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學論文
心理健康作為一項反映個人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數,在教育、生活、生產等社會職能部門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教育是至為重要的環節,以課堂為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精心呵護,避開心理受到傷害,從多角度把握學生心理,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環境;學生心理;溝通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進步的階梯。在實施素質教育和進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賴、壓力等等,這些存在於學生身上的各種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覺察的,表現在小學生身上常常就出現:厭學貪玩,好鬥生非;不講誠信,說謊作假;好逸惡勞,浪費無度;不愛公物,是非不分;心胸狹窄,不夠謙讓等現象。究其根本,主要在於心理教育功能的確實。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教育,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解決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一、良好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心靈健康成長
陶冶學生的情操,淨化學生的心靈,疏導學生心理必須有一個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一***擁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學校環境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令學生身心愉悅、陶冶學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個的良好的校園環境。如在教室一角放幾盆花草,讓學生趕到舒心怡神;教室的環境佈置要注意色彩與內容的相互搭配;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倡導學生相互啟發,相互鼓勵,共同提高。老師要精心組織這樣的學習合作小組,在課外根據學生興趣、能力、學習情況,採取差異互補、自願結合的原則,組成互助小組,每個人可以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包括學習、生活、興趣、心理、情感等,讓大家共同討論,提出自己的解釋。另外,建立優生和後進生“一幫一”的學習組織活動,老師鼓勵督促,推動後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
***二***擁有和諧樂觀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更是培養孩子生活習慣、行為方式、品質興趣的重要的場所。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動物,孩子又最善於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義具有強大的干擾力。不良和錯誤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對孩子的興趣、愛好一概不知,對孩子的優良表現從來不聞不問,但對待孩子的錯誤,卻非常在意,毆打起孩子毫不含糊。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對學習興趣不高,並經常與周圍的人發生矛盾。所以,學校要通過開辦家長會、建立家庭教育研究會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向家長宣傳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要讓家長明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單方面依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全面、長效的過程,效力有時候超越了學校教育的範疇。大多數家長都接受過初中以上教育,普遍思想開拓,接受資訊快捷,他們更善於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學校引導,教師引導,家長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家長如何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呵護學生的心靈成長:要讓家長樹立一個教育信念:呵護孩子的心靈,培育孩子心靈的成長比讀書考試更重要。老師要主動積極的聯絡家長,相互密切配合,做好訓誡與勉勵雙管齊下的教育,不能學生在學校受到老師批評,在家裡又受到家長變本加厲的批評,傷害孩子的心靈,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老師批評後,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絡,讓家長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化解心理的憂慮,分析老師批評的原因,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缺點,樂觀面對老師的批評,讓他們覺得家庭是溫暖的,父母的懷抱是溫馨的。老師和家長要把握好批評與鼓勵寬容的尺度,不能過分嚴厲,也不能過分寬容。健康陽光樂觀的性格不可能在訓斥與溺愛中形成,適度的批評和表揚比嚴厲的處罰或物質的獎勵更能有效促成孩子優良品性的形成,表揚孩子與約束批評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批評與鼓勵並行是奠定孩子愉悅人生的基礎。
2.家長必須認真傾聽孩子的訴求:家長要以平等和關愛的姿態和孩子對話,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要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訴求的機會,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及時疏導。特別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和孩子多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家長不能以任何理由忽略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和孩子感情、思想的交流,尤其父親必須要有耐心和愛心,和孩子一起遊樂,一起學習,一起散步鍛鍊,關心他們的關注的問題,及時引導他們的情感和認識,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正確引導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人都是社會的個體,在引導孩子接近自然陶冶淳樸性情,關愛自然生態的同時,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孩子的服務意識與合作協作的意識,比如夏令營,比如社群公益活動,比如校與校之間的聯誼活動,比如參觀博物館等,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培養孩子的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老師要注意自己的楷模形象?
小學生最善於模仿,善於崇拜,在他們心靈中教師的形象是偉大的,在他們看來老師是慈愛、知識、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師的一言一行就是社會的最高標準,是他們仿效學習的楷模。小學生會在某些行為發生的第一時間被“洗腦”。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衣著整潔,精神振作;語言要親切、自然,可以批評,但不能辱罵;行為要熱情大方,經常關愛幫助學生,不體罰學生,為學生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環境和氛圍。
***一***對待學生要真誠平等
一切傷害莫過於心靈傷害,尤其老師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巨大。一旦學生的心理上經常受到老師或同學的傷害,他們就容易走向極端,會變得冷漠孤僻偏執,處理關係容易衝動,偏離理性軌道,容易產生攻擊性、報復性、破壞性等,以此發洩心理受到傷害的不滿。為了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要以平等真誠的姿態對待學生的失誤,儘量減少對學生心理的傷害。遇到問題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深思,認真傾聽學生的訴求,仔細觀察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尋找與學生溝通的話題,在溝通中尋找學生髮展的基石。
***二***讓嫉妒心理遠離學生
對學生來說,嫉妒心理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同班同學之間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嫉妒引起的。例如:別人的分數高了,就說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師提前輔導過等,這就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反感,大家都想躲開他,不願與他交往,逐漸被孤立。又如因嫉妒他人成績而“打小報告”,散佈謠言,從而給自己造成不良的影響,導致人際關係氛圍不好,於是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班上打架鬥毆,淪落為問題生等。因此,教師要及時適時地幫助他們。首先,要給學生提供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機會,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定位。教育學生要全面認識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發現並開拓自己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開創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要轉移學生的嫉妒心理。小學生嫉妒心理的產生大多是因為出現學習差距引起的,如果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差距產生原因,發掘彌補差距的動力,把嫉妒心理轉化為積極努力的精神,每個階段給自己確定一個奮鬥目標,不斷奮進,隨著學習進步,嫉妒心理也會慢慢弱化,逐漸消失。
***三***多角度引導學生,解決學生心理問題
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引導,為人師者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要能夠從多方面去把握學生,從多角度去引導學生。對“管不了的學生”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解決。
1.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懲罰批評容易使人產生人格、自尊受到損害的自覺心理,為了獲取人格的尊重,人們常常會採取對抗的方式反對處罰批評。小學階段的學生髮展成搗亂生,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老師過度處罰批評,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造成的。所以,老師對待“管不了的學生”應該首先要從尊重他們人格的角度入手,發現其優點和長處,創造適宜其展示自我優點的平臺,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對他寄予的厚望,體會成功的幸福,促進其進步。
2.採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對於上課學習不投入,愛做小動作甚至打架爆粗的學生,教師一味採取批評的方式有時候會產生較好的效果,但如果面對學生不同的問題教育的方式一成不變。久而久之師生都會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師不妨根據他的情況,找出深層原因,分析原因,從尊重關心的角度,從幫助尋找學習策略的角度入手,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不斷的給予正面的激勵,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他提高學習熱情,樹立自信,讓他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慢慢樹立自己是個成功者的意識,這樣慢慢會步入學習的正軌。
3.要學會保護學生隱私。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測試、治療的環境和氛圍,運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要對測試的真實、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實效性,讓學生毫無顧慮地說出自己的心聲,及時做好保密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儘可能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老師要正確認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當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應努力對教育的途徑與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創設更好的校園、班級、家庭等外在環境,合理運用教材內容、和諧師生關係,重視精神環境的建設。大資料時代的基層教育,對學校、社會、家庭三者結合的教育網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時,應儘量做到家校結合、師生結合、家長和老師結合,巧妙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個性特徵的學生進行不同層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預,尋求最適合學生個體教育的方法與手段,儘可能減少學生內心的矛盾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達到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目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今後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許會採用多種途徑和多樣化的方法,這有待教育專家和基層教師進一步學習研究。基層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梳理,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陽光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不同運動專案訓練小學生執行功能的差異性研究吉曉海揚州大學2014-06-03
2、《教育生物學雜誌》2014年第2卷主題詞索引教育生物學雜誌2014-12-15
範文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問題分析
摘要:教育部頒佈實施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闡述了對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也要提高重視,將課堂教學、課外指導等方式作為主要環節,建立比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學
一、前言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先後歷經調查呼籲、嘗試實驗、發展推進及全面重視整體發展四個階段。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界對於中小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已逐漸得到普遍認同。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先後頒佈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檔案,加強中小學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
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經過近年來的不斷髮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級教學行政部門領導及教師普遍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課在許多學校也相繼開設,有條件的學校還設立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體教學中,因學校情況不同,有些問題理論認識不清,而在教學中引起很多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對於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一***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的重要性
該情況將造成各中小學不能平衡發展,一些學校沒有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只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沒有安排專業教師作為心理輔導教師,心理專業知識不足,難以對學生正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都將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一些學校還將心理諮詢工作作為對一些精神障礙學生的處理機構,將心理健康教育視同與一般衛生知識學習相類似,對心理諮詢中心沒有創造必要的條件,在組織管理、人員安排及經費等問題上沒有進行必要的投入,與教育部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二***很多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不夠理想
預防教育與心理素質的提高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進行心理輔導與諮詢主要是以課堂作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際情況還不夠理想。一是有些學校教務部門將課程緊作為理由,不能將心理教育課程積極納入教學管理體系;二是一些中小學開設同類課程基本還是無序狀況,由多人獨自開設課程或講座,協調性不足,或在課堂中只對一些個人偏好的心理調節方法進行講授,沒有系統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採用的教學模式還體現出課程化、成人化、知識化。很多中小學採用的說教簡單生硬,對心理學專業知識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成為主要對心理學知識進行傳授的學科,要求學生對很多名詞解釋進行背誦,對不同年級規定訓練目標任務,這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不利,也使學生在無形中增大了心理負擔。
***三***中小學心理諮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
心理諮詢與常規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不同,對工作環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學心理諮詢工作條件還比較簡單,辦公室達不到所需面積,設施不足,有待於盡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學心理諮詢室面積不足,或與其他辦公室在一起辦公,這與心理諮詢工作原則和要求不符,心理諮詢不配備專職人員,經費投入不足,值班時間不固定等現象也都比較常見。
***四***專業人員沒有配備,現有心理諮詢人員業務素質不高
中小學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師進行兼任,因沒有經歷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所以在工作中應用心理專業知識對中小學學生的指導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的技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其方式方法、原則及技能都各不相同,與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別較大,因此對於從事中小學心理諮詢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較高。若只是依靠個人熱情而科學精神不足,或由於工作所需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就勢必會影響對學生心理諮詢的效果,嚴重的還將採取不當措施而導致較為嚴重的後果。
***五***學校在輔導上處於工作重心,而對家庭社會的配合不夠重視
中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關門搞教育”的實際情況,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這樣。儘管在一些地區中小學學生心理輔導的成績比較突出,但很多也還是停留在上課、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或請專家進行講座等方面,主要是為提高中小學聲譽,但遠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於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庭和社會中度過,可以說,與家庭支援、社會配合相脫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顯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相對複雜缺乏特色
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斷出現,這說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日益提高,但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關理論認識還存在不一致的情況,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外延也各不相同,這都將造成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的無所適從,而與學校實際情況不完全結合,採取“拿來”的方式將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因此應重視價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並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應對措施
教育部頒佈實施的《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闡述了對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也要提高重視,將課堂教學、課外指導等方式作為主要環節,建立比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在加強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針對上述常見問題,著力採取以下幾點應對措施:一是學校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達成共識。學校領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對於心理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關鍵性作用。學校領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就會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的投入,積極開展相關活動,心理諮詢人員就具有較高的工作積極性。所以,要提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重要性的認識,對此項工作加大投入。二是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建立過硬的專業師資隊伍,理論基礎紮實,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才能使學生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培養的學生心理素質也更高。教育主管部門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作為一項重要的師資培訓內容,積極開展相關培訓,使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不斷提高重視,深入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體系,才能在教學中取得明顯效果。三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因中小學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外度過,心理問題都與家庭和社會存在一定的關係,所以只依靠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難以實現預期效果。應基於中小學教學加強引導家庭教育,使家長深入瞭解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知識,對教育行為不斷規範,創造健康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圍,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學校除此之外還應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學生健康成長。四是定期督促檢查,對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以科學態度定期檢測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及學習等情況,根據心理障礙程度分類收集調查資料,為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我國海洋環境教育體系探討於蓉南京師範大學2005-06-30
2、《數學實踐活動指導》課程的教學研究——以隴南師專小學教育專業為例郭存柱西北師範大學2005-09-25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