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種植技術視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9日

  大棚蔬菜近幾年發展的很快,為了使大棚蔬菜得到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能夠週年栽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西瓜、夏大白菜、菠萊

  西瓜選用抗病蘇蜜、豐樂1號、黑美人等優良品種,1月底2月初採用營養缽加電熱線育苗。3月上旬定植,大棚內套中棚和小拱棚加地膜四層覆蓋栽培。5月下旬上市,7月上旬拉秧。西瓜拉秧後耕翻整地,播種夏大白菜,選用夏陽、夏豐40等品種,覆蓋遮陽網促進出苗,肥水猛攻不蹲苗,9月上中旬上市。菠菜9月中下旬播種,元旦至春節上市。

  二、冬瓜、小白萊、萵苣

  冬瓜選擇上海青皮、廣東黑皮、馬群1號等品種,1月底2月初育苗,3月中旬定植,三層覆蓋,6月上中旬上市,8月上旬拉秧,小白菜於冬瓜定植時撒播,4月中旬上市。萵苣9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外界氣溫降至3~4℃時覆蓋棚膜,2月下旬上市。

  三、春黃瓜、豇豆、秋黃瓜、青菜

  春黃瓜選用津春2號、津春3號、中農5號品種,1月底2月初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株行距為25~30cm*40~60釐米,4月中下旬上市,採收期20~30天。豇豆選用豇28-2、寧虹3號等品種,5月中下旬套種於黃瓜根旁,每穴播種2~3粒,7月上中旬收嫩莢上市。秋黃瓜選用津春5號、津研7號,8月上旬直播,10月上中旬上市。青菜9月中旬育苗,10月下旬定植,春節前後上市

  四、茄子、扁豆、花菜、苗芹

  茄子選用燈泡紫茄品種,10月中旬播種育苗,3葉~4葉期分苗,2月底3月初定植。扁豆1月中下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於大棚中間走道兩側的茄子行間,行距約1米,每畝30穴。覆蓋方式為大棚內套小棚加地膜,並加蓋草苫或2層或3層遮陽網。4月下旬茄子上市,7月上中旬拉秧,5月下旬扁豆上市,7月底清田。花菜選用瑞雪特早50天、龍峰特大50天等早熟品種,6月20日前後用遮陽網覆蓋育苗,3葉~4葉期分苗假植,7月底8月初定植,覆蓋遮陽網促進緩苗。9月下旬上市,10月中旬清田。藥芹選用玻璃脆芹、津南實芹等品種,8月上中旬育苗,覆蓋遮陽網,10月中旬定植,夜間氣溫低於10℃時覆蓋大棚膜保溫促長,元旦至春節上市。

  五、番茄、冬瓜、青蒜、茼蒿

  番茄選用早熟、抗病品種,如霞粉、合作906,11月上旬育苗,2葉~3葉期分苗,2月中旬定植,四層覆蓋,4月中下旬上市,7月上旬清田。冬瓜3月上旬青苗,4月上中旬套栽於棚架下腳內側20釐米的番茄行間,每畝200株,伸蔓後在大棚腳外側用蘆竹搭架引蔓,6月底7月初上市。大蒜7月下旬條播播前蒜種進行低溫處理或用水浸泡24小時,適當密植畦面蓋麥秸,覆蓋遮陽網,10月上中旬上市。茼蒿11月上旬播種,覆蓋棚膜,元旦至春節上市。

  六、青椒、絲瓜、藥芹

  青椒選用蘇椒5號、洛椒4號等品種,10月中旬播種育苗,3~4葉期分苗,2月底3月初定植,四層覆蓋,4月中旬上市,7月上旬拉秧。絲瓜選用白籽棒狀肉絲瓜,3月上旬育苗,4月中旬套栽於棚架腳旁青椒行間,畝栽220~250株,6月中旬上市,8月中旬拉秧。藥芹8月上中旬播種育苗,元旦至春節上市。

  蔬菜大棚種植技巧

  塑料大棚內進行蔬菜育苗,常有幼苗在短期內倒苗枯死的現象發生。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蔬菜種子帶有病菌;二是苗床土壤帶菌;三是持續低溫、陰雨、溼度過高誘發病害。茄果類、瓜類蔬菜幼苗倒苗一般為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為害所致。

  猝倒病多發生在幼苗2片真葉以前,棚內溫度在15—16℃時發病最快,發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葉片保持綠色,持續2—3天,幼莖基部水浸狀病斑呈黃褐色,並收縮乾枯,區域性成片倒伏。

  立枯病多為害茄果類蔬菜幼苗。棚內溫度在20—25℃時較易發病。開始幼莖基部呈現紅褐色橢圓形病斑,多斑相連後,莖基萎縮成線狀,幼苗頭重腳輕。間有點片狀倒苗發生。

  枯萎病多發生在瓜類蔬菜幼苗期,系由種子發芽後發病腐爛擴散的。病菌可在土壤記憶體活數年。幼苗發病子葉萎蔫,幼莖病部收縮折倒。大苗發病,幼莖基部分泌黃色汁液,葉片發黃。晴天中午幼苗萎蔫,夜間恢復,數天後枯死。

  上述三種最易導致大棚蔬菜倒苗的病害,傳播途徑大體相同,因此,在防治方法上,均應以預防為主,配套進行綜合防治才能收到實效。

  首先,開展農業防治。一是每年更換苗床,不能年年重床育苗;二是苗床基肥應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農家肥,以防未腐熟的肥料帶菌;三是選用惠滿豐或醇素菌顆粒肥料作基肥,可有效地抑制土傳病菌;四是種子消毒,最簡易的方法就是用55℃的溫水浸種10分鐘。也可用拌種靈等藥劑拌種。

  其次,進行床土消毒。一可在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7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每平方米8克進行土壤處理;二可每平方米用7.5克3%的米樂爾顆粒拌細土撒入墒情較足的苗床,深翻20釐米,然後整平床土播種。

  第三,化防保護幼苗。發病初期,一可用勞·k素植物生命肽800—1000倍液噴施;二可噴施72%克露可溼性粉劑600—700倍液;三可噴施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四可噴施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

  大棚蔬菜多采光技巧

  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由於棚內採光不足,不僅使蔬菜的增產潛力難以發揮出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蔬菜的質量,並延長了蔬菜的生長期。據試驗,人工增加大棚內的光照,可使蔬菜增產20%以上,且品質大為改善。生產實踐證明,可採取以下幾種技巧增加採光。

  合理搭配種植大棚內種植不同品種、不同高度的蔬菜時,要考慮到北半球太陽光線的照射方向,按照“北高南低”的原則合理搭配,移栽時子葉平行排列,並嚴格栽培規格,株、行距協調一致,使植株生長整齊,儘量減少株間遮光。

  改變搭架方法大棚栽培黃瓜、菜豆等搭架蔬菜時,可用廢舊薄膜作吊架代替搭架,可有效地提高光線利用率。方法是沿拱架上方固定一根鐵絲,在黃瓜或菜豆根部插一根25釐米長的竹棍,然後把舊薄膜剪成條,垂直綁在竹棍和鐵絲上,當黃瓜或菜豆伸蔓後,將蔓盤繞在舊膜條上,以後每隔5~7天盤繞一次即可。此外,如需搭架處理,採用前排向南傾斜、中排直立、後排向北仰的做法,可使光線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保持棚膜清潔據調查棚膜上附著一層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30%~50%;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塵物可使棚內光照依次減弱14%、25%和28%。因此,應堅持清掃棚面,可於每天早晨大棚揭完草簾後,將軟布條捆在木杆上,自上而下把塑料薄膜棚面的灰塵和雜物清掃乾淨,這樣可增加光照30%以上,但貴在堅持。減少棚膜上的水滴,可採用棚內地膜覆蓋;改變灌水方法,採用地膜下灌水法或軟管進行滴灌;清晨用乾淨抹布揩淨棚膜上的水滴;灌水後立即放風降溼等,均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下雪後應及時清除棚膜上的積雪,增加透明度和進光量。

  適時揭簾蓋簾適當提早揭簾、延遲蓋簾,可以延長大棚光照時間。一般在太陽出來後0.5小時至1小時揭簾。蓋簾時間以太陽落山前半小時為好,不宜太晚。陰天也應揭簾,爭取散射光的照射。下雪時一般不揭簾,待天氣轉晴以後再揭。

  利用反光幕利用3米長、2米寬的鍍鋁膜反光幕,掛在塑料大棚後立柱上端,下邊垂至地面。這樣可使地面增光20%左右,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棚溫和地溫,有利蔬菜健壯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此外,地面鋪設銀灰膜,也能增加植株間光照強度。

  大棚蔬菜澆水應該注意的四點

  合理澆水,是保證大棚蔬菜健壯生長、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冬季氣溫低,大棚菜澆水不同於其它季節,既要看天,又要看地看苗情,以避免副作用。根據經驗,大棚菜澆水應採取以下四個對策:

  一是淺水:且不宜過大在低溫下,棚內蔬菜蒸發慢,需水量相應減少,故澆水量要小,間隔時間適當長些,切忌大水漫灌,應以澆灌或噴霧為宜,以免低溫高溼導致蔬菜漚根。澆水後的頭兩天,易引起棚內溼度加大,應注意合理通風降溫,防止誘發病害。通風一般在中午氣溫較高時為宜。

  二是澆水時間適當:冬季棚菜澆水應安排在中午前後,以上午10點以後下午3點以前為好,此期棚溫較高,澆水後副作用最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澆水,以防引起蔬菜凍害。澆水應儘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溫度較高,可減少對蔬菜的生理刺激。

  三是看天靈活澆水:根據天氣狀況,掌握“晴天適當多澆,陰天少澆或不澆,風雪天切忌澆水”的原則進行。當天氣由晴轉陰時,水量要逐漸減少,間隔時間適當拉長;由陰轉晴時,水量由小到大,間隔時間相應由長變短。

  四是澆水應有側重:大棚各部位的溫度相差較大,澆水量也要有所區別。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爐、煙道等熱源的地方,土壤水分及靠近蒸發量大,澆水量可適當大些;大棚東西兩側及北部溫度較低,日照時間亦短,澆水量應適當少些。

 

大棚無花果種植技術
種植越夏番茄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蔬菜大棚種植技術視訊
蔬菜大棚種植技術
芹菜的大棚種植技術視訊
鐵皮石斛大棚種植技術視訊
蔬菜大棚種植方法視訊
生菜大棚種植技術
空心菜大棚種植技術分享
大棚大蒜種植技術視訊
山東大蒜種植技術視訊
空心菜的大棚種植技術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