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鍛鍊身體的價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太極拳的健身特性是它鮮明的標誌之一。太極拳也有一定的健身價值的。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太極拳的鍛鍊的價值。供您閱讀!

  太極拳的鍛鍊的價值

  有人甚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拳術功能也在變化,健身已經成為當代太極拳的第一作用。無論如何,許多人的確是因為健身開始接觸太極拳的。

  太極拳能健身,但也要科學練習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好經不好好念,也容易念歪。

  太極拳健身應該破除迷信,更新觀念。這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練太極拳健身要從易處入手。過去很多人強調太極拳難練、有“十年不出門”之說,把“難”字高懸,嚇退多少人。綜觀許多推廣普及較好的專案,無不在“易”字上大做文章。其實太極拳入門易,練出健身效果來也不難,關鍵在於把握幾條基本性原則,練太極拳健身應該力戒繁複。其二,要提倡“快樂太極”。練太極拳是一種享受。有的人可能是因為疾病尋求健康來練習,這是有功利性的。一旦回覆健康還能否堅持?現代社會我們很難苛求大家不帶有功利性地去做一件事。因為時間和經濟都要追求效率。但能否做到以功利人,以享受出?還有很多人身體是健康的,練習太極拳是為了保持健康,保持健康才能有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健康最好的“潤滑劑”。

  我們提倡“快樂太極”就是以一種享受的心態、形式去練習。

  這一方面取決於太極拳身的內涵、魅力,一方面取決於練拳的人手和立意。

  書法講書品,書有品則意自高,意高才能藝高。太極拳亦然,有品才能高,才能長,才能長遠。太極拳的品,最大者為快樂。

  為快樂而練拳,因快樂而練拳。

  沒有健康就沒有快樂。但健康不能於有病治病。應在末病之時勤於鍛鍊。在鍛鍊中要能享受到身心的愉悅。把健身貫穿於練拳的始終。這才是一種從裡到外的健康。

  要做到達一點,就要練得對,如何對?依照太極拳的基本法則。還要練得輕鬆,如何輕鬆?就是把自己的心靈感受和拳架規範結合起來,在行拳中讓快樂洋溢起來,這樣就讓身、心俱泰。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的拳術派別

  陳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由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名奏庭,1600-1680所創。

  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癢生,文武雙全,曾隻身闖玉帶山,勁阻登封武舉李際遇叛亂,為清廷在山東平定盜匪立過戰功,在河南、山東負有盛名卻不被清廷 重用。陳王庭報國無門,收心隱退,在耕作之餘,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採眾家精華,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並參考傳統中醫學建立陳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楊露禪名福魁,1799~1872所創。

  楊露禪,陳家溝太極拳名家陳長興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貴族,他們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太極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如跳躍、跌叉、震腳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縮小動作,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

  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被推崇為“楊式太極拳”。需在此注意的是,楊氏太極拳分為養生架子與技擊架子,因此在習練時應當注意。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汝信—陳大鵬—陳善志—陳秉旺—陳長興—楊露禪

  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創。

  武禹襄,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鄉楊露禪自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學藝返鄉,武禹襄見而好之,常與比較,得以知其概要。約1850年,武禹襄從其學趙堡太極拳。1852年,武禹襄親赴河南,在趙堡鎮從陳清平學習趙堡太極拳小架四十天,盡得其精妙,並獲贈《太極拳譜》,讀後大悟。返里後,在鑽研趙堡太極拳架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之精華,通過自身練拳體會,融匯貫通。經數年研發,他創編出一套“圈小勁捷、緊湊靈巧、勢簡技繁、術法分明、古樸典雅、端莊灑脫”的新型拳術,後人稱為“武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創。

  全佑,楊式太極拳名家楊班侯弟子,習練太極拳以柔化著稱,架子斜中寓正、鬆靜自然、大小適中。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他根據自己的練拳感悟,在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基礎上有所修訂。全佑之子鑑泉1870~1942年,又名愛紳,從漢姓吳,自幼秉家學。民國元年1912年,吳鑑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修改定型,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鬆靜自然、架式緊湊、緩慢連綿、不縱不跳、長於柔化、獨具風格的新型拳術,人稱“吳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汝信—陳大鵬—陳善志—陳秉旺—陳長興—楊露禪—楊班侯—全佑—吳鑑泉

  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由河北省完縣今河北省順平縣人孫祿堂名福全,1860~1933所創。

  孫祿堂,清末民初蜚聲海內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武式太極拳名家郝為真。郝為真將自己所習太極拳心得傳於孫祿堂。1918年,孫祿堂將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編了動作小巧輕靈,架高步活,柔緩圓活,轉換輕盈,運動方向變化多樣,步法進退相隨,運轉開合相接的太極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稱“孫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為真—孫祿堂

  和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由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1810~1890所創。

  和兆元,趙堡太極拳名家陳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和兆元在原傳拳架的基礎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與姿勢,大大增加技擊實用內容,並使架式更順其自然,完全符合人體生理結構,創編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為一體,三者互為檢驗印證,寓技擊、修身、養身於一道,既保持趙堡鎮原傳太極拳傳統又獨具特色的新型太極拳理拳法“代理架”,即和式太極拳。

  傳承脈絡:陳王廷—陳所樂—陳正如—陳爵—陳公兆—陳有本—陳清平—和兆元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太極拳練習的要求

太極拳纏絲勁的形成
論太極拳文化對社會健康的價值
相關知識
太極拳鍛鍊身體的價有哪些
不適合用跑步機鍛鍊身體的人有哪些
太極拳鍛鍊三調的特點
太極拳單鞭動作要點有哪些
太極拳內功修煉方法有哪些
太極拳入門須知要領有哪些
太極拳放鬆八大好處有哪些
太極拳五大養生功效有哪些
太極拳呼吸吐納方法有哪些
太極拳入門須知要領有哪些必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