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幸福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課價值取向的終極目標,認識不到這一點,心理健康教育課就僅僅成為簡單傳播知識的視窗而丟了根本,失去方向。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使我們儘快的適應大學生活,對自身情緒的調控,以及學會如何更好的認識自己、學習。交往及愛。

  關鍵詞:大學生活適應

  在上《大學生心理健康》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一科可有可無的學科.不過在開始上課後我意識到這不單是一門從標題看的理論學科;更是一門將在以後生活中對我們起到調節作用的實用性學科。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對適應大學生活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活

  大學生活是一種不同於以往初、高中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節奏。無論是誰,在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會有著對其不同的幻想;但當我們真的進入大學校園的時候往往失望,沮喪,不安。那真正的大學生活是怎樣的呢?在大學中生活了一個學期後,我發現大學生活有以下特點:獨立性、自由性、開放性、複雜性、學習的深廣性。

  1.獨立性:是指進入大學後,對父母依賴性的降低,對自己生活的安排、經濟的自我計劃。即是說對生活各方面的自我調節和規劃。

  2.自由性:主要是指課餘時間的寬鬆,既對自我學習時間的調配。

  3.開放性:不單指校園的開放;還有思想、管理上的開放。

  4.複雜性:指進入大學校園我們不再是僅與家庭、學校為圓的交流方式;進入了一個與各地區、各類人的交流環境。

  5.學習的深廣性:指基於高中階段學習的進一步深化,既對各專業的專一性學習。

  ***二***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其實在瞭解大學生活的特點後,如何適應它就顯而易見。首先在生活上要做到自理、自立;學習上要自覺、主動;思想上要自強、自律。人際交往上也不能像以往一樣,又學會聆聽,且主動與他人交流。同時還必須清楚的意識到——大學生活的自由性並不代表懶惰、無聊、不思進取。在你充分享受他的自由性的時候,要時刻的做到自覺自律。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對適應大學生活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大學生會因“不適應學校的物理環境、人文環境、集體生活等原因產生情緒困擾。”所以在這時候《大學生心理健康》就起到了疏導學生,加強認識的作用。在進入一個性的環境後,大家都會無意識的將自己與周圍的人相對比,而在這種對比中就不免會出現一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發現自己比他人某方面強時出現的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第二種是在發現自己比他人在某方面弱時產生的自卑情況。在這時《大學生心理健康》就起到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並完善自我的作用。例如:“李某,女,18歲,北京某重點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自某省一縣立中學。父親為縣裡某廠負責人,母親在農村務農。家中有一弟讀初中。李某中學時在班上名列前茅,初中擔任班級團支部書記,高中擔任班長,

  深得老師的信任和同學的羨慕。高考成績突出,數學滿分,被錄取在學校的一個熱門專業。接到錄取通知書後,非常得意,決心在大學學習中大顯身手,保持在中學時的優越地位。但入學近一個學期的學習中,學習成績在班上屬中等位置,軍訓時因動作不標準受過多次糾正,宿舍人際關係也不太融洽,在班上未擔任主要幹部,任團小組長和宿舍室長。期中考試成績一般,情緒低沉,決心在期末考試中與班上同學一決高下,但期末考試科目較多,自己在複習時情緒很不平靜,學習效果不佳,看書時注意力難以集中,讀過的內容記不住。為了爭一口氣,連連開夜車學習,造成心動過速和失眠。在期末考試開始前一週,來到了心理諮詢室。”這個案例就說明了在進入大學後,我們不能也不可以再以以往的方式來為人處事,需要在開始新的大學生活時,從新的認識自己;並在新的環境中找的自己新的地位,做好自己的心理調節。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對大學生自身情緒調控的重要性

  ***一***大學生自身情緒調控

  在進入大學生活後,由於與之前的生活環境大有不同。在這種大幅度的變化中很容易引起情緒上的反應。如:易發怒、忐忑不安、情緒低落等現象。在這種時候對自身情緒的調控能力就直接的影響了對學校、對周圍人的認識。調控能力差的很容易對周圍環境產生牴觸、厭煩等負面情緒;反之,則很容易接受、融入新的環境。

  篇2

  摘要:心理健康這門課程對於當代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夠讓我們瞭解自身的心理問題,能夠讓我們很好的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大學生

  時光總是匆匆飛逝,還未來得及細細體驗大學生活,這一學期就將悄無聲息的從身邊走過,心理健康這門課程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結束了。身為當代大學生在生活、學習、人際關係中,心理健康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瞭解自我

  在上課之前,我在各種書籍,網路中瞭解到“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愛,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還有另一種說法,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這兩種對心理健康的解釋中,我總結出理健康的幾個關鍵字詞就是有自控力,保持心理平衡,能讓自己滿意的一種心理狀態。在現在競爭如此大,節奏如此快的社會下,心理健康對於每個人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生活上、工作上、學習上等等各種問題都會接踵而至,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一個良好的心態,健康積極的態度就會起關鍵性的作用。

  在上心理健康這門課程之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1.在重要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在與老師交流時自己會顯得很害羞沒有自信。2.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與挫折,心裡不知如何面對甚至有時會選擇逃避。3.在與朋友、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是不知怎樣處理。通過這一學期的心理課程後自己的問題解決了部分。但自己仍舊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是在重要場合發表自己的言論,在與老師交流時自己會顯得害羞沒有自信。我明白,這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因為這從小到大積累起來的,通過一個學期的心理課程不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但在今後的生活中我會通過心理課程中所教導的方法來很好的解決自己存在已久的問題。

  ***二***、案例分析

  “2005年5月7日晚9時10分左右,北京大學理科二號樓一男子從九樓的天台墜樓,落在樓底天井的西北角。專家認為,自殺是一種極端的行為。它透漏出許多的心理問題。現在的大學生壓力要比以前大得多,而現在的大多數大學生無法找到很好的方法來疏通自己的心理障礙和緩解壓力。如果沒有好的渠道去進行緩解,可能就會產生人生比較失敗的消極想法,也可能是從前失敗的痕跡與現在的失敗產生共振,讓這樣一種力量成幾何擴大,最後把這樣的一種情緒放在了一個點上。最後這樣的一個點爆發出來的力量會無比可怕。從而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一生。還有就是目標和自身能力產生差距,沒有正確認識自己,擺正心態,那麼負面的心態一直積聚,到最後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尋找自殺這種解脫方式。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都會遇見各種各樣不如意的時候,但如何正確的面對這些不如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在面對這些不如意的時候選擇逃避,選擇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老師、同學、長輩溝通。這都會讓我們走向極端的一面,甚至是自殺。相反在面對挫折與困難時,積極的去面對,去發現自己的不足。如果有心理問題,及時的諮詢老師或者醫生。這些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人生總有十有八九不如意,關鍵是如何很好的面對這些問題。

  ***三***、對心理健康課程的意見或建議

  我認為,心理健康這門課程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是必須修得一門課程。心理問題或大或小的存在於我們大學生身上,而如何正確的處理這些心理問題,心理健康這門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門課程能教給我們處理心理問題的方法。總之,心理健康這門課程是一門非常好的課程!

  篇3

  A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我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

  接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後其對我產生積極的影響。 首先我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 其次我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其次,我開始科學的生活方式的養成。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再者,我開始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我會正視現實,慢慢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我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會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我會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我能夠認識我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通過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使我心理的健康發展。

  而且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此外我還逐漸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

  B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教育是實現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德智體三方面的內容來講,都有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因素;而德、智、體三方面的發展也必須以心理素質為前提,只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德、智、體諸方面才能發展,才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具體實施德育、智育、體育時,首先必須考慮大學生本身的心理髮展水平和特點,使這些教育活動的內容更加生動和具體,其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需要。

  二、大學生心理教育是大學生心理髮展的客觀要求

  大學生活已具社會的雛形,大學生所面臨的人際關係遠比中學階段複雜,職業、理想、擇偶、前途等問題也更加具體和直接。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他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外還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經常在各種機遇中進行選擇,不斷迎接失敗和成功的經驗。所有這些,都必然加重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從小學到大學階段的連續學習生活經歷和大學校園的特殊環境,使大學生的心理處於迅速發展和趨於成熟又未完全成熟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心理活動具有既豐富又矛盾的特點,心理品質的發展表現為不穩定和不平衡。例如,一些大學生因為生活的一帆風順和在科學文化知識上的優勢,常常帶有優越感和盲目自信的特點,但一遇困難和挫折,又容易產生自卑感,變得消沉失望。有的大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發展不平衡,一方面情感豐富而複雜,另一方面情緒的變化迅速而強烈。由於自制力較差,常常造成情緒的動盪和心理的衝突。還有的大學生由於自尊心較強,但處理不好自尊與尊他關係,往往產生人際關係上的矛盾。大學生的這點心理特點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心理生理機能的紊亂而影響健康。因此,在大學生階段不斷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也是符合大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

  三、大學生心理教育是強化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學習效率和適應能力的保障

  智力是大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的內因條件,沒有相當的智力水平,個體就不能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和實踐活動。但是,具有相同智力水平的人,由於其他個性品質的差異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不同,所取得的成就可能大不相同。美國心理家特爾曼從1921年開始對1528名智力超常的兒童進行了半個世紀的追蹤研究,發現早期智力超常的兒童,並不能保證其成年後具有傑出的創造才能和卓越的成就。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大都是長期鍥而不捨、意志堅強、執著追求的,具有優良心理品質的人。因此,大學生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質,以使自己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地發揮,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發展創造能力的目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這種情緒不僅能使人的記憶力增強,觀察力提高,而且能活躍思維,充分發揮心理潛力,使人精力充沛地去學習,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獲得智力的高度發展。此外,在社會活動中,健康的心理也容易使人交往順利,適應多變的環境,融洽人際關係,保持心理平衡,從而在智力活動中創造出價值更高的成果。

  四、大學生心理教育有利於身體健康

  心理不健康,往往導致生理異常或發生病變。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已經認識到"七情"可以引起陰陽失衡、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失常。他們認為"大怒傷肝、暴喜傷心、思慮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即心理因素與身體器官健康之間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心理障礙可以導致某些身體疾病。例如,人在憤怒的情緒的作用下,血壓就會升高,長期下去就可能引發血壓調節機制失常而形成功能性的高血壓症。此外,像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心肌梗塞、腦溢血等,都可以因情緒過度緊張而促發。常見的失眠、頭痛、焦慮等症狀,都可以找到心理方面原因。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可以大大促進其身體素質的發展,增強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五、大學生心理教育有助於優良思想品德的形成,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人格由多種因素組成,其中,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人的許多性格特徵實質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如熱愛集體、助於為樂、正義感、公正無私、富有同情心等。性格特徵和人的思想品德緊密聯絡,沒有健康的人格很難形成優良的思想品德。因此,要培養大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就必須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立。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方案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心得體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心得
心理健康課程心得體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怎麼寫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感想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參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