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小嫻愛情散文集有感
如果你熱戀,你去讀一讀張小嫻,她會及時讓你清醒:所謂愛情是自身的圓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擁抱的感覺真好,那是肉體的安慰、塵世的獎賞。”這是《擁抱》裡的開場白,一語中的。
張小嫻,一個喜歡漂亮衣服、美味食物、男人諾言的女人,相信承諾,熱愛一切美好的東西,享受物質,卻又追求精神上的共鳴,有一雙洞悉世事的慧眼,卻從來未曾想過要看破紅塵,因為人生中時常有令她感動的東西,所以她願意沉溺其中,亦樂在其中。
愛從來就是一件千迴百轉的事情,張小嫻說。所以她從來都是主張要愛人首先要愛自己。注重自己的感受,有足夠的精力攝取和享受物質,修身養性,容顏美麗,女人有所恃才會有勇氣和資格和男人站在同一個平臺上,一起承受甘露或者暴雨,而不是一個人總是在付出,另一個人總是在享受。愛情裡的感動,是分甘同味,是艱苦與共,是擁抱的時候,彼此都感覺得到心跳,而不是要讓他對你感恩戴德,因為通常忘恩負義的都是男人,而悔不當初的,都是女人。
所以如果愛一個人,就每天清晨出門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用你曼妙的腰肢告訴他你愛他。然後各自朝著各自的方向步履輕快地出發,而不是像從前那樣天沒亮就起來給他擠牙膏放洗臉水,幫他換拖鞋打領帶看著他翩然而去然後自己去準備他中午享用的飯,你卻忘記了你還沒有吃早餐。
愛情最好的距離是兩個人擁抱時,身體和身體之間的尺度,互有觸碰和摩擦,但不會過火燃燒,只是溫暖。
僅僅只是溫暖。
***二***
這幾天一本張小嫻的散文集,其中好多文章都是她十年前寫的,現在看來,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好像每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下都可以寫出這樣的文字,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它出成一本書。
那個時候的她也許對愛情還沒有什麼感悟,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也不怎麼深刻,如果是現在,她的文字會更讓人佩服和喜愛吧。
散文,或者感悟,我想人人都可以寫,而且會有自己的風格,也會有很多可以成為經典,但是小說就不一樣了吧。張小嫻的小說看得讓人有點壓抑,朋友卻說,安妮寶貝的更是靡爛,呵呵,她居然連這個詞也用上了。沒有心緒和情愫的人是不可能寫出文字來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快樂時,唱一首歌;憂悉時,寫一首詩。似乎在歡愉的心情下是寫不出動人的東西來的。“歡愉”,是張小嫻很喜歡的一個詞,不用“歡喜”,不用“愉悅”,卻用“歡愉”,有一點味道哦!
張小嫻的散文大多是談論男女之間的感情的,卻有一兩篇,寫到了她的父親。這樣的文字很少,卻足以透露了她對家人的愛和跟家人似有似無的隔閡。或許寫家人,心情會比較鬱悶,特別是越長大,越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對家人的愧疚會越來越多。
所以就寫愛情吧,這是一個愛情時代,這樣,文字也可以信手拈來。
***三***
認識張小嫻的作品,是在我聽到她的散文集***永不永不說再見***的有聲讀物以後。張小嫻是個很有才情的女人,對待感情有著很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她的每一篇散文,都透過一個故事,反應出一種感情的態度和心境。感覺她的作品很適合女人去閱讀,無論是情感還是婚姻,都會給你一些心的啟示。幫你看清楚很多東西,找到適合自己該走的路。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張小嫻的散文集裡面文章,希望和我一樣認同這篇文章的人,能發表自己的感想,和我一起交流探討。
與柴門文對話
我問柴門文對愛情的看法。她說她現在對兒女的愛更深。對丈夫的愛,是一種感情。因此,她今後的創作,重點都會放在家庭。
寫了許多扣人心絃的愛情故事的女作家,最後卻告訴我們,愛情終於會消逝。一個女人最後的依歸,是家庭、是兒女。多麼璀璨的愛,多麼激盪心靈的情,我們流過的眼淚,傷痛的回憶,刻骨銘心的對話,情人的體溫,都像是聽來的故事,隨風逝去。
然後,男人和女人,實實在在地生活,養兒育女,積穀防饑。誰會一直戀愛到六十歲?堅持下去的人,是太蒼茫,還是有遺憾?
柴門文說,迴歸家庭是女人的天性,至少,那是日本女人的天性。但曾幾何時,我們執迷地追求愛情,以為女人最善於愛?
戀愛最終的渴望是婚姻,誰知有了婚姻之後,女人卻變成他兒女的母親,丈夫變成生活的夥伴。
女人不會再在異國的地鐵上,眼淚看著這個男人;不會再跟他在雪地上追逐。不會再期待他的電話,當電話響起的時候,又遲遲不肯去接聽。
來日歲月,是否太早令人唏噓?
原來我們最大的情敵,不是第三者,而是歲月。
有沒有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呢,是啊,我們最大的情敵不是第三者,而是歲月。所有從戀愛步入婚姻,又成為媽媽的女人,應該會有類似的想法吧。我們的世界,以前只有自己深愛的那個男人,當有了孩子以後,更多的重心就放到了孩子的身上,老公就成了一起生活的夥伴。其實這不是感情變了,而是感情的昇華吧,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是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而孩子又是兩個人的責任,所以雖然重心不同了,但我相信愛依然在,只是融入了更多親情的成分在裡面,讓彼此真正變成對方世界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這樣理解,是不是也就不覺得像文章中感慨的那般悲觀了呢。
張小嫻愛情感悟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