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正處於一個不尋常的時期,充滿著機遇與挑戰。政府正著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社會對中等職教生有著大量的需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

  摘 要: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課程參與可以跟課程改革的要求形式互動,在推進課程改革的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樹立起“課程發展即教師發展”的理念。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教師專業發展 迴圈效應

  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這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個迴圈效應:一方面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課程改革的推行需要教師的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機會,並反過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二者之間可以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前提是教師要積極理解課程改革、參與課程改革。我結合我校實際揭示這種迴圈效應的一個方面: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課程參與可以跟課程改革的要求形成互動,在推進課程改革的同時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樹立起“課程發展即教師發展”的理念。

  一、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面對新世紀、新形勢、社會發展新的需要,我認為中職教育的課程改革應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突出學校特色,加強重點專業建設。

  目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正處於一個不尋常的時期,充滿著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政府正著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社會對中等職教生有著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各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原有的專業設定、課程結構、師資力量、教育模式等相對滯後,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再者,各大專院校連續幾年擴招,高職教育的發展等都影響著中職學校的生源。我校原有的專業結構、課程設定相對過時,沒有特色,招生連續幾年大幅度滑坡,學校的生存一度出現危機。因此,要適應社會需求,對學校的專業結構、課程設定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辦出自己的特色,加強重點專業的建設。這幾年,我校進行了一些改革,發揮了優勢,在原有氣象、通訊專業的基礎上增設了計算機通訊、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與應用、氣象防雷、辦公自動化等專業,充分發揮了部門優勢,把計算機應用、電子技術與應用專業作為重點專業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初具規模,突出學校特色,在社會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

  2.適應社會需求,突出專業特色,加大實踐教學力度。

  中職教育主要是培養社會需求的中等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即走入社會,要在社會中很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迅速地勝任自身的工作崗位,這就要求中職教育要突出專業課程的實用性,體現其職業性。我校對於重點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定、專業課程教學大綱都作了重大修正、改革。一是開設了專業綜合化課程;二是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增加了學生的實習、實驗時間;三是開設了專門的技能培訓課,進行了崗前實訓,要求每一個學生在畢業前都能取得一個或多個工種的上崗證,使得學生走出校門時都有一技之長。

  3.結合國家教育現狀,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流。

  中職生除了直接走社會外,現在還可以繼續到更高層次的學校學習。對於部分有繼續學習深造願望的學生,要進行適當的分流,給他們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我校在學生學習的後半段,根據學生的願望,對學生進行分流,把願意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集中起來,執行一套專門的教學計劃,重點打好他們的基礎,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方向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也是推行課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因而無法迴避課程改革所帶來的變化和挑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積極影響,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積極迴應改革所帶來的挑戰,而創造出自身專業發展的新的“生長點”。

  1.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動力。

  課程改革必然會產生某種新意,這種新意打破了教師已經習慣的常規教育教學模式,給教師的專業活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從而使教師產生了渴望瞭解新知識的強烈動機,這就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心理基礎。同時,課程改革在本質上是課程價值觀的重大調整,新的課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課程與教學,倡導新的課程形態及新的教學方式,體現出課程與教學的“正規化轉換”,從外部給教師提出了專業發展的要求,使教師面臨新的挑戰。無論是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強烈動機,還是外部“正規化轉換”所提出的新的要求,都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推動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積極參與各種專業發展的活動,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

  我校近幾年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所設專業進行了調整,增設了幾個新專業,如電子聲像裝置、辦公自動化、氣象與防雷等;對原有專業的課程設定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如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新開設了《電子通訊系統》、《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電子CAD》等課程;優化了專業課程,增設了綜合化課程,等等。對原有的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對學校教師提出了專業發展的要求,而很多教師面臨挑戰,能克服困難,給自身加壓,積極參與各種專業發展的活動,如:進一步學習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注意瞭解現代科技的發展新動向,對自身的專業進行拓展、求新、求精,從而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均得到很大提高。

  2.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方向。

  在課程改革以前,教師已經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獨有的教學哲學、教學觀念和教學技能,它們在既有的課程與教學的運作中卓有成效。但是,課程改革要以對原有的課程與教學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這樣,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技能就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課程改革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方向,教師必須根據新課程的需要,重新設計、規劃並進行自己的專業發展,重建自己的教學哲學、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從而適應新的課程與教學。

  三、課程發展即教師發展

  “課程發民即教師發展”的理念是課程改革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體現。課程發展必然帶來教師的發展,推動教師專業自主和專業提高,其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重新界定自身角色。

  我校本次課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體現了“參與決策”和“民主分享”的課程開發理念,使新課程在價值觀、認識論、教學觀等方面不同於原有的課程。因此,教師原有的認識論、教學觀和課程觀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變革,這樣才能真正推行新課程,實現新課程的理想。這就要求教師對自身的角色重新進行界定。

  2.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對課程與教學進行“概念重建”。

  對於教學,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簡單拼合:教師所謂的“教”只不過是把書本上既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只不過是資訊的單向度傳遞;而學生的“學”也只不過是被動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因此,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忽視了教師和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對知識的主動建構。事實上,教學作為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首先是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並不是讓人被動地接受的,而是有認知能力的個體在具體情境中通過與情境的相互作用而發現、建構起來的。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會對其經驗進行可能的解釋,但這種解釋不是絕對的、永久的,而是相對的、暫時的,它會不斷地被修正和發展。因此,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無條件接受教師的傳授,而應是主動選擇、主動建構,並將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世界的過程。

  3.課程改革要求重建學校文化。

  重建學校文化的關鍵是樹立起參與、合作、民主的學校文化,當前,參與、合作、對話與民主已經成為新時代精神的基本寫照。在這種新的時代精神的關照下,學校教育領域也應確定教師參與課程的理念。教師參與課程改革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強調教師的課程參與是學校民主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改進學校課程、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因為在合作的學校文化中,教師專業個人主義的教學行為將被打破,教師之間可以加強合作、充分交流,從而增強課程的適應性,提高課程質量。對於學生來講,學校文化的重建意味著他們個性化學習權利的實現。新型學校文化要求轉變學生觀,把學生看成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因而高度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性,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特別需求去學習,以獲得自身的充分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高等職業教育淺析論文
職業教育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論中等職業教育論文
中等職業教育淺析論文
中外職業教育論文
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書範文3篇
關於改革現存中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現狀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論農村職業教育論文
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期末工作總結
論中等職業會計教育論文
高等職業教育淺析論文
中外職業教育比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