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有關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由於城鄉間、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巨大差異,造成西部農村青壯年大批外出務工經商,形成了大量留守兒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及社會干預》

  摘要:由於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務工或經商,長期與子女分離,祖輩便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以祖輩為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將在我國農村地區長期存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不利於兒童的發展。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而農村的中小學校和村級組織更是責無旁貸。

  關鍵詞:農村教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725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2-037-03

  一、當前我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心理孤獨

  父母外出工作,對孩子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他們心理的孤獨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父母都有依戀傾向,依戀是孩子出生後最早形成的人際關係。依戀的程度與性質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影響他們的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和性格特徵。留守兒童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缺少父母的貼身呵護,認為自己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內心煩惱與衝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及時的疏導與調適,對其生活於其中的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缺失嚴重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極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周宗奎等人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時有失落感,在一段時間裡不愛說話,不愛和別人交往,變得自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親情等,成為留守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

  筆者對一些農村留守兒童的訪談發現,留守兒童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因為有同學和小夥伴的陪伴,所以對父母的思念相對淡一些。但是,在節假日的時候,如端午節、中秋節等時,其他同學和小夥伴都和父母在一起,他們就會備感孤單。筆者訪問的很多學生都表示,他們曾經因為想念父母而哭泣過。這種情緒可能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影響。範先佐發現,很多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外出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筆者在田野調查中也發現過因為父母外出打工而導致學習成績快速下降的案例。

  ***二***隔代家庭教育問題多

  父母外出後,祖輩成為孫輩生活的照料者和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中小學生祖輩的年齡一般在50一70歲。從其文化素質來看,這個年齡段的人相當部分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本身的知識能力有限。筆者在重慶酉陽和黔江的調查發現,90%的祖輩都是文盲。雖然筆者調查的地區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個時代剛好是現在的留守兒童的祖輩度過青少年時代的時候***經濟非常落後,可能不能代表全國的整體情況,但是,至少就我國的中西部地區,這種現象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1.教育內容偏頗。從教育內容看,因為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識,很多祖輩只能對孫輩提供生活上的照顧,不能提供全面的教育。一些接受訪談的老人表示,他們只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事就好了。他們所能做的,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由於不識字的緣故,即使是生活上的照顧,偶爾也會出現大差錯。筆者在英縣曾發現這樣一個案例,一個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內,竟然誤把洗衣粉當作奶粉餵給她吃。當他們意識到這件事的時候,兒童已經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傷害,成了一個“大頭娃娃”。當然,雖然農村文盲眾多,但並不是所有文盲都如此愚昧。然而,當不斷變化的現代化的日用品逐漸進入農村,代替了農村中原有的常年不變的日用品時,不識字的老人在農村所遇到的障礙越來越多,他們教育孩子的能力也越來越弱,這是不爭的事實。

  大部分祖輩都非常重視對兒童進行傳統倫理觀教育。比如,祖輩會教育孩子“對大人要有禮貌”,“在田間行走不要破壞別人莊稼”,“要勤快”等。這些倫理觀對於兒童的成長是有幫助的,但是,僅有這樣的教育內容是不夠的,因為,很多對兒童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素質和品質得不到必要的培養。還有很多祖輩對孫輩的教育內容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比如,灌輸鬼神思想。這些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2.教育方法落後。從教育的方式方法來看,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和強化,一對夫婦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孩子少了,祖輩對孫輩的愛更加深厚了,大部分祖輩都視孫子***女***為掌上明珠。祖輩對孫輩的痛愛甚至超過了父母對孩子的痛愛。筆者調查的很多地區都有“隔代親”的說法。打、罵等農村中傳統的教育方式在逐漸減少,但是,卻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即祖輩對孩子的痛愛變成了溺愛。祖輩事事順著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如此教育導致孩子任性嬌氣,並且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明辨是非,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同伴間交往能力差。

  溺愛的另一個表現是,祖輩們儘量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留守兒童的所有開支都是祖輩直接負責的。雖然農村家庭的生活都較為簡樸,但是,很多祖輩對孫輩的零花錢需求“有求必應”。有一些零花錢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孩子的零花錢卻是“亂花了”。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為了彌補自己不在子女身邊的愧疚感,也總是儘量給父母多寄錢並囑託父母“該花的錢就給孩子”。留守兒童的零花錢增加了以後,更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很多留守兒童***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學生***迷戀上了網路遊戲。現在很多農村的鄉鎮上都有網咖,網咖主要吸引在校學生。很多地方政府對網咖經營進行嚴格審批,但是在很多地區,一些“黑網咖”隱藏在民房中,逃避政府的檢查和管理。對於留守兒童的這些壞習慣,祖輩往往不能在壞習慣剛露出苗頭時就對其進行糾正和制止,等到壞習慣完全形成後就很難再改了。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社會干預措施

  ***一***農村學校應該採取的行動

  學校是專業的教育機構,教師是專業的教育者。在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帶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方面,學校和教師責無旁貸。

  1.學校、教師要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為了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另一個快樂的家,學校應該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讓留守兒童的情感多一個出口,從而更好地克服他們的孤獨感。學校可以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情感傾向,可以利用下午最後一節課開設書法、美術、體育、音樂、舞蹈等課程,設立各類興趣小組,讓這些活動豐富農村留守兒童的校園生活,讓他們在生機勃勃的校園裡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和成長的快樂。  為了更好地幫助留守兒童成長,農村學校要改變以往的激勵和評價機制。雖然素質教育宣傳了很多年,但是,在我國農村學校中居統治地位的還是應試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中,考試成績幾乎是“教育評價鏈條”諸環節中的唯一標準:教育行政機構評價學校、學校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每一個環節的標準都是考試成績。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生成為學習和考試的機器。學校對學生而言不再是樂園,學校不再是令學生嚮往的地方。這使得留守兒童承受了更大的學習和心理壓力。而學習成績不佳的所謂“差生”,其心理壓力更大。

  因此。必須改革當前的教育評價體制,改變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學習,只關注學習成績優秀者的現實,使教師關愛學生的內心世界,尤其要關注那些孤獨的留守兒童。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和照顧學生,把對這些孩子的教育融入到這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個細節中。教師要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感知他們的苦與樂。

  2.學校要提高父母和祖輩的“家庭教育能力”。實際上,對於一些家長而言,即使他們不外出打工,天天和孩子一起,也無法教育好孩子,因為他們不懂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絕大多數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識,當他們遇到一系列子女教育的問題時,眼前一片茫然,不知道怎樣才能教育好子女。當然,當他們外出務工而將教育子女的重任委託給他們的父母后,留守兒童接受家庭教育的狀況更加惡化了,因為祖輩們對孩子的教育能力更弱。所以,農村學校應該幫助農村孩子的父母和祖輩,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這應該作為今後農村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農村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豐富家長和祖輩的家庭教育知識,使他們掌握儘量多的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家長學校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極好途徑。目前,大部分城市學校都設立了家長學校,但是,幾乎沒有農村學校設立家長學校,即使設立,學校也不重視,形同虛設。農村學校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快設立並完善家長學校。此外,家長會和家訪也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途徑。在具體的教育方式上,可以通過辦講座、發資料、做宣傳、開家教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家長面對面地學到切實可用的家教方法。學校在幫助提高父母和祖輩教育能力的過程中,也可以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的支援。提高父母和祖輩的家庭教育能力,今後理應作為我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內容,政府和社會各界理應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二***村級組織應該採取的行動

  村級組織也可以在關注和幫助留守兒童中發揮作用。目前,國家正在實施新農村建設。筆者認為,新農村建設要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結合起來。我國農村是熟人社會,村莊內的社會成員都較為熟悉,這為村級組織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村幹部對本村每個家庭都比較熟悉,他們具有幫助父母和祖輩開展家庭教育的特殊優勢,可以在解決留守兒童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1.加強家庭教育基本原則和方法的宣傳。首先,村莊要在開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村級組織可以充分利用村裡的宣傳欄和廣播站,張貼、傳播家教知識圖片和資料,在農村廣泛營造重視家教、開展家教的氛圍。同時,村級組織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宣傳家庭教育,如推選“榜樣母親”、開展家庭教育知識競賽等。

  為了提高宣傳的科學性,村級組織要加大和農村學校的聯絡和溝通,取得農村學校的支援和配合。同時,村級組織要主動尋求上級部門,如教育局、民政局、婦聯、團委等機構的支援和幫助。浙江很多地區的村莊已經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衢州市柯城區華墅鄉劉阪村積極向上級婦聯組織爭取資金和指導,成立了“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婦聯還幫助招募了若干名大學生志願者,他們在寒暑假期間來“指導中心”輔導村裡的留守兒童。為了充分調動村莊的積極性,上級政府在對村級組織進行考核時,可以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村級目標考核中,以激發村級組織和村幹部開展家庭教育的積極性。

  2.嘗試招募村莊教育幹事。以前,我國農村的每一個村莊或者每兩三個村莊就會設有一所學校,農村家長可以很方便地向學校的教師諮詢教育知識和其他知識。近幾年來,我國各地都進行了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很多學校被撤銷了。學校一般都佈局在鄉鎮上,很多村莊不再有自己的學校了。在此背景下,村莊可以嘗試招募村莊教育幹事。

  教育幹事要和附近的學校保持聯和溝通,關注本村莊兒童的成長問題,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期間,教育幹事要經常和留守兒童的祖輩交流家庭教育的情況,詢問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和祖輩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並對祖輩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當父母從外地回到家的時候,教育幹事也要及時上門,對其進行家庭教育知識方面的輔導,並就孩子成長中所存在的問題向父母彙報,提出相應的建議。教育幹事可以由以下三個方面的人員來擔任:第一,大學生村官。目前,在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幾乎每個村莊都有大學生村官。在中西部地區,很多村莊也已有大學生村官。未來,大學生村官將會更加普遍。大學生村官的素質高,知識面廣,是擔任村莊教育幹事的良好人選。第二,退休教師。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退休教師。他們懂得教育規律和方法,如果他們願意為留守兒童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就會成為指導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力量。村莊要為他們搭建發揮餘熱的平臺。浙江淳安縣金陵村退休教師童志烈,在村裡創辦了“青少年兒童活動中心”,自己擔任活動中心主任,每到週末和節假日,就組織本村的中小學生到“中心”學習。童老師不僅給輔導孩子學習,而且給留守兒童講解從本村考出的大學生的勵志故事,以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這種方式使村裡的留守兒童感受到了溫暖,學習上有所進步,一些學習成績不太好的留守兒童也有明顯的進步。第三,村莊內的“民間教育家”。農村裡面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自身的文化水平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他們是村莊中家庭教育的成功者,培養出了有作為的子女。他們對家庭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而且自身也具備相應的。表達水平。這些人也可以擔任教育幹事。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熟悉農村情況,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講解,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所舉的例子都是村民非常熟悉的,這可能會極大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篇二

  《對蘇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摘要:蘇北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家庭教育現狀令人擔憂。家庭教育缺失使他們在個性發展、品德認知、社會交往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得不到健全發展。為此,要引起蘇北地區留守兒童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引導留守兒童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共同合作努力,徹底結束留守兒童的留守生活。

  關鍵詞:蘇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對策

  蘇北農村留守兒童,指蘇北農村地區因父母單方或雙方長期在外務工而被交由他人撫養教育的處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學生。家庭教育,指兒童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對其進行的知識學習、生活技能及品德認知等方面的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動範圍越來越廣,不少蘇北農村家庭的家長們選擇去經濟較發達地區就業,造成社會上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現狀。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孩子未來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蘇北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發現,家庭教育缺失使留守兒童現狀令人擔憂。

  一、蘇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1.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獨立性提高。

  相對受盡長輩寵愛的獨生子女來說,留守兒童的獨立性更高。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需要獨自面對社會生活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由於家庭困難,留守兒童的空餘時間都用來幫忙做家務、幹農活,有一定的生存技能。

  2.缺失父母關愛導致產生孤獨感,影響交際。

  由於缺失父母陪伴與關愛,留守兒童會產生自卑感,性格孤僻,不願意甚至不敢與他人交流,長此以往,缺乏溝通使留守兒童不合群,出現交流障礙,嚴重者出現自閉症。大量負面情緒襲來使留守兒童對社會產生厭煩心理,情緒波動嚴重,性格上出現不良特質。孩子因為長期與父母得不到溝通,親子之間產生隔閡,兒童就會缺少存在感、自尊感和安全感。親子關係融洽,父母支援、鼓勵、引導行為有助於兒童形成健康的社會情感和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3.缺乏正確引導,價值觀扭曲。

  外出務工的農村父母出於對孩子的關愛,陪伴的虧欠,會在物質上對孩子進行補償,出現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的現象。這樣一種補償方式無疑會對孩子價值觀樹立造成不良影響,使孩子產生虛榮心、攀比心,容易拜金。精神虧欠用以物質補償,還未形成正確價值判斷的孩子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久而久之形成一種享樂主義人生觀,出現好逸惡勞的心理,不利於孩子未來發展。由於沒有家長的正確引導,因此孩子沒有是非判別能力,分不清好人壞人界線,孩子的價值觀會和社會發展向逆而行,自主意識過強會引發獨斷主義,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

  4.缺乏溝通,心理髮展不健康。

  蘇北農村地區父母外出務工,孩子在家基本由爺爺奶奶照看,大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文化素質都跟不上社會時代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更缺少科學性管理。臨時監護人不能完全明白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產生的影響,甚至想不到自己一個小舉動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部分留守兒童在學校或生活中遇到問題、煩惱得不到傾訴,只能埋在心裡,長此以往對留守兒童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易產生內向、膽怯、多疑、自卑的性格特點,亦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緒,有的採取上網、偷盜等不良行為發洩情緒,更有甚者出現攻擊性行為和反社會傾向。

  5.缺少父母監管,留守兒童學習發展不全面。

  由於父母在外忙於打工,沒有時間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科學性與合理性規劃。有的留守兒童具備某些天賦,卻因得不到重視培養,而被埋沒荒廢;有的留守兒童由於沒有人管教輔導,成績始終上不去,變得不務正業,整天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甚至產生厭學心理,走上輟學之路;有的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會對孩子施加壓力,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反而使問題變得更嚴重;而有的父母進城務工看到當代大學生“畢業則失業”的現象,產生“讀書無用”的想法,他們將消極、錯誤的思想灌輸給子女,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子女厭學情緒。

  6.農村安全隱患的威脅。

  父母不在身邊,臨時監護人不盡職,導致留守兒童得不到保護,安全隱患堪憂。留守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太弱,被拐賣、被侵害的事件屢見不鮮,他們的人身權益得不到保障,對留守兒童是一種極大威脅,對留守兒童教育造成不良影響,對蘇北農村基礎教育體系產生強烈衝擊。

  二、蘇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政府發揮巨集觀指導作用。

  ***1***蘇北農村落後地區的勞動力缺失現象歸根究底還是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政府在其中要發揮積極的巨集觀指導作用,積極促進落後地區經濟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制定相關優惠政策,縮小城鄉經濟差距,減小農村勞動人口的流動幅度,使農民不出家鄉就能走上富裕的道路,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途徑,也是減少留守家庭的關鍵所在。

  ***2***政府應從戶籍制度限制著手,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建立農民工子弟學校,降低入學門檻,免除一定的學雜費用。各地政府應在一定能力範圍內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實施優惠,使子女跟隨父母在城市生活,得到家庭教育。

  2.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學校不是單純地對孩子進行科學知識教育,針對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不僅對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而且有助於穩定社會、團結民族。

  ***2***舉辦留守兒童心理諮詢會。由於缺失父母關愛,留守兒童容易出現心理不良現象,因此,學校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諮詢,瞭解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既有助於留守兒童健康發展,更有助於學校形成良好的風氣。

  ***3***定期安排家長教師交流會。學校應加強教師與留守兒童家長間的聯絡,及時反饋孩子在校情況,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學校應展開“手拉手”活動,讓非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平等相處,使之快速融入學校這個大集體之中,感受學校生活的樂趣和溫暖。

  3.社會應營造良好氛圍。

  ***1***社會相對於學校和家庭來講是一個大家庭、大環境,對留守兒童健康發展有耳濡目染的影響。整治社群環境,營造良好互助和諧氛圍,讓缺少家庭溫暖的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對於留守兒童的心理生理髮展具有促進作用。

  ***2***鄰里之間應對留守兒童輪流進行照看、關愛、教育,讓獨孤的留守兒童感受到正常的關愛,受到公平對待。

  ***3***社會成員可自發組織以幫助蘇北農村留守兒童為主題的支教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科學知識輔導和心理輔導,為留守兒童送關愛、送溫暖。

  4.家長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受教育的關鍵場所,家庭教育直接關係孩子未來的成長。

  ***1***家長可就近務工,既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減少孩子對自己的思念,又能及時瞭解孩子的學校近況,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更直觀。

  ***2***家長的教育觀念應轉變。不少家長以物質彌補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絕對不可取的,這會使孩子產生畸形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孩子所需要的精神食糧與精神關愛是任何形式都彌補不了的,父母應轉變觀念,儘量擠出與孩子交流相處的時間,滿足孩子心理、情感等內心需要。

  5.留守兒童自身應轉換觀念。

  ***1***親情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感到孤獨、自卑。留守兒童應學會排遣不良情緒,如學會向他人求助,向家長、老師、同學、臨時監護人或者鄰居傾訴,尋求幫助,以緩解心理壓力。

  ***2***父母外出打工是迫於生計,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及美好未來,留守兒童應理解父母,而不應該一味地埋怨父母冷落自己。

  參考文獻:

  [1]胡國雄,肖亞紅.“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的研究[J].教育與管理,2011,08:20.

  [2]郭曉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會學思考[J].教育探索,2012,02.

  [3]朱建峰、袁桂婷.試析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危機[J].中國教育學刊,2013,12.

  本文為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平臺省級指導專案《蘇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研究》***XCX2014043***的部分成果。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相關論文
留守兒童為主題的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有關的論文
教育學原理有關的論文
幼兒園安全教育與管理論文
安全教育與管理論文參考
扁鵲兄弟的故事與管理會計的運用
與物業管理有關的演講稿
關於思想的格言與思想有關的名言
超市的經營與管理有哪方面內容
山羊的飼養與管理有哪些
與物理有關的俗語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