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芙蓉樓送辛漸》是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古詩詞,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所寫的送別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以後。王昌齡當時離京赴江寧***今南京市***丞任,辛漸是他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這詩原題共兩首,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為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誦讀,教師範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並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過程與方法

  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

  能在不斷的補白及小練筆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內心,理解人物品質。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匯入***播放歌曲《相見時難別亦難》***

  1.談話:相見時難別亦難,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自古以來就是

  最永恆、最悽美的話題,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潑墨揮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稱為“七絕聖手”的大文豪王昌齡也不例外,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請同學們自讀課題,並說說通過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播放此曲,一方面是對送別詩的一個課外積累,同時是為整堂課渲染一種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那種離愁別緒,為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礎,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目的。***

  2.學生談感受。

  資料補充:辛漸是王昌齡的同鄉,這次是要送好友辛漸回他們的故鄉去,這一送就是一百多裡啊!

  ***設計意圖:在此處做資料的補充,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者內心,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及那種難捨難分。***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開啟課本,請同學們自由讀詩。

  ***點撥:注意讀詩要強調字與字之間的停頓,讀出它的節奏來。***

  2.指名朗讀,教師點評,並進行範讀。

  指導讀法:我們讀古詩文,光有節奏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讀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來。***再次練習朗讀***

  3.藉助註釋,結合你自己的感受,談談你的腦海中留下了什麼影響和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反覆誦讀,加之註釋及課前的相關資料的補充,使學生腦海中形成一定的畫面,拉近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初步感悟詩歌的空靈之美。***

  三、精讀古詩,重點品悟***學習前兩句***

  師:同學們對詩的理解和感受談的都字斟句酌,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呢?

  ***借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總結。***

  1.學習體會“寒”感悟“孤”。***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

  ***1***自然的“寒”與楚山的“孤”。

  師:“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場趁著夜色潛入吳地的雨的確帶點寒意,就連那楚山看起來都是那樣孤零零的,讓我們一起讀出這場雨的寒意與楚山的孤寂——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齊讀***

  ***2***離別的“寒”內心的“孤”。

  ***點撥: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還有什麼是令作者感到寒意與孤獨的?***學生談體會。

  師:是啊,那寒意不僅瀰漫在滿江煙雨中,也沁透在兩個離人的心頭啊,這場雨使作者平添了幾份孤獨!該怎樣讀出那種寒意呢?***指導激情誦讀前兩句。***

  總結: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還會為什麼感到寒心嗎?這裡還暗含著同學們所不瞭解的一些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王昌齡曾在朝廷為官,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廉,卻屢遭奸佞小人詆譭誣陷,兩次貶官,開元二十七年,被貶為江寧丞,開元二十九年,又被貶到非常偏僻的龍標作縣尉,但始終不肯向惡勢力屈服,頑強鬥爭,直到最後“安史之亂”時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終年不到六十歲,他一生壯志未酬,這首詩是他第二次遭貶時所作。***

  隨機提問:你認為這個寒,我們還能怎麼理解?***學生談體會******3***對世態心寒,更覺孤立無援。

  引導談話:世態的炎涼,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覺寒心啊,朋友的離去更讓他覺得孤立無援,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種複雜的內心。***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找含義深刻的字切入,品讀感悟,從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對作者複雜的內心的深入理解,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的引導過程,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可謂水到渠成。***

  四、走進作者內心,感悟人物品質***學習後兩句***。

  1.小練筆,走進作者內心。

  ***1******播放雨聲的音效及古詩後兩句,創設情境,補白***過渡:面對這蒼茫的煙雨,孤峙的楚山,聆聽著窗外傳來的這淅淅瀝瀝的夜雨聲,詩人思緒萬千,輾轉反側,無法入眠,那個無眠之夜,他在想:“————。”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通過一個情境的創設,再次拉近學生與當時環境、文字、作者之間的距離,以小練筆的形式,引導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內心,能與作者對話,同時也為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2***指名發言。

  ***3***情境創設,引導激情朗誦古詩後兩句。

  師:於是,在那長亭外,瑟瑟秋風中,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家人如冰心玉壺般一覽無餘的愛啊!

  師:在那古道邊,萋萋芳草地上,我們聽到了同樣一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朋友如冰心玉壺般純真的情啊!

  師:在那一葉小舟上,茫茫滄海邊,我們也聽到了那句話***生***:————。”***師***那是他對朝廷如冰心玉壺般清澈見底的忠心啊!

  ***設計意圖:此環節仍然採用教師創設情境激情引導的方式,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想象與朗讀的慾望,而且這一個個腦海中不斷變換的場景,和朗讀後老師及時的補充,也會使學生明白,作者那種對家人,對朋友,對朝廷矢志不渝的愛無論何時何地都未曾改變。與此同時對“冰心”、“玉壺”這兩個抽象的詞語也已經形象化,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個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時的朗讀,已經化為了學生情到深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質。

  ***1***師:沒有了對親人的竹報平安,也沒有了封封家書中字斟句酌的牽掛,千言萬語化作臨別時的一句叮嚀:“————。”學生再次激情補白。***古詩後兩句。***

  ***2***引導:望著朋友遠去的背影,王昌齡決絕的轉身,再也沒有回頭,難道是他不想回家嗎?***想***可是他能回家嗎?

  ***3***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總結:是的,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的信念。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內心,從而體會他剛正不阿,不畏強暴,不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此環節是本課的一個點睛之筆。***

  五、課後拓展

  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可以以書信的形式,也可用詩歌的形式。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一、激情匯入;

  1 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於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 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知道那些關於送別的詩歌?

  3 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於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 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 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音。

  3 再讀,要求:連貫。

  4 賽讀,***分小組進行***。

  5 你把詩歌讀的這麼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範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 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 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4***集體誦讀***配樂***。

  三、總結。

  板書:***古詩全文***


  

古詩配圖手抄報圖畫資料
名碑薈萃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下冊必背古詩詞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是什麼意思
芙蓉樓送辛漸書法作品
芙蓉樓送辛漸古詩的書法作品圖片
芙蓉樓送辛漸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及翻譯賞析
黃鶴樓送別的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