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觀摩心得感想
教學觀摩給授課者和觀摩者雙方都帶來很大益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這是我第三次有幸能聽到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語文觀摩課,和03年04年相比,我的感觸更深刻了,如果說那時的竇桂梅、靳家彥、賈志敏、王崧舟等著名特級教師給我下的印象只是專家在講課。那麼今天隨著我做教師的教齡增長,我才深深明白為什麼他們才能成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因為他們才可以稱的上是有魅力的老師,他們的課才可稱的上是經典的語文課。
這個週末去北京共聽了六位老師的語文課,其中就有著名的王崧舟校長和薛法根校長,其餘四位也都是全國優秀的語文教師,每位教師授課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向老師們展示的都是完整的一課含一、二課時的教學。他們獨具匠心的處理教材的能力,成熟的課堂駕馭能力以及遊刃有餘引導能力令聽我歎為觀止。一位位魅力教師的風采,一堂堂經典課堂的展示,一場場精彩報告的新理念,無不讓我讚歎和折服。
幾節課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很紮實,沒有花架子,連多媒體課件都極為精簡,有的是對詞語、句子、語言表達、篇章結構以及朗讀的紮實教學和訓練,有的是教師與學生心靈對話、平等交流。真正做到了與內容分析式的教學說再見,讓語文教學走向了體驗和表達,上成一節純粹的語文課,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幾節課我都感覺是老師與學生在聊天談話,老師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引導都是那樣不著痕跡,那樣水到渠成,讓聽著全無在上課的感覺而是隨著老師走進了文章,走進了作者。幾位老師都是那樣的風趣,讓課堂充斥著笑聲,讓孩子們感受著快樂,享受著課堂,孩子們在老師輕鬆的教學中,慢慢從最初的緊張到放鬆再到快樂,思維的火花不斷的在課堂上碰撞。
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有羅才軍、陳金龍老師以及薛法根、王崧舟校長的課堂教學。
篇2
11月23日我懷著一份激動的心情,在教研員凌應強老師的帶領下趕赴南京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小學英語教學觀摩研討會”。11月24日—26日我們共觀摩了17節課,還聆聽了國家級小學英語教育專家劉兆義、魯子問、朱浦、李萍和張伊娜教授對現場課的精彩點評。兩天半的時間裡,17位課例展評老師各顯神通,課堂上高潮迭起,精彩紛呈。有的課趣味橫生,自發的掌聲數次在場內熱烈響起;有的課獨具匠心,巧妙的設計發人深省。作為小學英語一線教師的一員,我親眼目睹了他們的風采,聆聽了他們精彩的課,盡情感受著他們各種不同的教學風格,收穫頗多。
一、每位教師上課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上課的魅力和風格。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1、匯入部分新穎自然,易讓學生接受
例如江蘇的徐美老師的《shapes》,在簡單的師生問候後徐老師在學生面前變了一個小魔術,變出了由各種形狀組合而成的一間房子,然後把房子拆開,依次讓學生自己試讀單詞,再用有意義的歌謠來鞏固詞彙,從而引出課題shapes。看似簡潔的匯入只用了4分多鐘,但學生對本課的重點單詞已熟練的掌握,再以此為載體進入對話教學,設計十分新穎巧妙,其中把對話整體呈現教學值得我們學習。
2、授課過程通過情境創設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
例如浙江的許瑾老師的《friends》,整節課簡潔、真實,她每授一個新知識總會創設不同的情景進行操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新知,在不經意間學會用新知交流,真實而不做作。整節課許老師圍繞主題“friends”,從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學習,朋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分享和相互關心等方面展開討論。設計A|B劇的形式,自然呈現並操練目標語言,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判斷、想象等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同時恰當的設問,激發學生表達的慾望,達到啟發智力的作用。
又如上海的殷克清老師在匯入環節,她播放了一段南京的VCR,讓孩子們看到了金陵古都的變化。在呈現方面,她先用季節的變化將上一個季節引出It was...讓學生充分了解It was...的意義, 然後又分別用小鳥,企鵝以及人物的生長變化,讓學生體會change的不同方式,並學會如何表述不同時態的基本句型It was .... It was .... Now it is ... It is .... 接著通過四位著名人物的故事,不僅對學生的語言學習進行了鞏固訓練,也對他們進行了情感教育。在最後的總結中,殷老師將life分解成love,ideal,faith,efforts四個單詞,讓學生們懂得了Changes make us change.
3、教學中的一些細節
在本次活動中,我關注了一些教學細節,分別是:
1課堂提問 。 北京的張燕燕老師,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的提問,非常恰到好處,先就熟悉的旅行話題提問,從而引出較為複雜的How long句型結構。既可以複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於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同時,可使學生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並能夠有效的訓練學生快速反應的能力。再從突出重點的提問來說,黑龍江的耿相美老師通過一段課本對話生動有趣的展現三個問題
What does he want to buy? What color does he want? What style. does he want?就立馬抓住了本堂課的重點,從而很好的瞭解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提供的反饋資訊及時加以補充糾正,並讓學生反覆操練,迴圈往復,加深學生印象。
2課堂關注。教師能夠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次活動中大部分老師對學生的錯誤回答都不直接否定,而是停下腳步耐心啟發,等學生真正的會了之後在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湖南的賀琳老師在學生做練習時的一句“If you finish it,please read it.”雖然聽起來很平常,但這也表明她關注到了每一位學生,不至於有些速度快的學生沒事幹。如此大的場面,教師能夠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實在難得。
3課堂評價。大部分老師在課堂上都設計了評價,課堂評價的活動設計與本堂課的中心話題相結合,能做到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多角度,準確地給予評價,有的是給主人公穿上漂亮的衣服,有的是比一比誰先到達happy school等等。課堂上教師從不吝嗇自己的語言Cool! Great ! Wonderful! Clever boy! Bingo! 。。。教師給學生的成功體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
二、 五位專家的點評讓在座的聽課老師情緒高昂,在共鳴中達到了共識。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還聆聽了國家級小學英語教育專家對現場課的精彩點評。魯子問教授在第一天的小結中和與會教師談了以下幾個問題:
1、高年級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點是什麼?怎麼教?
希望小學生進入初中時帶著興趣、帶著語感,帶著一定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
高年級教學目標:A.鞏固三四年級已經形成的較好的聽說能力,並遷移為一定的讀寫能力,達到課標二級要求
B.全體學生的發展,要特別針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強化,達到基本要求。所以六年級學生的基本語言錯誤必須得到及時更正,如tried說出tied
高年級的教學重點:從聽說到讀寫的遷移,困難學生的提高
高年級的教學方法:A、從說到讀,從說到寫,從讀到寫
B、減少機械訓練,強化運用能力
拓展是否必需?要根據學生的水平確定,對於今天這樣的學生、甚至對於大多數的中國的小學生,是不需要拓展的。
2、高年級閱讀教學。什麼是閱讀?閱讀語篇的教學功能是什麼?閱讀前的匯入的作用到底是什麼?閱讀語篇中的新語言一定要先學會了再閱讀嗎?先處理語法、詞彙,再閱讀嗎?
閱讀是資訊獲取活動,是素養提升活動,是圖式建構活動。 閱讀理解層次:總體資訊獲取,具體資訊活動,作者態度,圖式建構。閱讀的匯入是啟用閱讀所需資訊,不是學習語言。高年級閱讀語篇中的語法詞彙不需要提前處理,這不是低年級以語言學習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高年級應該是以綜合運用為主要目標的教學。
高年級的語法如何處理?新語法專案,只要求理解。比如When…從句、定語從句等在小學的教學要求是什麼?相反,已學基本語法專案,要求強化運用,如I visited Shanghai last month.
閱讀要不要聽錄音跟讀?若訓練意群,需要。若課文讀音是廣播劇風格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需要。朗讀與閱讀是不同的,朗讀是強化活動,閱讀是理解活動,不能混淆。
3、高年級對話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高年級對話教學應該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幫助有困難學生提升語言熟練程度和運用能力,獲得新的語用語境,獲得新的交際功能。不宜用閱讀方式進行對話課文教學,因為課文性質不同,只有一種情況下可以把對話上成閱讀:學生聽說能力已經超過課程標準要求,而閱讀能力遠遠低於課程標準要求。
同時魯教授還給我們提了三點小建議:
1、教材中的語言活動還是課文,這需要先弄清楚,然後再設計教學。
2、一定要在語境中進行語言學習和訓練。
3、所有活動、尤其是小組活動一定要明確的目的,要符合需要。
第二天張伊娜教授重點對江蘇、上海、北京三堂課做了詳盡的點評,並提出三條建議:
1、平時教師們應書寫標準的教案,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要有層次性。
2、要把學生當人看,給學生多一點空間去思考,多一點時間去說。
3、要用3——P模式教學對話,但practice 到produce環節要過渡好,設計的
活動要讓學生願意做,能夠做。設計的活動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用到本節課的語言。
劉兆義教授向老師們詮釋了什麼是閱讀課。閱讀課是學生主動獲取資訊的理解過程,然後才是language producing activity。要求老師們從讓學生理解內容的角度來構思教學。6年級的閱讀語篇材料的作用應該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不再是語言學習,這與三年級的閱讀語篇是完全不同性質的
各位專家點評到位、客觀,哪怕是一個細節的處理都不放過,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也給我們小學英語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的感悟
本次南京之行有了太多的收穫與感悟。聽了那麼多的課和專家的點評,最大的收穫是對對話教學和閱讀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對話課要上成對話課,反覆訓練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句,對話課上老師的話應該比學生的話少,把說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多開口。閱讀課是學生主動獲取資訊的理解過程,它不是語言教學課,所以不能把閱讀語篇肢解開來進行教學,最後的拓展活動要與閱讀有關,要運用所學的語言。閱讀過程還應符合學生的閱讀心理,每一閱讀環節的目的應該明確,齊讀、跟讀等活動都應目的明確。這些都是我以後教學中要努力的方向,我想這樣的效果一定會更好,實效性也會更強。其次就是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特別是語音方面,儘量要呈現給學生標準的語音語調,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有效。還有老師應帶著一種快樂的情感、態度去感染學生,讓孩子們真正想說、敢說、能說。
篇3
今天,在學校多媒體上了一節語文課,感受很多。我認為,公開觀摩課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有效形式,但是這種被廣為推崇的教師培訓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在青年教師的眼裡,觀摩課設計得近乎完美,讓觀摩的教師們大快朵頤,有誰注意到課上學生的眼睛裡掠過的一絲茫然呢?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無可厚非。有的觀摩課上熱熱鬧鬧,學生們忙著“已知結果的探究”或“不知所以然的探究”,這種時空的自主讓課堂活動遠離了教學目標;有的觀摩課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們忙於招架,純粹的現代化卻遠離了人性化……觀摩課結束時,專家點評:教法新穎、靈活,順應新課程要求,符合新課改方向等等,諸美譽讓參加觀摩的教師們不得不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教學,唯恐有什麼新教法學不到手,回去以後用不上。觀摩課的引領方向出現了偏差。
我們應反思一下:備課須“備學生”,自己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方法?除了教法之外,觀摩課還有什麼?這是至關重要的。方法只是先進的教育理念的一種表象,我們要真正學習的是主講教師的授課藝術、治學精神乃至師者風範;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專家的課也有瑕疵,發現他們的不足,對自己來說也是大的收穫。
現代科技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使圖、影、音並茂,抽象的可變得具體,表面上看來,教育變得很容易,學生普遍樂於接受CAI,觀摩課成了許多教師大開眼界的機會。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單元、不同的班級、同班級的不同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需要。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即使我們具備了多媒體教學條件,也不能“唯多媒體”。關鍵是我們的思想,首先要吸納課程的真正內涵。另外,我們可在“實際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師生齊發動,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學具,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一個輸液瓶、一根吸管就可完成驗證大氣壓存在、微小形變、小噴泉、凸透鏡成像等小實驗。如果真正把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絡起來,把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熟悉的場景、常見的現象引入課堂,同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也能使科學知識的價值顯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若觀摩課的組織者、主講者、觀摩者從實際、實在、實用考慮,不去追求形式上的東西,才能告別作秀和炒作,其價值才會得以體現。
教學觀摩課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