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花燈的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天天打豬草,夜夜鬧花燈”。“東也是燈,西也是燈,南也是燈來北也是燈”,這是傳統黃梅戲《夫妻觀燈》裡的唱詞。幾位參加“遊黃山,看黃梅”雅稱“二黃”旅遊活動的西方遊客聽罷興起,便決意再來一次“中國元宵觀燈遊”,這才驚歎:“中國正月十五燈節比咱的狂歡節還要熱鬧”!於是興趣倍增,刨根問底探元宵。

  中國人把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是頗為考究的,這裡的“元”指的是農曆正月十五正好是上元之日,這裡的“宵”指的是宵夜,“元宵節”便被嚴格界定為農曆正月十五夜間的節日了,張燈、舞燈、觀燈、賞燈以及一切與燈有關的民俗文化娛樂活動也便成了它特定的節目內容。

  元宵節的由來,雖可遠溯西漢時期,然而最為盛行時卻要數唐代了。從《太平御覽》中“正月十五日,漢家祀太乙,以昏時到明”的記載來看,元宵節是古代皇帝“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禮法演變而來的節日,是佛教習俗和道教傳統相結合的產物。正式為其命名並詔令每年此日舉國張燈慶賀的,是漢文帝劉恆,到漢武帝時,元宵節則被列為全國重大節日了,從此代代相襲至今。

  各地元宵花燈介紹

  元宵節彩燈地方特色濃郁,各地均有“拳頭產品”,諸如:北京的宮燈、上海的龍燈、廣東的走馬燈、浙江的硤石燈、哈爾濱的冰燈、四川的自貢燈等,都是蜚聲古今享譽燈壇的。彩燈樣式更是五花八門各顯異彩,諸如:花卉燈、動物燈、人物燈、建築燈、風景燈、塔燈、宮燈、龍燈等,多以篾制燈架,以彩紙糊裱、手工書畫精繪而成,內點蠟燭成為光源。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自娛自樂意識的增強,已經推陳出新,增添了鋼筋鐵骨燈架、微型馬達、微型電腦、新式電聲光源入燈的現代化彩燈新品種了。如:能搖頭擺尾招手致意並用幾國語言向觀眾問候的恐龍燈和能夠展示火箭發射、飛天、回收整個過程的火箭燈,使元宵燈綵賦予了強烈的時代特色。如今的元宵彩燈不僅是民間燈綵藝人彩扎、糊裱、剪紙、編結、刺繡、雕刻諸工藝與智慧的集中展現,它還是現代科技之光在燈綵上的折射。

  “不夜城中陸地蓮,小梅出破月初圓,新年第一佳時節,誰肯如翁閉戶眠。”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而被稱作良辰美景,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去領略“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日氛圍。有燈謎讓你競猜,於賞燈中射虎添趣;有龍燈繞你狂舞,於翻飛中春心萌動;有燈展讓你投票,於評選中盡展風流;有湯圓讓你飽嘗,於賽吃中捧腹狂歡……正是:“正月十五鬧花燈,街衢斷煞夜歸人”了。

  元宵賞花燈歷史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名稱的來歷
元宵節喝什麼酒
相關知識
中國元宵節花燈的來歷和故事
描寫元宵節花燈的來歷故事
元宵節花燈的來歷
中國元宵節花燈的來歷_元宵節看花燈的由來
有關觀賞元宵節花燈的優秀小學作文
元宵節花燈的燈謎及答案
元宵節名稱的來歷
元宵節花燈的寓意介紹
元宵節花燈由來
元宵節湯圓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