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收藏愛好者的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收藏愛好者越來越多,如今已達9000多萬人。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早年間,一般是富人才有財力和雅興收藏名人字畫、紅木傢俱、青銅古陶、牙雕玉器等,多數老百姓的頭腦裡沒有文物這個概念,它離大眾的生活比較遠。改革開放後,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逐漸認識到了文物的價值,於是,古董在民間的私下交易一年火於一年。而讓民間古董走向公開交易,則始於200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該法允許文物收藏單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收藏的文物依法流通。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物自身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它價值不菲且能增值。拍賣市場上,文物每年升值30%至50%,有的過兩年再拍賣,價值就能升值翻番。文物的稀缺、收藏隊伍的膨脹、豐厚的利潤,使文物***者趨之若鶩。

  據文物專家估計,我國民間收藏的文物贗品高達80%至90%。僅2006年到2009年,我國拍賣行拍出的乾隆玉璽就多達100方。然而事實上,從皇室外流到民間的乾隆玉璽只有3方。

  雖然文物***古已有之,但如今的***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到了幾乎以假亂真的地步,連很多的鑑定專家也常常“看走眼”。

  就幾年前來說,人們對文物的私下交易不太放心,而對拍賣公司則比較信任。然而,近年來,隨著拍賣公司的迅速增多,一些缺乏誠信和職業道德的拍賣企業屢屢拍出贗品,尤其是仿造的古今名人書畫等,給收藏愛好者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2006年,北京市共查處19家拍賣企業違法違規問題,其中“主動或被動參與***欺騙”是拍賣公司比較普遍的違規現象之一。

  為什麼拍賣企業竟敢“主動參與***欺騙”?這與拍賣行業規則有關。拍賣行業規則中最典型的是對拍賣品真偽的“不保證條款”。有行規作“護身符”,一些拍賣公司便與製假者沆瀣一氣,文物收藏愛好者深受其害。

  文物藏品的價值在於真,真品就是珍品,贗品則身價很低甚至一文不值。然而,對於大多數收藏愛好者來說,他們自己是無法看出藏品真假的。因此,專家的鑑定結論就成了判定文物真假的“生死牌”。據鑑定專家介紹,文物的鑑定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技術活,是傳統的言傳身教加經驗積累的產物,10年的時間也未必能造就出一個合格的鑑定專家。

  10多年前,文物藏品若附有專家的鑑定證書,其身價就會大增。鑑定證書被認為是文物藏品的“市場通行證”。隨著收藏業的逐年火爆,各種鑑定機構魚龍混雜,鑑定證書滿天飛,這也是文物市場贗品氾濫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物製假、售假猖獗,假專家、假鑑定證書比比皆是。文物市場,怎一個“亂”字了得;文物收藏,真的是想說愛你不容易。是到了相關部門該管管的時候了!

  市場上正規的藝術品交易,賣家前期不會產生鑑定費及任何附加服務費用,切莫貪圖所謂的高額價格,被騙取了錢財。

  古玩收藏愛好者心得體驗

  已經浸淫古玩界40多年的張劍敏說,一腦子鑽在錢眼裡的人,犯了古玩收藏的大忌。因為隨著經濟形勢等的變化,藏品的價格是會波動的,萬一價格下跌,鑽在錢眼裡的人就會痛苦不堪。真正的收藏,不唯利是圖,不搞奇貨可居,關注古玩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科學價值。

  收藏古玩首先為陶冶性情

  在談到收藏古玩的目的時,張劍敏說,首先是修養身心、陶冶性情,“達到一定境界的藏家,一定能在尋覓、欣賞、研究、交流、奉獻等過程中感受到收藏的快樂”。收藏的第二個目的,應該是以藏會友。藏家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開展一些交換活動,從而拾遺補缺,增進與他人的友誼。

  還有一個目的是傳承文化。張劍敏說,自己跑過許多國家和地區,回過頭來看看,還是中華文化最博大精深,而許多古玩就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藏家們可通過品味古玩了解這些文化,並通過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

  缺少基本素質不要搞收藏

  多名市民收藏了署名“仇英”“文徵明”之類的字畫,以為自己“撿了漏”。但張劍敏鑑定後發現,它們只是近年的印刷品或仿製品。

  張劍敏對此提醒,收藏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問,藏家至少要了解各種書體,懂得運筆、章法和基本結構,瞭解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才不容易走眼。張劍敏說收藏要重質量而非數量,“即使你藏了一屋子東西,但質量不高,甚至都是贗品,那你也算不了什麼;但只要你藏了幾件珍品,那就可以成為一個收藏家”。

 

古董收藏愛好者應注意的事項
古董收藏價值
相關知識
古董收藏愛好者的介紹
古玩古董收藏愛好者的相關新聞
古玩古董收藏愛好者的相關新聞
古董收藏愛好者應注意的事項
高古玉收藏家杜平的介紹
國一金典收藏品公司的介紹
古董收藏的方法
古董收藏家馬未都的介紹
古玩古董收藏的價值
適合業餘愛好者的吉他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