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孝道的精彩演講稿
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邊是個“老“字頭,下邊是個兒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說,當晚輩的應當孝敬長輩。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在古代,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在今天,韓瑜老師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毅然將自己的左腎,捐給了生命垂危的父親,被譽為“大孝女“;大學生孟佩傑“帶著癱瘓的養母上大學“,租住房子給予養母悉心照料,被譽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來,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勝列舉。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愛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恩不忘,知恩圖報,羊、鴉亦如此,何況我們人呢?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於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我的爸爸是一個單位的辦公室主任,我的媽媽是一位小學教師,每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天下班回來,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勞家務;既要照顧年邁的婆婆爺爺,又要給我輔導功課。每當我看見爸爸的兩鬢又增添了白髮,媽媽的臉上又新長了皺紋,我就內心就像針扎一樣,感到無比的內疚。爸爸的日復一日的咳嗽、媽媽的一遍一遍的嘮叨告訴我:他們累了。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現在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儘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一點負擔;我們可以出門時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抱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裡充滿陽光;我們可以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我們可以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實並不難做到。
孝敬父母,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吧!
篇二
尊敬的XXX: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弘揚“孝道文化“,評選縣、市級“孝道明星“,為推進當地公民道德意識,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孝道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只有弘揚了孝道文化,人人尊老愛幼,才能真正體現人間真情,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巨集揚文明新風。
“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縱觀中國數千年曆史,孝道文化一直被國人奉若神明,漸入吾民族血液乃至浹骨淪髓,成為中華民族有別於他種文明之重要文化符號。孝道自經儒家經典發揮,又與歷代王朝制度緊密關聯,日漸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和孝事父母之單純倫理價值理念,被賦予宗教、哲學、政治、法律、教育、民俗、藝術等諸多文化意蘊,從而轉變為關涉血緣關係、政治制度、社會組織、生活禮俗等諸方面之複雜形態。故孝文化道不僅為中國傳統文化主體--儒學之精髓,亦為中國文化核心觀念之首要。
然而,就在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有些人不但不贍養父母,還虐待辱罵老人。據報刊載:有用狗槽叫老人裝飯的;有把親孃騙出賣掉的;有少壯居華堂、享酒肉,而老人瑟縮於棚角、食殘粥的。媒體上經常曝光的兒女不盡瞻養義務、父子對簿公堂的事,也履見不鮮。前幾天聽到這樣一則故事:我的老家某場鎮有一位王老漢,養了5個兒女,兒女們的名字是:孝、悌、忠、義,信,可見父母對兒女們的期望是孝順和忠於信義。然而,兒女長大後,都有相當不錯的職業,每個兒女都修有磚房洋樓,但對寡居的70多歲的老父親卻不聞不問。一天早上,老人餓了,想買碗麵吃,可身上又沒錢,只好去找孫女兒要,結果孫女掏了半天也只給了五角錢。王老漢實在慪氣不過,將這伍角錢買了一包“毒鼠強“,回到家全部吞進了肚子裡……
從上面的事例反映出現代年輕人“孝順“美德的缺失。筆者不禁想起前人寫的一副《示兒》中堂:“隔窗望見兒喂兒,想起當年我喂兒。我喂兒來兒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很形象地道出了古今一些老年人生活中的艱辛和無奈,也說出了個別家庭一輩一輩忤逆不孝“重蹈覆轍“的悲哀。
因此,踐行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老人是一種生生不息的親情之愛,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根基。民間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就是“善事父母“的典範。曾經的《子路負米孝雙親》、《木蘭替父從軍》、《張良敬老得兵書》、《黃庭堅滌母溺器》、《陳毅為母洗尿褲》等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演繹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被人們稱為“輪椅上的孝子“--雲南殘疾青年潘前苗族,為了贍養體弱多病的母親,他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一邊學技術謀生,一邊細心關照母親,成為年輕人弘揚“孝道文化“的典範。近年來也有大學生揹著殘父上學,帶上病母赴校的的事例,正說明我們的孝道文化正一步一步地在年輕人中提升、發揚、傳承。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一個民族只有傳承和巨集揚了推動社會前進的先進文化,也就是吾民族之孝道文化,吾國人才能具有較高的素質修養,才能傳承禮義之邦文明精神,才能使國民經濟興旺發達,才能成為永讓世人仰慕的民族。
謝謝大家!
篇三
各位學長學姐下午好,我是來自xxx專業的xxx,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弘揚孝道文化。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們品德形成的基礎,是一個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多元文化體系。其中,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周代將孝道作為人的基本品德,當時提出的“三德”“三行”,成為社會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春秋時期強化禮教《左傳》中有“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孔子繼承了商周的倫理思想,建立了獨特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為理論基礎,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道德規範。綜上可見,孝道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中國特色文化理應繼承這份道德遺產,發揚這份優良傳統,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範。
孝道文化是社會文明的力量。孝,狹義上說就是善事父母;廣義上說,就是孔子說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上說就是感激父母,廣義上說,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為基礎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為,是素養,是文明。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經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倫理規範與道德責任,是做人的修養與覺悟。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孝道文化最好的繼承。
最後,讓我們共同努力,傳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
謝謝!鞠躬
感恩伴我行的演講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