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徐庶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徐庶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徐庶走馬薦諸葛”,“身在曹營心在漢”等等,他給人們一個為人孝道,敢於力薦英才的形象。那麼是個怎樣的人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原名叫徐福,年輕的時候行俠仗義,幫朋友報仇殺人被捕,最後被人救出來後才改名字叫徐庶的。他棄武從文,學習儒家學說,終於成為了一代著名的謀士,在劉備駐守新野的時候,他投奔了劉備,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劉備打敗了曹仁李典率領的十萬大軍,後來因為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抓了,所以他只能離開劉備轉投了曹操。
也就是在他和劉備離別的時候,他推薦了身在隆中臥龍崗的諸葛亮。他進入曹營之後,仍然懷念劉備,對曹操抓他母親的事很是不滿,於是不願意為曹操獻計出謀,所以才有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從進了曹營之後一直默默無聞,最後一次出現是在赤壁大戰之前,他求教龐統自己如何才能躲過這一劫。之後再沒有出現。那麼歷史上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的,在曹操死後,也就是曹丕稱帝之後還做了中郎將、御史中丞等職位很高的大官,之後因病去世。
雖然今天人們對他的印象大都來自小說,但歷史的徐庶奉母至孝,力薦諸葛亮卻是真有其事的,當然他這些可貴的品質也是他能被人們銘記和稱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庶怎麼讀
徐庶的拼音是xushu,shu讀四聲,徐庶是東漢末年劉備帳下的人物,出生於公元168年,原名徐福,早年行俠仗義,因***被官府所抓,最後被其黨羽所救改名徐庶。徐庶求學於儒家學舍,能文能武,後在荊州結識了諸葛亮,兩人結為知己好友。之後徐庶投靠劉備,並且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的事件。
遺憾的是,徐庶本來可以和諸葛亮一起共謀大事,只是命運捉弄人,曹操率軍南下,征討劉表,劉備等人慌亂逃跑,途中遭到曹軍追捕,徐庶的母親被抓,曹操借徐母之手假造一封勸降書,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只能忍痛辭別劉備,歸降曹操。但是徐庶在曹魏數十年,始終未給曹操等人出過一條計謀,後來徐庶病死,諸葛亮深表遺憾。
“庶”是半包圍結構,意思有形容眾多的,複雜的,作為名詞又有平民、百姓的意思,家庭的旁支,作為副詞有將近、差不多的意思。徐庶原名徐福,最後改名徐庶,徐庶本來自幼好學,武功一流,後來又通過學習,知識更是淵博,所以“庶”和他眾多的學識相匹配。而且我國古代歷史上自有嫡庶之分,庶民也泛指沒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徐庶當時被官府被救出時,只是一介庶民百姓,這和他當時的身份也是有關的。“庶”也有富庶的意思,徐庶學識淵博,結交不少知己好友,劉備看重他,諸葛亮珍惜他,曹操也賞識他,雖然不是生活的富裕,但是倍受賞識和關注,只是英雄扼腕,最後不得志,鬱鬱而終。
現代隸書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