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養生原則有哪些
飲食的不同,對人身體健康也有不一樣的作用,對於老年人來說,要想身體健康,那麼飲食就更加的關注,只有懂得合理飲食搭配,才能調理出健康的身體。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健康飲食養生原則
1、飲水宜多
老年人本身身體水分就很少,所以對於口渴的感覺不像年輕人那樣的敏感。所以,在平時一定要多注意飲水,儘量在選擇一些清淡或者是白開水。也不要等到自己口渴的時候在喝。老年人缺水會導致代謝混亂,甚至便祕的產生。
2、數量宜少
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老人要吃多種食物,但每種食物數量不宜過多,每餐七八分飽。
3、質量宜高
質量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製品、蛋、奶等都是質量高的食品,老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儘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製糖的食用。
4、食物宜雜
在我們生活周圍,可以說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代替身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所以我們在飲食方面,一定多吃穀物、果蔬、等多種食物。另外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穀物粗細搭配等眾多方面。
5、溫度宜熱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過程是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的。老人對寒冷抵抗能力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會影響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腸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溫熱為主。
6、飲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人一日的食物組成:穀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製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呼叫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7、速度宜緩
細嚼慢嚥有利於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魚時更要注意。魚肉由於肉質鬆軟、細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優點,是老人的首選食品。但由於魚刺的問題,限制了許多老人的食用。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選魚刺較少的魚類,吃魚時,最好不要與米飯、饅頭同時吃。
8、飯菜宜香
因為老年熱對於食慾的降低,所以在平時食物製作上面一定要多注意。色香味俱全是最好的搭配。同時吃飯的環境也要多注意,乾淨、整潔、優雅的環境也能夠有效的提高老年人就餐興趣
9、蔬果宜鮮
新鮮、有色的蔬果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有刺激食慾增加和維持體液酸鹼平衡的作用。
10、質地宜軟
老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可採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選擇的食物儘量避免纖維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類可多選擇纖維短,肉質細嫩的魚肉;牛奶、雞蛋、豆製品都是最佳選擇食物。
健康飲食祕訣
以澱粉類食物為主
澱粉類的食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日常的飲食應該要以這些為主,例如,米飯、麵包、麵條、土豆等。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多吃一些穀物,有益身體健康。
飲食清淡為宜
日常飲食應該避免經常性的重口味,最好可以以清淡為主,有利於維持身體的健康。尤其是鹽類,要儘量減少攝入。
多吃水果和蔬菜
水果、蔬菜等富含許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夠為身體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也能讓飲食保持平衡。
多吃魚
魚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多吃魚能夠為身體補充更多的營養。
多喝水
每天應該要大量喝水,補充身體的水分,包括開水、茶、果汁等都行,不過最好還是以白開水為主,白開水是最健康的。
注重早餐
很多人一忙,就不吃早餐,這其實是很不好的習慣,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傷害。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僅要吃,還要吃得好。
健康飲食習慣
1、用熱水漂洗肉塊
在切塊的肉上鋪一層厚紙巾,可以吸收油脂。如果你想去得更乾淨,可以把肉塊放在漏勺裡,用熱水漂洗。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去掉大約一半的脂肪。
2、把拌冷盤改為蘸冷盤
不是隻有烤肉熱量高,醬汁一樣會給原本健康的涼拌菜帶來不少熱量。所以,把調好的醬汁放在一個小碗裡,用切好的菜蘸著吃,這樣,你需要的醬汁只是原來的1/6。
3、有些“素”菜要“葷”著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南瓜、胡蘿蔔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或涼拌都可以,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裡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4、晚餐更要打好脂肪保衛戰
有些人早餐、午餐不吃含脂肪食物,認為晚餐多吃含脂肪食物,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研究表明,在一頓飯攝入50—80克脂肪後的幾個小時,血管彈性降低,血液凝血因子急劇上升。所以,即使白天吃得很清淡,也不要試圖在晚上補償自己。
5、睡前吃些高纖維食品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說:“睡前半小時吃些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有助於睡眠。”食用穀類食品是最簡單的補充纖維的方法,而大多數人每天攝入的纖維量只有身體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議抓住睡前的最後時刻補充一下。
6、買水果時拿不定主意,就選深色的那種
雖說水果的外觀五花八門,但要衡量健康性,深色水果肯定更勝一籌,因為裡面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當你搖擺不定時,選擇李子、烏梅這類黑色的水果準沒錯。
看過的人會看:
女性養生保健小知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