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積極心理學論文
積極心理學關注於力量與美德等人性中的積極方面,致力於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當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性,積極的心理過程對於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天才等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析積極心理學》
摘 要:積極心理學關注於力量與美德等人性中的積極方面,致力於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當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性,積極的心理過程對於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天才等方向。我們在研究積極心理學時發現它具有的一些問題同時也發現了它具有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裡學 研究領域 意義 侷限
心理學自從1879年取得獨立以後,就面臨三項主要使命:一是治療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幫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實幸福;三是發現並培養具有非凡才能的。二戰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學工作者同等程度的關注。但是二戰後,任務注意集中在第一項任務上,對人的積極情緒的研究似乎被遺忘了。隨著整個人類社會和平的發展,對正常人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心理學家的重視。正如Seligman所言:“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飢餓和戰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禦和治療創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為他們的主要使命。”積極心理學也在這時應運而生。
1、積極心理學的定義
那麼什麼是積極心理學了?塞利格蔓於認為“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 潛力和美德的科學”。認為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並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於使人們幸福生活為目標。
2、研究領域
目前關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徵,積極的情緒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培養天才等方面。
2.1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它主張研究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體驗。在對待過去方面,主要研究滿足、滿意等積極體驗;在對待現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樂等積極體驗;在對待將來方面,主要研究樂觀和希望等積極體驗。
2.2積極的人格特徵
Hillson和Marie將積極的人格特徵與消極的人格特徵進行了區分,認為積極的人格特徵中存在兩個獨立的維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徵指接受自我、具有個人生活目標或能感覺到生活的意義、感覺獨立、感覺到成功或者是能夠把握環境和環境的挑戰;二是與他人的積極關係指的是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獲得他人的支援,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願意並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係並對於已達到的與他人的關係表示滿意。積極的人格有助於個體採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情景。在積極的個性特徵中,引起較多關注的是樂觀。有時候,樂觀有時會產生“樂觀偏差”optimistic bias,即判斷自己的風險要比判斷他人的風險要小,盲目樂觀而不夠現實,這是有害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Sandra L.Schneider討論了一種“現實的樂觀”,即在現實的基礎上樂觀,不脫離實際。認為“現實的樂觀”與現實並不相互牴觸,因為從原則上說,人們能夠作到樂觀而又不自欺。這種對於“現實的樂觀”的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的很好的註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義。這也使得我們要培養健全的積極人格。
2.3積極情緒與健康的關係
從日常生活我們就可以看到積極情趣對於健康的重要作用,如,一些癌症患者,當他們抱有積極的情趣來面對這種對人類傷害的疾病時,他們會更容易控制病情。Salovey和同事討論了情緒和身體健康的關係。他們指出積極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保持或促進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如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資源,使內心變得更強大,變得積極樂觀積極進取。
2.4創造力與培養天才
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還有許多研究是關於創造力與天才的培養。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關於創造力和天才培養的研究蓬勃發展起來。對於創造力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後天培養的這一話題,Ericsson通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創造力是源於普通認知過程的一種腦力活動,更多地是培養出的而非與生俱來的才能。強調不光具有遺傳的作用,環境的作用對於創造力與培養天才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從不平橫到平衡:對心理學現代重構的意義。心理學家們從過度關注於對問題的修復的這種不平衡的病理性心理學到也關注積極心理學的發展。
2從單一視覺到雙重視角:對現代心理學功能完善。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在心理評估和測量方面的意義。過去總是按照《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標準來進行評估和測量使得健康的人都隱約感到自己心理有問題,這就誇大了病人的消極方面的特質。而積極心理學改善了這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在心理或行為干預方面的意義。積極心理學認為需要致力於研究使人積極向上的積極品質,認為無論採取怎樣的心理措施,都要有利於人的長久健康發展。
4、積極心理學的侷限和不足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研究物件上存在的不足。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物件大多數都是成年人,這種成人化研究的價值取向就使得積極心理學不能很好地對個體的積極結果的發展歷程,發展途徑和一些的相關影響因素做出客觀而公正的分析。
2缺少令人信服的縱向研究。積極心理學由於發展歷史還比較短暫,也就最近一二十年才興起,它的一些結論常常只能在一種假設或在有限的橫向比較基礎上得出,這就影響了這些結論的生命力,而且還有落入哲學思辨的危險。
3積極心理學表現出一定的話語霸權。積極心理學從一開始就是由少數身居要職的心理學權威提出和發起的,對傳統心理學採取了一種批判的口氣和態度,他們忽視了消極心理學所具有的一些積極作用。
4積極心理學和早期的一些相關研究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積極心理學和早期的初級預防,增進幸福的心理學運動存在著脫節以及和人本主義心理學也存在著脫節。積極心理學缺少一個完整有效的理論框架。
我們在明確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意義時,也要發現它的問題,這樣它才能不斷前進和逐步完善它。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學習,它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培養積極的人格品質,在現實的基礎上樂觀等等,都有利於我們解決人生旅途中的矛盾,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像一盞明燈給自己人生的大方向上指明一個前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文化轉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
[2] 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
[3] 任俊,葉浩生.西方心理學運動是一場革命嗎?[M].心理科學進展,2005.
篇二
《積極心理學述評》
摘要:積極心理學不僅是當前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同時其積極的理念也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歸納總結當前研究的基礎上。認為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新視野、新取向、新技術,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基礎、教育思路、技術手段的創新。積極心理學正在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趨勢。對此問題的研究對於促進積極心理學應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趨勢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將散落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有關積極內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客觀實證的方法來探索人類的積極品質和力量,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並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興起反映了心理學從ill-being取向到well-being取向模式的轉換,對我國方興未艾的心理健康運動具有重要影響與啟迪,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正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一、積極心理學在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趨勢
“一石激起千重浪”,積極心理學一經引入我國,迅速引起心理學界的廣泛關注,並在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引起極大反響。眾多學者各抒己見,分析與思考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研究趨勢呈以下三種:
一轉折――從問題導向到健康關注
積極心理學重視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測量、積極干預,實現研究視野從“問題導向”到“健康關注”的轉變,強調從積極的層面來研究與探討心理健康問題,更注重培養人們的積極心理品質,這為心理健康的教育與實踐開闢了新的思路。
1、轉變價值取向,提高教育功效
曹新美,劉翔平的研究中認為消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削弱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貧乏化、教育形式的單調性和教育途徑的單向性,形成教育物件和教育者關係的對立。其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取向,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心理學取向。而以積極心理學引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取向,可以整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改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體的關係,挖掘教育的資源,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2、增強積極取向,拓展積極意義
積極心理學增強了心理輔導的積極取向,強化了心理輔導者積極的人性觀和價值觀,拓展了心理輔導的方法和策略的積極價值。積極型心理教育的意義在於為心理教育乃至整個社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認識視野,打開了心理教育為人類命運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大門,積極型心理教育是當今世界心理教育正規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是我國心理教育正規化建構的現實而正確的選擇,必定會從“邊緣”走向“中心”,成為21世紀心理教育的主導正規化。
二滲透――從理念匯入到思想滲透
積極心理學不再只是“改良”現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增物”,積極心理學已經成為一種理念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並開始從理論上探討積極型心理教育的構建。
1、提出積極型心理教育定義
積極心理學為開展積極心理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發現,人的積極心理因素是人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內驅力,因此,積極心理因素也就成為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據。進而王希永對積極心理教育做出定義,認為積極心理教育是指主體為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充分發掘積極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動。各級各類學校應當高度重視積極心理教育,使之成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點。崔景貴也將積極心理學理念導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從科學信念、目標構成、建構策略來構建積極型心理教育,並提出積極型心理教育的定義:即是一種致力於培養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促進心理積極和諧發展與心理潛能充分開發的心理教育。
2、探索積極心理教育途徑
在積極心理教育思想下,培養人的積極心理品質成為積極心理教育的培養目標。研究認為積極的心理品質表現在人的認知、情感、意志、心態、道德等諸方面。增加積極心理體驗是培養積極品質的途徑,積極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主要是自助式教育。包括自助式心理探討、自助式心理輔導、自助式心理暗示、自助式心理訓練、自助式心理激勵、自助式心理社團等。
三構建――從理論思考到模式探索
除了進行理論思考外,還有學者開始了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如孟萬金教授便將積極心理學思想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認為未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應當是在以往診斷性和矯正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和推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在具體操作上,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以“開發心理潛能”為主要手段,以“多元智慧”為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學科滲透的有效途徑。在實施方法上,注重團體自主訓練和學生活動體驗。在研究方式上。以教師行動研究為主,其他方法為輔:在評價方式上,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等其他評價方式為輔。
孟萬金教授倡導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積極心理學為統領,借鑑和整合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優秀模式,形成了獨特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①特點:一切從“積極”出發;②目標:通過積極的手段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來看待問題,處理事情,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會運用積極的方法論解決問題,用積極的思想和心理武裝自己。根除消極心理滋生的土壤。讓個體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使自身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保持生命最佳狀態。從而塑造洋溢著積極精神、充滿樂觀希望和散發著春天活力的心靈;③在遵循一般原則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激揚生命為主。從正面點播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用陽光雨露滋潤心靈的健康成長;二是分享歡樂、傳播幸福為主;三是開發潛能、增強心理免疫力為主:四是學會應對、提高生活學習效能為主;五是揚長避短、發揮多元智慧優勢為主;六是全員參與、突出主體內因為主;④以“提高學習效能”為突出效標。與各科教育緊密結合,學科滲透成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到目前為止,孟萬金教授創立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國已有三百多所學校幼兒園申請參加實驗。
二、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綜上可見,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經從單純的理論思考發展到理
論建構。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已不言而喻,而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與結合也已勢不可擋。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視野。
一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新取向
心理學家英格里斯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夠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是一種積極、豐富的情況。不僅只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興起,反映出現代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轉換。即從消極、變態的心理研究轉移到積極品質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能夠僅僅侷限於消極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變態等層面,而應著眼於積極的發展層面。目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大多從關注防治心理障礙與疾病來維護心理健康,忽視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這種情況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意相悖離。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充滿生氣,對個體生命的肯定、激勵,培養學生熱愛生命,昂揚向上,熱情洋溢。自由舒展,把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向高處。心理教育是張揚人性的教育,體現在人的心力、人的潛能、人的德性三方面:心理教育是發展性教育,包括求上心態、自主意識、健全人三方面;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主要表現為察知幸福、體驗幸福、追求幸福三方面。因此,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心理成長髮展包括心理疾患的矯正的過程應該是不斷促進人的心理積極的、良性的發展。指向幸福的追求,終極目標是導引人追求幸福,是心靈不斷成長、發展、完善的過程。
教育必須保護學生心靈中巨大的、無可比擬的精神財富,培養與發展學生的積極能力。自主地創造美好人生,從而實現教育的目標與價值。馬斯洛指出:“人應該成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為完善的人。”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造就與培養具有積極品質、美德以及幸福能力的完善的人。
二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技術
國內對心理健康的測量、評估以及相關的原因分析、對策的研究眾多。但在心理健康評估中,使用的最多的量表是精神症狀自評量表SCL-90,其他還有Zung焦慮量表SAS,生活事件調查量表等。嚴格說這些都不是專門的心理“健康”評估量表,而是反映心理負面、病態的傾向,用這些量表來刻畫心理健康狀況顯然是不合適的,也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批評。例如,在以大學生為樣本的大多數研究中,大學生的精神症狀自評量表SCL-90各項得分都高於全國青年常模,但如果據此得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結論不免有失偏頗。實際上,在國外SCL-90只是作為“幸福感”的負面指標與評價工具來使用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發展與應用正面指標,從積極的心理狀態方面刻畫與評價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從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軌跡,為現代心理教育的評估、診斷、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這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其實,我國1997年就已經有人用美國國立統計中心制定的總體幸福感量表和Kamman和Flett制定的情感量表對大學生進行測試景淑華、張積家。1997,,嘗試將幸福感指標引入大學生研究中。
三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內涵
心理健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常常存在很多困惑。諸如:什麼是心理健康教育?為什麼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做什麼?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做什麼?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做什麼?心理健康教育該如何操作?積極心理學為現代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與內涵。
心理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與行動,目標就是培養擁有積極人格,能夠創造幸福、擁有幸福的人,使人的生理與心理,人格與社會性相互融合、轉化和提升。積極,不僅僅是一種情緒狀態,而是對生命的理解與領悟,是對人生價值的自我直接肯定。對美好生活的感覺和衡量將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將不斷開拓新的教育視野。
三、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作用
一理論基礎的創新
1、理論的變革
心理學是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理論來源和技術支援。什麼樣的理論決定什麼樣的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導向”模式是在傳統心理學消極影響下形成的工作方式,究其實質是因其理基礎的性質決定的。積極心理學是不同於以往心理學的積極理念,是致力於研究人類積極力量與美德的科學,其理論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積極的血液,從消極走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現了理論的創新。
2、理論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雖然轟轟烈烈發展二十多年,但是,這二十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是在沒有相對確定的理論基礎的情形下倔強地成長著。它就如同一個流浪的小孩。一會敲敲精神分析的門、一會拍拍人本主義的窗,在行為主義家寄宿幾天又在認知心理學家短暫做客。心理健康教育遊走在各種理論之間,雖說亦可以集各家之長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沒有統一的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家一個做法”,干預手段隨實際工作者對各理論的掌握程度或喜好而定的現象。
積極心理學將散落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有關積極內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索人類的積極品質和力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體系,擁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治療技術。因此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基礎創新還表現在理論的整合方面。
二教育思路的創新
1、構建積極品質,實現積極預防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自身存在著可以抵禦精神疾病的力量,它們是:勇氣、關注未來、樂觀主義、人際技巧、信仰、職業道德、希望、誠實、毅力和洞察力等等。積極心理學認為單純地關注個體身上的弱點和缺陷不能產生有效的預防效果,人類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美德正是戰勝心理疾病的力量,通過發掘並專注於人類自身的積極潛力,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預防。
積極心理學認為在預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個體內部系統地塑造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預防的主要任務是構建一門有關人類力量的科學。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養出這些品質。通過可靠並有效地測量這些起到內驅力的積極品質,進行適當的縱向研究來弄清這些品質的形成過程、途徑,並進行恰當的干預以塑造這些品質,採取方法增強這些積極品質從而實現積極預防。也就說心理學家教會人們如何使用樂觀的品質,就可以非常有效的來預防抑鬱和焦慮,而不是去一味地去修正缺陷。以此類推,如果我們希望處在高危情況下的青少年能都避免出現問題,有效的預防不是簡單的去治療,而是發掘並培養他們自身所擁有的積極品質。
2、使用積極指標,評價心理健康
積極心理學家Diener認為心理健康有三個標準:一是主觀性,心理健康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客觀條件只作為影響主觀體驗的潛在因素:二是積極方 面,心理健康並非僅僅只是消極因素較少。同時也是積極因素較多:三是多維性,心理健康應包括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還有學者認為,心理健康分為正負兩個方面,它不僅僅是負面情緒、情感的減少,同時也是正面情緒、情感的增多,幸福感、生活滿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測量指標。
國際心理衛生大會提出的心理健康四條標準中有一條是“具有幸福感”。國內也有越 來越多的學者把幸福感作為心理健康的正面指標,或者作為心理健康的一個正性維度,或者作為心理健康的一個內容。程灶火等認為:生活質量與幸福感研究是心理學傳統目的的補充,有利於增進人們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同時也為探討心理障礙的機制提供一種新的途徑。可見,幸福感與心理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幸福感是基於個人對生活的感受、態度和評價而建立的指標,它是通過人們的心理狀態、滿意程度的測量而獲得的,能深刻地反映心理素質的綜合狀態,是解釋和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正面的、核心的、重要的指標,為全面反映心理健康水平開闢了途徑。
三技術手段的創新
1、多種測量技術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以正面指標評價心理健康狀況,而作為正面評價指標之一的幸福感的測量技術已經形成以結構化問卷測量為主體並結合其他評估技術的多樣化測量體系,為全面、準確、深入揭示幸福的本質,評估生活質量、生活滿意提供著堅實的技術基礎、技術支援。
2、積極心理干預
積極心理學認為,“治療並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現有的紊亂為準,而是首先在於努力發動患者身上存在的種種能力和自助潛力”,治療在修復弱點的同時,更要培養和建立人們自身的優點和力量。因此,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致力於用積極干預來進行心理問題的解決。積極心理干預從人的發展的可能性人手,通過激發人的內在積極潛力從而實現問題的消解與積極力量的昇華。積極干預主張用人類自身的積極力量來完成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這種積極力量不是通過外在的灌輸獲得的,而是在干預中個體自主建構得來的,是個體積極品質的發掘與培養、積極力量的保持與提升。
綜上可見,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發展,思考與建立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勢必成為當前研究的重心。這對促進積極心理學應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大學社會心理學論文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