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高中班主任的地位與職責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

  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以來,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從原來的只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到現在既要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又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而進行教學,從學生普遍心理需求和認知水平出發,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一、案例介紹: 樑某,男, 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打從他進小學起就不斷有家長來學校找我要求不挨著他坐,原因就是他從學前班起行為習慣太差,打人、偷摸別人的東西等。父母離異、孩子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覺得孩子可憐對孩子百般溺愛。爺爺有心臟病、奶奶整天忙於社群老年工作,對孩子不做作業行為時管時不管,方法也存在問題,對待孩子的態度只說不導,經常埋怨孩子不用功,但是又不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裡。

  二、案例分析:

  該生缺少父母的愛,渴望引起別人重視,乏自信心、意志薄弱,長期用偷小摸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1、自卑心理

  大部分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學生由於長期的失敗經歷,經常遭到批評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便產生自卑心理,可是他們又非常害怕別人對 自己冷嘲熱諷,就極力維護自己的尊嚴。經過觀察,我發現樑某頭腦靈活,但上課經常在下面偷偷玩玩具,下課也和成績差的同學一起玩。他學習習慣很差,作業亂做亂畫,早晨經常遲到。

  2、偷拿成性

  學生道德意識缺乏,法制觀念淡薄。認為偷東西不是偷,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用時方便一些而已;有同學是因為偷東西成功很有成就感,為了刺激而偷,有的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偷東西小的時候是不曉得,長大了家長也沒有注意他偷別人的東西,又不給錢給他買東西,以致他去偷別人的東西自己用。到後來有時就是為了報復成績好的同學。父母未加註意,孩子總是傾向於滿足自己的需要,偶爾的不當行為受到預設,得到強化,以後就會明知故犯,形成盜竊行為。

  3、意志薄弱,易受不良習慣影響

  有一定上進心,但不能持久,意志薄弱,易受幹憂。樑某還喜歡和低年級的一個家庭情況複雜的學生粘在一起偷拿別人的東西,犯了錯誤受到老師教育後,有時有悔改之意,但是由於他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難而退,堅持不了幾天時間便又故態復萌了。

  4、佔有慾望強烈,自我意識濃重

  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特地去做不好的事情引起老師的注意,看到別人的成績好,東西多而眼紅,於是,突然偷別人新玩具或學習用品等就成了他感興趣的事情。

  三、輔導策略

  教師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視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和服務,幫助學生正確地瞭解自己、認識環境,根據自身條件確立有利於個體發展的“可觸控目標”,使其能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調整自己的行為,作出明智選擇,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1、尋找根源,改善行為,增強自信

  聆聽是教師進行心理輔導的首要基本技術。教師必須多方面調查,找學生細心談話。對於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教師必須客觀的對待他,而不能主觀的將學生圈定為“小偷”,教師應單獨與學生進行交談,讓學生知道偷竊是恥辱,然後瞭解他偷竊的動機,消除誘因,並告訴他小偷小摸行為被別人知道了會難以得到他人的信任,要求同學們自律。例如:樑某有一次趁大家都不在教室偷拿了同學二十元錢,我找到他後與他單獨進行交談,剛開始時他怎麼也不承認,後來經過反覆做工作,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把拿走的錢還了回來。我在班上說這錢是老師撿到的。讓同學們保管好自己的財物。

  鍛鍊與不良誘因作鬥爭的意志力。小學生往往缺乏抵抗外界誘惑的能力,因此在矯正過錯行為的過程中容易受外界誘因的干擾,錯誤行為出現反覆。有偷竊習慣的孩子,在新的行為尚未鞏固時,當他看見有偷竊機會,又會“不由自主”地行竊。樑某在一次我校外出社會實踐活動時,出發前我就先告訴他“出去別去摸別人的東西”可到了目的地他卻去偷拿超市的東西,被超市逮了個正著,最後我校的倆個老師去超市購物把他帶了回來。不放棄平時的細微觀察,準確診斷出 根源所在,談心、家訪、討論,對小偷小摸行為的同學說一句話。讓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能知道自己的錯誤,並願意去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

  在平時,堅持對他進行正面教育,捕捉他的“閃光點”,為他樹立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注意正確對待他,鼓勵他積極進取,遇到困難時要幫助他分析原因,給予幫助和指導,把受挫的自信心及早地樹立起來。在課堂上他回答對了問題我會說“樑某回答得真好啊!上課積極開動腦筋,大家為他鼓掌吧!”。班會課上,在會上,我對同學們說:“樑某這段時間進步很大,請大家為他鼓掌?” 平日裡一向受批評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師的肯定,對自已的行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較大的改善。對有小偷小摸行為的學生進行矯治,必須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開始。讓他們認識到偷竊是不正確的、不道德的,是要付出代價的。

  2、激勵學生,激起動力,懂得自愛。

  學生都需要進步,《學習的革命》一書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對樑某進行激勵。從不公開點名批評他,發現他有所進步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樑某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樑某同學„„”漸漸的,樑某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班上也有近一年太平了,可有一天課間操大家都去做操了,有幾個孩子打掃衛生做操十分鐘結束後回到班上又有兩個孩子筆袋不見了,筆袋從樑某的書包裡翻了出來,這讓我感到奇怪“當時樑某去外面做操去了,不在教室裡”,通過分析我發現是

  有孩子在搞惡作劇,有意栽贓樑某,因此針對這一現象我在班上對惡作劇的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樑某:“說他是真正的男子漢,小時不懂事愛搞惡作劇,現在懂事了,是個好孩子”。因此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找到生活的樂趣,又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豐富學生的生活,同時讓他們能多為別人考慮,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學生有了榮譽感,慢慢就會懂得自愛。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當學生出現小偷小摸行為時,教師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共同教育,使學生在心理上感到一種壓力。認識到這種行為是為家庭所不容,為學校所不許,為社會所不齒的。同時提醒家長注意教育方法,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發現孩子擁有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時,一定要追查清楚。樑某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需要,例如孩子們隨著季節更換而買的各類玩具。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馬上誇獎他的閃光點,家長會上大肆對樑某進行表揚讓他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滿足,增強自信。

  四、結論

  偷竊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需要我們全面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採取所有手段、辦法,完善措施、制度,形成校內外齊抓共管,建立學校、家庭、社 會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切實解決小學生小偷小摸的行為,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接幫人。通過五年的教育樑某改正了這一行為習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孩子是我們教師任重道遠的任務,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上,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她們成為合格的健康的人!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二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小學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焦慮、急躁、任性、固執、自卑等傾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孩子自身來看,由於知識的匱乏、視野的狹窄等外部條件的制約,小學生的心理髮展往往滯後於生理的發育,從而導致學生個性心理結構發育的不完整。

  從家庭方面來看,小學生的家長正處於生活的奮鬥期,撫養孩子的起步期。生活的忙碌,經驗的不足,家長缺乏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對於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處理簡單,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問題更是缺乏關注。另一方面,家長們越來越意識到社會競爭的強烈,他們把更多地期望都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於是,無形中給孩子增添了巨大的壓力。

  從學校方面來看,激烈的升學競爭、部分學校對素質教育的片面認識,好多孩子往往顧此失彼,再加上個別教師不適當的教育行為,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緊張、焦慮等不平衡狀態中。

  從社會方面來看,不健康的網路遊戲、暴力、不良的的消費觀等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都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刺激,影響著學生心理的發展。

  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從而以健康的心理去認知自我,快樂而和諧地融入社會尤顯迫切和重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心理輔導特點,我以活動為主線,以班級為組織單位對學生進行了題為《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的團體心理輔導。

  活動設計

  一、遊戲匯入

  根據老師的動作猜猜我要表達的情感。看喜劇小品***做動作:鼓掌***見到朋友***做動作:握手***與朋友再見***做動作:揮手***還有哪些情感可以用手錶達出來呢?***學生做動作,老師來猜表達的情感。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老師可以裝作不知以求得學生的幫助***

  二、整理出生活中自己記憶猶深的幾種情緒

  ***一***畫手掌的輪廓***學生在預先備好的白紙上描畫出自己左手的手掌輪廓***

  ***二***我們接著做個淘寶的遊戲!

  ***遊戲簡介:有4個盒子,其中兩個是裝有禮物的。請四位同學生到前面任選一個盒子,並當眾開啟盒子。其餘同學仔細觀察四位同學的表情,並用一個詞語表達出自己以及淘寶人此刻的情緒,寫在手掌圖中任意的一個指尖上,並把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寫在對應的手指上。***

  ***三***生活中你還有哪些不同的情緒經歷,也寫在手掌圖上。

  本環節通過學生的交流和展示,老師可以有代表性地利用多媒體完成一個手掌圖,寫出5種不同的情緒以及所對應情緒產生的原因。

  三、學習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

  ***一***瞭解不良的情緒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性,讓學生認識到調節自己情緒的重要性。

  ***二***案例引導,從集體討論中學習和感悟調節情緒的方法

  案例1:王東剛從外地轉來。他平日不大說話,幾乎沒有朋友。別人在一起玩,他只能在遠處望。***課件***

  師:如果是你,你會想什麼呢?怎樣能讓王東走出孤單,變得快樂呢?誰有好的方法? 生:與人交流。

  師:科學表明,心情不經常梳理的話,很容易患各種心理疾病。而梳理心情最好的方法就是與人交流。與人交流的方式都有哪些呢?

  生1:打電話。

  生2:、、、

  案例2:張華和小川是一對好朋友,可這兩天,小川卻莫名其妙地不理張華了。因為有了心事,張華回家經常發火耍脾氣。你來判斷張華此時的情緒。小組馬上探討,為他找出解決煩惱的辦法。

  1組:我們認為應該主動地找小川談一談,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他不理自己了。如果不能當面談的話,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的方法。

  3組:可以用音樂療法。

  師:音樂真的有這麼神奇的療效嗎?我們暫時不下什麼結論,先聽幾段音樂。

  ***三***利用所學的知識試著解決自己的煩惱

  師:有了剛才這些方法的啟示,你能不能解決自己手掌圖中的煩惱呢?想想看,也許你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我們把它寫在圖中的掌心部分。

  學生寫後進行交流,教師總結出調節情緒的方法:與人交流、聽音樂、寫日記、想想高興的事、做遊戲、做運動等,並進行板書。

  四、欣賞歌曲《歌聲與微笑》,在音樂聲中結束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

  1、活動法:遊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最貼近於小學生的生活,不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更容易喚起他們思維的靈感。因此,以遊戲來匯入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這個

  小遊戲的設計還意在暗示學生:手可以表達情感,同樣,我們的情緒也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是可以進行調節的。

  2、體驗法:本節課,我多次運用這種方法。

  ①在畫手掌輪廓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右手描畫自己的左手,這除了是讓學生體驗了親自實踐的快樂,更重要的是教師早已從此時將學生的全身心慢慢牽引到活動中來,引著他們身臨其境。

  ②通過淘寶遊戲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體驗。

  ③最初,我是通過“名人名言”以及資料展示的形式向學生描繪音樂在調節情緒中的重要性的,後來我發現蒼白的說教遠不如學生親身體驗來得更直接更深刻,所以就改用了在課堂上聽音樂的形式。音樂的選擇主要採用對比式,如:歡快與悲傷的,興奮與寧靜的,舒緩與激昂的。學生聽完音樂,馬上就能產生情緒體驗,從而感悟到音樂在調節情緒中的重要作用。

  ④利用課件將生活場景再現,假設的角色轉換,再加上教師入情入境的講述,這樣間接式的情感體驗更有利於學生切入主題。

  3、案例引導法: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首先得讓學生知道自己平日生活中有哪些情緒。這一環節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例子,一個引子,開啟他們塵封的記憶,讓他們整理出自己在生活中表現出的各種情緒。

  4、及時肯定,積極引導法:我利用投影讓學生將自己寫的內容真實地展現出來,通過交流讓學生將自己真實地感受表達出來,並且不失時機地表揚“大家能把自己的情緒真切地表達出來,說明大家都很坦誠。”陽光性的評價讓孩子們有了表達的信心和勇氣,這樣下面的教學環節就可以如魚得水了。

  5、討論法:在讓學生總結和尋求自己解決煩惱的辦法時,我主要運用了這種方法。本環節要把時間充分放給學生,不要流於形式,走走過場,要讓學生放開思想的包袱,盡情地交流。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從而獲得資源的共享。

  6、暗示法:在本課結束時,我和學生共同歌唱《歌聲與微笑》。無論是作詞還是旋律,歌曲本身就能給學生一種很好的情緒調節,並且這首歌的出現還在於給學生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那就是讓他們永遠歡樂——將歡樂留給自己,留給他人。

  教學後記

  在本次的心理輔導上,我意在通過各種活動,如:遊戲、案例、聽音樂、繪圖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明理。當然,這期間,我運用討論、體驗、案例引導等多種教學方法將活動貫穿始終。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交流的作用有四:其一,能夠再次梳理學生的思維;其二,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反饋資訊;其三,能夠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其四,來自於同學之間的答案會產生一種榜樣性的力量,給他們的學習帶來激勵;其五,讓學生擁有主人翁的意識,積極參與課堂,以達到學生自主探究的目的。通過“個人班上交流”,“組內個人交流”,“小組代表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各抒己見,在交流中探討,在探討中明知悟理。

  總之,學生的心理健康始終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自己的使命,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還要講究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導向和行為引導,使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至高境界。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三

  李鐵平,男,本班三年級學生,父親去了佛山打工,媽媽在陽山製衣廠打工,家裡有哥哥和姐姐,都在讀初中,媽媽除了要上班,還要洗衣、煮飯。另外還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所以媽媽別說關心孩子的學習,有時為生活繁瑣對他也沒什麼耐心,因此發現了他的身上存在以下問題:

  1、自由散漫,上課不認真聽講,懶惰,從不寫作業。

  2、個人衛生較差,同學們都不願意接近他,還經常撿同學們掉在地上的零食。

  3、思維極端反常,自卑而又自尊,有什麼事總是悶在心裡,心理負擔沉重,導致行為扭曲,有自暴自棄的念頭。

  問題分析

  我通過觀察,和他交流,電話聯絡他的父母,我發現他的問題主要是由以下幾種情況引起:

  2、父母的方法簡單粗暴,對孩子也沒耐心,愛的時候什麼都滿足,有情緒時就是拳腳相加,不和孩子做感情的交流。長期在這樣的家庭生活,他自己做事也就沒有耐心,學習上就“破罐子破摔。”

  3、內心的孤單與自卑,由於他的成績一直較差,平時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使他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自己的想法、需求都無處訴說,長期以來就形成可他孤僻的性格。別的孩子即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還有其他長輩或親人的關懷,而他沒有,孩子的內心深處非常的自卑。加上平時在學校沒有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關心、幫助,他從不參加班裡的任何活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發現他身上的問題只要源於父母的疏忽,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於是,我決定從家長和他本人入手。

  具體措施

  1、通過電話與他的父母交流,希望他們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平時多打電話回家關心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愛。有時間要經常回家與孩子交流,給他買上生活和學習的必用品。

  2、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鼓勵他多問同學、老師,還可以藉助工具書,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3、作為班主任,我會在他小小的進步後給與表揚,讓他找回自信。發現他的問題,有策略地提出,並幫他改正。讓他儘快融入班集體,找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4、針對實際情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讓他知道學生要以學習為主,每天按時上學、認真完成各科作業,這是一個合格學生的起碼標準。

  輔導效果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他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①雖然在生活上仍有依賴性,但我知道他一直都是自己努力去做。

  ②他已認識到按時完成作業是每個學生必須做到的,儘管他的作業書寫和質量有待提高,但能按時完成作業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③經常能看到他和同學們嬉戲時活潑的身影,。聽見他開朗的笑聲。案例反思:

  留守兒童並不是天生的行為習慣不良,不是天生的冷漠無情,他們是缺少成人的正確引導,做老師的決不能推卸責任,對自己的學生要一視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只要我們不放棄,肯定會有收穫。作為老師,應該經常給他們創造不同的成功機會,只要他在學習上獲得點滴進步,就對他表揚和獎勵。能轉化一個問題學生,看到他健康茁壯地成長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的確,留守孩兒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捕捉兒童興趣和行為的閃光點。如果我們老師能及時地發現他們的愛好,為他們的興趣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特長。平時多注意他們的行為表現,發現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表揚,並在班裡為他們作宣傳,那麼,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兒慢慢地也會變得自信、開朗起來。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特殊對待這一類學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們的老師,又要像他們的父母,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
相關知識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選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關於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淺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述論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怎麼寫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淺析論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