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塑總結3篇
幼兒手工製作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一種,是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各種自然材料和廢舊物品***、工具,對材料進行加工改造,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大班泥塑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大班泥塑總結範文1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本節課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玩泥的各種技巧,而且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充分調動和發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意識到孩子們卻是缺少科學的感知事物,那怎樣讓孩子用證據說話呢?於是我增加了讓幼兒學習一些整體塑造,讓幼兒運用多種表現手法進行塑造。要求幼兒會塑出物體的主要特徵,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表現簡單的情節,能大膽的按意願塑造.並給捏出的泥塑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活動總結:
民間藝術是千百年來民眾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智慧的創造,許多民間藝術傑作,成為“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其中包括了泥塑。開展好泥塑活動不僅使幼兒從小了解、接觸民間的文化藝術,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藝術審美的教育,而且能促進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泥塑的重要特徵是直觀、立體、形象。因此,我們從引導幼兒觀察入手,掌握觀察的方法,如:整體觀察、區域性觀察、細微觀察、自上而下觀察、由內向外觀察、由大到小觀察、由輪廓到特徵觀察等,培養了幼兒觀察的條理性,使幼兒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提高泥塑的表現力。
在遊戲中,注意循序漸進,使幼兒既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無策,又不感到不費力氣、唾手可得,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經過稍稍努力便可達到目的。在手工區遊戲時,鼓勵幼兒進行變通創造,發揮幼兒的創造力,為幼兒建立信心。開始,我先讓幼兒無目的的揉、玩彩泥,在揉玩的過程中瞭解泥的特性,引導幼兒去發現彩泥極強的塑型力和還原力,可以變成各種形狀,幼兒很感興趣。這時,我們就引導幼兒在玩中總結出一種技能——揉,在揉的過程中孩子發現如果改變手的方向,變成一前一後,就會把彩泥揉長——實際上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搓的技能。於是,我們將這個概念在遊戲中滲透給幼兒,幼兒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並逐步的發現搓長後一折一擰,就變成麻花、花捲,一盤一卷變成了蛇和蝸牛,一壓一抻變成了帶魚和麵條,逐漸啟發幼兒捏簡單的物體。如:在圓上新增小棍變成圓形棒棒糖、變成太陽公公等。教師在指導時注重的不是形的像與不像,而是幼兒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幼兒的參與態度。體現了“因人而異、因形而異”,遵循幼兒的興趣不同,指導的切入點不同;需要不同,幫助的程度不同;發展不同,教育的起點不同。
幼兒塑型後,我們注意啟發幼兒總結方法:“你用什麼方法捏的?”,孩子們經過自己的探索和創造,總結出:搓一搓變一變、團一團變一變、壓一壓變一變、剪一剪變一變、捲一捲變一變等多種不同的方法,幼兒的思維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樂此不彼。幼兒在玩泥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玩泥的各種技巧,而且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充分調動和發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大班泥塑總結範文2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蘇姆霍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泥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動腦。他們將心中美好的事物通過泥工的製作,以立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思維產生興趣和衝動,在興趣和衝動中開始了創作遊戲。他們通過遊戲泥土,將天真浪漫、粗獷豪放的造型帶入自由創作中,用橡皮泥這種媒介,記錄對生活經驗的感受,獲得情感的發洩,自由創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為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這便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泥工創作活動的意義所在!泥工特色活動開展了一學期,在這期間我們始終把培養孩子捏泥的技巧及想象力創造力放在首位,我的收穫是: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1、實際出發,單個成形
從生活中最熟悉、最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孩子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我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儘量把相同或相似型別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裡進行練習。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後,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型別或相似型別物體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利用兒歌的形式把塑造形體的步驟、要領說出來,從語言感知——形象思維——具體行動,訓練手部技能技巧的發展。如捏鯉魚時,我用這樣的兒歌來引導:搓個大圓做身體,片片魚鱗剪剪剪,前面再來剪一刀,鯉魚張開小嘴巴。搓個小圓壓壓扁,拿把剪刀剪一剪,身體放在尾巴上,我的鯉魚做好啦。
2、由簡到繁,多個組合
一開始的活動內容可以選簡單點的,如二指捏做臘梅花,搓圓、壓扁、再用二指捏的方法固定到樹枝上,看著枝頭綻放的花苞,大家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激發了他們下次活動的興趣。然後逐漸開始進行平面造型,如:小松樹、大熊貓。也可嘗試進行簡單的立體制作如:螃蟹、企鵝、鯉魚等。
3、多講評,多辦展覽,多參觀
孩子喜歡顯示自己的成果,因為這些活動成果出自於自己的腦和手,是自己的創作。自己的創作最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從而使他們獲得真正的滿足感,教師應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因為成果展評是幼兒提高認識的過程,是培養他們審美能力的過程,當然更是他們體驗創新樂趣的過程。孩子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要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並期待得到他人的讚許。我就採用幼兒自評、小組互評、全體講評等形式,挑幾件有典型缺點的作品來,讓大家一起來講評,一起來談談對這些作品的看法,並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經驗;尤其是對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更應給予大力的鼓勵和表彰,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逐漸樹立創新的信心,並能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勞動,培養創新能力。
二、以點帶面,以面帶點
以點帶面將一些新的內容和技法先教給孩子們,讓他們採用內容歸類系列變化學習方法,探索出泥工製作變化的規律,再讓他們去輔導其他夥伴練習。如胡蘿蔔形系列,就是依據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蘿蔔這一特點,通過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體。就象胡蘿蔔形通過變化,可塑造出辣椒、香蕉、黃瓜、玉米、飛機、鯊魚、鯨魚、金魚、老鼠、烏龜、鴨子、鵝、青蛙等。再如瓶子形系列,依據某些動物身體類似瓶子形狀這一特點,由基本形變化塑造出不同動物,如:豬、羊、大象、牛、孔雀、公雞等。這樣,以點帶面,老師可以省去許多精力,而且他們在手把手的教與學中,建立了友情,培養了集體主義和互幫互學精神。同時我還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在進行分別指導時,我就特別注意幫助能力差的幼兒,不會捏的要進行個別示範。對不喜歡捏泥的幼兒要分析原因,是技能上有困難,還是對自己做的形體不滿意,塑造時用泥不夠了,還是別的原因?要針對不同情況加以指導,教師要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完成泥工的信心,對一些做得快的幼兒可啟發再做一些有關的東西,進而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在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孩子反應較慢,不能馬上領會或掌握新的內容。一個活動下來,能力強的孩子能夠完成目標,達到教學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時間不夠用完不成目標,不了了之。長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對泥工就失去了興趣,甚至形成厭惡泥工的心理障礙。為了杜絕這一弊端的出現,創設泥工活動區,給孩子創造主動進行泥工活動的場所,這樣使能力強的孩子繼續鞏固練習,施展他們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能繼續完成他們沒有達到的目標。多指導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們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隊的“點”,跟上整個“面”。對他們,要多鼓勵、多幫助,使他們不自卑,樹立起信心,共同進步。在創設泥工區域時,為他們提供大量的泥工材料,各色橡皮泥、剪刀、糨糊、手工紙等等,另外準備多種色彩顏料盤。使孩子取放方便,這有利與他們主動地畫畫、剪紙、泥工製作等。這樣,打破了死板的美術課教學的單一模式,使孩子在活動時間自由選擇,主動地投入到喜愛的泥工活動中。
一團團泥土在孩子們手中變換著、創作著、遊戲著,是最能鍛鍊孩子動腦筋的一種創作方式,孩子們通過學習、討論、嘗試、評價等過程,將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僅製作出了一些滲透其個性特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將學到的知識得到自由廣泛的運用,將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極大個性化發揮,願望變為現實,從而誘導孩子積極創造、將勇於求異的成就感。
大班泥塑總結範文3
在進修學校幼研室董亞麗老師的指導下,在林蓮葉園長的帶領下,在我們幼兒園美術課題執教老師三年來不斷調整課題計劃、完善課題開展的方式下。經過我們大家三年來共同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階段性的課題研究工作,現將三年來課題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制定泥塑課題計劃,完成研究目標
從2011年開始,每個學年初的九月份我們開始制訂美術課題計劃,而研究目標的制訂我們遵循從易到難的特點,其主要任務是通過泥塑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通過泥塑活動,使幼兒經歷創作的過程,體驗語言創編活動的樂趣。並結合幼兒園教師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採用多種美術技能,加強泥塑技能訓練;通過欣賞,激發幼兒創作願望,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其中更側重於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體形象。此外,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規範性,我們加強了對子課題組和總課題組的協調管理,我們每月定期開展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在課題組之間進行觀摩研討,通過互相觀摩,促進子課題間的互相交流和啟發,這種定期觀摩、研討的活動形式既確保了課題的正常開展,又起到了一種較好的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作用。
二、通過建立子課題,設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泥塑活動課程
子課題1、《美味的食物》:①泥塑活動:《湯圓》;②泥塑活動:《冰糖葫蘆》;③泥塑活動:《餅乾》;④泥塑活動:《餃子》;⑤泥塑活動:《薯條、麵條》;⑥泥塑活動:《麻花》。
子課題2、《實用的物品》:①泥塑活動:《凳子》;②泥塑活動:《桌子》;③泥塑活動:《蚊香》;④泥塑活動:《拖鞋》;⑤泥塑活動:《鞭炮》;⑥泥塑活動:《禮花》;⑦泥塑活動:《項鍊》。
子課題3、《漂亮的植物》:①泥塑活動:《大樹》;②泥塑活動:《樹葉》;③泥塑活動:《葡萄》;④泥塑活動:《椰子樹》;⑤泥塑活動:《彩色的花》;⑥泥塑活動:《雞冠花》;⑦泥塑活動:《鬱金香》;⑧泥塑活動:《荷花》。
子課題4、《可愛的動物》:①泥塑活動:《螃蟹》;②泥塑活動:《金魚》;③泥塑活動:《蝴蝶》;④泥塑活動:《燕子》。
三、泥塑課題開展過程中所進行的教學策略
一開始,我讓幼兒參觀一些泥塑作品,從而對泥的特點、色彩之間的美感、造型的互動和蘊涵的古老文化有所瞭解,有所薰陶。以此來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接下來,當孩子對泥有了一定認識以後我就要他們自己動手去做了。讓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材料,象牙籤、紙片、繩子等,這不僅能美化他們的作品,滿足他們的需要,更有利於孩子們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當然,在泥塑活動過程中,我給孩子營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創作空間,也就是以一顆很放鬆的心來對待孩子們,不給他們施加各種壓力,不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去捏你所想的東西,而是邊看邊教邊容入邊體會邊引導。讓他們用眼睛來隨意觀察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事物,充分的展開自己的大腦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與夥伴們進行無拘無束的體驗交流,並用自己的小手來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創造。
課題實行中,我注重的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壓 、揉是否到位,是否規範,而是幼兒作品中有沒有創新的成分,幼兒的作品是否能像語言一樣會“說話”,幼兒在創作中是否提高了能力,小肌肉是否發展了,課題開展中,我看到了我們班的幼兒敢於表現,有表現。在此,我看到了他們點滴的進步,雖說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在實踐中老師只要繼續用“賞識教育”來肯定幼兒創作中所蘊涵的價值,會使他們在獲得經驗的同時更加有創作的慾望和熱情的。
四、泥塑課題開展的成效和侷限
經過三年的實踐,泥塑課題的開展初見成效。教師通過縣級課題教學觀摩、片區教研活動中,教師通過互相觀摩、交流,圍繞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使得教師在活動設計上和活動反思評價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上學期張淑芝老師向縣課題組成員展示了大班泥塑活動《絞繩狀的學習》,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選擇了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泥塑活動,也讓幼兒對泥塑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他們都很有想象力,此次活動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泥塑作品,我們真正的感受到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執教教師也能及時做好課後反思,把優點繼續完善,把課堂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動中避免,積累了成功的經驗。
然而,在課題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也深感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做得還不夠,以致課題的開展呈現單一化,而如何實現課題多元化的開展方式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此外,本園存在一些現實和經費不足的因素,操作材料***橡皮泥等***較有限,為了使操作材料***橡皮泥等***能夠反覆使用,只能為作品拍照,沒能留下幼兒的原作品,這點也是較為遺憾的,希望通過家園,師幼的共同努力,今後可以把課題做得更好。
大班泥塑總結的人還:
幼兒園為父親節準備的手工作品大全(2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