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必看的十本書籍
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1、《歷史深處的憂慮——近距離看美國》——林達
一本美籍華人寫的關於美國社會的故事性書籍,讓人感覺在美國,法律就是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這本書裡,作者以獨特又敏銳的洞察力,結合血肉豐滿的生動案例,輔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向我們全面、細緻、客觀的展示了一幅美國民主政治體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畫卷,矯正了一些人們從看電影大片中產生的想當然的常識性的錯誤,令人獲益匪淺。
2、《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蘇力
朱蘇力的著作,往往從身邊日常慣見的“俗話、俗語或俗事”出發,分析出令人驚歎的學術意義來。本書亦是如此,對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觀點、看法或認為想當然的東西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儘管有時候我們不一定同意蘇力的觀點,但是他對問題的態度、對觀點的論證過程、特別是他獨特的敘述方式,足以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感覺到知識的愉悅。
3、《政法筆記》——馮象
本書可以說是馮象的“案例”隨筆,是旨在提供一種真正的“普法文章”。從孔夫子名譽權、魯迅肖像權、婚前財產公證、取名用生僻字、性賄賂、人體寫真,到版權、美國大選……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筆記》所做的,即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的一種特定社會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與批判。
4、《正義論》——羅爾斯
正義論是一部學術內容豐富、思辨難度頗大的著作。它集羅爾斯思想之大成,把羅爾斯十多年來所發表的論文中表達的思想發展成為一個嚴密的條理一貫的體系──即一種繼承西方契約論的傳統,試圖代替現行功利主義的、有關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理論。它不僅反映了西方學術界20年來爭論的主要問題,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會的內在矛盾,為讀者思考正義問題提供了極好的文獻。
5、《法治及其本土資源》——蘇力
在傳統與變革之爭中,人們往往以外在的現象為準則判斷優劣,而忽視其本質根源。在對西方法律的移植過程中,人們也往往只由於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榮,而沒有看到他們的本土資源。從而使我們開始彷徨,於是我們開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結果是“把‘現代法制’看作一個有待於明天實現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視為存在於今天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現實——從而我們面臨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實現和現實的不甘妥協之間的兩難困境”***趙曉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蘇力用一種新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困境以期尋求最佳答案。
6、《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一書並非純粹性的學術著作,而是美國大學法學院的法理學教材,這對我們瞭解西方法理學、西方的法學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寫編排有一個更為直觀的瞭解,因此這本書介紹給大家其意義要比純粹性學術著作更大,是能啟發法學思維的一本好書。
7、《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
本書雖囿於時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侷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學著作中,可稱之為具有獨特風格的百科全書,也是西方法學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鳩與其以前的法律學者主要滿足於對法律條文的解釋不一樣,他力圖從法律以外,從歷史、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從社會的進步去探求這種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規律,並從法律與其他事物的普遍聯絡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實質,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論犯罪與刑罰》——貝卡利亞
《論犯罪與刑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對犯罪與刑罰原則進行系統闡述的著作,也是一部震動了全世界的經典之作。該書深刻地揭露了舊的刑事制度的矇昧主義本質,依據人性論和功利主義的哲學觀點分析了犯罪與刑罰的基本特徵,明確提出了後來為現代刑法制度所確認的三大刑法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和刑罰人道化原則;並且呼籲廢除刑訊和死刑,實行無罪推定。
9、《鄉土中國》》——費孝通
這本書雖然是社會學入門級讀物,卻有著深厚的理論素養作為支撐;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上鄉土濃濃的氣息,沒有了讓人忘而卻步的拗口難懂的理論術語,讀後確有萬條萬縷瞭然在胸的豁然開朗感。
10、《法辨:中國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樑治平
本書是作者的第一部論文集。作者追隨法儒孟德斯,而力圖推陳出新,以“用法律去闡明文化,用文化去闡明法律”的原則,以奠定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礎。這些文章曾經以其銳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風而引人矚目,不但令眾多外行一窺法理堂奧,因得以親近法律,同時也使法律學子領略了法律寫作的另一種樣式,耳目為之一新。
必看的青春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