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表演心理學是什麼的論文
表演心理學是支配外在形式的一種心理動態,每一個表演者在參與演出的過程中都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這樣才會讓整場演出很好的詮釋出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表演心理學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表演心理學的論文篇一
《心理學應用於表演的探討》
摘 要:從心理學出發,本文覆蓋了心理學基本科學原理及概念。心理學在表演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為方式上,從心理生活形成的原因,找到思維方法上的邏輯,推斷出突發事件中的行為表現。通過閱讀大量中外文獻與書籍,我瞭解大量關於心理學應用的大量知識及心理學對於表演的作用。文中詮釋了心理學幫助演員在舞臺上心理狀態,並試圖運用邏輯推理、心理分析、心理暗示等表演中常用到的心理學方法,解決怎樣調整演員的心理狀態。以心理學在創造人物方面進行了解析。並結合事例印證了學習心理學對演員創造人物起到的作用。通過自己演出過的實習劇目、畢業大戲作為素材,根據斯坦尼體系及心理學的指導,探討心理學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心理學的學習對於演員表演的幫助。
關鍵詞:心理學;注意力集中;心理暗示
談到演員表演的心理學,就必先表演天性的根源以及藝術鑑賞能力來做一探究,格林威而遜談到“表演的天性來源於最初人類探索他們周圍的環境以考驗自身的體力和腦力的極限。”往往最初人們就是抱著這種心理,通過初級的遊戲,挑戰自己的能力,享受遊戲的樂趣。心理達到愉悅,這就是表演心理的基本慾望。比如孩提時代的過家家或是扮演老師與學生,模仿大人的一些行為習慣,這中模仿的遊戲使人類熟悉了周圍的環境,逐漸獲得了對心理控制的能力,戲劇作品之稱作戲劇,實際也就是與遊戲有關,並非處於偶然,因為戲劇的任務是向人們提供生活的不斷經歷和經歷的不斷排練。
心理學在表演中的應用,表現在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行為方式上,從心理生活形成的原因,找到思維方法上的邏輯,推斷出突發事件中的行為表現。對於戲劇的創作與欣賞,如果沒有心理分析作為基礎,就失去衡量和詮釋的標尺。心理學是行為和體驗的科學,而戲劇是生活的返照,心理學與表演則有著相輔相成互相藉助之處。在我們剛接觸到劇本的時候,演員對劇本的理解,對角色在劇本中的最高任務的理解尤其重要。不僅要求演員對於劇本有很好的理解能力,還要求演員有很好的心理邏輯推理能力。我們通過心理分析與邏輯推理,設想在劇人本之外的資訊。能否符合生活真實、構成藝術真實,關鍵在於人物心理活動是否符合邏輯。只要心理活動符合邏輯,一切不合理行為、意料之外行為,都符合生活真實,也都構成藝術真實。演員抓住人物心理活動的 “邏輯性” ,才能構成“藝術真實性” ,才能達到“戲劇性” 。
這些行為,都有性格心理方面的原因,因此,把心理學引入表演藝術是必要的。演員對於角色的分析,實際上是在初讀劇本時就已經開始了。演員在初讀劇本時,總會在自己的頭腦中產生出這樣或者是那樣的印象來,這些感性的印象,已經是演員對於角色的認識與分析的開始了。然而,這種分析不是理性的分析,但是,在初讀劇本時,演員對於角色的印象往往又總是最為真切,最鮮明生動,同時還會引起演員對於生活的許多真切的感受與許許多多的聯想。這些感受與聯想往往可能會成為演員以後進行人物形象創造的非常重要的契機和寶貴的財富。所以,它對於演員以後的角色創作來說,無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心理學中心理暗示行為,能夠幫助演員成功的塑造好一個角色,有很多必備的因素,但其中可以肯定,心理準備是最重要的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就是更好的進行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就是角色,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每次在上臺前,我總會按照順序依次在心理思考這幾個問題進行心理暗示,首先我把做過的人物分析拿在手中在閱讀一遍,思考一遍規定情景、上場目的,然後用大部分的時間進行心理暗示,我告訴自己就是角色,繼而擁有的就是人物的性格、形體、語言等。當讓我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這時上場演出總是信心滿滿。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佛洛依德對錶演學的貢獻是對人類潛意識過程的揭示,提出人的精神活動在多種意識層次裡發生和進行,包括慾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方面,在在演員對角色的體驗中都可以找到相應的發展階段,揭示出這些層面就能使演員對角色的體驗更加具備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表演的方方面面,心理學的滲透都伴隨左右,兩者有著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關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心裡技術視為表演創作的一種動力,他形象的運用“統帥“來比喻智慧、意志、情感等要素對於表演創作的推動作用和影響力。而智慧、意志和情感都屬於心理學研究的範疇,智慧是心理學中思維品質的總和,斯坦尼把他們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上,衍生出表演學意義上的智慧、意志和情感,可見心理學和表演之間存在很大的交集。那麼學習心理學對於演員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對於創作人物及演出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參考文獻:
[1]齊士龍.戲劇中的表演藝術.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年.
[2][蘇]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1955年.
[3]李錦雲.表演心理學.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表演心理學的論文篇二
《淺談聲樂表演中心理因素的影響》
摘 要:在聲樂表演中心理因素是導致演出成敗的主要原因。聲樂演唱本來就是高階的心理活動,是精神最為活躍的時刻,時刻伴隨著複雜的心理活動。很多聲樂演員在平時的聲樂訓練中,很重視聲樂的技能和技巧,卻不瞭解心理因素對演唱的影響,不重視心理素質的提高。人在歌唱時要求人體的發聲、呼吸、共鳴、咬字等器官的協調合作來完成的,其中心理和精神對這種活動影響很大,是歌唱能否成敗的關鍵。為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心理因素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
關鍵詞:聲樂表演;心理因素
一、感覺和知覺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
人類的感覺來源於對世界的認識,世界的一切物質對人類本身的刺激都會產生人類自身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人類知道了世界的物質,知道了它的形狀、狀態和形式。這個感覺保證了人類生存和正常生活。如果缺乏對世界物質的正確感覺或資訊缺損,就會給人類自身帶來不良的影響和生存威脅。知覺是人腦對當前客觀事物的整體的反映。知覺和感覺一樣,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而產生的。
感覺和知覺是人的心理現象,很多高階的、較為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在這兩種心理現象中產生的。沒有感知這個低階階段的認識,人類就無法實現想象、思維等高階認識活動。就不會產生複雜的情緒體驗,就不會有一定指向的興趣、需要和動機。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種音樂。很多音樂是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讓我們得到刺激,產生各種情緒。或是愉悅,或是心碎、或是心潮激盪。讓我們感覺到了音樂難以言傳的美妙。這種感覺是最簡單的音樂心理現象。只有經過這種感覺才能分辨、意識你所聽到的音樂的屬性,才能分清音樂的節奏、音色、音高等。對這種感覺的積累,越多、越深刻、越全面,越能瞭解音樂的本身。因此,聲樂演員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一定要想做好案頭工作,要反覆聆聽增加這種刺激,讓自己感覺深刻,才能找到更好表達歌曲情感的方法。
二、意識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
心理學認為,意識是能夠被人自己覺知的心理現象。意識的結果可以分為兩種,即有意識和無意識。很多時聲樂演員在演唱中存在著大腦對演唱活動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控制。在歌曲的處理方面如:速度、力度、音量是有目的的控制,而無意識的是長時間的練習把這些變成了習慣,就不用去控制了。這就引發了聲樂演員平時要注意聲樂基本功訓練的問題,在不斷地訓練過程中,聲樂演員的歌唱就進入了無意識狀態,就不會出現歌唱障礙,影響歌唱了。
三、想象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它可以把儲存在大腦中的表象加工成新的形象。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頭腦中就能產生景象和畫面,這就是我們平時留存在大腦中零散的表象經過作品中文字的啟發被加工成了形象,還會在我們大腦中如同放電影的感覺。正是這個想象,也讓我們在欣賞音樂時產生音樂形象。在音樂活動中因為有了想象,就能從認識音樂、改造音樂達到創作音樂。對於聲樂表演者來說是進行“二度創作”必不可少的過程。想象可以讓聲樂表演者把自己的舞臺形象設計成歌曲要求的人物;可以用角色的精神氣質來表現作品。讓聲樂表演者很快進入角色,體驗角色人物的生活感受,最後帶來表演的成功。當然,想象也有它的負面作用。
聲樂演員要重視想象的作用,充分利用想象讓自己在舞臺上表現更好。為此,聲樂演員就要讓自己多體驗社會生活,要勤奮,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上各種行業、各種人物、各種性格的人,並且多閱讀文學作品,欣賞影視、戲曲、舞蹈、繪畫等各類藝術作品。
四、情緒和情感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
情緒和情感是人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受客觀條件制約,客觀條件的變化往往會給人的情緒和情感帶來變化。經常會有這樣的狀況,剛剛還是一個興高采烈的一個人,當聽到與他她有關的壞訊息馬上情緒大變,前後判若兩個人。這種情況在聲樂表演中也會遇到。例如:一個聲樂演員正準備上臺演唱,舞臺的燈光突然熄滅了,一下子影響了這個演員的情緒。當舞臺燈光回覆後,這名聲樂演員上臺歌唱時就失去了往日的色彩。這就是因為客觀條件影響了演員的情緒,給他心理帶來了壓力。
聲樂表演本來就是一種情感表達,也可以說情感是藝術的靈魂。從事聲樂表演不能沒有情感。聲樂表演者的情感是來自對社會生活的體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常受到來自不同事物的影響,並不斷自主地產生認識事物的態度。例如:我們聽了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就能讓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而聽到一首思想墮落的靡靡之音,就會感到厭惡的情感。這裡還表現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對客觀事物反映的不同,表現出愛與恨,悲與樂,這就是人的情感。
聲樂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作用與生活中的情緒與情感是不同的,生活中的情緒與情感很多是因為利益的關係而帶來的,與生存和安全有最直接關係。聲樂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是構成藝術的核心,是藝術具有生命力的根本。聲樂表演中的情緒與情感的運用是為了表現藝術的內涵和靈魂。是為觀眾提供帶有共性的認識與感受,不存在實用的功利目的。演唱者把情緒與情感用在作品中,把對客觀事物的體驗與觀眾分享,讓觀眾與他同憤怒、同歡喜,同悲傷,就是為了讓藝術更加展示魅力,讓聲樂表演“以情感人,以情動人”。
綜上所述,心理因素在聲樂表演中的作用,目的是讓聲樂表演者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加強學習提高心理素質,更好地把歌唱好。
參考文獻:
[1]張凱.音樂心理[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2]徐厚道.心理學概論[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3]喻宜萱.喻宜萱聲樂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4.
表演心理學的論文篇三
《談藝術心理學在聲樂表演中的應用與實踐》
摘要:舞臺演唱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過程。在演唱過程中,無論是歌曲的歌詞、旋律、聲樂技巧,以及舞臺的表演與觀眾的交流、聲情並茂的演唱等,心理活動都是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討藝術心理學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及當前聲樂表演中心理調控能力缺失的表現,從而提出如何加強聲樂表演心理的培養。
關鍵詞:藝術心理學;聲樂表演;調控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一種心理活動,歌唱自然也不例外,也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進行的,不同的心理狀態會對歌唱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歌唱者,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歌唱中的心理調控,是一個連續的、變化的、動態的過程,幾乎所有的聲樂學習者,在進行學習和表演時,都會遇到心理調控方面的問題,所以探究聲樂教學和演唱中的心理調控,對於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能力有著切實的積極意義。
1藝術心理學在聲樂表演中的重要性
聲樂是音樂藝術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感動人,是傳達思想、情感、情緒和描繪情景。只有歌者以情感正確表達歌曲的本意,才可能使聽眾受到感染,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事物的另一個方面,依靠歌唱心理思維的指導,培養敏銳的知覺,發展充分的想象力,不斷對複雜的歌唱現象做出理智的分析、判斷和思考的表達,取決於演唱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音樂想象是複雜的心理過程,人們對它實質認識還很膚淺,它與感覺、知覺、意象、聯想、思維、情感及意識活動有著密切聯絡。"黑格爾也曾指出:"創作就是藝術想象活動,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演唱中的藝術想象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方式,它給人一種超越現實的感覺,能增強演唱者的情感活動。在對作品演唱時,演唱者應使自己進入想象的境界,將情感化為意象。通過想象的情感、畫面空間,運用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表象來表達,就如自己在生活中親身經歷過的事物,在演唱時藉助於想象來完成。
良好的歌唱狀態包括呼吸、共鳴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頭腔的協調使用,以及具有較自由、輕鬆、自如、充滿信心的良好歌唱心理,在歌唱中二者形成一個整體的感覺,這是歌唱訓練的基礎。事實證明:歌唱表演的成功與否,除了本身應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兩者缺一不可,歌唱的技巧可以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經過努力掌握,但這並不等於獲得了歌唱的全部能力。
我們在進行聲樂指導的過程中,經常發現許多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唱得很好,但一到舞臺上演唱或參加比賽就出現心跳加快、身體僵硬、兩腿發抖、臉色發白、直冒冷汗、氣息上浮、聲嘶力竭、節奏不穩、忘詞跑調,有時甚至伴奏都聽不清,失去自控力,腦海一片空白的心理異常,乃至於失去了對歌唱器官的調節能力,因而導致了演唱的失敗。因此,歌唱對人的心理狀態或心理素質的好壞,對其歌唱的訓練和學習,對教師教學成果的優劣,對歌唱者的水平發揮,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2聲樂表演中心理調控能力缺失的表現
2.1演出中的過度緊張
很多歌唱者,特別是沒有過太多舞臺經驗的初學者,站在舞臺上會感到明顯的進展,表現為手腳多汗、呼吸不均、腿部打顫等現象,甚至更為嚴重者,大腦會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站在臺上要做什麼,亦或著演唱中突然忘詞等等,這些心理調控的能力的欠缺,嚴重了影響了正常的歌唱,更不用說完美的、超水平發揮的歌唱了。
2.2高音恐懼症
高音的訓練和演唱,是聲樂教學中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因為很多聲樂作品,為了情感抒發的需要,需要用更為高亢和明亮的聲音,才能夠予以淋漓盡致的表達。長期以來,因為觀眾對於聲樂這門學科的瞭解有限,將高音的演唱看作是演唱成敗和演唱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即便是在聲樂學習者中間,也存在著這種傾向,認為高音唱得好,就是演唱能力強,這無疑是一種片面的看法。
2.3環境適應能力差
琴房是每一個聲樂學習者停留時間最長的場所,琴房更是見證了一個聲樂學習者學習的全過程,但是很多聲樂學習者在不自覺中,形成了一種"琴房依賴症",即在琴房裡演唱,往往是自然和從容的,甚至還會超水平發揮。而一旦離開了琴房,到了新的演唱環境,面對著自己不熟悉的環境,演唱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加強聲樂表演心理的培養策略
首先,學唱歌的人要適當學習心理學知識。通過學習心理學學會控制和運用自己的心理形態,指導自己對技巧表現的控制。在教學中,教師應多教導學生克服緊張情緒的方法,幫他們找出原因,消除障礙,獲得聲樂學習的成功。此外,還應根據學生的氣質特點進行教學。根據每個學生的氣質特點,因材施教。比如對性情急躁、喜歡急於求成的學生,老師就可控制其急躁、任性的情緒,培養他們的堅韌、頑強的能力;而對於怯弱、遲疑、反應慢的學生,老師則要幫助其克服孤僻、憂慮和自卑的心理,培養他們的頑強、自信的精神。
其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表演態度。第一,要對自己的水平有清醒的認識,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第二,要放下包袱,既要理智地正視自我,又要勇於表現自我,以飽滿的激情和專注的狀態進入演唱,唱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在演出過程中,老師應多教導學生懂得全神貫注,告訴他們,如果此時還想如何一鳴驚人,對演出效果作過分企求的話,勢必會影響到演出的質量。另外,在平時訓練中,老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意志鍛鍊,尤其是幫助性情怯弱、遲疑的學生克服孤僻、憂慮的心理,培養他們對演唱事業高度的責任感、榮譽感和自豪感等。要告訴他們,對曾經的怯場失利自己要勇敢面對,並認真總結失敗原因,找出解決辦法,增強自信心,促進表演心理的健康發展。
最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高演唱技藝。緊張恐懼的關鍵性問題就是信心問題,而信心則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己的實力,即演唱水平的高低。俗話講:"藝高人膽大。"作為一名優秀的歌唱者,只有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技巧和技術,才能在演出時淋漓盡致、聲情並茂地發揮。成功的表演來源於平時紮實的訓練和心理素質的培養,表演者一定要具有正確的心理狀態。歌唱者在訓練或演唱時,全身放鬆但不鬆懈;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緊張;積極、熱情、主動地訓練及唱歌,但不慌亂。具備了正確的心理狀態,就是打好了心理素質培養和訓練的前提和基礎。
結論
近年來隨著聲樂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聲樂工作者認識到了心理調控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意義,心理調控,看起來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但是將其放到實際的教學和表演過程中,就會發現,心理調控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也是完全有規律可循,從容把握的。
參考文獻:
[1]蘇明海.聲樂表演中"怯場"的分析與解決[J].大眾文藝.201011:98-100.
[2]曲波.歌唱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12:76-77.
[3]劉芳.論聲樂表演者的心理調適[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9:45-46.
微表情心理學的相關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