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如何進行秋補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30日

  處暑的節氣剛過,夏天離我們越來越遠,秋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季節交替的時節正是寶寶調養身體的好時機,爸爸媽媽不妨從寶寶的體質入手,選擇適合寶寶的進補、調理方式,增強寶寶抵抗力。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一、氣虛寶寶

  氣虛寶寶的表現: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虛熱,容易內臟下垂***例如疝氣,這個時候一般中醫都會給開一些補中益氣湯***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或者地圖舌等。

  寶寶可以食用的補氣虛的食物有:牛肉、雞肉、山藥、大米、白扁豆、大棗、鯽魚、鱔魚、鯉魚、鵪鶉、鴿子蛋、海蝦***非河蝦***蘑菇等,可以交替給寶寶食用。

  氣虛忌食:山楂、佛手柑、賓榔、大蒜、苤藍、蘿蔔櫻、芫荽***香菜***、蕪菁***大頭菜、圓白菜***胡椒、紫蘇葉、薄荷、荷葉、蕎麥、柚子、柑橘、金橘、金橘餅、橙子、荸薺、生蘿蔔、芥菜、砂仁、菊花、茶葉等。

  二、血虛寶寶

  血虛寶寶的表現:面色萎黃蒼白、脣手淡白、睡眠質量不好,多夢易驚、大便乾燥、舌苔淡,發育遲緩等。

  寶寶可以食用的補血食物有:烏雞、黑芝麻、核桃、龍眼、雞肉、豬血***羊、鴨等***、紅糖、紅小豆、胡蘿蔔、櫻桃、黑米、紫米、葡萄、桑葚等。

  血虛忌食:荸薺、大蒜、豆蔻、荷葉、薄荷、菊花、賓榔、生蘿蔔等。

  三、陰虛寶寶

 

  陰虛一般又稱陰虛火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虛火,陰虛寶寶一般表現為:

  怕熱,因為陰氣不足以抵抗陽氣,也就是說,陰冷、柔和、滋潤的力量比較少,沒有辦法抵抗溫暖、乾燥的力量,所以陰虛寶寶會有怕熱的現象出現。陰虛的寶寶一般還會出現易怒、面頰潮紅、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者黃,舌少津液,五心***兩隻手心,兩隻腳心和頭頂心***煩熱、睡覺盜汗、腰痠背痛、舌苔偏紅、舌苔薄或者光薄等,這類八寶,首先需要的就是補陰、滋陰、養陰。

  小寶寶滋陰的食物一般有:燕窩、百合、銀耳、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薺、生梨。

  中醫一般可用的藥物有:麥冬、玉竹、珍珠粉、冬蟲夏草、石斛等。

  建議陰虛寶寶食療方:五仁粉、銀耳紅棗羹、百合蓮子羹、玉竹老鴨湯等。

  陰虛忌食:胡椒、肉桂、狗肉、羊肉、雀肉、海馬、海龍、獐子肉、鍋巴、炒花生、黃豆、瓜子、爆米花、荔枝、龍眼、桂圓、楊梅、佛手柑、大蒜、韭菜、薄荷、砂仁、生薑、紅糖、丁香、茴香、人蔘等。

  四、陽虛寶寶

  又稱陽虛火衰,是氣虛的進一步發展,一般情況下,在先天稚陰稚陽體質的小寶寶身上很少出現,這種情況除了氣虛的表現外,還有平時很怕冷,四肢總是溫暖不過來,喜歡喝熱的飲料、食物。體溫常年偏低,發育遲緩,小肚子冰冷、沒有力氣,小便短淡無力、舌苔淡薄等。如果遇見這種體質的寶寶,一般都有先天遺傳性問題,需要與專家會診後調整體質。

  陽虛寶寶忌食:鴨血、鴨肉、鴨蛋、兔肉、甜瓜、阿膠、甲魚、螃蟹、田螺、蟶肉、柿子、柿餅、柚子、香蕉、無花果、西瓜、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蘿蔔、絲瓜、冬瓜、紫菜、地耳、草菇、蓴菜、發財、羅漢果、荸薺、薄荷、菊花、金銀花、槐花等。

  經常有父母問,我的寶寶怎麼你說的症狀都有啊?其實四種虛症經常同時在寶寶的身體上出現也屬正常,氣血陰陽本身就都是相互關聯、牽制的。複合的情況一般有氣陰虛、陰陽虛和氣血虛三種情況。家長需要根據孩子身體短板的虛弱輕重來交替調整補養側重。

  氣陰虛表現:既有渾身無力,少言懶語的情況,又有火大,咽乾,舌苔紅的表現,但是沒有慢性疾病的情況下,適合用益氣養陰的食補方法,家長即要考慮到補氣,也要滋陰。

  陰陽兩虛表現:寶寶冬天怕冷夏天又特別怕熱,這就是陰陽失調或者兩虛的體質,進補適合同時養***滋***陰溫陽。但不適合補陰壯陽的方法。

  氣血兩虛表現:一般同時出現氣血兩虛的孩子,多會伴隨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受傷大量失血後。進補的時候應該採用益氣生血、培氣補元、氣血並補的食療方式。病情嚴重的孩子,通過進補代虛弱症狀消失、恢復健康後應該停止進補,恢復到正常的平衡膳食。

  寶寶需要“秋補”嗎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認為秋季進補非常的重要,秋補又叫“貼秋膘”,認為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沒有食慾,導致進食量少,體重有所下降,需要在秋高氣爽的時候,增加食物,以彌補夏季的身體虧損。其實, 中醫這些養生說法,都沒有啥科學依據。有的不僅無益,甚至有害。多說一句,你想啊,中醫連人體解剖都沒搞清楚,居然來指導你如何“養生”。可笑吧?中國古人用中醫觀念養生,平均壽命40來歲;現代中國人引入西醫,平均壽命79歲。即使排除現代生活條件的先進性,這麼一對比,也可以看出中醫“養生”到底怎麼樣啊。

  我們說回來,有些寶寶可能在夏季會食慾下降,會造成一定的營養缺失和能量不足,甚至出現體重下降。當天氣轉涼,寶寶食慾增加的時候,適當增加食物的攝入量,也是沒問題的。但是,不可以盲目補充,以免消化不良,雪上加霜。另外, 有些孩子飲食根本不受季節的影響,或許影響很小,偶爾一次食慾下降,其他時候吃飯都是香噴噴的,攝入的營養也是充足的。所以, 沒有必要在秋季的時候特意補充什麼,只需要維持合理的飲食即可。

  寶寶常見錯誤“秋補”的危害

  開始我們看的有的媽媽給寶寶喝的雞湯、豬蹄湯,最後導致腹瀉,主要是因為這些湯中主要的成分是脂肪,寶寶腸胃功能尚未完成發育成熟,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腹瀉。很多人覺得這些乳白色的濃湯具有很高的營養,希望通過這樣的湯來給寶寶進補,其實恰恰相反,這些大部分是油脂,***當然,還有少量的蛋白質,但是量很少,主要的營養還是在肉裡***。所以,喝很多這樣的湯,會導致脂肪攝入過多,誘發寶寶肥胖,而幼年的肥胖會增加成年後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另外,如果喝湯的同時,攝入了大量的肉,導致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增加肝腎負擔。可見,盲目的進補不僅對寶寶健康起不到任何幫助,還可能帶來很多風險。

  另外一種進補方式,就是給寶寶喝一些中藥,比如黃芪、黨蔘等,認為可以提高免疫力,其實,寶寶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藥物的代謝也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可能出現不光沒有增加免疫力,反而使得肝腎受損。所以, 切忌給寶寶吃中藥進補。

  寶寶如何正確“秋補”

  對於寶寶來說,合理和均衡的飲食最重要,保證足量營養的攝入,維持正常生長髮育,同時也可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減少生病。

  首先,保證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即可。每天1個雞蛋,魚禽、瘦肉等總量在50-75g就可以滿足兒童生長髮育的需要,如果攝入過多,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和加重肝腎的負擔。另外,提倡給寶寶多吃魚蝦類海產品,蛋白質比較優質。另外,牡蠣和扇貝中鋅含量較多,也可以適當的給寶寶吃。

  其次,每天都要攝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深色蔬菜,比如深綠色、紅色、橘紅色和紫紅色蔬菜,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尤其是富含β-胡蘿蔔素,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起到維持呼吸道上皮粘膜完整性的作用,從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另外,五顏六色的蔬菜和水果用來裝點餐桌,也可以促進寶寶的食慾,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量,也避免挑食厭食的發生。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果汁不能替代新鮮的水果,而且1-6歲的寶寶,每天果汁量不能超過120-240ml,一定要100%的純果汁。

  最後,保證足量奶攝入很重要。1-2歲每天奶量應該維持在500ml左右,且每天不超過964ml,2-6歲奶量應在300-400ml或者相當量的奶製品,最多不超過700ml,以保證鈣攝入量的充足。對於已經超重,或者每天奶量攝入較多的寶寶來說,可以選擇低脂或者脫脂牛奶。另外,如果寶寶不喜歡喝純奶,酸奶或者乳酪也是不錯的選擇。

寶寶夏季飲食原則
寶寶有火吃什麼
相關知識
寶寶如何進行秋補
如何進行胎教才能讓寶寶更聰明
寶山區如何進行公司註冊
寶山區如何進行公司註冊
運動員如何進行維生素補充
秋季釣魚如何進行選位
女人秋季如何進行養生
立秋後汽車如何進行保養
立秋後汽車如何進行保養
秋季如何進行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