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教育隨筆四篇
與幼兒相處時,有何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幼師教育隨筆,希望您喜歡!
幼師教育隨筆一:我們是孩子的榜樣
今天,我們開展了音樂活動“看朋友”,在活動中,我們嘗試了音樂遊戲,開輕軌進行節奏走路,我用情景性的語言告訴幼兒開輕軌時小腳要站穩,這樣才能剎車剎住,不會撞車。孩子們沉浸在遊戲中。遊戲結束後,我和孩子們自由活動,孩子可以自主休息。我看到宇傑孩子“剎車”,而且在做錯誤的動作,我便和他練習“剎車”,有點累了,我把雙腳倘出去,宇傑就說:“趙老師,這樣危險。”我說:“我現在不在開車啊。”他說:“你這樣我們也要學的。”我只能把腳收進來,端正的坐著。
看著孩子半懂事的樣子,不禁心頭一動。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第二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我們,就像我們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嗎?
模仿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願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於我們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著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父母都來學學。學學我們的髮型、衣服,甚至舉止言行等。這些可愛的小傢伙眼裡,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為模仿的物件,並在他們的行為中反射出來。我們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們就會關心我們,我們對孩子粗暴,孩子也會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裡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我們。
我們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我們要學習三思而行!
幼師教育隨筆二:留住孩子的奇思妙想
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春天到了,幼兒園院子裡的花兒也都開了。放眼望去,紅色的海棠,紫色的紫荊,黃色的迎春,白色的玉蘭……各種各樣的花兒絢麗多彩,象給大地披上了一件五彩的織錦,讓人流連忘返。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大人孩子總愛奔向那花花綠綠的地方。
一天上午,我和孩子們在草坪上玩得特別開心。這時一陣風颳起,成熟的蒲公英隨風飛了起來,白色的花朵漫天飛舞。“快看,天上有好多小蟲子在飛!”佳佳的吆喝聲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是小花”,“有的說是小蟲子力,“有的說是棉絮”……我隨手摘了一朵蒲公英,用嘴使勁吹了一下,蒲公英飛了起來。孩子們歡呼起來,“老師,剛才飛的是蒲公英,不是小蟲子。”這時,樂樂小朋友也摘了一朵蒲公英的花,學著我的樣子吹了起來,“老師,我的蒲公英為什麼飛不起來啊?”“大家看看,老師摘的蒲公英花與樂樂摘的一樣嗎?”“老師摘的是白色的。”“老師的花一吹能出好多小白花。”“像棉絮。”“你們看還有個小黑粒。”“樂樂的花是黃顏色的。”我告訴孩子們,我摘的是成熟的蒲公英種子,一個一個像小傘,黑黑的小粒是種子,上面白白的毛是長在種子上的纖毛。種子很輕,成熟後脫落,而樂樂摘的是還沒有成熟的蒲公英種子。這時,只見樂樂蹲在地上用小手用勁地挖土。“樂樂,你要幹啥啊?”“老師,我要把它栽到地裡,讓它長出種子來。”我對樂樂的想法很驚訝。我知道事情不會像樂樂想像的那麼美好,可我如果直接把結果告訴樂樂,就會使孩子失掉了一次自己探索、感知、認知的機會。這時,其他孩子們也都靜了下來,用那天真的小眼睛看著我。於是,我拍了拍樂樂的肩說:“你的想法很棒!種在這裡能活嗎?”樂樂和孩子們毫不猶豫地回答:“能!”“那好,我們試試看好嗎?”孩子們高興極了,有的回班裡拿來小鏟子挖土,有的拿小桶澆水。我們約好明天再來看新栽的蒲公英花會有什麼變化。在回教室的路上,孩子們都還沉浸在剛才的情景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何不抓住孩子這一探究興趣,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呢?於是,我又丟擲了新的問題,蒲公英的種子為什麼會在空中飄?它會飄到哪裡?孩子們經過觀察和思考後說:“是因為風把它給吹跑的。”樂樂則歪著小腦袋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道:“它要去找它爸爸。”他的話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在嚴謹的科學知識和曼妙的童趣猜想之間,我再次猶豫了:是給孩子知識點呢,還是滿足孩子異想天開的猜想呢?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猜想是科學創造的動力,保留那份天真的猜想比知道一兩個知識點要重要得多!於是我改變了以往的經驗,為幼兒提供充分猜想探索的空間。
“你們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去哪裡啊?”我用充滿鼓勵的語調激發幼兒大膽猜想。佳佳說:“它要回家,它想媽媽了。”晨晨說:“它要去找它的好朋友玩。”凡凡說:“它要回家睡覺了。”文文說:“蒲公英種子不聽話亂跑,媽媽不要它了。”猜想還在繼續,我被孩子的童真深深地感動了。多美好的想像啊!正如瑞吉歐教育思想所體現的:一百個孩子,有一百種語言。問問孩子的答案,他們每個人都會給出一個特別生動可愛的故事。“你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你們想得太好了。”我不想破壞孩子們心中那個美好的猜想,我便以《蒲公英旅行記》的故事向他們講述了蒲公英為啥會飛,它要去的地方。就讓孩子們在這故事的情景中繼續他們的猜想吧!
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卻可以概括和創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在孩子們還擁有大膽猜想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應該小心地呵護好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讓他們始終保持一顆快樂、充滿想像的童心。
幼師教育隨筆三:教育也需要拐彎
紅紅是個性格孤僻的孩子,自入園以來一直是自己一個人玩,沒有同伴,更沒有朋友。中班的孩子,已經可以進行合作遊戲,但是通過觀察,我發現紅紅平時大部分是在單獨遊戲,偶爾有平行遊戲,對於需要彼此合作的集體遊戲是排斥的,對於老師和同伴的邀請也是拒絕的態度。在調查“你的好朋友是誰”中,那些調皮的孩子也有被提名的機會,只有紅紅,沒有一個小朋友提她的名字。
同伴關係是發展社會能力的重要背景,在幼兒期,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幼兒,適應能力強,長大後更容易擁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對於紅紅的表現,我們要進行儘早的干預,幫助她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會地位,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們先仔細觀察她在自由活動時的表現,發現她也有和同伴一起玩的慾望,因為當別的小朋友在一起有說有笑玩遊戲時,紅紅眼巴巴的看著,露出羨慕的眼神,我一鼓勵她加入,她立刻表現出退縮,搖著頭往後躲。是什麼讓她如此拒絕與同伴交往呢?是害羞?拘謹?還是……?我們只有弄清楚她不願與同伴交往的原因才能找出解決的辦法。通過與家長交流,我們瞭解到,紅紅在家只要媽媽在身邊,她也會和別的小朋友玩一會兒,媽媽不在身邊,她就一動不動,拒絕交往。我們還了解到,紅紅的媽媽對她照顧的無微不至,很多事情都有默契,有時根本不用紅紅說出來,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媽媽就知道她要什麼,就會送到她手中。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紅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連與小朋友玩也要媽媽陪著,媽媽不在身邊就手足無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弄清楚原因,就有解決的辦法。我們約紅紅的媽媽進行了長談,告知了她紅紅在幼兒園的表現,紅紅的媽媽說她也發現了女兒的這些表現,正著急呢,對於老師提出的建議願意進行嘗試。我們對她提出的建議是,適當對孩子放手,適當保持距離,讓紅紅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著表達自己的需求,媽媽在孩子的事情上“懶”一點,才能培養出一個能幹的孩子。
聽從了我們的建議後,紅紅的媽媽開始試著做出了改變,慢慢的,我們發現紅紅變了,當我們邀請她進行集體活動時她不再拒絕,當有同伴在玩時,只要有小朋友邀請她也會加入。對於紅紅的改變我們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在這件事上,我們沒有直接去教她如何與同伴交往,而是對她接受的家庭教育做出了有效干預,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來有時候教育也需要拐個彎啊。
幼師教育隨筆四: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們總是有許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開水去澆花,說用冷水花會感冒的,把電動車拆開說是看看為什麼它會自己開,是不是有司機在裡面……作為一位幼兒園老師,怎樣去教育幼兒,對於他們的好奇心給予正確的引導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然一味的指責他們是不對的,很巧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建議我們幼兒園教師應該用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夥伴,從中把孩子引向正確的人生之路。
我們班的潘樂巖就是這樣的孩子,看,小朋友又來告狀了。
“老師,毛毛把毛巾扯壞了!”
孩子們拉著我來到廁所裡,可不是嘛,原來很平整的新毛巾已經皺來一起了,毛巾上還拖著幾條長長的線,地上也有幾根。毛毛低著頭看著毛巾,很難過的樣子。
“老師,您看,這毛巾都不好用了。”孩子們嚷著。
“我想,毛毛一定有他這樣做的原因,讓我們聽他講一講他為什麼把毛巾弄成這樣,好麼?”
孩子們都靜下來了,“我看見毛巾上有個線頭不好看,我就想把它揪下來,可是越揪越多,怎麼也揪不完,毛巾就成這樣了。”
“原來是這樣,毛毛並不是故意的,他不知道毛巾用許多線橫豎織成的。”
一場***就這樣平息了。孩子就是天真可愛的,“闖禍”並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作為教師要用童心去理解孩子,給孩子留一份想象與創造。
幼師教育隨筆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