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習壓力比較大的時期,心理問題比較普遍和突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謂傳道,是指老師為學生指明一條道路,一個方向,向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並同時培養學生的品格。而在做人的道理當中,我認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感恩,要懂得感恩。說到感恩,也許很多人馬上會想到父母恩。其實,感恩的範圍很廣,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和事都值得我們去感恩。但無疑,百行孝為先,父母的恩情永遠是佔第一位的。

  如今的我是一名普通高中的班主任。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今年我送走了自己教師生涯中的第二屆畢業班。回首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有今天的成績,歸功於很多人的幫助。幸得有人一同分享,一切才有意義。因此,人若不懂得感恩,那麼,一切的輝煌都將暗淡無光。

  教師這個行業的直接物件就是學生。學生天性都很純良,偶爾出現人生觀、價值觀的偏離很正常,因為社會有太多不良因素在影響著他們。因此,必須經常的教育和引導,而班會是一個很好的場合。

  在平時的觀察和了解當中,我發現,教育現在的學生已越來越難找到切入點。即使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學生卻面無表情,非常漠然。我一向覺得,談到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即使再冷漠的人也會為之動容,心存感激。但為什麼現如今的學生卻視之為理所當然呢?我認為這種態度的背後,我們的家長朋友也有不小的責任。中國的父母喜歡對孩子百依百順,儘自己所有的能力來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而與此同時卻忘了最要的一點,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我們誰也不能陪他們一直走到最後,我們真正該做的,是教給他們面對一切的勇氣和應對一切的能力。時間久

  了,孩子非但沒有成長,反而越來越依賴父母,使喚父母,長此以往,反而連最基本的感恩都忘了。所以,針對這個現象,在我們班每週的班會上,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記得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篇很讓我感動的勵志文章。

  說的是一個從貧苦山區走出來的學生,由於受虛榮心的左右,在城裡的高中跟同學比吃比穿,成績下降。而家鄉的母親卻終日勞作,為他一分一分的攢學費。在高考前,母親步行從很遠的山區走到城裡,捨不得花錢坐車,卻給兒子買了一個母親認為兒子從沒吃過的冰淇淋。看著母親遠去的背影,兒子痛苦萬分。但寶貴的學習時光已經虛度,後悔已來不及了。那年高考,他落榜了。但他發誓,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他要復課考上理想的大學。第二年,他的誓言兌現了,夢想也成真了,然而,這一切已沒有意義,因為沒有了母親和他一起分享成功,幸福又從何而來呢。母親因為日夜操勞以及遭受兒子落榜的打擊,患重病去世了。

  故事結束了,隨著我在講臺前將文章讀完,我逐漸清晰的聽到很多同學在下面的啜泣聲。此時,我已不能自已,淚水也早已充滿了我的眼睛。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我和學生們的心連在了一起。因為我們都被這偉大的母愛所感染,心中都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什麼用“可憐”兩個字,我想這“可憐”正來自於子女的不理解,來自於子女的忘恩。而我倍感欣慰的是,看到很多同學在低頭拭淚,很多同學陷入沉思,我真正認識到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這些舉動證明,學生的本質都是好的,再頑劣的學生也有他善良脆弱的一面。感恩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重獲真心,挖掘自己內心深

  處的良知,理解他人,關愛他人,從而獲得自身的進步。只要我們堅持到底,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任何型別的學生都會在教育中受益。

  之後,我給了學生幾分鐘時間討論,然後請同學踴躍發言,談談他們自己的想法以及他們對“感恩”的理解。同學們都積極發表看法,有的同學更是坦言自己平時在這方面的不足,通過聽了這篇文章,突然間意識到父母的不易,勵志要努力學習,報答父母,更是找到了自己學習的動力。還有的同學甚至提議,以後每天利用早點時間,一天一個感恩故事,挖掘身邊的好人好事,同學之間相互勉勵,共同進步。還有同學提議,母親節就快到了,建議同學們每人給母親寫一封信,因為回不了家,就當作送給母親的節日禮物。這個想法一呼百應,我也很贊成。

  母親節剛過,我就接到了很多家長的電話,詢問了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尤其強調說孩子懂事了,寫給他們的信,每句話都讓做父母的心裡暖暖的。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我也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學生有這樣的進步,身為班主任的我也由衷的感到欣慰。因為通過對他們的教育,我真正意識到,感恩是相互的。身為老師,我感謝我的學生聽從我的教育,讓我有了工作上的成就感;我感謝我的學生關心我,讓我有了心靈上的滿足感;我更感謝我的家長朋友們對我工作的支援和包容,讓我有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充實感。

  感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不是一朝一夕,一次兩次的說教,而是一項需要用心去完成的工作。所謂教學相長,在體驗教育的過程中,我也受益匪淺,我願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永懷一顆感恩的心,與我的學生們一起打造我們的幸福人生。

  二

  某學生王某,做在教室裡看書時,總擔心會有人坐在身後並干擾自己,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以致於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牆而坐,否則無法安心看書;對同寢室一位同學放收音機的行為非常反感,有時簡直難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覺時總擔心會有收音機的聲音干擾自己,從而睡不著覺,經常休息不好。但又不好意思跟其發生當面衝突,因為覺得為這樣的小事發脾氣,可能是自己的不對。很長時間不能擺脫這種心理困境,很苦惱,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即將畢業,心中一片茫然,擔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時後也懶得去想這個問題,怕增添煩惱。學習一般,在班上成績中游,當看到其他同學都在準備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學習。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態度比較消極,認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農村,經濟狀況一般,認為自己有責任挑起家庭的重擔,但又覺得力不從心。

  專家分析在該案例中,該生實際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種壓力源造成的。首先,該生即將面臨大學畢業,擇業困難構成其壓力源的核心。擇業壓力所導致的心理緊張和心理困境,其實質是由來訪者自

  身能力與理想目標之間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壓力也就越大。學習成績一般,對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農村,又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必須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而且是與日俱增。其次,擇業壓力使來訪者在心理上產生不安全感。行為發生學認為,當人受到刺激時就會做出某種特定的反應。來訪者面對壓力,採取的是消極應對策略——迴避。雖然不去想它,但是問題和壓力卻仍然存在,儘管只是一種茫然狀態;再次,擇業壓力使來訪者的心理變得異常敏感和脆弱,這一點在他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直接體現出來。哪怕有一點動靜,在教室看書或者在宿舍睡午覺就會受到干擾;嚴重時,即使沒有任何干擾,來訪者也會懷疑、擔心和害怕受到干擾;第四,擇業壓力和敏感的心態極易使來訪者面臨人際性衝突問題,這是來訪者採取迴避和壓抑等消極應對策略的必然結果。在與同學相處時,儘管來訪者自己也意識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當某件事情或某個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時,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極情緒固著在該事或該人,從而影響人際的和諧與溝通。實際上,這是由於來訪者刻意迴避主要現實壓力,導致壓力感***壓力能量***轉移的結果。

  三

  某重點高中的一女生,學習成績在班上為第一名。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眾場合不敢發言,跟別人交流時總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尤其是跟老師或陌生人談話,總覺得十分侷促,舉手頭足不知如

  何是好,並且臉紅得很厲害。很羨慕別的同學在公共場合能夠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強烈希望改變自己,雖然作過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顯改觀,內心非常苦惱。從高中到大學很少異性同學交往,別人評價她是個冷漠、孤傲的人。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因此,在成長和交往的過程中,朋友越來越少,慢慢地脫離了群體,把自己封閉起來。後來開始反省自己,自責,決得都是自己的錯。時間一長,發現自己好象已經沒有脾氣了。不管跟誰發生矛盾,都以為是自己的錯,然後深深自責,或者把怨氣都悶在心裡。總覺得難以與周圍的同學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非常擔心畢業後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近來更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極度自卑,沒有勇氣參加任何活動。

  該女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是由其社會適應挫折所引發的人際性壓力。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壓力來自於不和諧的人際關係,而且經歷了兩種極端的方式,先是過分地以自我為中心,把自我與群體、社會隔離開來,後又過於以他人為中心,事事自責,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根本原因,是由於來訪者個性中人際溝通能力的缺乏,從而在現實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會適應性壓力。再次,從她自身的成長經歷,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由於人際衝突所導致的自我封閉,是個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她有意識地開放自己,但突兀的開放環境,必然在一段時間內給她帶來更為巨大的人際性壓力,如果應對或自我評價不當,很有可能給來訪者帶來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問題。第四、但給她面臨迫切的人際壓力時,一開始採取的是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但由於對於個性和能力的培養過程缺乏科學認識,過於急功近利,在

  受挫後,極易滑向消極的應對方式,從而錯誤的自我評價,使心理問題不斷趨於嚴重化。


高中特殊生教育案例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選
相關知識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
高三學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數學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初中語文教育案例分析
初中個別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