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的溝通方法
作為家長,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孩子經常不聽話,跟他講道理時,他就是不聽,甚至還發脾氣。其實,家長的教育方法沒錯,有時只是溝通的方式出了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第一,當孩子發脾氣時,首先不要否定他的情緒,也不要直接告訴他該怎麼做,而是先表達對他的認同
比如,當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發脾氣時,先不要說“你這樣不對”,而是要先肯定他的情緒,“原來你不喜歡這個菜啊”、“那你想吃哪個呢?下次給你做好不好”。
第二,如果發現了孩子的錯誤,要引導他做出改變,推薦用陳述性的表達,代替指責
比如,孩子喜歡在桌子上亂塗亂畫,怎麼辦?“誰讓你在桌子上亂塗亂畫,桌子很貴的”,就是一種指責,孩子很難理解;而陳述性的提示應該是直接給孩子確定的邊界,比如“寶寶,桌子不是用來寫字的,字要寫在紙上,我給你拿圖畫本好不好”。
第三,不直接批評孩子,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在課上不守紀律時,錯誤的溝通方式是“聽老師說你表現很糟糕,總不守紀律,你難道不羞愧嗎”,這樣直接的批評會讓孩子感到受傷,從而找理由辯解。不妨聚焦到自己的感受上,“聽說你在課上表現不太好,這讓我非常難過。你也不想讓我難過吧,以後多聽老師的話好不好”。
第四,避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比如“你就是自制力差的孩子”“你就是學不好數學”……它們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有缺陷,從而放棄自身成長。
想要有效地引導孩子,我們需要更新一下對孩子的看法。他們和成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成人的行為是為了“完成”,孩子的行為是為了“學習”。家長要通過有效引導,給足孩子“試錯”的機會。如果認為孩子太小沒法自理,或者怕受傷就自己代勞,反倒影響了孩子學習。
跟家長有效溝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