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快速閱讀的起源與發展的知識普及
什麼是快速閱讀?有些人會錯誤的認為快速閱讀只是大略地閱讀並不能理解全文。其實並非如此,速讀的正確涵義是:“快速而有效的閱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
快速閱讀的起源
快速閱讀的出現顯然是與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有關。20世紀40年代,為了適應20世紀初的“經濟巨浪”和“文化巨浪”的衝擊,社會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出版物猛增,出版速度加快,億萬讀者若還是依靠傳統的按部就班的逐字逐句的閱讀法進行,那將陷入茫茫書海之中,被資訊浪潮所淹沒。然而這僅僅是快速閱讀的產生社會和文化背景,但不是它的起因,從世界範圍看,眾多科學家和教育家雖然也感覺到快速閱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其科研的進展在初期是很緩慢的,不知從何處著手。速讀取得突破性進展並確立最早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器材,卻是建立在一個意料之外的基礎之上——這個基礎是當時的美國空軍提供的。
二戰後,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視聽教育中心,在此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研究,建立起現代速讀的雛形。當時,美國空軍戰術專家面臨一個嚴峻的課題:許多駕駛員在飛行時不能及時辨別遠處的飛機,亟需提高他們的瞬間感知能力。在生死攸關的空戰中,在這方面的無能為力實在是個巨大的失利,將永遠失去戰鬥的主動權。因此,空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都來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速視儀的裝置,讓敵機和友機的形象在螢幕上顯現的時間可長可短,尺寸可大可小。開始時,飛機影象顯現的時間長,尺寸大;然後逐漸縮短顯現的時間,尺寸也逐漸縮小。他們驚奇地發現,當小得像一個斑點似的飛機影象以1/500秒的速度在螢幕上顯現時,經過訓練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來。由此可見,過去人們對眼睛的瞬間感知能力估計得實在太低。
教育學家們當得到這一資訊後,馬上意識到,這項技術是對快速閱讀有重大意義的成果。他們決定把這一成果應用到人類學習的快速閱讀訓練當中,並照貓畫虎地使用上述裝置和方法。首先,以5秒之久顯現一個大字母在螢幕上,然後逐漸縮小字母大小和縮短顯現時間,直到螢幕上同時顯現出四個非常小的字母而顯現時間只有 1/500秒時,受訓者仍可以辨認。這一結果證明,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鐘分辨12萬個字母,如果按每個單詞平均6個字母來計算,就相當於2萬個單詞;而當時的美國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只達到每分鐘200個單詞的水平,僅僅只是人類具有能力的1%。科學家和教育家們驚喜地發現,人類在閱讀速度方面的潛力是相當巨大的,可訓練提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美國經濟、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快速閱讀開始進入推廣階段。最初,是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開辦了第一期快速閱讀訓練班。在其帶動下,這種訓練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學校中普及,國家和各種基金會紛紛投資,集中一批專家學者專門進行研究和推廣,並創辦學校,出版專著,設立學位,使這一新學科很快形成並茁壯成長起來。同時世界各國先後競相仿效,開始快速閱讀的研究和訓練。目前,美國有專門研究和傳授快速閱讀的速讀學院,可以為學習者授博士學位,現代化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在快速閱讀訓練中發揮其作用,使訓練的過程更富於趣味性,更多姿多彩,也更易於見成效。
快速閱讀法
1、設定目標
閱讀開始之前,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因為設定目標可以讓我們集中注意力,避免拖拉的閱讀。
2、學會總結
如果看一本書你不會學以致用,不會去思考總結,過後你就會忘記,但當你學著去總結書本的主要框架,寫寫書評,或者僅僅寫你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加快你的閱讀。
當通過寫框架,寫書評,或者與人溝通,再一次進行思考,慢慢的你就會理清文章的脈絡。
3、停止默讀
大多數人是通過將單詞大聲讀出來而學會閱讀的。麻煩在於,大部分人都停止不了出聲讀。當然,或許我們已經不會再聽見讀出來的聲音,或者僅僅動動嘴脣,但在我們的大腦中我們是在“將文字都給自己聽”。我們通過嘴巴和耳朵學會閱讀。
要成為快速閱讀者,這個習慣必須要戒掉或者至少降低它的出現次數,採取眼睛結合大腦的方法。開始用你的眼睛在書中吸收知識,讓書中的內容通過眼睛直達你的內心。
4、巧用瀏覽
閱讀時,目光撒下去所接觸的不是兩三個詞,而是完整的一句,整整的一行甚至再多些。這種瀏覽的方法用在瞭解一本書的大意上,通常在圖書館、閱覽室、書攤前拿到新書時使用。
5、閱讀習慣
快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閱讀才能養成,閱讀時儘可能的掌握大量資訊,眼停時不是感受一個字一句話,更多的是感受章節段落。
快速閱讀的起源和發展
快速閱讀最初起源於美國,一次試驗使人們認識到眼睛的瞬間感知能力具有巨大潛力,從而,解決了速讀的基礎問題--眼睛具有對文字的高速識別能力。20世紀初,美國空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發明了一種叫做速視儀的裝置,訓練飛行員對飛機的識別能力。他們驚奇地發現,當小得像一個斑點似的飛機影象以1/500秒的速度在螢幕上顯現時,經過訓練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來。閱讀學家得到這一資訊後,決定把這一成果應用到快速閱讀訓練當中,他們發現:當逐漸縮小字母尺寸和縮短顯現時間,直到螢幕上同時顯現出四個非常小的字母而顯現時間只有1/500秒時,受訓者仍可以辨認。這一結果證明,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鐘分辨12萬個字母,如果按每個單詞平均6個字母來計算,就相當於2萬個單詞;而美國人的平均閱讀速度——每分鐘200個單詞,只是其1%。可見,人在閱讀速度方面的潛力是相當巨大的!
前蘇聯也是開展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比較早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列別利斯撰寫了《腦力勞動入門》、波瓦爾寧撰寫了《如何讀書》等書,呼籲社會各界對快速閱讀給予足夠的重視。六十年代後快速閱讀實驗室、快速閱讀學校在前蘇聯各地紛紛建立,他們把普及工作的重點放在中小學,把快速閱讀作為正式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取得了豐碩成果。
前蘇聯也是開展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比較早的國家。早在20世紀20年代,列別利斯撰寫了《腦力勞動入門》、波瓦爾寧撰寫了《如何讀書》等書,呼籲社會各界對快速閱讀給予足夠的重視。六十年代後快速閱讀實驗室、快速閱讀學校在前蘇聯各地紛紛建立,他們把普及工作的重點放在中小學,把快速閱讀作為正式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日本,為了推動快速閱讀的發展,日本速讀協會還制定了類似圍棋段位的速讀段位,對達到不同閱讀速度的選手分別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稱號。快速閱讀在日本已經形成潮流。“新日本速讀協會”標榜:“提倡快速閱讀法是時代潮流”。
在我國,最早進行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的是臺灣的一批學者。臺北師專附小的校長譚達士女士於1968年開始研究和推廣快速閱讀,並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了大面積的教學實驗。她的實踐證明:經過訓練,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300~400字,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1,000字左右,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鐘可達8,000字左右。在臺灣省速讀教學觀摩會上,該校以36個班的規模進行公開演示教學,證實了大面積推廣和普及快速閱讀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都是不可低估的。
在我國,最早進行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的是臺灣的一批學者。臺北師專附小的校長譚達士女士於1968年開始研究和推廣快速閱讀,並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了大面積的教學實驗。她的實踐證明:經過訓練,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300~400字,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1,000字左右,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鐘可達8,000字左右。在臺灣省速讀教學觀摩會上,該校以36個班的規模進行公開演示教學,證實了大面積推廣和普及快速閱讀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都是不可低估的。
目前,美國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快速閱讀課程,許多中小學校都把快速閱讀列入教學計劃,使學生儘早掌握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由此可見,快速閱讀這一新興學科在美國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並已具備了相當高的學術地位。閃電速讀引進美國成熟的速讀潛能開啟訓練技術,融合東西方速讀訓練精髓,可以快速、有效啟用孩子快速閱讀潛能;訓練時間遠遠少於傳統的快速閱讀方法,同時還能有效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速讀能力本身並不是特異功能或超能力,它其實是每一個人包括成人透過訓練都可以掌握並擁有的能力。但就開啟啟用的難易程度及訓練付出的多少而言,9-15歲則是開啟速讀潛能的黃金時期。各項實踐均表明,透過訓練,改變傳統的閱讀習慣,在保持高效理解的基礎上的閱讀速度提高几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都是可能的。
古代文明禮儀的典故_古代文明禮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