然基礎、科學基礎以及歷史基礎等,儘管有很多說法來對中國的迴圈特色經濟進行了闡釋,但是各種闡釋都需要明確迴圈經濟的定位、外延以及表徵等問題。因為迴圈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有科學技術的支援,同時人們要具有這樣的思想意識,所以發展迴圈經濟需要國家給予技術上的支援,人們給予行動上的支援,而各級政府則應該制定詳細的計劃。


房產檔案論文
自考發展經濟學整理的名詞解釋彙總
相關知識
迴圈經濟理論論文
關於迴圈經濟哲學論文
關於迴圈經濟哲學論文
迴圈經濟時代財務管理思考
迴圈經濟知識
促進我國迴圈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探析
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論文
工商管理與經濟畢業論文
經濟哲學論文
農業經濟方面論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