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學習心得
到北師大學習,每天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這樣會學會到很多新知識。下面是帶來的體會,僅供參考。
篇一
5月,我有幸到北師大參加培訓學習。一週的學習雖然很短暫,但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充實的,因為每天聽到不同型別的講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但要採他人之長為我所用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也許會走的很累,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會堅持著走下去。前面的路會很長,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會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以下是結合自己的理解總結的幾點學習體會。
一、要學會課堂理答
課堂問答是我們課堂上非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或評價,即課堂理答。就我個人而言,很多時候是簡單而又片面的。理答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對話,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學習理解,也影響到學生一堂課甚至一門功課的學習興趣與態度。有效的課堂理答,是對學生的有效評價,精彩的理答會使課堂變得更精彩,使學生變得更自信。我自認為自己理答能力不強,我要對自己的課堂理答進行一些思考,品讀名師的課堂實錄,盤點他們的課堂的精彩理答,汲取各種不同的營養,使教學產生理想的效果。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一定要在教學中不斷增強理答的意識,樂於研究,日漸完善,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吳正憲老師在報告中提出“深入理解教材”與“創造性使用教材”,並用案例向我們闡述瞭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聽專家的報告是一種享受,他們循循善誘,列舉大量的案例,貼近我們的日常教學,為我們的教學指明方向。一節課要上得有深度,有廣度,靈活地運用教材,創造性的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必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教學中,我們既要基於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與教材,受教材的過渡束縛。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創新教材,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從有效走向高效。
三、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的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點舊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這種學習培訓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價值的。我們的每一個教師都應積極的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要推動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實施者。我想只有經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就會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
這次培訓,充溢著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刻詮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說通過短短几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為教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地反思,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這裡,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並勇於到課堂上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穫、有所提高的。
篇二
為期四天的北師大培訓很快就結束了,從師德修養的提升,到教學科研方法的運用,再到價值取向的定位,教授們的講課切中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害,有的讓人感到“春風拂面”的心靈釋放,有的讓人感到“眾裡尋她”的恍然大悟,有的讓人陷入“一石擊起千層浪”的發現和思考,通過學習使我在教育教學中的遇到的許多疑難困惑開始有了比較清淅的認識和化解之路。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立軍老師的《走進常態的教育科研》講座,王老師通過許多生動的案例,極其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及透徹的解析,使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要想搞教育科研我們必須具備四種能力和習慣。即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不斷自我診斷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不斷進行學生調研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不斷進行嵌入式學習的專業能力和習慣。進行教育科研,促使教師在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並進行長時間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課題研究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難,課題研究的關鍵在於要去 “做”,雖然做了不一定成功,但做了一定會有收穫。
“在教學中我們要盡智,進行有創意的研究;我們要盡心,進行有反思的探究;我們要盡力,進行有耐力的探究。”這是王老師多次重複強調的話。就是說我們的教育科研要從小處著手、從學生著手、以極致為終。這樣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才是真正立足於教育實際的研究。
教育科研貴在細心,應從微觀入手、從自己的日常平凡的教學工作入手、從教學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困惑入手,並展開深入地研究,在“一點窮追”之下,把問題追出門道來。聽音樂畫鴨子來培養孩子的節奏感、簡筆畫+關鍵詞的訓練等等案例都是取材於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的問題,卻在“一點窮追”的科研精神指引下做到了極致。教育科研還貴在誠心,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著眼於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將學生的每一次激動,變成畢生的喜愛。教育科研更貴在恆心,圍繞一個問題,要長期堅持研究,才能使研究更深入,將課題研究做到極致。
反思自己的工作,離教育科研必備的四種能力和習慣相差甚遠,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在實踐中反思不足,提高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教育教學素質。並將努力學以致用在工作中帶著問題研究、帶著課題研究,將科研真正與教育教學實際相結合,走進常態的教育科研,享受教育的快樂與美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前進,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教育樂土。
另外,陳鎖明老師的講座《今天我們怎麼做教育》也使我在教育思想和理念獲得了很大的啟發和更新:教育者只有思考的方向對了,行動和努力才有意義。
陳老師首先提出三個問題:一是為誰培養人?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三是怎樣培養人?第一個問題,老師應有移情的理念,假想學生是自己的孩子該怎麼做,另外老師要堅守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第二個問題,培養目標應是培養有德商、志商和情商的學生。三如何培養,應迴歸本身,尊重學生天性和個性;迴歸科學,尊重科學規律;迴歸教育和迴歸基礎,讓學生能夯實做人,能走向社會,能有夯實的學習力。延伸到具體的教學,老師可從幾個方向把握:一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二是傳授知識和學習知識的技能;三是將學生動手能力與動腦相結合;四是培養學生生存能力和增加學生生活經驗;五是呵護學生健康和人文性關懷。
王立軍老師的一個觀點我很贊同:教育是神聖的――應尊重科學,教育是日常的――應平實有效,教育是有趣的――應豐富多彩。我想這次學習經歷必定成為我完成我後續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引,不時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審視自我,努力具備深度的思考、陽光的心態和操作的策略,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快樂行走。
篇三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開發區社會發展局及教育管理中心領導們特組織了開發區名師工作室成員一行44人赴京參加教師專業成長研修學習。我作為名師工作室的一員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次培訓多為青年骨幹教師,來自開發區的不同學校,彼此互不相識,而現在大家一起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討論交流,彷彿又回到了十幾年前的學生時期。授課專家們從當前的教育改革形勢出發,利用生動鮮活的事例,詼諧幽默的語言,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理論論述,對我們進行了一次高水平的理論引領。認清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更新教育觀念,拓寬視野,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真正讓我們領略了教育專家們的大家風範,也讓我們的頭腦經歷了一次教育理論的大腦風暴。短短五天的培訓,雖緊張忙碌,但也讓我們快樂的收穫著,現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一、 從“教書”到“育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代小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梅玲教授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人啦,但在我們的培訓課堂上精神飽滿、意氣風發,一連講解幾個小時都不休息,這不是對我們這些青年教師職業素養的一次薰陶嗎?教育敘事《泰迪的故事》插課件在張教授的口中娓娓道來,故事中的泰迪不就是我們課堂上的所謂問題生嗎?而我們只做了前面那個只關心閱讀、寫作和灌輸知識的湯普森老師。湯普森老師的成功在於從“教書”轉而“育人”,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讓她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不是一味地知識灌輸而應關注有活力有感情的孩子們。教師的幸福在於學生比你成功,教師的快樂是孩子們的牽掛,是學生把你埋在心底。而學生有了老師的信任,也會變得格外自信。我們的學生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有差異的,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差異,瞭解學生的心理,培養出適合社會的各種人才。他們不一定將來都能考上大學成為傑出的人才,但只要我們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了自信的種子,不管他們將來走到哪裡,都將開出燦爛的成功之花。作為一個教師,要留給學生的不光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素質。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是能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張教授還把課堂的真諦解釋為“你把學生帶到哪裡?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裡?你怎麼知道學生已經到了那裡?”指導我們有目的的教學,滿足學生的自由度與他們的心理需要。尊重學生、尊重差異,靜下心來學會傾聽。面對差異的學生實施差異的教育,達到有差異的發展。張教授舉例杜郎口和洋思中學的實驗,進一步說明了這些學校之所以能夠有突出的成就是因為他們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身心發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結合我們平時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失,平時滿腔熱血為了學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他們,讓每個學生都能考一百分,學生不學時還很生氣,但卻很少去想學生心裡在想什麼,我的做法他們能不能接受,我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了嗎?我教了六年的學生畢業時我留給他們了什麼?想到這些,我不得不用心反思我的教學行為。面對差異的學生我們應當實施差異的教育,已達到有差異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課前要備學生,準備彈性教案,學案與教案合一,讓學生做選擇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以及多元的作業評價方式等等。老師要學會放手,放是要引導,對學生要嚴要求但別苛求,學生自己能會做的題堅決不講,學生做錯的題要讓學生想一想為什麼錯,反思的過程比正確的結果更重要,這就是反思的智慧,要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只要進步就有希望,對你擁有的要十分珍惜,對沒有的不要抱怨。老師要把這種陽光的心理傳遞給學生。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對話,用老師獨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把知識轉化為智慧和素質,為學生的一生奠基。
二、 學會等待也是愛
趙希斌博士提到教師這個職業是最難從事的職業,因為它不但需要老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從某一方面講,我們當老師的要取悅於學生,這是別的職業不用考慮的因素,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他這科的功課肯定就好,不喜歡老師這科的成績就會很差,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也都明白的道理,也可以說是“愛屋及烏”。當然悅納學生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包括不以粗魯的方式在身體和情感上攻擊學生;以公平、關心、體諒的態度對待學生;特殊情況下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照顧學生的體面和尊嚴,靜下心來等一等,學會等待也是愛,你的等待,你的寬容比指責更能打動學生的心。教育是傳播文明,愛學生是期望,尊重學生是需要。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學生的有些方面有可能一生都難以改變,也不需要改變,我們只能珍視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但千萬不能歧視學生,要學會等待。他可能沒有馬上學會我們教授的知識,但老師的尊重已經深深的影響了學生。就像我們班的吳官路同學,他是一個腦子發育遲緩的學生,雖然已經9歲,個子也比別的同學高,但他的智商卻只有4歲或者5歲的樣子。學習只喜歡背誦,我們讀得多的課文他也能背一部分,但每次班會的德育教育,當別的孩子都拋之腦後的時候,他卻記在了心裡。班裡第一次發放學生奶,別的同學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奶喝掉,而他卻把奶攥在手裡,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不喝?他一句稚氣的回答:我不喝,我回家讓媽媽喝,老師說要孝敬媽媽。這句話讓我的內心為之一震。也為了這句話,我針對全班學生進行了一次德育教育,號召他們像吳官路同學學習他的孝心。正是基於我一次次的表揚,同學們慢慢發現了吳官路身上的閃光點,從心裡開始喜歡他,也就不再欺負他了,而上課過程中他不時爆發的小插曲也不再是同學們的嘲笑而是一個善意的微笑。老師的愛是什麼?是尊重,是寬容,更是等待。身教勝於言教。身教教的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其感染力,人格是一種無言的力量,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學生從中也會受益無窮。
三、做有價值的老師
北京廣渠門中學巨集志班的高金英老師年過六十,卻散發著陽光般的味道,她所做報告的主題是《做有價值的老師》。聽著高老師的報告我就想:如果我是學生,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一定很幸福。如果我是老師,能像高老師這樣今生無憾。高老師以鮮活的案例闡述理論,時而溫情感人催人淚下,時而犀利深刻發人深省,時而詼諧幽默惹人發笑,教育的智慧盡顯其中。
“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最初看到這句話時,內心莫名的激動: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如此神聖。對貴人的理解不言而喻。在現實生活中“貴人”的一點點幫助能讓即將乾枯的小樹瞬間生機盎然。反問自己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嗎?我自認為自己認真、負責、呵護學生,自認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然而聽完高老師所舉的案例故事後,覺得自己相差甚遠,沒有真正全心全意地去關注學生。巨集志班的每個孩子身後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他們的家庭是那樣的貧窮,而他們的自尊心又是那麼的脆弱,呵護著這些孩子的是他們眼中最美的高媽媽,高老師用大愛寓教於無形,這難道不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嗎?
聽高老師的報告更像是聽她的單口相聲,教室裡笑聲不斷。高老師的講座之所以講的如此收放自如,得益於她那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那一段段讓人捧腹的笑話和簡單的小魔術。而那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一則笑話,它們都被高老師賦予了教育意義,而且還是那麼的“潤物細無聲”。我印象深刻的是“驢與馬”的故事:一匹馬隨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回來後對老朋友驢說:其實這十七年來你和我走的距離差不了幾步,不同的是我和大師有一個目標,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去奮鬥過,你卻被人矇住了眼睛,在一個地方一圈一圈的打轉。在教學中,我們是不是也會因為某個原因而被矇住了那雙原本可以展望未來教育曙光的眼睛,或是繁忙的生活、瑣碎的事情,或是追求的不同、利益的衝突等等,讓我們只在一個地方“打轉”?這,實在值得令人深思。高老師將一個個普普通通的道理講得那麼生動,那麼真切,那麼讓人信服,讓這些枯燥的大道理瞬間變得鮮活而充滿生命力,<蓮~山 課件>並像烙印一樣深深地印入人心。高老師說一個老師至少會說二百條笑話,還當場給我們表演了小魔術,這些在大人看來的小伎倆足以趕走學生課上的瞌睡,也足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期待。由此,我認為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用心學習,用心積累,用心賦予一個笑話於新的內涵也是一種學習,有底蘊的老師才有魅力!
高老師的魅力還在於教會了我們要有一顆隨喜心,面對繁重的工作以及家庭所帶來的壓力,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化解,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當我們無力改變環境的時候,我們就試著改變自己。有理想,有追求,踏踏實實做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應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高老師的講座給我的感觸太多,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能夠沉下心來,去讀一些書,一些有用的書。“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博覽群書,取之所長,為我所用。用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去,教師的教育工作會如虎添翼,更上一層樓。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句“高老師物語”:
1、我們的教師隊伍現在需要的是一股靜氣,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
2、把學生看做魔鬼,您會生活在地獄裡;把學生看做天使。您就會生活在天堂中!
3、我們的學識、我們的人品,我們的態度,直接決定我們的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的成敗。
4、在現實生活中,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能登上巔峰。
5、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6、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重要事。
7、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裡。
四、著手常態的教育科研
一提科研,老師們都覺得特別難做,高深的理論知識和我們又相距太遠,這次聽了王立軍主任的報告才知道,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科研不是讓老師們去總結高深的理論,而是我們平時工作中的一種習慣,簡而言之,教育科研就是老師在教學工作中長時間思索的一個小問題,在思索的過程中調研、記錄、創新。比如語文學科的擴詞練習、古詩配樂朗讀,數學中的分數識記,音樂中的聽音樂繪畫,美術中的黑板塗鴉等等,這些只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的一個個小的課例,但如果能夠長時間的研究思索、可持續,就會成為了不起的課題。同時也為我們的專業發展開闢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靜下心來,研究著、思索著必定也會收穫著。
總之,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遇。社會發展局和教育管理中心的領導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再學習、再提高的平臺,使我們不僅收穫了豐盛的知識還提高了業務素質。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建立終身學習的觀點,通過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於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信念,我定會更加努力,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完善自己,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教學中真正起到帶頭作用,力爭做一名讓社會認可、家長滿意、學生喜歡、領導賞識、讓自己無悔的教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無愧於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成為一支真正的領頭雁。
上心理課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