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快樂的寫作業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讓我們把自己過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幽微細節重新審視,去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蘊涵,從而把作為敘事者的教師自身的思維觸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層,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顯現其並不平凡的教育意義。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教育敘事範文,一起來。

  1.先吃水果,後做作業

  孩子放學回來,不要急於做作業,可以讓他先吃水果,邊吃水果邊休息,然後再讓孩子做作業。為什麼要先吃水果呢?因為水果裡有果糖,果糖吃了後,很快就能變成葡萄糖,即血糖。而葡萄糖正是大腦工作時需要的能量。除此之外,大腦工作時還需要氧。氧,正常呼吸就可以得到,人體中2/3的葡萄糖都是用來供應神經系統的,而通常我們飲食中的葡萄糖含量又不高,所以,葡萄糖要不斷地補充。孩子學習了一下午,大腦累了,肚子也餓了,身體的葡萄糖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需要及時補充。孩子在休息了15~20分鐘後,大腦獲得了能量,很快就會興奮起來,做起作業來,就會得心應手。

  2.先做作業後吃晚飯

  先做作業,後吃晚飯,這是比較科學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吃完飯後,人體的大量血液要流到胃部去加工剛剛吃下的食物。這樣一來,就導致大腦供血不足,精力不支。大家都可能有這樣的感覺:每當飽餐一頓後,不但不能引起興奮,反而覺得渾身沒勁,道理就在這裡。

  如果你硬逼孩子晚飯後,馬上去做作業,那效果也不會很好,你可能會看到他,不是一會喝水,就是一會上洗手間,表現出精神不定,煩躁不安,結果時間耽誤了,作業效率也不高,所以說,還是飯前做作業好一些,這是有科學道理的。晚飯什麼時候做,什麼時候吃,家長是可以控制的。最好是在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做飯。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嗅到飯菜香味引起食慾,影響做作業。如果要讓孩子晚飯後做作業,最好讓他多休息一會後在進行。

  3.作業在前,“好事”擺後

  每個孩子都有他最喜歡的一項活動,或看動畫片,或遊戲,或搞體育活動,或找小朋友玩耍。娛樂是孩子的天性,但不能因為玩,而耽誤做作業,哪項在先,哪項在後,還是固定下來為好。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可以讓他看,但必須在做完作業以後看。並將此作為制度定下來,不得改變。你可和孩子達成協議,假設動畫片是在下午6點播放,那麼他就要在5點開始做作業。達成協議後,寫在紙上,媽媽和孩子共同簽字,貼在門上,然後督促孩子每天按協議執行。如果一個協議不合適,再重新簽訂。時間長了,他養成了習慣就好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自律品質也就形成了。

  為什麼要“作業在前,‘好事’擺後”呢?這是有科學道理的。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他的大腦神經系統高速運轉,同時要抵抗很多不利因素的干擾才能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就會感到非常疲勞。在做完一件疲勞的事情後,然後再讓他做他最喜歡的事情,就等於給他一個安慰,一個獎賞。下次再做作業他就有了一個美好的期待,於是作業的積極性就高了。如果你不這樣安排孩子,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放學回到家,開啟冰箱就喝飲料,接著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完電視後再打遊戲,再過一會就要吃晚飯,飯後再磨蹭一會,又要洗澡,結果到了快要睡覺的時候,作業還沒做。當他再去做作業時,就提不起精神了。也就是他把你家裡他要享受的都享受完了,再讓他做辛苦的事情,他就沒有了激勵的動力了。也就是說,作業後邊沒有什麼好事等著他了,他也就沒有了做作業的興趣了。另則,由於作業多,時間已晚,又受身體生物鐘的控制,可能作業就無法完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進入到惡性迴圈狀態,所以,必須遵守“作業在前,‘好事’擺後”的原則。

  4.做一會兒,玩一會兒

  科學作業的第四種方法是,允許孩子做一會兒作業,玩一會兒。這可能與家長的教育觀念相牴觸。我現在說說為什麼要做一會兒,玩一會兒。在前邊已經說過,當孩子用心做作業的時候,他大腦的神經系統高速運轉,一年級的孩子大約在不到10分鐘的時候,他大腦的葡萄糖就供應不上了。如果不主動終止大腦的工作,大腦就會由於缺少葡萄糖而形成壓力,大腦為了轉移這一壓力,它就會指使孩子去玩。此時的玩,完全是大腦的自我保護。家長不懂這裡的科學道理,一看到孩子邊做作業邊玩,就氣不打一處來,於是就訓斥孩子學習不用功,總貪玩,不是好孩子!我們對孩子的批評和責怪是不公平的。

  在我們明白上述科學道理後,家長應該主動在孩子學習疲勞前,把他從書房裡領出來,終止學習,開心玩一會。根據你孩子年齡的大小,確定做作業和玩的時間。當孩子玩了8~10分鐘,他渾身的血液又迴圈到大腦,大腦得到了葡萄糖,又有了精神,然後再把孩子送到書房繼續做作業,做一會,再叫他出來玩,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勞逸結合。

  這裡有個在什麼地方玩,玩什麼的問題。不能讓孩子在書房裡玩,書房是學習的地方,要玩就到大廳去玩。家庭條件好的,可給孩子單設一個遊藝室,專供孩子玩。如果孩子在書房玩兒時間長了,他會一進入書房,玩的大腦神經系統就會被啟用,孩子做作業就沒有了勁頭。孩子玩什麼?不能讓他玩遊戲,也不能讓他看動畫片,他可以看圖畫書,可以聊天,可以在地板上打個滾,或者什麼也不做。

  孩子主動快樂地學習一會,輕鬆快樂地玩一會。玩一會,學一會,慢慢孩子就進入到良性迴圈,即學習一會,快樂一會;快樂一會,學習一會,於是孩子就會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在他的大腦裡慢慢就形成了一個神經鏈的連線,即“學習——快樂”的連線。孩子一學習就快樂,一學習就快樂,最後將會發展到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最高境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學習的時間逐漸延長,我們家長所希望的那種“刻苦學習”的精神,在孩子身上就體現出來了。從此,孩子會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情,不用大人操心,孩子的獨立學習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科學學習,會恢復孩子的學習本能,會點燃孩子的學習慾望,會讓孩子重新喜歡學習,會使孩子沿著一條快樂的學習之路,越走越遠。

  同時,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我們也會悟出一個道理: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或者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都讓孩子獲得快樂,孩子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之,如果在學習這件事上,或者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讓孩子感到痛苦,他們就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古典音樂緩解疲勞

  我們有不少家長同志,每當看到孩子邊聽音樂,邊做作業時,就極力反對,認為這樣不利於學習。其實,你的這種反對是錯誤的,孩子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學習的時候,整個大腦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播放音樂就能起到有效調節作用。同時也會緩解由於學習帶來的疲勞,延長學習時間。因此,孩子學習時,播放有關音樂是必要的。但是,用什麼音樂就大有學問了。孩子平時一般喜歡流行歌曲。如果做作業放流行歌曲就不好了,為什麼呢?因為流行歌曲裡邊有歌詞,歌詞是有意義的,它會干擾大腦的資訊加工;如果所放的音樂節拍過快,也不行,它會使孩子心慌,靜不下心來學習;如果太慢,又會使孩子昏昏欲睡。放什麼音樂好呢?科學實踐證明,最好是播放古典音樂。這其中的科學道理,我在本書的《古典音樂》一章作了詳細介紹,這裡就不重複了。在這裡我給大家列出了部分古典音樂曲目,這些音樂對孩子學習是大有益的。

  亨德爾《水上音樂》

  巴赫《G大調幻想曲》

  《C小調幻想曲》

  海頓《F大調第六十七交響曲》

  《G大調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

  貝多芬《D大雕小提琴與樂隊協奏曲》作品六十一號

  《降E大調鋼琴與樂隊第五交響曲》作品七十三號

  威瓦爾第<<四季>>

  莫扎特<>

  柴可夫斯基<<降B小調鋼琴與樂隊第一協奏曲>>

讓孩子學會使自己快樂的經典故事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範文三年級
相關知識
怎樣讓孩子快樂的寫作業
怎麼才能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如何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英語
怎樣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樂觀的心態
怎樣讓孩子不粘著電視的方法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好方法
讓孩子快樂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怎樣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怎樣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暑假最後時間要怎樣幫孩子快速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