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成長道路上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1日

  成長是一片天空,有烏雲密佈也有陽光明媚。想知道成功者成長過程中都發生著怎樣的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於成功者的成長故事,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成功者的成長故事篇1:從搬運工到“鳥巢”首席電工

  但是我想告訴和自己一樣的朋友,即便榜上無名,只要肯吃苦、善動腦、腳放正,同樣能趟出一條星光大道來!

  2009年3月,一部名為《暴雨將至》的電影大片在“鳥巢”拉開了拍攝大幕,這也是自“鳥巢”建設以來,第一次接受劇組在此實地拍攝。這部電影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竟能讓“鳥巢”為它“敞開胸懷”?帶著疑問,我走訪了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瞭解到其中的奧祕:原來,這部電影正是以“鳥巢”的傑出建設者——譚雙劍的奮鬥歷程為故事原型的。

  在劇中,譚雙劍擔任主演,演繹自己的精彩歷程:年輕的他一沒學歷二沒背景,卻在人才濟濟的北京站穩了腳跟,組建了自己的施工團隊,甚至一舉承攬下為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安裝“神經系統”的重大工程……

  農家少年兩闖大都市

  1980年,譚雙劍出生在河北省館陶縣路橋鄉宋爾莊的一個普通農戶家,他在家裡排行老大。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讓弟弟、妹妹安心上學,譚雙劍初一沒讀完,便含淚放下課本,拿起鋤頭。農閒時,他還走街串巷賣糖葫蘆,也曾在鎮上的饅頭房給別人蒸饅頭、送饅頭。

  17歲那年,電視裡播放《都市放牛》,講一個山裡娃到大都市尋求發展的故事。不甘心土裡刨食的譚雙劍動了心,不顧家人的勸阻,從沒出過遠門的他獨自登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車。早一天找到工作,就意味著早掙一天的錢。譚雙劍每天天不亮便在橋洞裡“起床”,開始尋找工作。三天後,譚雙劍終於發現了一條剛貼上去還未過期的招工資訊。按照上面的地址,他一路小跑到了這家電子廠。當時站在他前面的有上百人。排了幾個小時以後,終於輪到他面試了。“學歷?”“上過一年初中。”對方白了他一眼,“上完初中再來吧!”譚雙劍立即被後面的人推搡開了。此後,譚雙劍又到多家工廠應聘,結果均因學歷低被擋在了門外。譚雙劍感到有些惶恐:像自己這樣沒念過多少書的農村娃,難道在城市裡就沒有立足之地了?這時,一位好心的招聘負責人向他建議:“我們這裡的活兒不適合你,不妨到上海灘碼頭去試試。”

  果然,譚雙劍在碼頭很快找到了一份扛大包的工作。一上肩就是近百斤,這份超負荷的體力活兒對一個年僅1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是太沉重了,不到兩天他的後頸便磨起了血泡,甩甩胳臂像脫臼了似的。同宿的幾位中年漢子都勸他另謀出路,不要拿命換錢。堅持了兩個多月,領了兩百多元工資後,第一次出遠門的譚雙劍有些想父母了,便辭工回了老家。

  在老家,譚雙劍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同時也感受到:在這個一貧如洗的山坳裡,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出路,只有走出去,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1996年4月,不服輸的譚雙劍決定再次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這次,他將目標鎖定在北京,懷揣著100多元錢,扛著行李捲就出發了。

  剛到北京,譚雙劍的遭遇與初到上海時完全一樣,接連奔走了十多天也沒有找到一份活兒。這天,他路過西城區一家廢品回收站,見有不少人拿著廢品前來交貨,譚雙劍眼前一亮:撿廢品不是什麼難事,自己不如一邊撿廢品一邊找工作,如此也可以解決每天的吃飯問題。在詢問過廢品回收價格後,譚雙劍高興地離開了。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就連撿廢品這樣卑微而簡單的活兒,居然也會遭到排擠——原來撿廢品也分地盤,結果他因不懂“行規”被人打了。這時,他想起了在上海的生存經驗,市區混不下去,何不到郊區試試運氣?

  艱辛人生迎來轉機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他用身上僅有的五毛錢乘公交車前往郊區香山途中,路過鑲紅旗站時,譚雙劍透過車窗看到路邊有幾處正在修建的樓房,趕緊下車,直奔工地而去。當包工頭王老闆得知譚雙劍來自河北,看在老鄉的份上,將他當做一名小工留在了工地上。

  譚雙劍對於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十分珍惜。別人叫苦,而他覺得,只要自己吃得消便無所謂,有時看到工友有活兒沒完成,他都會樂呵呵地上前幫忙,因此人緣很好。一次在頂樓幹活,譚雙劍注意到幾位電工正在樓頂上安裝一根粗大的天線杆,感到十分好奇,工友告訴他:“這叫避雷針,是用來避雷的,城市裡每幢樓房都有。”譚雙劍暗自揣摩起來:建築工地上不只有純粹的體力活,如果自己能掌握一點技術,至少比當小工有前途啊!

  避雷針很快便安裝完了,沒等譚雙劍弄明白是怎麼回事,電工們又開始忙於電路安裝。於是,譚雙劍開始有意識地留意起這門具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有時候電工中午趕活兒,譚雙劍顧不上吃午飯,戴上安全帽就跑去看人家是怎麼操作的,遇到電工梯上的電工準備下來拿地上的某樣材料時,譚雙劍趕緊上前,幫著將材料遞上去。雖然譚雙劍餓了很多頓肚子,但一來二去與電工們混成了朋友,並不時從他們那兒得到一些指點:火線、地線、零線、總閘、電門、電路安裝原理……

  到了年底,許多工人都回老家過年去了。眼見電工尤為緊缺,已經初步掌握電工技術的譚雙劍主動請纓。王老闆見他信心十足,便答應了他的請求。經過短短几天的實踐,譚雙劍便能獨立操作了,工資也比原來高出兩倍。

  忙了兩個多月,鑲紅旗這個工地的活兒便幹完了。而這時,王老闆尚未包到新的工程,於是他將譚雙劍推薦到了朋友劉老闆的工地上當電工。劉老闆承接的是一家工廠基地的建設,在電路安裝方面對電工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一次,在操作PLC控制的三相非同步電動機降壓啟動控制時,譚雙劍反覆嘗試都無法達到規定的效果。無奈之下,他只好請教帶班組長。結果組長上來稍微進行了換位處理,便達到了理想的效果。這件事讓譚雙劍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意識到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重要性。第二天,他便從組長手裡借來了電工進修專業教材,利用下班後的空餘時間起來。之後,譚雙劍又多次從書店買回電工書籍,一邊自學,一邊在實踐中摸索,技術日益提高。

  1999年,20歲的譚雙劍成功考取了行業認證的高階電工證書。這年冬天,一家安裝公司承接了國家氣象局的一項弱電工程,譚雙劍剛去不久,就聽說另外一個組在安裝塔樓的配電櫃時出了故障,最要緊的是,這組電工找不到解決辦法,擔心會揹負賠償責任,居然私自“撂挑子”閃了。而這個故障不解決,接下來的電路工程都無法開展。就在專案部王經理焦急萬分之時,譚雙劍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讓我試試吧!”王經理有些遲疑:在場的好多經驗豐富的老電工都找不出問題所在,你行嗎?其實,譚雙劍心裡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結果,他從源頭排查起,終於順藤摸瓜找到了故障所在,接著又連夜維修起來……通過在露天地裡長達近20個小時的工作,配電櫃的安裝故障終於被譚雙劍化解,從而避免了數萬元的誤工損失。精湛的技術及踏實負責的工作態度給王經理及工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發工資時,王經理額外拿出2000元作為對他的獎勵,譚雙劍堅持只肯收下自己的工資,多了的一分也不要。王經理拍拍他的肩膀:“小譚,我記住你了。這個呼機你拿著,別問號,等我呼你。”譚雙劍點點頭。或許他並不知道,人生的轉折點即將來臨。

  成功者的成長故事篇2:“長跑者”羅康瑞

  羅康瑞將資產押寶內地並非一時興起,他從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到內地調研,並展開了長達20餘年的馬拉松賽跑。他見證了中國地產業瘋狂的增長,也結識不少一夜暴富的地產商,卻依舊堅持不賺快錢的理念。

  羅康瑞,1948年4月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省普寧。1969年畢業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1969年返港後,先在其家族鷹君集團公司工作,於1971年創立瑞安公司。80年代後積極投資內地,在上海投巨資興建瑞安廣場、瑞虹新城、新天地等大型專案。1998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2001年獲香港商業獎之“商業成就獎”。2002年獲香港董事學會頒發“2002年度傑出董事獎——上市公司執行董事”。此後,又榮膺安永企業家獎“2009中國大獎”及“2009中國房地產業企業家獎”等殊榮。現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瑞安集團主席,香港工商專業聯會永遠名譽會長,長江開發促進會理事長,曾出任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9年1月,羅康瑞不顧董事會反對,開始了對上海老弄堂進行改造的冒險投資之舉。瑞安集團上上下下都說“老闆瘋了”,誰也不知這位將一半資產賭在上海的香港商人的心思。

  然而,2001年竣工的上海新天地表明瞭舊城改造的另一種可能:文化、歷史和商業可以很好地結合。有人評價說,“它不是純粹地去舊建新的商業主義,也不是單純地犧牲商業的保護主義。”

  最終,新天地成為與外灘、徐家彙齊名的上海地標,也讓羅康瑞一戰成名。

  儘管瑞安集團在香港地產界只能算是後起之輩,但據說像李嘉誠和郭炳湘這樣的地產大亨見到羅康瑞,也會拍拍他肩膀,稱他“有眼光”。

  羅康瑞將資產押寶內地並非一時興起,他從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到內地調研,並展開了長達20餘年的馬拉松賽跑。他見證了中國地產業的瘋狂增長,也結識不少一夜暴富的地產商,卻依舊堅持不賺快錢的理念。

  而這一切又拜賜於早年的經歷。創業初期,羅康瑞曾連續四年依賴安眠藥才能入睡。“因為自己經驗不夠,所以很緊張,睡不著。這些經歷雖然很痛苦,但是真的很寶貴,我知道做事情是怎麼樣的過程。”他向記者講述,“要是沒有經歷過那一段,今天哪會那麼容易去管理一個大的集團,或者做這些判斷?”

  長跑企業

  1948年出生的羅康瑞,是香港地產大亨羅鷹石的9個子女之一,排行第四。他雖出身富貴,但自幼被父親嚴加管教。每逢週日,羅鷹石便會帶上家裡所有的孩子,穿梭於香港的大街小巷,視察建築工地。

  在15歲那年,羅康瑞這位富家子弟便被父親送往澳大利亞求學。為了鍛鍊其吃苦精神,父親羅鷹石甚至要求他乘船13天趕赴澳大利亞。在澳洲求學的6年裡,父親沒給過他一分錢,他的一切花銷全靠自己打工掙來。

  回國後,幾經折騰,羅康瑞從父親手上獲得有息貸款10 萬港元,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旅。然而,他的雄心在這個商業極度發達的都市似乎沒有用武之地,畢竟要超越那些實力雄厚的地產大鱷實在太難。直到1984年,羅康瑞才顯示出他的與眾不同。在一些香港商人紛紛籌備移民計劃時,他則決定北上考察內地市場。

  這早期的接觸,不僅讓羅康瑞對內地的廣闊市場萌生了興趣,亦讓他開始編織在大陸的“關係網”。 從1994年開始,瑞安建業向中國西南部的水泥廠大舉投資,同時還通過瑞安房地產,建造了自己的旗艦開發專案——上海新天地。

  那時,羅康瑞決不是唯一在中國內地房地產領域大舉投資的人,但他把自己這麼多財富投在中國內地,卻非同尋常。從長遠來看,他當年的這一決策無疑是十分明智的,讓如今那些覬覦內地市場的港資房企們望塵莫及。

  與其他港商相比,羅康瑞突破了家族企業的管理理念,他要打造“長跑企業”。

  去年,羅康瑞覺得必須改變自己在公司事必躬親的習慣,決定辭去瑞安房地產行政總裁的職位,僅在集團擔任主席職務。對於接班人的培養,他向記者表示,雖然也希望子繼父業,但他會尊重子女們的選擇。“如果勉強來做,對公司、對他們都不公平。”

  “個人色彩頗濃”,這是業內人士對羅康瑞旗下瑞安系的一致評價。然而,他最希望的是,褪去個人色彩以後,公司還能更好地平穩發展。“變化調整是必然發生的,但是我現在希望有一天我自己不主政的時候,公司做得比我在位的時候更好,這樣我是非常開心的。”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範博巨集曾研究了1987年到2005年間發生在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的217個家族繼承案例。他發現,在企業所有權和控制權發生代際變更的前5年和後1年,公司股價會平均下跌56%。

  也許正是由於自己出身於富商家庭,對家族企業的種種弊端早有領悟,羅康瑞在面臨接班人這一問題時,才得以如此坦然。而最近新鴻基郭氏兄弟在爭奪家族財產時的劍拔弩張,也多少讓人感慨家族企業的潛在風險。

  這些都不可能不觸動到羅康瑞的內心。

  時至今日,羅康瑞每天仍工作10小時以上。他似乎很享受工作的樂趣。“我的目標是能夠做像新天地這樣的專案。能夠做這些專案,我覺得非常有滿足感。”

  與萬科、恆大等內地龍頭房企快速週轉、現金為王的策略不同,多年來,羅康瑞一直秉持不賺快錢的理念。他內心裡更渴望做像新天地這樣的產品,因為“長期來說,這些專案的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缺乏爆發力

  如今,出現在公眾場合的羅康瑞喜歡穿一身改良的中山裝,戴著眼鏡,花白頭髮,笑容可掬。相由心生,他並不是一位個性張揚的企業家。

  也正是由於這種平和而謹慎的個性,讓他從未試圖賺快錢。但另一方面,也讓他所領導的企業似乎缺乏一些狼性和爆發力。

  從1996年以來,瑞安房地產開始進行回報週期漫長的大地塊商業地產開發。雖然土地價格低廉,且長時間的培養為公司帶來了超預期的回報,但其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前期投入大,週轉比較慢,資金迴流速度慢。

  成功者的成長故事篇3:“康師傅”魏應交

  在中國大陸,“康師傅”品牌大名鼎鼎,但締造“康師傅”的魏氏四兄弟的名字卻知者甚少,甚至許多人以為“康師傅”的老闆姓康。生長於臺灣彰化的魏氏四兄弟,1978年接掌了父親去世後留下的鼎新油脂廠。轉戰大陸後歷經二十餘年的拼搏,成就了“康師傅”在中國食品業的龍頭地位。

  華裔NBA新秀林書豪在大洋彼岸掀起的“林瘋狂”感染力著實不小,就連一向低調的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交都被他征服了。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人稱“二董”的魏應交公開表示,未來康師傅的飲料產品想要找林書豪代言,目前正與他的經紀人洽談中。

  一碗泡麵成就傳奇

  20世紀80年代,頂新在臺灣島內的發展始終不如意。魏家兄弟於是帶著1.5億新臺幣到大陸試水。從到1991年的3年,他們在北京、濟南、秦皇島、通遼等地開辦了4家合資企業。先後嘗試“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產品,均成效甚微,還虧損了過半的本金。四弟魏應行一次在大陸乘火車出差吃泡麵的經歷,卻令“康師傅”方便麵得以誕生,並一發不可收,成就了魏氏兄弟的食品帝國。

  1991年,魏應交的四弟魏應行在火車上泡吃從臺灣老家帶來的方便麵,香味引來眾人旁觀,不時有人詢問哪裡能買到這種方便麵。“大陸這麼大,坐火車的人那麼多,方便麵的市場該有多大!”即使是後期加入康師傅的職員,也樂於繪聲繪色描述當時魏應行的興奮之情。經過市場調查後發現,大陸方便麵企業雖然不少,但方便麵產品兩極分化明顯,品質和價格適中的終端產品留有大片空白。於是,魏氏兄弟果斷地改變了在天津建餅乾廠的計劃改做方便麵。

  1992年8月21日,頂新國際在天津開發區投資800萬美元建立的方便麵生產線順利投產。“康師傅”誕生了第一碗價格適中、口味適合國人的紅燒牛肉麵。魏氏兄弟決定抓住先機,樹立“第一品牌”形象,在產品上市之間就在全國大肆投放廣告。隨著“康師傅方便麵,好吃看得見”的廣告詞一起,香飄全國的“康師傅”幾乎成了國人心中方便麵的代名詞。據說當時全國各地的銷售商為了能早點提到貨,不惜託人找關係,甚至加價提貨,提貨車隊經常將廠區圍得水洩不通。

  為了迅速擴大產能,並掌控銷售渠道,1994年開始,“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瀋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並在全國形成了一個區域化的產銷格局。此時方便麵已經不再是“康師傅”的全部了,產品線也在不斷豐富。頂新國際逐漸向綜合食品製造商邁進,基本形成了三大塊主要業務:頂津負責飲品事業,頂圓負責糕餅事業,頂益負責方便食品事業。

  跨國合作,混業發展

  康師傅控股1996年在香港上市後,魏氏兄弟擴張的步伐更加迅速。頂新集團先後收購了源自美國的德克士快餐連鎖和“有樂和食”拉麵,在上海,魏氏兄弟建立了樂購超市,建立冷藏室,進軍乳品市場。在大陸的生意風生水起後,魏氏兄弟念念不忘返回臺灣發展家族的事業,於1988年斥巨資併購了在臺灣有50年曆史的第二大食品企業味全集團。

  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業務拓展過快以及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使得康師傅的現金流開始週轉不靈,財務報表亮出紅燈,股價的暴跌使財政狀態進一步惡化。此時味全的股價暴跌更使康師傅的財務危機雪上加霜。

  1999年,痛定思痛,魏氏兄弟決定出售康師傅控股的部分股權用以挽回危機。在先後與統一集團、三洋食品等多家機構溝通之後,魏氏兄弟的真誠打動了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的團隊。三洋食品出資1.4億美元現金收購康師傅33.1889%股權,並將經營權依然委託給魏氏。在此之後,康師傅曾多次吸引海外戰略合作伙伴參股旗下企業。

  2004年初,日本的朝日啤酒及伊藤忠聯合出資3.84億美元現金收購康師傅控股旗下的康師傅飲品公司50 %的股權;當年,全球第三大連鎖超市集團英國TESCO集團斥資1.4億英鎊相當於21.3億元人民幣收購樂購連鎖超市50%的股權;2008年,伊藤忠再次耗資7.1億美元收購頂新集團20%股權;2010年,朝日啤酒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入股頂新集團6. 54%股權,入股總金額高達5.2億美元。

  如今魏氏兄弟的產業已經形成了以食品為中心的混合型產業集團。旗下包括“康師傅”、“味全”、“德克士”、“全家便利”四大品牌,涉及方便食品、糕餅、飲料、乳品、調味品、食用油、餐飲、連鎖零售等多個領域。魏氏兄弟也以57億美元的身家名列福布斯臺灣富豪榜第四位。

  “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康師傅控股不久前對外宣佈,子公司康師傅飲品控股以子公司5%的股權換取百事可樂在內地24家裝瓶廠及部份品牌的獨家分銷權的併購交易已經正式得到商務部批准。目前,康師傅及百事分別於內地的軟飲料市場中排第二及第四。交易完成後,康師傅很有機會取代可口可樂在內地的龍頭地位。而與百事的聯盟關係更令康師傅參與發展碳酸飲料、果汁及運動飲料飲品等業務,填補公司在碳酸飲料市場的空白,在果汁、運動飲料等有龐大增長空間的市場則有望取得更大佔有率。

  魏應交說,這次收購的策略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他指出,這次併購成功將令康師傅新增碳酸飲料產品,令產品更加豐富,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拉開與競爭對手可口可樂的距離。魏應交強調,康師傅目前在中國的營收規模,是可口可樂中國的1.2倍,但對可口可樂的防衛,“從來就不敢掉以輕心”。他預期商務部審批通過這項併購案後,將拉大與可口可樂在中國的距離至1.7倍。

  四兄弟攜手,相得益彰

  魏氏四兄弟相處和睦,但個性差異頗大。在相互合作的創業過程中,個性差異卻發揮了優勢互補的效益。老大魏應州擅長經營管理,處事霸氣,工作狂人,採取軍事化管理;老二魏應交業務員出身,業務能力強,擅長交際,籌資非他莫屬,早年頂新集團找錢全靠他;老三魏應充學財務出身,個性溫和內斂,話不多卻直爽,說話直接不拐彎抹角,是虔誠的慈濟人;而老四魏應行則善於交際,個性隨和,廣結善緣,常是鎂光燈焦點。平時交遊廣闊、創意十足,頂新集團的新事業幾乎都是他一手開發。

  當初,魏應州身兼父職,一度給弟弟們難以接近的形象,為維繫感情,現在四兄弟雖分居兩岸,但每年都會定期聚會,平時也會召開電話會議,藉以聯絡彼此的感情。魏家兄弟的關係緊密,直到現在,四兄弟把所有賺來的錢,都集中在一個家族的基金中,每個家庭每月固定領取一筆生活開銷費用,子女的學費則全部由公積金支付。不光如此,頂新集團魏家兄弟的另一半幾乎都是專業管家,而且絕不過問公司經營,妯娌關係十分和睦。

  魏應交開玩笑地說:“我們家實行標準的共產制,四兄弟擁有一樣的股權,被派往各公司服務,薪資分紅統統要交回這個家族,然後再去投資。接班的問題我沒有思考過,那是兄長要考慮到事情,我們要把這個體制做好。” 他認為,接班的課題上,臺塑做得最好,臺塑用委員會的方式進行集體管理,魏應交希望下一代擔任董事長而不是CEO。 他說,只有採用委員會制,才能創百年大業。

  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臺灣許多企業看好中國大陸這個巨大的世界工廠,在大陸投身OEM或ODM,在大多數利潤落入跨國公司腰包,而自己僅得到微薄的加工分。魏應交則視中國大陸為巨大的世界市場,對大陸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馬英九連任後提出“黃金十年”,經濟最壞時機已過,他表示康師傅將不斷提高在大陸員工的薪資水平,康師傅每年將加薪的幅度定為GDP增長的兩倍,這就可以承受工資高漲。

  他認為你要在這個世界市場中取勝,就必須熱愛這塊土地,熱愛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以此為出發點,你就會很尊重這塊土地,當你很尊重的時候,你就會去做很多市場調查,到底他是喜歡吃鹹的,還是吃甜的,中國5000年曆史,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習慣,沒有改變過。康師傅在不斷去努力滿足各地人群的口味,比如在成都做香辣,在重慶做麻辣,在東北做酸菜牛肉麵。只有如此,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魏應交說:“中國城鎮化率從目前的47%,到2020年估計的55%,再到2030年的60%,人們的飲食水平也會從過去的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巧,所以頂新應該著手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我們的市場佔有率55.7%,是將高價、低價混合起來計算得出的結果,假如1元以上當做高價,我們整個市場佔有率將到70%。我們未來要把握機會,讓大家都喜愛康師傅。”

成功人士創業背後有哪些故事
關於成功的經典小故事
相關知識
成功者成長道路上的故事
成功人士積極向上的故事
創業成功者都有哪些感人故事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的故事
成功名人勤儉節約的故事
成功人士珍惜時間的故事8個
餐飲創業故事案例: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女大學生成功創業開米線店的故事
成長道路上成功的好詞好句
在成功的道路上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