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經驗和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家庭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長教育孩子需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與經驗。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經驗和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經驗和方法

  1、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2、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的玩耍比有計劃性活動,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儘量要避免把孩子的時間塞滿。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可以隨意玩耍的時間。

  3、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教育孩子的誤區

  

  “再不把飯吃完,我就把叫大灰狼來吃掉你”、“不要你啦!”

  當大人無法應對孩子的不聽話時,不自覺地會嚇唬一下孩子,從“大灰狼”到“警察”,都會被用來嚇唬孩子。

  說不要孩子,又不可能真不要,或者佯裝說走,沒走幾步又回來了,從孩子的角度看,這樣的恐嚇都只是嘴上說說,不會真實現。父母這樣做,透支的是面對孩子時的誠信,無法兌現的懲罰就跟無法兌現的獎勵一樣,不僅沒有任何效力,甚至可能失去你在孩子心裡的信任與權威。

  

  讓孩子過早學技能,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要他記住各種文學作品,如背誦過多的古詩詞。

  能讓孩子提前多學一些東西是好的,父母這樣做也不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但是,教育專家說,孩子在上學前就能背唐詩貌似不錯,可是這種做法違背了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弊大於利的。幼兒尚處於學習語言的初始階段,凝練的唐詩,要讓幼兒讀熟讀懂並受到教育,談何容易?

  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多吟誦一些兒歌,幼兒感知事物是從表象入手的,他們樂於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兒歌正是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兒的心靈,可發揮出多方面的作用。

  

  “寶貝兒子,彆著急,媽媽這就給你穿衣服!”

  一些父母為孩子操碎了心,什麼大事小事都要親手操辦,生怕孩子出半點問題。這主要體現為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的人生一手包辦。這其實是很不利孩子成長的,容易把孩子培養成溫室裡的花朵,只要一離開父母,就很難生存。學不會獨立,不會自立更生沒有父母在身邊,他們就會慌了陣腳。

  儘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做和麵對一些事情,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養成能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好習慣。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教會他們解決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替他們解決。

  教育孩子應知道的心理學規律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1.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2.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3.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4.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5.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和體會
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經驗和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經驗和觀點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經驗與心得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做人的方法有哪些
父親教育孩子的錯誤方法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成功的方法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方法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學習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