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至魏晉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古時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古時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一
口頭訓誡
如《謝安傳》記載:“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範訓子弟”。同書《謝安附謝玄傳》載:“玄字幼度。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安悅。”
謝安之所以滿意謝玄的回答,是因為他道出了自己望棟樑之材出於謝門的心情。《世說新語·言語篇》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同書《文學篇》又載:“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遏,即謝玄小字。謝玄所說,為《詩經·小雅·采薇》之句,此詩反映人們由於外敵侵擾,生活動盪不安的愁苦之情。謝安所說,為《詩經·大雅·抑》之句,表明定國安邦,訓順四方之意。當時東晉面臨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威脅,謝安通過討論《詩經》要兒女們立下安邦定夷大志的用意是很明顯的。
古時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二
書面訓誡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許多誡子文書,如曹操《戒子植》、曹丕《誡子》、諸葛亮《誡子書》、顏延之《家誥》、崔休《誡諸子》等都是教育子孫的文書。最典型者當屬諸葛亮的《誡子書》。
諸葛亮曾經寫過兩封《誡子書》,其一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藝文類聚》卷23《人部·鑑戒》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他的另篇《誡子書》說:“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太平御覽》卷497《人事部·酣醉》引《諸葛亮集》
這句話是說:擺設酒宴,目的在於合乎禮節和溝通感情,以適應身體和心性的需要為度,盡到禮節便可退出,這就達到和諧的極點了。當主人興致未盡,客人略有倦意的時候,可以飲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錯亂的程度。這是諸葛亮在具體事情上對子女的訓誡。
古時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三
行為訓誡
東晉名臣陶侃出身貧寒,年輕時做過縣吏,曾利用職務之便給母親湛氏送去一罐醃魚。湛氏不肯吃,還責備陶侃說:“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晉書》卷96《列女·陶侃母湛氏傳》謝安侄子謝玄,年輕的時候喜歡佩戴紫羅香囊,謝安怕他玩物喪志,“因戲賭取,即焚之”,用這種行為加以教育,自此謝玄停止了佩戴香囊。謝安兄子謝朗,“善言玄理,文義豔發”,小時候一次大病初癒後,在叔父謝安處與僧人支遁談玄,論爭得十分激烈。謝安寡居多年的嫂嫂王氏擔心兒子過度勞累傷身,兩次派人叫謝朗回去。謝安總捨不得讓謝朗走,想讓他們論出個結果。王氏只好親自跑到謝安家,說:“新婦少遭艱難,一生所寄惟在此兒”,哭著把謝朗拽走。謝安對支遁說:“家嫂辭情慷慨,恨不使朝士見之。”《晉書》卷79《謝安傳》表示了對嫂嫂行為的理解和尊重。這兩件事反映了謝氏家族重教育、講禮節的門風。
古時候的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四
因勢利導
南齊人張緒之子張充“不持操行,好逸遊”。一次張緒請假回家,剛到西城郭,便看見兒子到郊外打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張充也看到父親的船駛來,便放下獵鷹和獵狗,在岸邊拜見。張緒沒有責備他,而是一語雙關地問:“一身兩役,無乃勞乎?”張充面有愧色,回答:“充聞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易之。”張緒便鼓勵他說:“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果然,第二年張充便修身養性,刻苦攻讀,後與從叔張稷同有名望《梁書》卷21《張充傳》。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樑滿倉
1.古代教育孩子方法
2.古代教育孩子的名言
3.古代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
4.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5.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古代人教育孩子讀什麼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