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鹿港小鎮歌詞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1982年發行的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曲,歌曲歌詞細膩真摯柔美,朗朗上口,極具感染力。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羅大佑《鹿港小鎮》歌詞的相關介紹吧!
羅大佑歌曲《鹿港小鎮》歌詞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孃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 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臺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 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孃
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歲月掩不住爹孃純樸的笑容 夢中的姑娘依然長髮盈空
再度我唱起這首歌 我的歌中和有風雨聲
歸不到的家園鹿港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
羅大佑《鹿港小鎮》歌詞歌曲創作背景
《鹿港小鎮》是羅大佑1982年首張專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據業內人士評價,這首歌也是羅大佑第一支政治歌曲。詞曲皆由羅大佑本人包辦,但是他本人卻未曾到過歌曲中唱到的鹿港小鎮。據羅大佑本人描述,歌曲的靈感源於一個洗車的小夥,在兩人的交談中羅大佑瞭解到小夥子來自鹿港小鎮,當時的臺灣經濟正處於崛起和發展中,百廢待興,但與此同時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迫使一部分勞動力從貧窮落後的小地方集中到發展迅速的城市中,祈求能找到好的機會,但現實卻總讓人傷。歌詞樸實真實幹淨,娓娓道來像洗車小夥一樣的年輕人尋夢和夢碎的心境,搖滾的曲風又生生批判和揭露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長之痛,淳樸的民風和鋼筋混凝土的撞擊,其中我最喜歡的歌詞是“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 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一首老歌,讓錯過了羅大佑的我感受到大師的魅力,也多少告訴我什麼是羅大佑,歌曲的走向應該是什麼。
羅大佑《鹿港小鎮》歌詞歌曲鑑賞
相比這個處處爭“第一”的時代,羅大佑第一張專輯中的第一首歌以及他音樂生涯中第一首廣為傳唱的成功作品的知名度恐怕就小得可憐了。不要說大眾,恐怕連宣揚自己是“佑”派的人也沒有幾個能將上面幾個第一和這首歌準確地銜接,而且因為商業的原因,就連羅大佑本人在個人演唱會之外的其他演出也很少演唱這首歌曲。
好了,拗口的問題讓哲學家考慮吧,我們只說音樂。剛才忘了一個很重要的“第一”,那就是,《鹿港小鎮》不僅是羅大佑“第一歌”***當然,如果算上路羅大佑出專輯前的作品,那麼羅大佑的第一首歌應該是為是電影《閃亮的日子》寫的《歌》,該歌曲的詞是徐志摩翻譯自英國女詩人C.G.羅賽蒂的同名詩歌《Song》***,也是羅大佑第一首政治歌曲。不知道這樣命名是否科學,但總之,以這樣的面貌走上音樂 和藝術舞臺不能不讓人將它理解成為一種巧合和宿命。
的確,相比其他藝人,“政治”,確實佔據了羅大佑過多的空間,就拿“鹿港小鎮”來說,它那辛辣批判的歌詞,強烈呼喊的曲調,無論對於第一次聽的聽眾,還是聽過多次的老友,都不失為一種震撼。尤其是那句“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直指臺灣當局鼓勵移民、開發山區政策造成的城市糜爛和對鄉村破壞,敢這樣直截了當地批判政府,作為藝人,恐怕空前未有。當然,更為深刻的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與思考。科技的日新月異對傳統的小鎮有著不小的衝擊,在物質的現代化的同時,思想卻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思維上。歌尾的那一句“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世世代代傳香火 ”是這的最好寫照。
同樣,作為“第一歌”,在站在較高的水平看待國家、社會命運的同時,它還蘊含羅大佑歌曲的另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視角平視這社會,這生活,從而產生對生活的迷茫與思考。“臺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恐怕是當時乃至今日大多數“鄉下仔”在不屬於自己的繁華都市碰得頭破血流後所發出的感概吧,夢想的破碎,戀人的苦楚,廿年雖逝,仍難以釋懷。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學是這樣,對音樂,更是如此,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聽眾,每一位聽眾也有自己心中的一首歌,我說的都只是些難登大雅之堂的皮毛而已,要想真正欣賞《鹿港小鎮》,還需要自己去理解,去感悟,也許就在這“似懂非懂”之間,你才能理解音樂的真正內涵。
彭佳慧愛得太久簡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