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課程論文
音樂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對於大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提高學生人文知識和審美判斷等諸多方面能力的教育任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高職音樂素質教育》
摘要:本文著眼於高職院校的音樂素質教育,根據當前高職音樂素質教育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並通過探討其問題的根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著重強調了開設音樂欣賞課程在高職音樂素質教育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並就本門課程的課程目標、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課程建設環節,提出一些建設性的設想,希望能為改善高職音樂素質教育提供有益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職音樂素質教育;音樂欣賞;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J6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15201306-89-2
音樂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華,對於大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提高學生人文知識和審美判斷等諸多方面能力的教育任務。開展音樂素質教育,一方面,能開拓學生們的文化視野,瞭解人類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另一方面,通過對各種形式風格的音樂的聆聽和感悟,可以使學生思想得以淨化,靈魂得以豐富,有利於身心協調健康地發展。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利於他們以後更好地立足社會,應對種種考驗。
一、高職音樂素質教育現狀
很長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生素質教育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又是一個言之不盡的問題。在國家教育方針的指引下,素質教育開展了很多年,也確實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但是,客觀來看,存在的問題也很多。在不同地域、不同辦學層次的高校中,素質教育的推廣普及和開展深度上,往往有著較大的差異。其中,高職院校層次的素質教育,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不足,亟需引起更多的關注。
就音樂素質教育方面的一些內容,筆者對本省若干所高職院校做了初步的調研。從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相對於綜合性的大學和其他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音樂素質教育呈現出較為落後的狀況,音樂課程的開設與藝術活動的開展都比較缺乏。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辦學理念存在思想誤區。由於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是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著重於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在一些教學管理者和師生們的意識中,只因循了“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方針,而忽略了高等教育的另外一個任務:對一個人的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在片面的“職業”思維的影響下,藝術教育和其他人文素質教育被認為缺乏實用性,從而受到冷落。
其次,是客觀條件的限制與不足。由於發展歷史和辦學層次等種種原因,當前職業院校的生存環境相對較為嚴峻。學校在生源狀況、辦學規模和就業形勢等很多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壓力,如要拿出更多的精力來改善課程結構配置和加強素質教育,的確在師資、場地和經費等各個環節有著一定的困難。
所以,要提高高職素質教育水平,首要任務是要改變教育理念,高職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傳授專業技能,它也肩負著一切教育所具備的基本功能,那就是培養一個知識全面、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利有用於社會發展的人。當今世界,學科交叉縱橫,知識高度融合,技術整合趨勢日益明顯,培養複合型人才已經成為大勢所向。即便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片面強調技能教育已經不能再適應社會的就業需求。而素質教育,便是培養複合型人才方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職院校,理應調整思路,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人生品質,也使他們更適應新時代對於人才的更高要求。
具體到音樂素質教育的實施,儘管存在著方方面面的困難,但是隻要學校堅定方向,根據自身條件採取合適的方式,如調整課程設定、開辦短期講座、組織藝術社團開展活動,或者聯合其他藝術單位開展相關活動等等方法,相信努力堅持之下,一定能獲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關於音樂欣賞課程的建設
上述種種方法當中,筆者認為,廣泛開設音樂欣賞這樣的鑑賞類選修課程,是最便捷而科學的教學手段。該課程作為文化素質課的一種,內容廣博而易懂,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求不高,適合包括高職在內的各種學業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條件上,該課程的要求也不苛刻,較為容易普及開展。因為可以採取大課堂教學的方式,所以對師資人數的要求也不至於過大。
音樂欣賞課是一門以提高學生音樂審美水平和音樂文化知識能力為目標的音樂課程。通過有選擇地聆聽優秀作品,並結合講述作品的創作背景,分析它的結構與藝術表現手法,激發學生的審美慾望,提高他們的感性與理性兩方面的審美能力。同時,音樂文化作為人類文化財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政治、歷史、宗教、哲學等很多相關文化領域有著密切的聯絡,通過學習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分析重要音樂文化現象的成因,可以瞭解很多相關人文學科的重要知識,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範圍和思想空間――徜徉於音樂之河,領略兩岸數千年人文風光。
由於世界音樂文化的博大浩瀚,音樂欣賞課程的內容安排上有著很大的選擇空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不同的思路來進行安排。目前出版的大學生音樂欣賞的教材種類繁多,各有特點,可以選擇參考。但是,以筆者所查閱的一些教材來看,大多著眼於中外經典作品或者民族民間樂曲的內容,在時代性和通俗性上似有欠缺。同時,這些教材過多地關注於音樂作品的技術分析,而對於作品所涉及的其他文化背景和思想潮流卻鮮有涉及。筆者認為,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環境,適當增加一些格調高雅、藝術性強的流行音樂、爵士音樂和新古典跨界音樂方面內容,可以使課程更有親和力,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對於技術分析,或許能提高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是如同托爾斯泰所說,審美更多的是一種直覺的、感性的心靈體驗,過多的技術分析可能會干擾審美過程的單純和直接。增加與作品相關的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的內容,相對於技術分析,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也更符合人文素養教育的目的意義。所以,完善教材建設成為此課程開設的一個重點環節。
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一般是以文化變遷為主線,以對音樂音響的聆聽和體驗為手段來進行開展。教學過程要儘可能利用一切教育技術條件,利用大量的音訊視訊和圖片資料,直觀表現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料和媒體手段,是保證高質量教學的重要條件。作為一門藝術素養課,課程的教學方法應該避免僵化和死板,要以啟發審美思考和文化感知為目的,利用藝術審美的多元化特徵,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考核方面,也應該本著這個思路,以新穎的題型和多種方式,加大主觀題的比重,著重考核學生對音樂作品和音樂現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三、總結
長期不懈地開展素質教育,努力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高等職業院校在這方面的起點較低,起步較晚,也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只要教育教學部門改變傳統思想,立足實際,通過改善課程配置和發展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途徑,通過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如音樂素質課程中鑑賞課程與唱奏活動的結合,定會逐漸扭轉目前高職教育中綜合素質環節的缺陷,培養出一專多能、思維活躍、人格豐滿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語文教育課程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