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專題培訓體會
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反映,是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需要教師經常檢查自己、反思自己。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教師的心理健康的學習,我知道了教師必須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質工作,還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於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過去與現在雖然做了不少探索性工作,但審視我們目前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存在?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蛔鬩彩敲饗緣摹N?尾蛔?很有必要追根溯源,以利對症“下藥”。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篇2
這次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很有必要,也很在時。
如今的中小學校裡出現了諸多的教師心理和學生的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下面談談我培訓後的心得體會。
師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由於教師的工作壓力過大、各界對教師的角色期望過多過高、教師的自我定
位過於完美、教師評價制度不夠完善乃至家庭負擔、同行人際關係以及其他諸多因素,使得很多教師或多或少地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的先期預兆。 由於受各種不良思潮影響和學習上的巨大壓力,使在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出
現了問題。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中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中學生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中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改變師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首先,我以為改變自己是當今教師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惟一選擇,因為學生的改變是教師的自我改變換來的。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育業績和身心健康的和諧統一,他們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童化了心靈、純化了心靈、美化了心靈,純潔高尚、幸福樂觀。他們用自身的經歷向我們提示了教師工作“自利利人”的本質。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
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 -- 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其次,作為教師“教書”和“育人”是我們的神聖職責。我們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認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學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在發現學生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用過家長學校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問題,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篇3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裡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物件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 , 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 ,回覆到正常狀態 ,那麼 ,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 ,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 ,包括***行為和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 ,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學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 ,這是一種異常行為 ,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麼會怕方格.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 ,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 ,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 ,因此 ,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 ,他們要求給予指導 ,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 ,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 ,應樹立正確的觀念 ,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五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短短的兩天培訓時間,很緊張,也很充實.因為我們在這緊張學習的氛圍中學到了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把我們所學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給學生.我們將盡心盡力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因為我們是教師,我們的形象就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當努力做一個樂觀、豁達、幽默、平和、耐心、寬容、富有同情心的教師,那樣,我們將會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頭,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綻開笑臉,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擁有平和的心態……
關於古人教育孩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