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你知道心理手抄報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的模板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1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2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3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4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圖片5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的內容

  人人都在寫自己的歷史,但這歷史缺乏細心的讀者。我們沒有工夫讀自己的歷史,即使讀,也是讀得何其草率。

  你是誰?”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在沒有認識和了解對方之前,都會產生這種疑問。也都迫不急待的想摸清對方的底細,對自己遇到的人的一切都會有深厚的興趣,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瞭解別人如果可以算是一種能力,那麼認識自己就是一種天賦了。“你是誰?”這個我們都能回答很多,包括姓名 性別 身世 情感和工作歷經等等,或轟轟烈烈或平談無奇,誰都能道出一二三說出四五六。但是能說出來都不是真正的自己,最多隻是外在的歷經。人們總在說“知己難求”,其實有幾個人能說出“我是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就是一次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遇見自己才是真諦。

  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這是銘刻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臘和後來的哲學家喜歡引用來規勸世人。對這句箴言可作三種理解。

  第一是人要有自知之明。這大約是箴言本來的意思,它傳達了神對人的要求,就是人應該知道自己的限度。希臘人大抵也是這樣理解的。有人問泰勒斯,什麼是最困難之事,回答是:“認識你自己。”接著的問題:什麼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給別人提建議。”這位最早的哲人顯然是在諷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無幾,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看來蘇格拉底領會了箴言的真諦,他認識自己的結果是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為此受到了德爾斐神諭的最高讚揚,被稱作全希臘最智慧的人。

  第二種理解是,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世界的祕密,因此,都可以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在希臘哲學家中,好像只有晦澀哲人赫拉克利特接近了這個意思。他說:“我探尋過我自己。”還說,他的哲學僅是“向自己學習”的產物。不說認識世界,至少就認識人性而言,每個人在自己身上的確都有著豐富的素材,可惜大多被浪費掉了。事實上,自古至今,一切偉大的人性認識者都是真誠的反省者,他們無情地把自己當作標本,藉之反而對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

  第三種理解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認識自己獨特的稟賦和價值,從而實現自我,真正成為自己。這種理解最流行,我以前也常採用,但未必符合作為城邦動物的希臘人的實情,恐怕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引伸和發揮了。

  自我、自我感知的存在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認為,我們要擁有某件東西的唯一原因是擴大我們的自我感知,我們能夠知道我們是誰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觀察我們所擁有的。換句話說,擁有和存在是不同的,但不可分割。在一件物品成為一個財產的時候,我們曾經有的自我和非我合成一體,擁有和存在融合了。確實,這一點在汽車文化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對許多人來說,汽車是延伸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一部分。人們常常小心翼翼地保養它、試圖有一輛能彰顯自己身份和個性的車、賦予它特別的裝飾、甚至像對待家庭成員一樣給它取個名字,當車子損壞時,車主的反應就像是他們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傷害。每個人開車時的風格也常常很能表現出他真正的自我——一個在辦公室裡溫文懦弱的人,開車時也許狂暴好勝,那就是他受壓抑的自我。

  現代自我概念的創始人威廉?詹姆斯曾說:“一個人的自我是他能夠稱作是他的所有的關係的總和,這不僅包括他的身體和心智慧力,還包括他的衣物和房子、他的妻子和孩子、他的祖先和朋友、他的聲譽和作品、他的徒弟,以及他的遊艇和銀行賬戶。所有這些東西給他帶來同樣的情感。如果這些東西增加、繁榮,他就有勝利的感覺;如果它們縮減、消失,他就一蹶不振——對每個東西的感覺程度不一定一樣,但對所有這些東西感覺的方式大體是一致的。”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為什麼購物狂這種型別只有現代社會才會出現:因為只有在這個時代,自我才膨脹到了無法抑制的程度,而人們總是希望通過不斷的佔有和增加來獲得那種滿足感。浮士德式心靈的空虛感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寫照。

  如何認識自我?

  心理學家埃利希?弗洛姆反對現代“激進的享樂主義”,強調分享、給予、奉獻的取向,他提出了一個強有力的問題:“如果我是我所擁有的,而如果我所擁有的失去了,那我又是誰呢?”

  這說到底仍是同一個問題:如何認識“自我”?如果你認為自我就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那麼很正常地,你傾向於要更多;但如果你認為自我就是“失去所有東西之後剩下的那些”,那麼你在心理上也就不會覺得放棄它們有什麼不可以,反正它們都是“身外之物”。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察,在物體丟失之後,常常會激發起人們在手工、思想、藝術、寫作等方面的創造性,因為人們在心理機制上傾向於通過這種方式來彌補自身的丟失,以恢復到完美狀態——換言之,創造性的時期也許會跟隨一個人財產的失去而到來。

  我們所謂的追求,就是放棄本來很好的。去追求更好的,往往只是滿身傷痕,事與願違。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不能長久的,恆久不變的真理,往往都是誰都可以明白的簡單道理。人是世上最貪婪不能滿足的動物,愛 快樂 精神 物質讓我們不停的去追求。而忘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當你追求另一個未知的時候,你就已經放棄了自己現在擁有的,而很少有人去珍惜,我們從而成了生活的賭徒,直到一無所有,才會去理會內心深處那個無視很久的自我。

  人們都想要開心快樂。而快樂往往來自外在的條件,失去了就會痛苦得到了才會快樂。而得到必有失去,不管是你自己放棄現在很好的,還是別人失去的。那麼開心和痛苦是相互的,同時存在的。而痛苦比快樂要敏感,就像是你全身都很快樂,因小手指上的一個小傷口就會讓你感到全身痛苦一樣,就因為這樣多少人一輩子都痛不欲生。只有找回真正的自我,找回內心那久違的喜悅心,只有發自內心的自知 自明 自足才會發現給予也很開心。喜悅心讓人知足,快樂讓人開心,一個內在,一個外在。認識自己比了解別人要重要得多。

  所以我們問問自己:“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在做什麼?”


關注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一年級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相關知識
關於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大學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簡單
小學二年級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少一點的
小學心理健康手抄報簡單素材
簡單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一年級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內容六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