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華飲茶文化的禮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中國人好以茶會客,看似簡單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許多學問,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茶三酒四禿桃二

  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於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遊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於統一意見,滿足遊興。

  3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

  主人沖茶時,頭衝必須衝後倒掉不可喝。因為裡面有雜質不宜喝飲,本地有“頭衝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

  3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4先客後主,司爐最末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後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後,這個司爐的,俗稱“櫃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喝,否則就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5先尊後卑,先老後少

  主: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

  喝茶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

  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6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現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7強賓壓主,響杯檫盤

  客人喝茶提杯時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輕手,不能讓杯發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8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9無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無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衝,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於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欲有“某人無茶色”。

  10暗下逐客令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係飲茶時間長會耽誤工作或是與客人的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品味中華飲茶文化的心理

  一、人對茶葉的色形香味感受

  人對茶葉的感覺通過眼鼻口舌器官去觀其形,察其色,聞其香,品其味,茶湯上口後才有鮮醇爽口,口齒留香的感覺。

  中國茶葉外形千姿百態,有扁平長形,有松針長形,有顆粒園形,有捲曲條形,有粉末毛茸狀形以花朵形等等,即令琳琅滿目而至。茶葉在其千姿百態的外形中含有恂麗多彩的色澤,色形一體,熠熠生輝,十分惹人喜愛。如龍井茶,其幹茶扁平光滑,色澤翠綠,沖泡出碧綠的湯色,杯下的葉底色澤也是翠綠如玉。烏龍茶則是條索粗壯,青灰光亮,沖泡出金黃清澈的湯色,留下"綠葉紅鑲邊"的葉底色澤,晶如寶石。人對茶的感受不只在其形色於表,而且更重要的在其香味爽口沁人心肺。茶葉具有一種芳香物質經開水沖泡散發出樸鼻香氣。春茶有清香,秋茶有花香,這種撲鼻而入的茶香氣味,頓時便生提神醒腦的感覺。茶葉含有甜、酸、苦、鮮、澀各種滋味物質。許多科學研究資料說明,茶葉含大量的氨基酸,它可產生鮮中帶甜或鮮中帶酸的物質。茶中含茶多酚類物質產生澀味;茶中的咖啡鹼,花青素和茶葉皁素產生苦味,茶中有多種有機酸產生酸味。科學沖泡高階綠茶,使這些物質變化比例協調,便可產生鮮醇爽口的茶湯,喝上口就回味無窮的感覺:當你口乾時,喝此茶湯能潤喉解喝;滯食時,喝此茶湯則能消食去膩;心煩時,喝此茶湯能除煩解悶;疲勞時,喝此茶湯能舒筋活絡,提神醒腦。細細品味茶湯,透過那清澈明亮的杯中茶湯,朵朵茶芽上下序列恰似水上芭蕾、婷婷玉立其間,宛如春蘭初綻,翠竹爭陽,感覺為之一新。茶湯上口,香醇、甘甜、鮮爽之味而至,太和之氣從胸升起,精神為之一爽,遐想聯翩。所以這種飲茶使人心曠神怡,實際上是一種享受。

  二、 以茶養生,妙在其中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從神農時代興起至今已有五千之久,傳說神農氏採草藥時,有一次被毒草所害,口乾舌麻,甚至周身麻木之時,忽然吹過一陣風,飄落幾片青翠綠葉,神農隨手接到放中慢慢咀嚼,其味苦澀,但覺麻木消除,舌底生津,醒腦提神。以後這樹葉被定名為茶葉,於是茶能解毒而用之,茶能解渴而飲之,在民間傳開。名醫華佗在《食編》中著稱"苦茶久食,益意思"。唐代李績、蘇恭等在《新編本草》中曰:"茶味甘微寒,主治痿瘡。飲茶之後可拓腎臟血管,而利小便,去疾熱止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明代周履靖在《茶德頌》中指出:"一吸懷暢,再吸思陶,心煩頃舒,神質頓醒,喉能清爽。"相傳隋文帝就是受僧人指點,飲茶而治癒了減少頭痛的頑症。據舊唐書記載,宣宗李忱曾求教於一位一百三十多歲的老僧,怎樣才能延年益壽,僧人答曰: "臣少也賤,素求知藥物,唯嗜茶,凡履處唯茶是求"。由此可見,養生益壽,人皆求之,帝王將相,求之更殷。其中飲茶最妙。唐代顧冼在《茶賦》中稱飲茶可"滋飯蔬菜之精素,改肉之羶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正是這樣,飲茶、食茶、茶膳在民間甚廣,長盛不衰。飲茶不但有清茶飲,而且還可以配以少許幾味中藥成為藥茶飲,用於保健治病。茶膳中有茗粥、茶餅,茶葉佳餚如著名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茶葉豆腐乾,樟茶鴨,龍井蝦仁等從平民百姓家的盤中餐到國家宴席都富有盛名。

  現代科學研究分析資料證明,茶葉含有300多種化學成份,其中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B、C、D、E、P含量豐富,含有2-4%的多種氨基酸和大量的稀有元素,這些人身需要的物質。此外還有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有多種藥效功能的物質。這樣,自古以來茶能解毒治病、養生益壽的傳統得現代科學的證明。傳統一旦被科學所證明,茶的魅力對人的吸引力就更大。人們從中知道,茶葉比其它新鮮水果有更豐富的營養;茶的維生素C有防治壞血病,抗癌的功效;維生素E、P有軟化血管,防治心血官疾病發作的藥效。茶多酚有解毒、殺菌抗輻射,軟化血管防止血管破裂,活血化淤,降低血脂,防止血栓、抵制癌細胞的變異等藥效作用。於是人們就增加了防止高血壓關心病,糖尿病和癌症這些現代頑症疾病的信心。由此可見,茶的現代科學資料增強了人們用茶保健養生的現代意識。當今人們生活由溫飽走向小康,不祁吃飽而求吃好的心態環境中,讓人們更多的瞭解茶的科學成分及其營養價值和藥用效果,科學用茶,以茶提高生活情趣,這種現代意識好處甚多。

  三、 崇茶風尚,意在清心

  由於人們飲茶有鮮醇爽口的感覺,並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消食去膩的效果,所以人們都喜歡飲用。茶樹在我國南方大部地區都能種植、而且春夏秋三季都可採摘茶葉。於是茶在我國種植面廣,採摘期長,生產量大,又易於炒制存放,便於運輸,傳播面廣。茶葉價廉物美,普通老百姓都容易喝上茶。從皇宮貴族佛宗坐禪到平民百姓都形成飲茶的習俗。自古以來,便有民之用茶,等於米鹽,君之用茶一日不可無的習慣。林語堂先生在《我的祖國和人民》一書中曾談到:"中國人最愛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館也是喝茶,開會時喝茶,打架講理也要喝茶,早飯喝茶,午飯後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壺,便可隨遇而安"。這話道出了中國人崇茶風尚情繫一個"安"字。老百姓旦求安居樂業;一國之君也是要保國泰民安。於是人人都有視茶為安的祈求心態。

  清茶一壺,隨遇而安,茶壺一上相對而坐,茶杯一端相敬如賓,面對清瀅碧綠的茶湯,芳香撲鼻而入,嘖嘖品嚐,鮮醇爽口,口齒留香,回味甘甜,沁人心脾,釋躁平矜,侃侃而談,喚來歡語笑聲。那些憂愁,猜忌,疑慮都會煙消雲散,中國人飲茶,講究細斟慢飲,啜英咀華,重在意境。當人飲茶時,容易受茶的色香味形的誘導而產生一種新的情境,這情境可能是一種回憶再現美景,也可能是一種聯想的幻景.名茶與名水相連,名茶都產生在名山清泉,雲霧繚繞的仙境之中,所以品茶容易使人產生美好回憶的聯想。自古以來,名人品茗都有幽情生髮,留下許多美好的詩詞歌賦畫作傳茗佳句。如宋代蘇東坡讚美龍井茶為絕品,稱之"雪芽雙井散神仙"。郭沫若1964年在湖南品飲高橋銀峰茶後寫下一首七律詩:"芙蓉國裡產新茶,九嶷香風阜萬家。肯讓湖州誇紫筍,願同雙井鬥紅紗,腦如冰凍雪心如火,舌不豆丁眼不花。協力免教天下醉,三閭無用獨醒嗟。"誇讚高橋銀峰茶勝過湖州紫筍茶,可與龍井媲美。我們自己也會有這種體驗,盛夏時節邀幾位友好在家品上明前西湖龍井茶,評品碧綠清瀅的茶湯,喝上即感鮮爽清冽,滿口蘭香,話題勢必從西湖美景開始,虎跑泉,黃龍洞庭湖,三潭印月-----瀰漫一番茶趣之後,才會進入主題談話,由飲茶誘發的這種新生情境使人忘卻煩擾騷事,進入香如仙境,話如甜密的美好氣氛之中,這裡呈現出一個以清靜心,心定而安的心理淨化過程。

  以茶為禮,相傳古時婚配均以茶為禮,明代許次舒的《茶疏考本》記載:"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也就是說,以茶為禮,借茶生本之意,象徵著新娘以身相許,永不變心,願與新郎白頭偕老的意願,結婚後也象茶樹那樣枝壯葉茂,子實累累,以示婚後兒孫滿堂,家庭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的吉祥之兆。這種婚喜臨門茶禮為尚,香茗敬老尊友之風,至今流傳甚廣,蔚然成風。

  客來敬茶,宋代詩人杜來詩曰;"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鄭清之詩云:"一杯青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以茶敬客,茶香味濃,促膝相談,和諧歡愉,情趣高雅,這種美德代代相傳,蔚為風尚,杭州人以龍井茶敬客,廣東福建人以烏龍工夫茶會客,北方人以花茶留客,蒙古族人以奶茶待客等這些都是熱情好風尚。

  以茶代酒,相傳周武王伐紂,執政之後吸取紂王酗酒誤事,朝政腐敗的教訓,嚴禁飲酒,賜予以茶代酒,以示倡廉,勤儉建國,重振朝綱,成績顯著,深得民心。

  茶以其湯色迷人,茶湯晶瀅透澈,有的金黃透亮,有的碧綠翡翠、交相輝映,令人神往,茶以其香氣怡人,茶有天然清香,幽雅醉樸之氣,茶以其味醉爽口宜人,茶味天然鮮醇,回味甘甜令人神會,喝茶可使人"通仙靈",進入一個難以言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茶境。

  茶與酒比較,同有醇香爽口之味,但是茶比酒更有蘊味,更為芳香;酒有使人醉意朦朧,意識模糊的強烈刺激,茶則使人賞心悅目,怡志爽神,刺激柔和,酒壯英雄膽,茶引學士文,酒入詩腸,豪情勃發;茶入詩腸,幽情暗起,當人進入茶境即可鎖住心猿意馬。

  人入茶境,心為靜,益於思,詩興起。自有"含英咀美入詩腸"的滋味,宋時林逋寫有《茶》詩曰:"石碾輕飛瑟瑟坐,乳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無人識,閒對茶經憶古人"。白居易詠茶"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芳香。

  茶境與禪境有相通之處。清靜、安心、無為等等。茶與禪一樣,可以洗塵心,滌凡慮,精心儉德。故在寺廟裡修行的僧者禁酒而用茶怡情養性。僧齊已詩曰:"石鼎秋濤靜,禪回有嶽茶"。

  四、名人品佳茗,芳茶傳四方

  我國以茶當飲料,從神農時代開始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目我國茶的種植區有18個省市946個縣市,茶園面積1600多萬畝,年產茶葉40萬噸,年出口量達13.5萬噸。世界五大洲中有50多個國家種茶,年產量達200萬噸,茶消費國達150多個。栽茶、製茶、煮茶和飲茶技藝都源於中國,由中國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文明飲料。在人們生活中蔚成飲茶風尚,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茶習俗。那茶有是怎麼傳播開來的呢?

  茶,其味苦甘性微寒,具有生津止渴,清涼解毒,利尿消腫,去膩消食,清心怡神,提神醒腦之功。有常飲常生精,使人食慾旺盛,精神飽滿,身健有力,還童振枯,延年益壽之效。這是茶的內涵所在。正因為如此,人們視茶為養生怡性之妙藥,奉為珍品,祭品、貢品、禮品。從自採自用、到自種自採自制自用,又到傳飲傳種傳制傳賣,這過程經歷代名人名記名頌名傳而至。

 

品味茶道的文章
品讀茶文化的經典文章
相關知識
品味中華飲茶文化的禮儀
中國飲茶文化的簡介
中國飲茶文化的介紹
中華茶文化的禮儀
中國茶文化的禮儀介紹
淺談茶文化的禮儀知識
茶文化的禮儀培養方法
西方下午茶文化的禮儀
中華國飲茶文化的茶藝介紹
中日飲茶文化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