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店創業成功的故事精選
如今,開網店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創業的首選,這當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故事。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開網店創業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開網店創業成功的故事篇1
創業達人:忽然 學歷:瀋陽大學證券投資專業專科畢業
創業經歷 2005年大學二年級開始開網店自主創業,經營瀋陽特色食品、韓日皮包、內衣服飾等,5年時間,當初的500元啟動資金已經迅速增長到30多萬元。
200多萬個網路店鋪裡,大多數人還在為多衝幾個鑽石而奮鬥。而忽然的店鋪,已經從一顆紅心發展到目前的雙皇冠,實屬奇蹟。一個26歲的女孩,沒有請人刷鑽,沒有在淘寶上做廣告,幾乎全靠一己之力,把一個小店鋪一點點做起來,目前已經成為淘寶網上小有名氣的特色店。她是如何成功的?有哪些經驗可以和讀者分享?昨天,本報記者來到忽然的小店,面對面採訪了她。
大二開始自主創業
忽然的小店在瀋陽房地產大廈附近的一個居民小區裡一樓60多平的套間。屋裡擺著許多塑料模特,身上的羽絨服是新進的貨。
大學二年級時,忽然在網上註冊了這家名為“忽然間的特搜店”。
“當時就是隨便起了個名字,也沒什麼特別含義。剛開始,店鋪就代賣瀋陽特產不老林糖等瀋陽特色食品,自己買來樣品,拍照片,掛到網店裡,有外地的網友訂貨,我就從家樂福買貨,7.8元/袋進貨,8.8元/袋銷售,然後給他們郵寄過去。第一個月,居然賺了100多元,特別興奮。後來在店鋪裡增加了品種,外貿包、服裝等,客戶也越來越多,半年後每月就可以賺到1000多元,我那時候瀋陽本地都是免費送貨,自己坐公交車給人家送過去,雖然忙碌但是心裡美滋滋的。”忽然說。
節省生活費開網店
自己在上大學間隙,只投入了20%的精力,就可以月收入上千元。如果畢業後100%投入,肯定會賺的更多。臨近畢業,許多大學同學都忙著找工作,而忽然下定決心,畢業後專心開網店。沒想到,這個想法首先被父母否決了。
“父母都認為開網店不長遠,尤其是對一個女孩子來說,更不容易。找個穩定工作,上班多好。但是我屬於那種很固執的人,一旦決定下來的事,不會輕易改變。”忽然說。父母不給資金,自己從生活費裡節省。把網店賺的錢再投進去,2006年忽然大學畢業時,網店的級別已經達到3顆鑽石,月營業額已經超過萬元,月收入也已經達到2000元。
月薪過萬的“宅女”
忽然說,開網店費用低,目前暫時不用繳稅,不用去繁華商業街租店鋪,在普通居民區找個一樓的房子就可以了,可以買臺電腦上網開店,還可以當庫房。自己進貨,拍照片,編輯上傳發帖子,與客戶聊天交流,自己發包送貨,一天都要忙10多個小時,目前一天一般要傳送50多單商品。
她經營的都是特色商品,有時她親自去青島、杭州上貨,質量和品質有保證。去年11月月銷售額甚至超過6萬元。
付出就有回報,目前忽然生意蒸蒸日上,月薪過萬。當初投入的500元已經滾雪球,超過30萬。她剛剛成為山東一家服飾公司的瀋陽代理商,進了一批冬裝貨,準備在秋冬天好好幹一場.
開網店創業成功的故事篇2
祖輩三代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過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不想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出了一位靠電子商務創業致富的新型農民。每天坐在家裡的電腦旁,敲打一下鍵盤,就可以將自己家吃不完的黃花菜全部賣出去。家裡的黃花菜再過兩、三個月,就可以採摘了。以前,父母不知道怎麼將這幾千斤黃花菜變成錢,現在不用愁了。近日,管小偉急匆匆從廣州回到家鄉,籌劃著今年的黃花菜網路營銷計劃。
揹著父母借款4000元立志創業
2000年初中畢業後,管小偉即踏入社會,那年他才16歲。一個農民,本應該老老實實一輩子與土地和莊稼打交道,可他不甘心。他要創業,要混出和父輩不同的樣子來。
沒技術沒學歷沒背景,要想創業很艱難。他只能先選擇在廣州一家禮品廠打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工資也就400多。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見一個同事在淘寶網上開了家服裝店,收入還不錯,比打工輕鬆有趣多了,於是也萌生了開網店的念頭。他開始經常到網咖上網,在淘寶社群檢視別人的創業經歷,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和心得,憧憬自己的未來,常常激動得徹夜難眠。
2008年8月,管小偉開始真槍實彈的幹起來了。開網店,有兩件法寶不可缺少,一是電腦,二是相機。他身無分文,沒有錢怎麼辦?他想來想去,最後鼓起勇氣,揹著父母開口向堂哥管凌雲借錢。管凌雲大學畢業後在上海一網站搞軟體設計,聽說堂弟要創業在淘寶搞網店,非常支援,當即匯給4000元。管小偉花2999元買了臺神州天運Q1400膝上型電腦,另1000元買了臺尼康L16相機,有了這兩件法寶,從此開啟了他的淘寶創業之路。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創業的路走得很艱難
裝置問題解決了,可是父母卻不理解,他們不懂什麼電子商務,覺得這無異於天方夜譚,是在胡鬧,劈頭蓋臉把管小偉罵了一頓。在家裡一搗鼓電腦,父母就是一頓罵。看來,在家裡是幹不下去了。但是,既然開了頭,就決不能放棄,要一干到底。他想,只要自己幹出成績,父母會理解和支援的。
他隻身捲起鋪蓋,只好又去了廣州,不是去打工,而是和弟弟一起租房子開網店創業。管小偉沒有工作,一天就泡在網上,全部開支就是弟弟每月工資1000多元。除了房租、網費,兩人的生活費只能每月控制在300元內,所以每頓都不敢多吃一口,早餐不吃,日子過得非常清苦。
管小偉從小學到初中,都沒接觸過電腦,只在打工的時候學過五筆打字,只有拼命自學。網站註冊後,賣什麼產品呢?開始嘗試過很多產品,沒有資金進貨,開始就託朋友,拿來他們廠裡庫存的小包來賣;沒錢買其他照相器材,就在牆壁上面掛一張白紙拍照。慢慢業務熟了,可是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拳頭特色產品,定位不準,生意也一直做不大。管小偉說,那段時間很苦惱,做夢都是淘寶。
家鄉的黃花菜成了他創業的幸運花
正在迷茫間,說來也巧,有次弟弟回家帶了一些家鄉的黃花菜來廣州,管小偉靈機一動,這不是自己冥思苦想的理想產品嗎?他把弟弟帶來的黃花菜稍作包裝,拍照,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放在了自己的網店裡去賣。沒想到,沒過幾天就有個買家來,一次買了好幾斤。
管小偉想,老家是黃花菜原產地,貨源很足。他家年產黃花菜乾就有4000多斤,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菜農達40萬人,總產量超過全國的一半,是國家命名的“黃花菜原產地”和全國最大的黃花菜種植基地, 每年出產黃花菜乾約30萬噸,佔國內市場總額的80%。全縣黃花菜年產量又主要集中在該鎮。黃花菜營養價值高,是難得的營養生態食品,市場前景肯定是樂觀的。想到這裡,管小偉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當即收拾行囊,從廣州再次回到了老家。
苦苦尋覓這麼多年,管小偉終於找到了自己創業的支點和突破口,從此,管小偉的創業走出了迷茫的低谷,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回到家裡,管小偉首先將自己在網上賣掉了黃花菜的事情,說給父母聽,並演示給他們看,兩個老人先是半信半疑,後來,看見兒子一天天往外寄黃花菜,家裡接到的匯款單慢慢多了,才真正相信,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了,搗鼓那些個網店還真能賺錢。
淘寶上每天有4000多單黃花菜掛在網上叫賣,如何突出自己網店的特色呢?
管小偉一是儘量在網上展示黃花菜原產地的實地照片,以及黃花菜的營養知識,表示有充足貨源供應;二是將黃花菜從採摘到加工的整個過程拍下來,展示給買家看,讓他們瞭解整個流程,並保證黃花菜的質量、環保和生態;三是做好服務並加強與買家和網友交流,在網上徵集黃花菜譜,供大家參考和交流。這樣,買家知道了他家的黃花菜都是他老媽親自摘晒,自然風乾。不像傳統加工黃花菜行業都是當地採購商收回去,經過幾次轉手,中間有些老闆還會新增化學劑。買家很相信他賣的黃花菜的質量。
生意做起來後,發貨又出現了難題。農村不通快遞,平郵速度又慢,從老家發貨一般都要十天半個月,很多買家接受不了,特快專遞又太貴。為此,管小偉又一次去了廣州。那次去時隨身帶了幾十斤黃花菜,賣完後,再叫家裡人從老家發平郵到廣東,每次發100多斤,管小偉在廣州接到貨後,再包裝發到買家手裡。但是總這樣中轉也不行,在廣州消費又高,賣黃花菜賺的錢花得一乾二淨。不過,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了黃花菜的網購市場,更下定了管小偉做下去的決心。在廣州做了一段時間後,因為消費太高,最後還是回了老家。也算是運氣好,在衡陽市一位也做淘寶的老鄉,要管小偉把貨包裝好通過鎮裡開往衡陽的班車,託運到他那兒,由他幫著發到客戶手上。這一招解除了管小偉的後顧之憂。2009年,家裡的幾百斤黃花菜全賣完了。
管小偉自豪的告訴記者,他每年除了賣完自己家裡的黃花菜之外,現在還要從農戶家購進,才能保證貨源。每年12月是旺季,最多一天賣了1萬元,網上最多每天有10多萬瀏覽量。每年收入比做一個死農民,不知要強多少倍。
後面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現在,管小偉全家出動做淘寶,並帶動了本村幾個年輕農民做淘寶。他的目標是:以淘寶為中心,依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巨大優勢,讓所有喜歡吃黃花菜的朋友們,吃到原產地高品質的黃花菜。他的夢想是5年之內能通過淘寶建一個品牌。他還和祁東縣城的譚斌、姐姐管芙蓉以及本村的管小勇,準備成立一個黃花菜網路營銷聯盟,進一步做大做強黃花菜銷售,並將祁東的其他土特產也實行打包網銷。
開網店創業成功的故事篇3
在美國,一個華人小夥兒開的網路鞋店堪稱家喻戶曉。2007年銷售額超過8億美元,佔美國鞋類網路市場總值的四分之一強,被稱為“賣鞋的亞馬遜”。
這個而立之年的華人小夥叫謝家華,他的網路鞋店叫“zappos”。
“那時我們每天都想著可能破產”。
謝家華在舊金山長大,是計算機小天才,獲獎無數,之後順利考入了哈佛大學主修計算機。在哈佛大學讀書期間,謝家華開了家比薩店。這並非是他第一個生意,他很早時便自制徽章,通過郵購方式銷售,中學階段則不時接一些寫程式碼的工作。這些都為他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本生意經。
21歲的時候,他放棄了讀博士的機會。做了一名普通的程式設計師,並創辦了一家小小的網路廣告公司。在網際網路發展初期,網站的推廣是一個問題,謝家華要做的是一度流行的廣告交換。這項業務正逢其時,僅用了2年時間,便發展成擁有200多名員工大公司。
1998年11月微軟以價值2.65億美元的股票收購謝家華的公司。謝家華掘到了第一桶金,為締造網路營銷帝國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在1999年的時候,他認識了比自己更年輕的創業者尼克·斯威姆,斯威姆提出了一個網上賣鞋的思路。最初的時候,謝家華並不以為然,誰會在網上購買這種具有顯著店鋪銷售特徵的商品呢?然而,原本不成的事情有了轉機,斯威姆給謝家華髮了一個語音郵件,再一次闡述了自己的思路:整個美國鞋類零售業的市場規模高達400億美元,其中有5%是通過郵購目錄的形式實現的,這就相當於20億美元。
謝家華被打動,於是向斯威姆的網店注入了50萬美元,並更名為zappos。不久之後,謝家華進一步投資,2000年,謝家華成為zappos的執行長。
此時,網上賣鞋已經成為紅海,網上零售業巨頭亞馬遜也開始涉足,傳統百貨公司也試水這一領域。zappos並沒有多少前瞻性,它只是熱潮的參與者之一。比資本市場更冷的是商業模型的實踐。斯威姆最初的設想是,一家類似ebay模式的網上商店,獲得訂單之後,將訂單轉交鞋類生產商。不涉及庫存,輕鬆獲得豐厚利潤。但企業大多不願意將品牌交由一家初創網站打理,在他最初接觸的100家企業中,只有3家表示感興趣。
而且,鞋店一開始幾乎賣不出什麼東西。比賣不出貨更糟的是,每10份訂單中就有一份不能履行,主要是商品脫銷。而在脫銷的背後則是,供應商只是通過網站銷售一些季末的尾貨,顧客並非面對充分的選擇。
對應於1999年的沒賣出多少鞋,2000年也只賣出了160萬美元。“那時我們每天都想著可能破產。”這個時候,謝家華決定著手改變現狀。
“鞋合適就穿,不合適就換”
為了擴大商品種類,zappos開始有了自己的庫存。庫存使顧客的訂單獲得及時的響應。謝家華意識到需要更深入參與到產業鏈,承擔更多增值義務。
為了方便顧客挑選,zappos為庫存的每一款鞋從八個角度拍攝了照片。zappos把倉庫搬到了聯合包裹服務公司的機場附近,這家名列世界第9大航空公司的快遞公司,緩解了顧客焦急的情緒。雖然zappos承諾四天內送達,但是通常情況下,顧客第二天就可以收到他們訂購的鞋。謝家華希望,這一策略可以贏得顧客的“哇”,超越顧客期望意味贏得了品牌忠誠度。
網上買鞋的困擾是顯而易見的,即不合適怎麼辦?替家人和朋友買過鞋的人都遇到過,反覆到店鋪換鞋的困擾,更別提網上購買了。
zappos對顧客作出承諾,如果覺得鞋買得不合適,送貨和退貨的運費都是免費的。之後被總結為,“鞋合適就穿,不合適就換”。這一舉措並非是zappos首創,但是它做得最為徹底。事實上,有四分之一的鞋被送了回來。根據2004年的資料,zappos平均每份訂單的金額為90美元,在考慮了退貨因素之後。毛利率還是達到了35%。仍然相當有吸引力。
就退貨這一zappos最重要的的營銷環節,一方面要提升顧客滿意度,同時又要有效控制成本,謝家華沒有忘記他經營的實際上是一家技術公司,他開發了一套電子郵件系統,能夠自動應答顧客提交的退貨要求。
接下來zappos推出了售後延遲付款的方式,顧客購買zappos的商品後90天之內可以不付款,這與免費退換貨對應,使顧客再一次釋放了決策壓力。
收入瓶頸終於被打破了,2001年收入增長了五倍,達到860萬美元,此後開始了持續增長。2002年是3200萬美元,2003年是7000萬美元。
“亞馬遜是低價的領導者,而我們則希望成為服務的領導者。”
2004年1月,謝家華決定將公司從舊金山搬至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理由是那裡更容易招募到樂於從事服務業的員工,包括眾多有呼叫中心經驗的人,能夠為zappos的顧客提供一天24小時一週7天的高質量服務。
同其他b2c網站一樣,除去網際網路技術的成熟應用,以及花花綠綠的鞋子之外,zappos擁有眾多的客戶服務人員。無疑,zappos也開通了免費客戶服務電話,並在每個頁面都予以標註,如果顧客對購物過程感到困擾,那麼他將獲得相應的幫助。zappos強調,客戶服務人員所接聽的每一通電話都要能保證顧客滿意地掛上電話。不採用程式化的客服用語,更禁止為了多接電話而有意減少與每一位顧客的通話時間。如果zappos沒有顧客所需要的鞋,客服人員會推薦顧客到競爭網站購買,這一大度的做法進一步贏得了顧客的認同,而當他們需要通過網路購買鞋的時候,最先考慮的無疑是zappos。
現在謝家華已經將工作和休息融為一體。他會在中心城市的酒吧召開聚會,或者邀請顧客參加公司的烤肉餐會,以同顧客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的反響,此外,“我們希望顧客覺得,當他們打電話或通過網路和我們聯絡時,所接觸到的是一個真正的人。”謝家華說,“亞馬遜是低價的領導者,而我們則希望成為服務的領導者。”
2006年在zappos上,有超過500個品牌,9萬多種的鞋子。2007年又增加了1100個品牌。公司在內華達州和肯塔基擁有兩個倉庫,保有300萬雙鞋,倉庫面積達到90萬平方英尺。
謝家華說,每38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曾買過他們的鞋或相關商品。他希望中期可以滲透到10%。此外,國際市場的開拓,以及在中國建立工廠,都已經納入發展構想之中。
競爭獲得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