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運動有哪些易錯點
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很多人都熱衷於健身活動,健身容易犯的幾個小錯誤,但在健身過程中,總會有很多人會有一些錯誤認識,導致事倍功半,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健身易錯點一:器械訓練與健美操“井水不犯河水”
很多人以為,器械訓練是男人的事,跳健美操是女人的事,互不相關。但健身教練表示,男性跳健美操同樣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柔韌性和協調性。女性通過器械訓練不但可以訓練耐力、速度等基本素質,還可改善體型、增強活力。無論放棄哪一種運動都是非常可惜的。
健身易錯點二:女人練器械會變粗壯
女人練器械會不會也變得粗壯?實際上,長肌肉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小重量、多次數的訓練不但不易長肌肉,還能減去多餘的脂肪。健身教練表示,女性體內的雄性激素較少,雌性激素較多,因而肌肉合成能力就相當差,合理的器械訓練最終只會使體型更美妙。
健身易錯點三:練健美操、形體操可美體
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女性健身者都認為練健美操可美體,但是訓練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下肢變得結實、強壯,但能體現形體美的肩、胸、背等關鍵部位並未得到鍛鍊。健身教練認為,美體要合理利用器械做有針對性的鍛鍊,體型才能有明顯改善。
健身易錯點四:練哪裡就減哪裡的脂肪
減脂肪這個想法是相當幼稚且不現實的。健身教練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適度、合理的器械訓練,才能有效地進行無氧代謝和有氧代謝,達到減肥的目的。“適度”是指在每次訓練中完成的運動應不超過身體負荷;“合理”是指用科學的方法對全身各部位肌肉進行訓練,而不只是單純去練某一個部位的肌肉。
健身易錯點五:多出汗才能多減脂
“多出汗多減脂”的誤區導致許多健美操訓練者心甘情願地“跳”個不停,且樂此不疲。研究表明,大量排汗而不補充適當水分,極易造成虛脫。單純的出汗並不能有效減肥,適量地增加一些器械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運動過度大腦會變遲鈍:
最近,美國神經科學家賈斯廷·羅德就在研究中發現,那些運動成癮的老鼠的大腦反應比運動量正常的老鼠遲鈍。該項報告發表在《神經科學》和《行為神經科學》雜誌上。由此羅德指出,“運動雖然對大腦有益,但也應該適可而止。”
適量運動人會更聰明
在人的大腦側面,有一個像海馬一樣凸起的部分被稱作海馬體,它是大腦中主管學習和記憶的組織。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索爾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喜歡在滾輪上走動的老鼠,其大腦內的海馬體上會長出新的細胞,而被關閉在普通籠子裡的老鼠,則沒有長出新的細胞。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人如果能經常進行有規律的、適量的運動,也能讓大腦中的海馬體長出更多的細胞,讓人的思維、感覺和反應都能更靈敏,從而讓人變得更聰明起來。
運動過度腦子會變笨
大強度運動可通過多種途徑對大腦機能造成損害。運動時能源物質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樞神經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運動過程中機體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積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內皮損傷使腦的血液和氧供應減少,區域性酸性產物的堆積等不僅影響腦的能量供應,而且直接遏制神經的活動,使腦機能下降。
有研究顯示:短期的大強度運動使大腦皮層活動減少,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則使廣泛的腦組織興奮性降低。
生活中人們常常覺得劇烈運動後不僅身體的反應遲鈍了,而且腦子也有短暫的“跟不上”的現象。這不僅與上述因素有關,而且是機體本身的“保護性抑制”機制作用的結果。
過量運動時,由於人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為防止能量進一步消耗而出現機能抑制,這時人們會感覺極度疲勞,渾身無力,大腦反應減慢。如果長期進行過量運動,機體的“保護性抑制”機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腦機能受損,其表現的症狀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長此以往將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把握科學的運動量
運動是否適量,標準主要看心率,應該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與安靜心率相比,應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檢驗運動量是否合適還可以看運動後人體的相對反應。比如可以參照運動狀態下人的汗流量和輕鬆度。還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慾、睡眠以及次日是否還有參加運動的慾望。
相對而言,老年人在有氧運動的前提下可多進行手部的單項鍛鍊,增強人體的協調能力。小孩則要多做一些機械運動,如擺放積木等等,看似簡單,其實能大大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及手眼協調能力。
關鍵要把握好運動強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適當範圍,還要有強烈的時間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狀態下每次的運動時間在30分到60分為宜,一旦過量,不僅無益,反倒可能損害身體機能。
健身容易發生的損傷及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