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中成功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苦難對我們,成了一種功課,一種教育,你好好的利用了這苦難,就是聰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每個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遠的夢想,區別在於有沒有能力實現這些夢想,當夢想成真的時候,你是否會在成功的臺階上更知進取?當夢境破滅,無力轉敗為勝時,你是否會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鎖裡?是否會沉浸在萬念俱灰無所期待的沮喪中?

  再有學識,再成功的人,也要抵禦命運的寒風,雖然我在事業發展方面一直比較順利,但和大家一樣,我也有達不到的夢想、做不到的事,說不出的話,有憤怒、有不滿、有傷心的時候,我也會留下眼淚。

  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處於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一個信譽。

  苦難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鍛鍊,尤其是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的東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這些,是我今天用10億、100億也買不來的。

  我不看小說,也不看娛樂新聞,這是因為我要從小爭分奪秒地“搶”學問,我的學問,我的知識都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搶回來的,我一直好勤力,有時間便自修,現在的人說求學問,我是偷學問。

  一個真正做大事,有遠見的人,會看世界的潮流,估計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事在人為,不能有志無才。你可以誇口說你的志向是摘天上的月亮,但你知道怎麼摘嗎?所以我說事在人為,靠自己,靠意念,還要有最新的知識及經驗才能達到。

  17歲的李嘉誠辭去了中南鐘錶的工作,到一家很小的五金廠做推銷員,這一事件讓很多人都詫異,他們本以為這個學藝精湛、推銷技術嫻熟的年輕人一定會在鐘錶行業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角色,沒想到,李嘉誠在中南鐘錶勢頭猛進時離開了,偏偏又轉了行,從頭做起,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李嘉誠一反常態的做法讓人們不得不想:李嘉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啊?

  李嘉誠對鐘錶行業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是看好中南公司的前景的,但是,對他更有吸引力的是香港經濟形勢的風雲變幻,和手到擒來相比,他更喜歡充滿挑戰和刺激的遊戲。他想趁年輕多闖蕩一番,擴充套件視野;多趟出些路子,趁著這多變的經濟形勢幹一番大事業。

  五金廠很小,卻也要從銷售做起。銷售是最鍛鍊人的,特別是商人,只有做過銷售的商人,才真正懂得市場。與茶樓和鐘錶的做店銷售不同,五金店的銷售需要跑出去找客戶,就是在不知道對方有沒有購買意願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顯然,和前兩種客人找上門來的銷售有很大的區別。

  面對新的挑戰,李嘉誠經過深入思索發現在推銷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很多問題,比如:如何和客戶搭上話,又該如何維持關係?這對於生性靦腆的李嘉誠來說是不曾遇到的過的問題,在書上也沒學過,他只能在實踐中去悟就連當年的李嘉誠自己也沒想到,幾十年後他在各種場合竟然能談吐優雅、思維敏捷,成了一個辯論家。

  老實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就是誠實,這在做銷售時最容易博得客戶的信任。有著犀利的商業眼光,卻稚氣未泯,這一點為李嘉誠贏得了客戶。五金廠的銷售一般對準的是雜貨鋪,這樣一次銷售額度很大,還能建立長期客戶關係。很多人都按照這個路子做銷售,而李嘉誠卻有意避開了。他決定向客戶直銷。他直接找到酒樓、旅店的相關部門,一次就銷售了100多個產品。面對家庭使用者,他則跑到居民區上門服務。他摸清了老太太們的脾性,曉得只要在一個小區裡賣掉一個,也就意味著能賣掉一批,因為老太太不上班,喜歡串門,自然就是他可利用的宣傳員了,於是他就專門找老太太賣桶,物美價廉,自然不愁銷路。

  總結做推銷員的經驗,李嘉誠說:若想客戶買你的產品,就得事先想好應付一切的辦法。面對不同的客戶,採用不同的說辭。為此他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途徑蒐集市場資訊資料,並和不同層次的人交談,瞭解客戶心理和產品反饋,對拒絕產品的說辭要做到心中有數。李嘉誠曾經根據一個區域的市民生活習慣,摸清了他們對塑膠產品的需求,在他的產品沒有生產出來時,就鎖定了銷售客戶。

  親身體會掙錢的不易,一個人才會迅速成長。李嘉誠在早起的茶樓生活中練就了從早到晚跑腿的功夫,所以,在做銷售時也往往以步代車走遍大街小巷,既省錢,也攬得更多的客戶。

  如今李嘉誠每每回憶起這段銷售日子時,總是自豪的地說:“我十幾歲就做銷售,對自己要求嚴格,工作時間總比別人多一倍,所以業績也總超過別人很多。做到最好時,我的業績是第二名的7倍。憑著我的業績,一年後我就坐上了部門經理的位子,兩年後就做了總經理。”

  機遇對於一個人的成功來說非常重要,善於抓住機遇的人往往會事半功倍。對於李嘉誠來說,善於捕捉機遇無疑促進了他的成功。李嘉誠說:“機遇有了,最要緊的就是你要充實,多瞭解外面的情況,無論政治、經濟,最新的行情,你都要儘量知道。這樣機遇來的時候才有能力抓住它。”

  曾經有一個記者問李嘉誠的推銷祕訣是什麼。李嘉誠沒有給予正面的回答,而是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日本的“推銷之神”原一平在69歲時的一次演講會上,有人問了他同樣的問題,原一平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臺,說:“請摸摸我的腳底板。”該提問者摸過之後,驚訝道:“您腳底板的老繭真厚!”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底板的繭子特別厚。“提問者恍然大悟。

  李嘉誠講完故事,對記者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底板,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腳底板的繭子也很厚。”

  可見,機遇不常有,而且只降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正如孟子所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起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李嘉誠是一個幸運的人,機遇多次眷顧到他,而這也得得力於他早年的準備。

  在華為,《致新員工書》向每一位入職的新員工表明了公司是多麼重視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您想做專家嗎?一律從工人做起。進入公司一週之後,博士。碩士。學士,以及在公司外取得的地位均已消失,一切憑實際才幹定位。您需要從基層做起,在基層工作中打好基礎,展示才幹,公司永遠不會提拔一個沒有基層經驗的人來做高階領導工作。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每一個環節、每一級臺階對於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義。”

  困境不是不可度過的,凡是在事業上大有作為的人,都是從最簡單。最基層的工作開始做起的,他們不會對繁瑣卑微的工作抱怨,在每一件微小的工作中,他們都可以做到極致,做到最好。在做這些小事的時候,積蓄力量,逐步走向成功。

  每個人都有遠大的夢想,但在大的夢想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在通往遠大目標和理想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要像這些苦難低頭,要做的是迎頭面對困難,從這些困難中看到機會,很多成功的人士就是這樣一路迎著挫折而上的,最終成功的。靠的就是他踏踏實實的精神永不言敗的毅力。

  人們要從困境中看到機遇,而不是在困難中面對未來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如果李嘉誠一味的埋頭在困境中掙扎,只求解決溫飽,那就不會有日後的“塑膠花大王”了。所以,能否抓住並善於運用機遇,是對一個人能否厚積薄發的考驗,是對一個人判斷力的考驗。一句話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的人才能抓住一個個機遇,一步步走向更大的成功。

  2:

  我出生于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瀰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溼,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我腦海裡的記憶,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小說的面貌和特質。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義。

  我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有一段時間,村子裡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裡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裡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得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為什麼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母親的話雖然腔調不高,但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多少年後,當我回憶起母親這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活下去,無論多麼艱難也要活下去!現在,儘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裡所包含著的面對苦難掙扎著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著我,激勵著我。

  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畫面:重炮轟擊後,滾滾的硝煙尚未散去,一個面容憔悴、身上沾滿泥土的老太太便從屋子裡搬出一個小箱子,箱子裡盛著幾根碧綠的黃瓜和幾根碧綠的芹菜。她站在路邊叫賣蔬菜。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高高地舉起拳頭,嗓音嘶啞但異常堅定地說:“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即使吃這裡的沙土,我們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話讓我感到驚心動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這些偉大的概念在我腦海中翻騰著,使我感到了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這種即使吃著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類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這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學的靈魂。

  在那些飢餓的歲月裡,我看到了許多因為飢餓而喪失了人格尊嚴的情景,譬如為了得到一塊豆餅,一群孩子圍著學狗叫。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在眼裡,回家後,他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他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都是一樣的,何必為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他們的話,當時並不能說服我,因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樹皮吃到肚子裡並不一樣!但我也感到了他們的話裡有一種尊嚴,這是人的尊嚴,也是人的風度。人,不能像狗一樣活著。

  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我的父親和爺爺又教育我人要有尊嚴地活著。他們的教育,儘管我當時並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獲得了一種面臨重大事件時做出判斷的價值標準。

  飢餓的歲月使我體驗和洞察了人性的複雜和單純,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許多年後,當我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這些體驗,就成了我的寶貴資源。

勵志成長的古代名人故事
成功來自於堅持的故事
相關知識
苦難中成功的故事
在困難中成功的故事
經歷苦難才成功的故事精選
在挫折中成功的故事
歷經磨難後成功的故事
關於經歷磨難後成功的故事
關於經歷磨難而成功的故事
經歷磨難後成功的故事
梵高在寂寞中成功的故事
在苦難中成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