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傳自哪裡
過臘八節吃臘八粥是我國很多地方的節日習俗。你知道臘八粥起源的地方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臘八粥起源的地方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臘八粥起源的地方
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一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捨飲食的日子。
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臘月初八施捨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一些佛教寺廟裡熬煮“臘八粥”,就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
隨著佛教的興盛,臘八粥也流行到民間。有錢人家的臘八粥要用幾十種米豆果料熬成,親朋好友之間還互相贈送。窮人也要在這一天用小米紅棗熬一鍋粥應應時令。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清朝時,皇宮裡喝的臘八粥是雍和宮的喇嘛熬好後進貢的。
吃臘八粥的好處
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洩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溼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黃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營養十分豐富,並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種惡性腫瘤、預防骨質疏鬆等多種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中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溼、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不可小看“臘八粥”中果仁的食療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長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慾、烏鬚生發,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藥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藥物。
臘八粥作為臘八的習慣飲食,雖然有其典故,也有其真正的意義。每逢臘七臘八是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日子,人的體質也變的較弱,而簡單的一款臘八粥卻包含了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謂是面面俱到,同時豐富的營養給為人體增強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數。
臘八粥的典故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醃臘八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