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正確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個成員,孩子的教育關乎到他以後人生的影響,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可缺乏的,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母親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是調皮的,貪玩,但是有一個特點,就是有樣學樣,所以這裡提到的就是,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以你為榮。這個榜樣就是讓孩子知道做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多於孩子溝通交流,意思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需要什麼,心裡在想些什麼,想想你這樣子做孩子心裡會排斥嗎?要主動與孩子溝通,激發孩子溝通的慾望
和孩子玩在一起,和孩子打成一片,成為孩子最快樂的玩伴,這樣才會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培養孩子的學習樂趣,孩子在學校的時候接受學校的教育,回到家後,你就是孩子的老師了,平時可以多輔導孩子的功課,我相信小學的東西應該不會很難的。
千萬不能打孩子,孩子做錯事可以懲罰他,但是不能用暴力解決,這樣子會讓孩子和你的關係更加疏遠,應當正確的引導孩子,離開錯誤的盲區。
多與孩子的班主任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孩子做對了要表揚孩子,孩子做錯了事要批評指正。
母親教育孩子的建議
培養孩子的愛心
母親應該多表現自己慈愛的一面,多帶著孩子去餵養關愛小動物,培養孩子的愛心非常好。
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由於孩子一時間內只能吸收那麼多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鐘一百次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鐘的表揚。
母親們要有技巧地與孩子們談論敏感的話題,讓他們明白你願意回答任何問題或與他們談論他們的煩惱。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要設定一定的界限,對於母親來說是比較重要的,隨著孩子的成長,界限自然要放寬些。
母親要以身作則,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正直、忠誠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實施,給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多與孩子一起玩耍。
在生活節奏緊張的社會裡,孩子們渴望的是希望與母親一起共度美好時光,這樣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的。
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虎媽”、“貓爸”是個案
王建一說,不論是“虎媽”、還是“貓爸”,以及更早的“哈佛女孩”,這些都是個案。照搬同樣方式培養就一定成功,這是誤解。往往人們習慣於關注成功的個案,這是出於向上比較的心理。然而,他們的成功,是建立在家庭特殊的文化基因之上的,適合人家不見得適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因此,所謂“虎媽”的教育方式,並不具備推廣意義。教育是個體化的,只有根據孩子特點實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適的教育,即所謂因才施教。
從王建一的個人教育理念上講,她比較崇尚“貓爸”的教育方式,即寬鬆寬容、善於與孩子溝通。她認為,“棒打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經過時。二十一世紀了,全世界的教育潮流是“以人為本”,再用“三綱五常”苛求就不太適合。現在每個家庭一般就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視,但國家的教育體制還屬於應試教育,高考成了獨木橋;同時,學校有名次排名,將孩子人為分成三六九等,學生的學習與學分掛鉤,教師的考核與升學率掛鉤,這就導致了學生、家長及教師都有壓力。想做“貓爸”的家長不敢做,也做不起,家長整天只能盯住孩子的學習分數。從孩子上學前班之前,就報多種班,更有甚者在孩子0到3歲就開始報班開發智力。其實,報什麼班是要打問號的。真正成才的孩子需要具備:天生智力,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如果孩子不喜歡參加這些班,會適得其反,孩子不能樂在其中,家長也“勞民傷財”。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在孩子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給孩子更多的科學指導。家長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自主做出決定,配合專業的眼光協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更不能讓孩子做連家長自己都不敢想、不敢為、不能為的事情,不能緊緊盯住分數這一項。一個好的價值觀、一個好的性情,比一個好分數重要的多得多。
家長別信“輸在起跑線”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話似乎成了公眾的箴言。但教育是否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王建一給出瞭解釋。
王建一說,一個人的成才是由多種因素結合起來的。並不是從一開始因為選擇了一所好學校就註定成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對於一場百米的賽跑適用,但用在教育上則要質疑。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活到老,學到老”,“起跑線”只是人生中的一環。
全世界有170多個國家都在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並且規定義務教育的物件是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這是與人的身體發育有關的。這個階段主要是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從記憶力上講,這個階段比較強,適於知識的積累。有的孩子天資聰穎、接受能力快、學習方法得當,學習起來成績就會遙遙領先。而大多數孩子都是在挫折中前進,緩慢中上升的。學習好的,只能說明這類孩子出頭早。研究表明,人的能力有300種左右,學習能力只是其中之一。還有更多的能力會讓孩子在其他領域體現,所以,學習差的孩子難道就不是好孩子,將來就不能成才嗎?未必!
家長一定不要否認孩子,更不能給孩子灌輸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線”的理念。這不僅會從根本上影響孩子,從而也影響著整個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孩子離不開和諧的家庭,如果說真有起跑線的話,這是起跑線。家庭教育是孩子基礎教育最好的地方,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行為語言隨時都在影響著孩子。一定要明白,人在不同階段都有可能不斷提高,只是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在發生變化。即使有的孩子一路走來學習成績都不錯,也不代表就能成功、成才。因為一旦走進社會,文憑僅僅是職場敲門磚,職場中還有工作能力、社會關係、人際交往溝通等多種因素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說“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管了……”,孩子說“我跟你們有代溝…..”。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怎樣處理,達到一個契合點呢?
王建一說,小時候,父母在孩子眼裡是一棵樹,用強壯的身軀為孩子去遮風擋雨;小時候,父母在孩子眼裡是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似乎所有的疑問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小時候,父母在孩子眼裡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他們模仿父母的表情、習慣、表達方式,儘自己所能討好父母。
緊接著,孩子長大了,上學了,資訊傳入的渠道逐漸多了,他們大量汲取著未曾從父母那裡得到的資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辨別能力,但是,他們遇到問題依舊習慣於尋求父母的支援和保護。父母呢,也把孩子當成襁褓中的那個嬰兒一樣細心呵護,這是現代中國家庭的普遍現象。
孩子上中學了,隨著知識的增加,他們有了學習能力和選擇能力,他們會選自己喜歡的能吸引自己的東西,不再唯父母獨尊。於是在父母眼裡,孩子已經不再是那個聽話的可愛的小孩了,他們叛逆,聽不進勸說,我行我素,甚至與父母為敵。在他們眼裡,父母是落後的,思想和行為都跟不上潮流,他們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簡直無法交流。父母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精心培養的孩子會這樣;孩子也困惑,曾經寬容的父母不見了,現在的父母充滿了控制慾。
這些現象出現在很多家庭中,只是有的父母看到和孩子的分歧後,主動尋找原因和解決辦法,主動和孩子溝通,重新建立起和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而有的父母卻把錯誤完全歸咎於孩子,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和孩子的分歧,導致裂痕越來越大,這種做法不論對家庭還是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都是無法估量的。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傳統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母親面對標新立異的孩子,必須不斷學習,主動接觸新鮮事物,嘗試和孩子做朋友,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種關係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父母必須從權威的“神壇”上走下來,以平等姿態、平常心與孩子交流,求同存異,疏通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嘗試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親子關係。
另外,家長一定要懂得“童年經歷會影響孩子一生”。孩子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起,就會與這個世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絡。幼兒時期,人的思維模式、生活習慣和對外界是非的判斷都是來源於父母和親近的人,他們藉助父母、親人的觀點和態度來認識和了解世界,進而形成自己的經驗,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這些認知就會自動跳出來幫助他們分析和理解,最終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說,童年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童年的經歷對人的影響往往是終生的。
信奉“兒子窮養,女兒富養”
“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有一種教育觀點是:兒子要窮養,反倒是對兒子一生的投資;女兒要富養,其實是一種文化修養的投資。
王建一說,因為自己有一個女兒,所以信奉“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的教育理念,但富養不是單純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而是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對女兒像朋友一樣,在家庭中實行民主,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讓孩子的思維方式更具個性,因為有個性才能成才。
在女兒三歲時,王建一就把她送進了最好的幼兒園,並給女兒買了架鋼琴。但女兒對鋼琴最初並沒興趣,倒是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支援女兒的愛好,她送孩子到繪畫學校學習繪畫。但女兒在六歲的時候,突然又對鋼琴也有了興趣,她便給女兒請了鋼琴教師。但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她發現,老師只是針對考級安排練習曲目,而不是更多地教女兒喜歡的曲目,在這種情況下,王建一不再讓女兒參加鋼琴考級,而是讓她繼續自由學習鋼琴同時繼續學習繪畫。王建一尊重孩子的興趣培養,但並不刻意逼迫她應試考級,而是支援女兒的興趣愛好,讓女兒在興趣的導引下堅持學習。
王建一對女兒的品德教育十分重視,從小就訂立規矩,要求女兒不能說假話——要有誠信,不許隨地亂扔東西——要有基本公德。同時,王建一還注意培養女兒經常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女兒小時候,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王建一都要讓女兒在床上彈跳三次,並大聲喊“我高興,我高興,我很高興”。
對待女兒的學習成績,王建一併不要求她一定要考名牌大學,而是鼓勵女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未來,因此,當女兒選擇了一所職業學院,王建一沒有阻攔,而且堅信,中國未來的職業教育將大發展。
在女兒十八歲的時候,王建一告訴女兒,十八歲是成年人了,以後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得自己買單,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得自己去面對,不能依靠父母。女兒十八歲上路開車,王建一不再接送女兒。除此之外,王建一讓女兒放手處理自己的任何事情。如今,女兒即將畢業,在學習之餘還經營著自己的網店,同時還註冊了一家公司,準備自主就業。有一次,女兒竟把母親送她的成年禮物給賣了,而王建一卻並不在意。她說,既然東西送給了女兒,就是女兒的,所屬上已發生變化,女兒有權處理。
王建一特別強調,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嬌慣孩子,“三歲看大,七歲至老”,人格特徵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在小時候養成,否則,一旦形成壞毛病,就將貽誤終生。嬌縱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教育培養孩子,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環境,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教育孩子要靈活,要分階段。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應儘量讓孩子多玩,這樣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孩子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除了要認真學習文化課以外,只要有時間,也要多帶孩子去見識,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孩子逐步瞭解社會。總之,要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長不要過多地干預。試想,一個不能做自己的人,是滿懷痛苦的。人做不了自己,他她在自己的一生中,總需要心理補償的,補償不當,有時甚至做出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給自己和家庭以及社會帶來災難。
1.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2.教育孩子方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3.家庭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4.教育孩子學會堅持應該怎麼教育
5.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庭教育心得範文_家庭教育體會怎麼寫