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比較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快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絡,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我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 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檢視,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瞭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父母的價值觀以最佳方式傳遞給孩子

  首先我想以一個故事開始,故事的名字叫《分蘋果》,大意是: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其中有兩封回信,一封來自一位著名成功人士,另一封來自監獄服刑犯人。他們談到了同一件事:小時侯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成功人士小時侯,媽媽告訴他想得到最大的蘋果就去整理草坪,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到目標;而罪犯小時侯,從母親那裡得到的啟示是:真實地表達拿大蘋果的意願會受到批評,而違心地說自己願意拿小蘋果的時候,反而能得到大的蘋果,從此他學會了掩飾自己真實的想法,最終學會了欺騙。

  由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想到我們成人的價值觀用什麼方式、途徑傳遞給孩子合適是最重要的,例如:孩子們都非常的喜歡聽故事,常常纏著家長講。我們何不順應孩子,每天給孩子有目的地講一兩個故事呢?故事講完了,別忘了給孩子提幾個問題,把道德知識、好的行為習慣規範融進故事,這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父母的“身教”與“言教”

  如何正確的進行“身教”與“言教”父母的言行舉止影響著幼兒道德品值得形成,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常言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行為、生活習慣無不對孩子產生影響。例如: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雖然現在是大班,但是在班內還存在許多遲到和曠課的現象,有的家長也許對此不以為然,。

  有的孩子一直堅持著按時上幼兒園,父母忙碌著上班,有一天父母休班了,早上實在是想多休息一會,剛開始孩子還堅持上幼兒園,怕遲到,經過家長勸孩子說些遲到一次沒關係之類的話,孩子就會以為幼兒園遲到沒有關係,但是你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一想,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上學可以遲到,有的家長會這樣說:上小學後,我們就不遲到了。你想這可能嗎,一個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的,何況孩子已經覺得上學可以遲到,沒有關係。再說,經常遲到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對什麼事也不在乎的態度。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

  三父母的教育應獎懲分明

  表揚鼓勵是家庭德育的重要方法,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防止孩子貪圖物質的滿足和享受,促使孩子在思想行為上不斷進步;給予物質獎賞不要事先許諾。事先許諾多了,會使孩子討價還價,養成斤斤計較的庸俗習氣,以至完全失去物質獎賞的積極意義。許諾多了,家長遵守還可以,但是家長由於工作忙活是其他原因,沒有遵守諾言,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對您產生不信任感

  在批評懲罰孩子時,頭腦一定要冷靜,批評懲罰必須公正合理,不能在不明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魯莽行事,任意批評懲罰孩子,還要注意時間、地點、場合,最好不要當著外人的面,一面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一點我們家長要特別注意。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越大越難教了,不聽話了,在這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一定的選擇權,讓孩子覺得凡事都有商量的餘地,對孩子就避免用教訓、帶、命令、要等字眼,而是改用鼓勵、支援、提醒和討論等字詞,更要互相尊重。

  四正確對待早期教育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學一些東西,片面的理解早期教育,傳統的識幾個字,算幾道題,背幾首詩,導致與早期教育在本質上的相悖:一方面,給孩子造成太大壓力,另一方面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導致厭學的同時,更在器官神經發育上造成弊端。

  專家認為: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堅韌品質和心理承受能力才是幼兒教育要完成的任務。實際上,幼兒期的孩子正處在遊戲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應遊戲為主,在遊戲中發展孩子的感官,激發孩子的心智,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研究還表明:不玩的孩子不聰明。試想如果讓一個小孩子老老實實坐上一天,對他來說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時也是很困難的。因此,要想使孩子頭腦更聰明,就不要束縛孩子,而應該帶他多走進大自然,多跑出去活動活動。實踐證明,愛運動的孩子,那些從小被家長放手慣了的孩子倒是不容易磕著、碰著,因為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靈活性強,個性活潑開朗,智力發展空間大;反之,保護過度的孩子則動作不靈活,自控力差,個性內向,容易孤僻、膽小,相對成功的空間也比較小……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1.計時隔離,讓孩子離開犯錯現場

  在美國的家庭或幼兒園中,有一個人人知曉的詞,叫\"time-out\"暫停,計時隔離。如果孩子犯了錯,警告提醒後仍然屢教不改,家長[微博]或老師會把孩子抱到一旁,讓他們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幾分鐘以後才能得以繼續。經常可見美國人以這種方式處罰他們的孩子。一次豆豆與幾個美國孩子一起玩沙子,其中一個小女孩開始惡作劇,把另一個孩子的鏟子埋到沙子裡。小女孩的媽媽在一旁命令把鏟子還回去,小女孩不聽,媽媽開始數123,小女孩還不聽。於是媽媽走過去,一把把小女孩抱出來放在一旁的椅子上,說,your time is out 你的時間到了。小女孩很聽話的坐在那,似乎很習慣這樣的事情。一直等到她媽媽說,你可以回去了,她才從椅子上跳下來,之後在玩的過程中,變得非常友好。

  所以說,time-out就是利用自然後果來處罰孩子的一個典型。孩子正狂熱於手中的某一件事的時候,他最不願意的事情是什麼? 那就是讓他停止,離開現場,讓他行動受到限制。而計時隔離正是做到了這一點,甚至,當孩子看著別的孩子還可以繼續玩,而他得到區別對待的時候,他的心裡會受到的震動,因為這與他平時所受的待遇反差極大,讓他能反思自己的行為。

  2.冷處理,讓孩子體驗犯錯後果

  孩子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點而已。但是,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犯錯表現都過於激烈。其實,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更有益於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過錯。

  有段時間,豆豆很喜歡把玩具丟到到處都是,但不是每次都願意收拾,那我也不強迫他,我自己開始收拾,碰到他要求我做另一件事情的時候,我開始趁機教育:你看看,你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自己又不收拾,現在媽媽要幫著你收拾,沒有時間去幫你做。這時候,豆豆就會傻傻的站在那裡,然後悻悻的走開。有時,他就會蹲下來和我一起收拾玩具。雖然他還小,但是我想他是真正明白了他不收拾玩具的後果。這比馬上拉孩子過來教育更能達到效果,因為孩子最不愛聽的就是重複的說教,而一個小行動,一個小事件,就很容易讓他明白事情的對錯。

  3.不急於彌補,讓孩子明白錯誤危害

  假如一個孩子老是粗心,不停的掉東西,或不停的打破東西。父母們教育孩子要細心的同時,就會顯得比孩子憂心百倍,想方設法會趕緊將丟掉的打破的東西給找回來買回來。其實,不要急於補上,因為這樣他永遠也不明白粗心的危害。書包掉了讓他空手去上一天學,讓他去面對老師的責問同學的眼光。老是打破水杯,那就讓他自己去處理怎麼喝水,讓他明白沒有水杯是不方便的事情.。。讓他明白什麼是\"自作自受\",自己做錯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決。從小就學會承擔責任,約束自己。慢慢他,一個粗心的小孩不僅變得細心,而且,他還會富有責任感和約束力。

  所以說,處罰是一把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會傷害孩子的人格與自尊,而如果用得恰當,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會讓孩子從改正某一個缺點的過程中,學會更多閃光的東西。而用自然後果來處罰孩子的過失,不失為一個既可以解決問題,又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好方法。


適合孩子的課外教育方式有哪些
家長怎樣教育五年級孩子學習
相關知識
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比較好
家庭教育中的有哪些方法比較好
初三學生學習化學有哪些方法比較好用
懲罰孩子的有哪些方法比較好
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哪些重要性
三歲小孩怎麼教育有哪些方法
孩子叛逆期要怎麼教育有哪些方法
幼兒教育有哪些方法_科學教育的方法
緩解秋乏有哪些方法比較有效
生男孩有哪些方法比較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