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管理系研究統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絡實際,滿足社會職業崗位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旅遊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關於我國生態區旅遊管理系統的構建 》

  隨著我國的不斷髮展以及現代化管理的深入推進,旅遊作為能夠提供給廣大人民生活娛樂的消費產業,也面臨著轉向現代化管理髮展的需求,“生態區旅遊”作為一種發展勢頭較好的旅遊專案,它的市場發展空間較大,但是在旅遊產業的轉型階段,就目前來說,我國在生態區的旅遊管理中做的還不夠好,在旅遊管理工作中尤其是沒有將“生態區”以及“人文區”做到足夠的重視,因而在生態區的管理工作上存在很多的問題,其管理的系統也不夠健全,這些方面的疏忽造成了生態區的旅遊管理的質量較低,因而想要真正提高其管理質量就必須要認識到構建生態區的總系統管理的重要性,在實際的管理中重點抓生態區建設,對怎樣做好生態區的旅遊管理還要進行系統的設想以及實施具體的舉措。

  1 初探我國在生態區構建旅遊管理系統的重要性

  1.1 生態區管理與旅遊產業的發展關係

  對於旅遊產業來說,其特殊性在於它的產品以及相關服務都要具備經a濟價值,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旅遊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在建築產業、餐飲產業、資訊產業、住宿產業以及商貿產業等等,一個地區旅遊產業發展好就能促進這個地區相關近二十多個產業的發展,國際上曾經對旅遊產業做出過相關的預測,重點指出了旅遊產業對於就業的影響,如果一個旅遊產業能夠為社會提供一個就業崗位的話,就可以間接影響其他產業為社會提供七到八個就業崗位,由此也可以看出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密切的關係,但是就目前來說,對於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互動關聯的管理還缺乏一定的巨集觀調控,旅遊產業的相關的法律還不夠完善。尤其是生態區旅遊專案在執行期間不能保證其科學合理性,缺乏其他產業的支撐以及相關配套的設施及產業鏈,生態區的旅遊專案也就無法完成較好的宣傳和銷售,因而造成生態區旅遊管理狀況不佳的現象,從而大大的影響了旅遊產業的發展。

  1.2 生態區管理與旅遊管理模式的關係

  隨著國家以及政府對旅遊產業的扶持,旅遊產業有了較好的發展,生態旅遊業漸漸成為了中國現今旅遊發展的重點內容,可以說我國的旅遊產業迎來了新的春天。在旅遊產業的發展中,現代社會要求旅遊產業必須合理的開發生態旅遊的資源並且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就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專案來說,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結合了當地的景區建設,另一種是僅僅是以生態旅遊作為宣傳噱頭。這兩種生態旅遊發展模式可以說是現今比較大眾化的旅遊發展模式,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旅遊管理中還是傳統的管理方法,在旅遊生態區的執行機制以及執行模式等等方面均是按照傳統的管理方法執行。例如很多生態風景區在開發之後,在門票的收取以及分配和雙線進出管理上採取的還是傳統的管理模式。但是這樣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以及現今生態區管理的需求。

  1.3 生態區實際管理與經驗的缺失

  鑑於社會的發展,旅遊產業必須在管理上作出相應的改善,對於生態區的旅遊管理必須要結合當地旅遊景區的實際情況,把生態區作為管理工作的中心以及基礎,同時將生態區當做一個生命體進行管理與發展的系統構建,同時還必須認識到生態區的合理開發以及科學利用的重要性,必須按照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系統構建,萬萬不可為“漁”而“竭澤”。在生態區的實際管理中,雖然利益為上是主要的目的,但是還是要切實的保護生態區的資源,生態區資源不是一次性的消費產品,而是迴圈利用的消費產品,因而要注重生態區的自然發展規律,促使生態資源以及遊客資源的“共進”。但是在實際的生態區管理中,存在著管理制度的匱乏以及對生態旅遊發展認識不明確等問題,管理經驗的缺失致使生態區的管理質量較低,因而也就不能較好的實現生態區應有的價值、達到生態區的利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構建旅遊管理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1]。

  2 構建我國生態區旅遊管理系統的設想

  2.1 構建生態區工程體系設想

  對於生態區的旅遊管理系統的設想應該從構建生態區的工程體系著手。具體來說,在旅遊景區的生態區工程進行經營權的售賣階段時,必須要依據我國相關旅遊法律條例,對生態區的開發權以及實際的專案狀況進行分類的競標,同時進行公開的“發包”,在這個環節中必須對生態區的經營權以及公開售賣活動進行周密的調研活動,對於這些環節中的細枝末節要進行嚴格的考察。在生態區的工程進行啟動的前期還要對當地的市場進行一定的調查,準確的定位市場同時進行配套體系的相關設計,擬定相關的市場預測,對生態區的工程進行統一的前端以及中端和後端的整體規劃,有效的結合風景區的實際發展狀況以及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將這三方面做到緊密的連線。對於生態區來說,可以說其優勢在於具有比較原始的、儲存較為完整統一的、規模較為龐大的人文或者自然景觀,這些景觀或是具有民族特色或是具有當地的宗教習俗,具有很大的景觀價值,對於生態區的工程體系的構建必須對水文以及氣候進行詳細調查,從而保證生態區工程的有效科學的管理。

  2.2 構建生態區內外部體系設想

  所謂的生態區內外部體系的設想主要是指在對生態區的日常管理中應該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進行體系的構建與改善。對於生態區的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機構、相關的管理專業人員等等方面進行全方面的調查和分析。對自身峰景區的競爭力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要嚴格按照國家的可持續的發展要求明確以及挖掘生態區的發展潛力,對現有的生態區的發展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做出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以及缺陷,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解決對策的構想。例如在生態區管理中對旅遊產品進行深入的開發同時對配套的旅遊服務進行全方面的供應,在外部宣傳方面,加大生態區的宣傳力度等等,要從當地的旅遊產業整體發展中分析生態區現有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體系,提高生態區旅遊各個環節中的協作關係,同時在生態區的管理中還要注重日常消費的成本管理,要儘量將管理成本費用降到最低,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的旅遊需求,同時還要滿足生態區日常管理的基本費用的需要。不僅如此,在開發旅遊產品的同時不能盲目的進行開發,而要針對競爭對手挖掘自身旅遊產品的優勢,打造自身的精品旅遊產品。整體來說就是要從“保護資源”、“開發優勢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三方面促進生態區旅遊管理的工作順利開展。

  2.3 構建生態區產業價值體系的設想

  生態區的 管理其實目的在於獲取最大的利益,當然前提是生態資源的可持續 發展利用,也就是說在此基礎上將生態區的產業發揮最大的價值,這樣才能將生態區的利益獲取做大最科學最合理。因而在進行生態區的管理中必須將其體制以及發展模式與當地的旅遊相關產業進行緊密的 聯絡,依據這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形勢以及發展變化及時的調整生態區旅遊管理 工作,主動的提高自身生態區與其他產業的聯絡,將生態區的發展緊密的與 社會變化相聯絡,從而有效的提高生態區的價值。除此之外還要與生態區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促使這些企業以及相關產業為生態區的發展保駕護航!具體來說,可以與相關企業建立良好的發展合作關係,共同贏利,切實有效的加強生態區與這些企業之間的互助關係,增加彼此盈利的信心以及合作的信任度,同時對生態區的整個風景資源進行嚴格的資源管理。要明確並且把握好生態區的核心的價值,在生態區的管理中將核心價值發揮到最大,並且以生態區的核心價值作為中心輻射相關的生態區產業,有效的促進核心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相輔相成,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對生態區管理工作內容進行資訊的反饋,對相關產業之間的發展進行一定的監控,確保生態區價值體系的良好進行[2]。

  3 探析我國構建生態區旅遊管理系統的舉措方法

  3.1 搭建生態區信用管理以及個性化管理系統

  我國構建生態區的旅遊管理系統的正確方法首先就是搭建生態區信用管理以及個性化管理系統,具體來說,一般情況下所謂的信用管理是說銀行為了提高業務的更好實施開展的內容,通過對客戶的信用進行一定的瞭解可以大大降低銀行業務的實施風險,對於生態區來說,其管理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工作,不僅要涉及到生態區的產品以及相關服務,還涉及到生態區資源的維護以及經營,同時還有與生態區關係密切的大小企業。將信用管理 應用到生態區的管理中,必須要嚴格按照國家的旅遊管理條例,同時由國家的旅遊管理部門進行生態區的經營和管理。生態區的信用管理系統中必須將生態區的工程包攬方以及工程建設方和相關大小企業,在具體生態區內的表現以及行為詳細的記錄下來,並且在生態區的網站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刊登,如果需要用到這些資訊就可以到網站上進行查詢。與此同時針對不同的生態區要做到個性化的管理,有些生態區的生態自然狀況比較的脆弱,因而要採取個性化的管理和保護。有些生態區的自然狀況比較強,因而可以利用這樣的優勢開發新的旅遊產品, 總結來說就是針對不同的旅遊生態區進行不同的個性化管理。

  3.2 進一步加強並且完善旅遊生態區的管理體系

  對現有的管理體系進行不斷的加強以及完善是構建我國生態區旅遊系統的另一項方法。具體來說,對現有的管理系統的構架以及相關的管理功能進行總結和分析,主要從生態區的經營以及生態區的資源保護和生態區配套管理三個方面來進行生態區管理系統中子系統的設計,將管理系統進一步的細化,例如在生態區的管理延伸資訊的管理,可以增加生態區的資源分析子系統以及資源使用評價子系統、生態區車輛使用以及調控子系統、生態區 環境的檢測子系統、生態區設施使用以及保護檢測子系統、生態區人力資源以及數字化辦公子系統等等;在生態區的管理中還要遵守相關軟體的使用功能,逐步將軟體的功能由低向高層層開發,在軟體硬體的功能上爭取做大最大化的利用。除此之外還要對生態區增加輿論和群眾監督管理,嚴格控制生態區的價格規範,促進生態區走向更加市場化以及規範化的發展道路上。

  3.3 加強風景生態區的地域合作關係

  隨著我國 經濟的不斷拓展與社會的不斷變革,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旅遊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的大眾化消費方式,旅遊景點為了打造更加吸引遊客的旅遊專案,推出了生態區旅遊,同時隨著國家對旅遊產業的關注,各地政府也在大力倡導這樣的生態區旅遊活動。生態區的發展越來越好,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獨立的,而是由眾多體系連線起來的,旅遊產業也不例外,生態區的管理與發展也離不開其他產業以及當地區域的發展,因而要想加強生態區的旅遊管理必須要與地域發展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要大力強化生態區與當地旅遊產業的長期合作打破傳統生態區“孤軍奮戰”的發展模式,在生態區的管理中要及時的整合當地區域的相關旅遊資訊,緊密的與旅遊市場相結合,做到旅遊資訊的共享以及利益的共享等等,對區域旅遊產業以及自身生態區做到緊密的聯絡,從旅遊大環境下對生態區的管理髮展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對生態區的產品進行統一的制定,對生態區的形象進行統一的宣傳,要大範圍的擴大到生態區的每個角落,做到“綠色生態區”,促進生態區更好更快的發展[3]。

  4 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作為一種近年來新型的旅遊專案,由於國家政府的支援以及人們群眾的喜愛,其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鑑於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生態區旅遊不僅要從外部宣傳上做好工作,還要從內部管理上做到系統上的構建,避免傳統的管理模式,將現代新型化的管理模式運用其中,進而促使生態區的旅遊管理工作做好做強。

  篇二

  《 高校旅遊管理教學資訊系統的構建 》

  摘要:研究了國內外高校 網路 管理的現狀和 發展趨勢,並根據高校旅遊教學現狀,指出所存在的問題,說明構建旅遊教學網路系統的必要性;最後,構建一個旅遊教學網路系統。

  關鍵詞:旅遊管理;教學資訊系統;網路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33-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簡介:王維佳1983-,女,浙江紹興人,助教,學士,從事旅遊管理研究。

  隨著全球 經濟一體化使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更加快速,這就要求高校能培養出更多的旅遊專業學生,調查顯示,高校學生學習旅遊專業的數量逐年增加。然而目前的旅遊專業教學模式,並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因此急需建立一個旅遊教學資訊系統。

  教學資訊系統是資訊科技在教學 工作中的 應用,課程教學的資訊化、 教育管理資訊化與學習資訊科技知識是教育資訊化三個不同的管道。這種教學方法把 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和現代教學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一、我校旅遊管理教學資訊系統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

  1.缺乏旅遊教學管理系統。鑑於教學和教務工作在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國內很多高校都開始構建教學和教務綜合資訊系統。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著重建立的是外語方面的教學資訊系統,對專業課程很少涉及。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新的歷史 環境下,學習旅遊專業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同時非旅遊專業的學生也有想從事旅遊業的意願。對於高校而言更需要有一套教學系統,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和模擬 考試。另外,旅遊業是一門綜合性的 社會學科,涉及各個學科領域,它又是一門 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急需運用教學資訊化管理。

  2.硬體設施完善。隨我院現代教學的深入,教學儀器裝置和教學資源不斷增加,構建一個旅遊教學管理資訊系統勢在必行。目前,我校有網路教學實驗室四間,在網路教學系統的構建和實施上也吸取了一定的實驗 經驗。如何利用好現有的網路資源和教學裝置,實現旅遊網絡教學的要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存在的問題

  1.資訊資源不能有效的對外開放。由於現行的旅遊教學材料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儲存,他們中的大多數被束之高閣,沒有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上級教育機構或學生一般需要通過借閱、影印等方式獲得相關的課件材料,不僅效率很低,而且也會導致材料的丟失損壞。校內資訊資源不能有效的對外開放,導致各校資訊資源不能共享,形成資源浪費。

  2.所授知識的滯後性。旅遊業是一門新興產業,國外對於旅遊學科的研究也只有近一百年左右,中國的旅遊學科研究僅僅只有二十年,因此旅遊學科的理念在不斷的更新。目前高校的授課模式是以書本為主,教授的都是理論知識,且與社會中所需的知識有一定的差距。

  3.教師與學生間沒有有效的交流工具。在學習旅遊專業的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了疑問只能在課堂上,或是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向教師請教。但是,學生的問題往往具有共性,而教師又常常需要向每個學生髮布內容相同的資訊,這種一對一的交流方式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沒有什麼效率。不僅如此這個缺陷還使教師難以瞭解學生的進度,在制訂教學 計劃時容易忽略學生的接受情況。

  這樣的詬病在學生考取導遊資格證的時候格外突出,一方面考試內容和資料的查閱相對比較繁複,另一方面學生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答。目前我校的導遊資格證通過率保持在50%左右,略高與社會上的平均水平。2008年,將學校所存的資料分發給學生並加以一定的輔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考試的通過率在70%以上。但是以這種方式來輔導利用率並不高,也不可取。

  二、旅遊管理教學資訊系統的功能

  1.後臺管理的功能。後臺管理功能指的是實現對網站的管理,實行對管理員、教師和學生應用許可權的分配。使得管理員可以管理和釋出各項資訊,如旅遊產品、校內外新聞、旅遊專業的最新動態和公告等;使得教師可以進行專業、課程、套題、題目的查詢、新增、刪除和修改等。

  2.線上考試的功能。旅遊教學資訊系統應包括一個線上導遊證書考試系統。對於旅遊專業的學生或想從事旅遊業的其他專業學生而言,考取導遊證書十分重要。考試系統採用智慧化組卷技術,實現自動組卷、自動評卷、多媒體試卷、考試結果自動 統計分析等功能,如果學生有什麼問題還可在網上直接提問。

  3.網路教學的功能。網上教學系統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自由的操作大大增加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空間,使學生能在很自主、很獨立的狀態下學習,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內在潛力。學生可以線上閱讀、下載課件和教材等服務,系統的學習論壇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旅遊管理教學資訊系統的構建

  1.硬體構建。旅遊教學資訊系統的硬體構成主要由伺服器系統、學生學習及查詢系統和教師監控管理系統組成,通過校園網將以上系統 聯絡起來,並通過Internet與外網進行資源共享。

  2. 軟體系統。本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B/SBrowser/Server,即瀏覽器/伺服器構架的系統管理員介面,B/S構架的教師管理介面和C/SClient/Server,即客戶端/伺服器構架的學生學習大廳。系統管理員介面和教師管理介面採用B/S三層架構 表示層,邏輯層和資料儲存層來完成。管理員和教師使用者在公網或內部網可通過瀏覽器直接接入管理系統,從而對整個系統實施管理,整個網路採用 TCP/ I P協議。

  系統研究和開發過程中應用到了ASP技術。ASP是有Microsoft推出的動態Web設計技術,是一個基於Web伺服器端的開發和指令碼執行環境,利用它可以產生和執行動態的、互動的、高效能的Web服務應用程式。當用戶使用瀏覽器訪問ASP網頁時,Web伺服器響應,呼叫ASP引擎來執行ASP檔案,並解釋其中的指令碼 語言,通過ODBC連線資料庫,由資料庫訪問元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s完成資料庫操作,最後ASP生成包含有資料查詢結果的HTML主頁並返回使用者端。

  管理機可以使用Windows XP以上版本的作業系統。伺服器採用Windows NT以上版本的作業系統。

  伺服器應能夠提供:WWW服務、FTP服務、資料庫服務、郵件服務和新聞組服務。所以除作業系統以外,還需在管理機和伺服器上安裝以下軟體:

  管理機:IIS4.0或以上版本,用於實現WWW及FTP服務,提供ASP開發環境;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Outlook Express 5.0,用於收發電子郵件。

  伺服器:IIS4.0或以上版本;SQL Server,建立歷年導遊資格證考試試題、各課程課件的資料;Outlook Express 5.0,用於收發電子郵件。

  四、結論

  旅遊教學資訊系統的建立,可構建一個完整的旅遊教學系統、學習服務平臺,滿足教師和學生教學的基本要求。實現了旅遊教學的網路化、遠端化和數字化。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空間,為教師與學生搭建了一個相互溝通的橋樑。

  參考文獻:

  [1]袁守華.基於Web的課程網路個人網路教學平臺的開發與應用[J].中原 工學院學報,2004,1:49-53.

  [2]汪瓊,李曉明.網路課程實施問題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1,1:15-18.

  [3]張榮梅,白彥峰,樑曉林.基於Internet網路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2:50-52.

  [4]趙成龍,薛欣.基於Web的智慧答疑係統的設計與實現[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8:35-36.

  [5]王天.《礦物學》多媒體課件及題庫系統解決方案[D].西安:西北大學,2001.

有關推薦:

內部控制與審計研究論文
淺析企業內部控制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旅遊管理系研究統畢業論文
旅遊管理方面碩士畢業論文
工程管理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財務管理研究生畢業論文
黨校工商管理研究生畢業論文
地理教育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
工業設計研究生畢業論文
電影廣告研究生畢業論文
翻譯專業英語研究生畢業論文
電大行政管理分析本科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